S02EP03|胡乃元×王寶祥:當民族精神被重新詮釋,會走味嗎?【Taiwan Connection×鏡好聽|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Description
從18世紀法國大革命之後,民族主義逐漸成為一種思潮。到了19世紀,在浪漫主義的帶動下,更是影響了眾多音樂、藝術跟文學創作,產出許多為國家、民族發聲,帶有濃厚的民族元素,獻給同胞的作品們,如捷克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芬蘭西貝流士的《芬蘭頌》都是當時的代表作品之一。
不過,當事過境遷,作品傳播的對象橫跨時間與地域,成為更具普世性的作品時,「民族精神」也迎來更多的表現形式。本集胡乃元與王寶祥兩位老師,將透過音樂與文學上的思辨,來聊聊這些作品的過去與現在,看不同文化、族群的演奏家們,該怎麼看待、重新詮釋這些作品。
主持人:焦元溥
與談人:胡乃元、王寶祥
本集重點:
- 03:38 台灣音樂家在表現不同的民族風格時,是否有弱點?
- 06:07 一個民族主義各自表述!做為一種「工具」,它影響了哪些作品?
- 11:45 當作品有強烈的排他性,就不能欣賞了嗎?
- 17:04 走出德奧等大國,來自邊陲小國的作品也能擠身主流嗎?
- 22:00 從巴爾托克和高大宜的作品,談民族音樂的重新詮釋
延伸聆聽:
高大宜:小夜曲,為兩把小提琴與中提琴而作,作品12
Zoltan Kodaly - Serenade for Two Violins and Viola, Op. 12
【片頭音樂由Taiwan Connection授權提供】
布拉姆斯第二號交響曲,作品第73號
Brahms Symphony No. 2 in D major, Op. 73 I. Allegretto Grazioso
【本節目是由Taiwan Connection與鏡好聽共同製播的《當我們與世界交響》】
製作人:吳芳怡
錄音師:謝佩妤
攝影師:翁睿坤、楊彩成
🎧現在就下載《鏡好聽》APP,有貼心收藏、追蹤、分享功能,只給你最好的聲音。
ㅤ| 免費下載 APP:https://mirrormediafb.pros.is/LY67K
ㅤ| 立即訂閱:https://www.mirrorvoice.com.tw/mirrorvoice-subscription
ㅤ| Facebook:https://facebook.com/mirrorvoice2019
ㅤ| 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mirror_voice
ㅤ| 合作、節目建議歡迎來信:voiceservice@mirrormedia.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