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职业离想Vol.162 对话寇律:关于职场贪污与反贪污,自首是最优解
Vol.162 对话寇律:关于职场贪污与反贪污,自首是最优解

Vol.162 对话寇律:关于职场贪污与反贪污,自首是最优解

Update: 2025-08-10
Share

Description

⚠️本期Shownotes依旧有寇律师整理的万字维权手册,开头致谢!

🍉本期嘉宾:寇晨-清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著名法律博主@天棒在

节目开始前,首先感谢大家对寇律和我上一期「被裁员维权」内容的喜欢。接下来我们会针对离职、被裁员可以维权的关键点进行专题解读,帮助大家在遇到的荒唐职场环境里有更多的安全感和主动性。

本期播客是所有劳动者反抗最有力的法律武器——反舞弊,当你穷尽发条找寻pua、加班证据时,如果能证明一个心术不正的职场老板、同事有贪污行为,比一切都确凿有力。

本期播客我们将围绕四个环节进行讨论:

①怎样才能被判定成贪污罪/职务侵占,3万是个门槛。

②当我们在进行反舞弊“建议”时,如何保护自己。

③为什么很多人有确凿的证据,却恐于揭露,别怕,当你有证据没被拖下水的那一刻,你已经被坏人标记了。

④这些年我和寇律遇到的反舞弊成功与失败案例。

当我录完这期之际,国内互联网行业忽然刮起了反腐旋风,那些藏在黑暗之中的人正在指数倍的被曝光。听完这期,你会发现,站在光明之处的你多有力量,希望这期能让你摆脱内耗。来听。

<figure></figure>

Shownotes:

寇律师前言:

为何做这期节目,来源于我在实务中发现许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在过去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被忽略的一个管理问题,就是企业内部的贪腐,滥用职权这类情况。区别与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央企来说,是因为民营企业内部缺乏像检察院,纪委监委这种有强制力量的制衡结构。民营企业业务复杂,权力分散、利益诱惑大,企业内部“监督缺位”的现象明显,这也导致民营企业中的贪污腐败行为往往金额大、危害性大。

民营企业的反腐,其实就跟公职人员反腐一样,群众力量是很重要的。今天这期主题就想针对民营企业,无论是一号位,股东、高管、还是基层员工,甚至是外部合作供应商,在遇到企业经营中的贪污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关于企业里的贪污行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1、一个人做了啥才算贪污?什么级别是违法犯罪什么级别可以坐牢?

<figure></figure>

根据《刑法》规定,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标准如下分为三个档次:

  • 第一档:数额较大

量刑: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立案标准:侵占财物3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 第二档:数额巨大

量刑: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立案标准:侵占财物100万元以上,不满1500万元的

  • 第三档:数额特别巨大

量刑: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立案标准:侵占财物1500万元以上的

2、贪多少钱构成犯罪?

2024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 (二)》。该规定的重要变化是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采用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相同的入罪标准,并明确指出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若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且数额在三万元以上,就会被立案追诉,这有助于规范对职务犯罪的法律认定和司法处理。

3、法律是如何判定一个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

<figure></figure>

4、常见的职务侵占行为有哪些表现?

根据近些年最高人民法院及各地法院公开审理的相关判例总结出职务侵占罪常见的八种形式:

  • 1.以公司名义向他人借款之后占为己有或携款逃匿;

  • 2.利用职务便利不付款即占有本公司产品(比如:某仓库管理员私自占有公司货物);

  • 3.对公司通过签订合同取得的货款、收入等不入账、据为己有或者擅自用于个人用途(如:某房地产公司销售将客户买房款据为己有,或者打入其他受其支配的公司);

  • 4.擅自支取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且不予归还(如:某公司财务会计私吞财产);

  • 5.制作假工资表或者劳务费用套取公司资金;

  • 6.购买货物或服务时虚报高价并将差价据为己有;

  • 7.董事、监事、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财物;(比如侵占公司的专利,商标等)

  • 8.擅自在公司报销个人费用。(比如带自己父母亲戚旅游)

<figure></figure>

5、职务侵占罪带来了什么危害后果?

职务侵占犯罪行为带来的危害往往是多方面的。

<figure></figure>

二、发现贪污行为,怎么办?

<figure></figure>

三、很多公司有重大贪污行为,员工举报后,为什么高层可以保下来?

1、员工贪污之后处置方式是公司主导吗?

这个不一定了,如果公司内部有非常完备良好的廉政反腐的合规体系和机制,那么公司可以主导。我近几年经手的并非是公司主导,大部分还是公安机关。

2、如果公司保下来高管,又该怎么办,法律有对这种行为的规定吗?

如果高管被“保下来”,如果确实有贪污腐败的相关直接证据,不排除公司和相关做这个决策的管理者,实控人涉嫌共同犯罪,或者窝藏、包庇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figure></figure>

3、知情不举算违法吗?

知情不举报不算违法,这里需要严格区分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的界限。

知情不举,是指明知他人犯罪而不检举告发的行为。窝藏、包庇罪与知情不举在表现形式上比较相似,二者主要区别在:

(1) 客观表现形式:窝藏、包庇罪是对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知情不举是明知是逃匿的犯罪分子而不向司法机关举报,放任其逍遥法外的行为。

(2) 行为方式区别:窝藏、包庇罪是以积极的作为实施犯罪的;而知情不举则是以消极的不作为方式实施的。

(3) 行为性质及法律后果:窝藏、包庇是一种犯罪行为,实施窝藏、包庇行为和行为人要受到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制裁;知情不举,我国刑法没有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但对于知情不举的行为建议单位应予以批评教育或者制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处分,但不能认为是犯罪行为。

四、我们如果决定举报贪污腐败行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1、可以采取匿名方式举报

2、如果发现公司会存在窝藏和包庇行为的,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

(1) 梳理犯罪事实

(2) 选择立案的罪名(初期相关且容易立案)

(3) 整理清晰的线索或者初期证据相关材料

(4) 撰写书面的报案材料

3、也可以等待时机,继续收集确实充分的相关线索和证据。

五、目前反舞弊的相关司法实践与企业做法汇总

<figure></figure>

六、法律对其他民营企业内部腐败行为的规定是什么?

<figure></figure><figure></figure><figure></figure><figure></figure>

最后,寇律想对听众朋友们说的话:

无论你现在身处怎样的困境中,保护自己是第一原则,无需为自己承担过多的责任。如果发现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可以咨询相关专业人士,万不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妄自行动,否则也可能有一些诽谤的法律风险。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带着恐惧依然前行;不是无视危险,而是在衡量之后依然选择对的方向。 无论你最终做出何种选择,都请尊重自己内心的挣扎和那份不愿妥协的良知。你内心的这份煎熬,正是黑暗无法完全吞噬光明的证明。

<figure></figure>

如果你想看到更多威尔王的图文、视频创作内容,

欢迎全网关注「威尔王Will」很高兴认识你😄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Vol.162 对话寇律:关于职场贪污与反贪污,自首是最优解

Vol.162 对话寇律:关于职场贪污与反贪污,自首是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