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7|且加餐:从火塘到AI,厨房里的文明史|嘉宾:任富佳×李筠
Description

做饭,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吗?在人类学会用火烹饪熟食的一万年后,我们为何依然需要讨论“做饭”的意义?东腔西调特别栏目“且加餐”的第一期,我们邀请到老板电器总裁、烹饪人文研究院理事长任富佳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烹饪人文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李筠,展开了一场关于厨房、技术与生活方式的深度对谈。
对话从人类的火堆启程——守护火种的需要让群居洞穴成为最早的厨房与客厅,进而催生人类语言、社会分工与文明记忆;讨论跨越至宋代诞生的铁锅与炒菜革命的关联,揭示器具所塑造的中餐独特基因。当现代住宅打破隔阂,推动“餐厨客一体化”设计,当AI大模型“食神”为千人千味提供个性化菜谱,烹饪的本质愈发清晰:它是以火、器具与空间为媒介的人际关系建构实践,是技术时代稀缺的“确定性”与“创造感”的源泉。
如果你关心吃饭这件小事,关心“做饭”何以成为现代系统生活中的最容易找到的那个逃难出口,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为你的生活且加一餐。
【本期对谈】
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任富佳:老板电器总裁、烹饪人文研究院理事长、《烹饪史纲》作者
李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烹饪人文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烹饪史纲》作者
【收听指南】
47:50 当外卖与预制菜成为日常,“自己做饭”也许更有意义
1:08:54 烹饪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个体与集体、技术与人文
【工具箱】
01 鸿门宴,指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后,楚将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设下的一场暗藏杀机的宴会,旨在除掉竞争对手刘邦。这一事件典出西汉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后演变为成语,比喻表面友善实则充满险恶的邀约。
02 千叟宴是清代宫廷中举行的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盛宴,始于康熙时期,盛于乾隆朝,嘉庆朝以后不再举行。康熙五十二年是康熙皇帝六旬万寿,在畅春园分别宴请了65岁以上的现任和休致的满蒙汉大臣、兵丁等两千多人。康熙六十一年正月,再次召65岁以上满蒙汉大臣及百姓等1020人,赐宴于乾清宫前。宴间,康熙帝与满汉大臣作诗纪盛,名《千叟宴诗》,“千叟宴”始成名。乾隆年间,曾两度于乾清宫举行千叟宴,规模更为宏大,与宴者竟达3000人。
03 《会饮篇》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约在公元前385年后创作的一篇对话体著作,核心在于通过七位雅典学者在酒宴上对爱神厄洛斯的赞颂辞,层层深入地探讨爱的本质。“会饮”源于古希腊一种特殊的社交文化,指在酬神仪式后举行的酒宴,参与者(通常是男性社会精英)会边饮边进行学术或哲学讨论。
04 延伸阅读:《为什么我们要为“做饭”成立一座研究院?》
【相关往期】
发刊词|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爱道思EIDOS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小宇宙、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三联中读、荔枝FM、虎嗅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B站、抖音、视频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今日头条:东腔西调图文志
商务合作:media@eidos.wi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