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談集 EP: 29 】《葡萄酒為什麼有苦味?單寧、澀感與釀造的秘密》
Description
葡萄酒的品飲不僅是一場味覺體驗,更是一趟結合多重感官的旅程。要真正理解杯中佳釀,我們需要深入探索其風味的來源、單寧的奧秘以及釀造工藝的影響。
葡萄酒的感官知覺 人類的味覺主要分為五種:酸、甜、苦、鹹、鮮(或甘)。然而,品飲葡萄酒時的感受遠不止於此。辣味是觸覺與溫覺的結合,而氣泡酒中的二氧化碳則帶來刺激感。特別是紅酒中常出現的澀味,它並非味覺,而是一種由化學作用引起的三叉神經系統觸覺反應。這種澀感源於酒中的單寧與唾液蛋白結合,導致口腔感覺乾燥、粗糙甚至緊縮。不同於味覺的快速適應,澀感會隨飲用時間越長而越發強烈,這在感官科學中被稱為「時間性加成效應」。葡萄酒中的苦味對其平衡感至關重要,並非一定是負面指標。
單寧:苦澀與結構的核心 葡萄酒中的苦味與澀感主要來自多酚類物質,統稱為單寧。單寧主要存在於葡萄皮、種子和梗之中,橡木桶也會釋放單寧。
- 來源與影響:葡萄品種(如皮薄的黑皮諾單寧較少,皮厚的卡本內蘇維濃或西拉單寧較多)、果實成熟度(越成熟的葡萄單寧越柔和,苦味越低)以及釀造工藝都會影響單寧的含量與性質。
- 陳年潛力:單寧是賦予紅酒結構感和陳年潛力的重要成分。在陳年過程中,單寧會緩慢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使得酒的澀感「軟化」變「順」,風味也更圓潤複雜。高單寧的葡萄酒通常抗氧化活性也較高。
釀造工藝的關鍵影響 釀酒師透過精密的工藝來塑造葡萄酒的風味與結構:
- 浸漬(Maceration):這是紅酒釀造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它指的是葡萄果皮、果肉、種子和汁液相互接觸的過程,旨在萃取花青素(顏色)、單寧和芳香化合物。
- 顏色提取:浸漬時間越長,顏色通常越深;發酵溫度越高(29℃至35℃之間)也有助於更多花青素和多酚類化合物的釋放,提升顏色強度。
- 香氣增強:在浸漬期間,釀酒師可選擇不同浸泡時間來強調特定香氣,如較短的浸漬保留新鮮水果香氣,較長的浸泡則引入更複雜的香料或土壤風味。
- 風味輪廓與酒體:適當的浸漬能發展出多層次的風味,增加酒液中的固體成分,使酒體更豐滿且有結構感,並有助於酸度、單寧和果味之間的平衡。
- 關鍵因素:葡萄品種(皮厚薄、芳香化合物)、溫度(低溫冷浸可萃取更精細的香氣而不立即啟動發酵;高溫發酵則加深顏色和單寧結構)、時間長短(短時間浸漬酒質輕盈;延長浸漬複雜深厚)、以及多種技術干預(如翻渣Pigeage、淋汁Remontage、抽空淋汁Delestage、二氧化碳浸漬法Carbonic Maceration)都會顯著影響浸漬效果。
- 壓榨與浸皮:延長浸皮時間或加大壓榨力度會增加酒液中的單寧含量。例如,法國香檳的壓榨過程講究“輕而快”,以避免過多酚類物質析出,因此苦味較少。
- 橡木桶陳釀:橡木桶本身會釋放單寧,並賦予葡萄酒咖啡、焦糖、烘烤等優雅香氣。全新或烘烤程度高的橡木桶可能增加酒的苦感和煙燻味。例如,**丹諾太妃糖(Enartis Tan Tof)**就是一種從中重度烘烤法國橡木中提取的鞣花單寧,用於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的陳釀,以平衡氧化還原電位、增強顏色保護和穩定性、改善結構和陳年潛力,並減輕澀味和苦味。
風味的平衡與品鑑 一款優秀的葡萄酒,其酸、甜、苦之間會達到平衡感。甜味能有效降低酸與苦的感受,但過多的甜也可能遮蔽酒中微細的氣味。 在品酒時,建議依循「見(Look)、聞(Smell)、嚐(Taste)、飲/吐(Swallow/Spit)、思(Think)」的五個步驟,透過觀察酒色、聞香氣、感受甜味、澀味、單寧與酒體,再思考記錄這些感受,以全面感知葡萄酒的獨特魅力.
延伸閱讀:葡萄酒為什麼有苦味|新手也看得懂的完整解析
延伸閱讀:新手必懂的 5 大義大利葡萄品種|Sangiovese、Nebbiolo、Pinot Grigio
📌 歡迎到我們的網站與社群看看更多美酒知識:
- 🌐 小資男女的紅酒筆記本官網
- 👍 FB 粉專
- 🍷 FB 酒友社團
- ▶️ YouTube 頻道
免費追蹤,更新資訊不漏接: https://open.firstory.me/join/cmat4f6xm0tus01w31ze70krs
加入會員,支持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t4f6xm0tus01w31ze70krs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t4f6xm0tus01w31ze70krs/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