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的回音】《(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 編劇:鄧正健
Description
成件事就係咁樣開始,
甲同乙討論兼扮演荊軻刺秦,
作家同詩人爭論知識分子發聲嘅義務同沉默嘅權利,
成件事就係咁樣結束。
🔊~ ~ ~ ~ ~ ~ ~ ~ ~ ~ ~ ~ ~ ~ ~ ~ ~ ~ ~ ~
入選劇本:《(而你們所知道的)中國式魔幻》(2015)
編劇:鄧正健
評審短評:
這個戲首演於2015年1月9日,創作與排練時,香港正經歷大規模社會運動。為了甚麽而抗爭,甚至佔領市中心,竟能持續數月,最後自上而下清埸……個人與族群,從義憤洶湧到意興闌珊,然後劇埸在不遠處,演期在眼前。鄧正健說文本修訂於2014年12月18日,但看內容,應該是醞釀多時之文字。文本書寫策略是多線交叉平行蒙太奇,似百幾年前格里菲斯電影《黨同伐異》(1916)。連序幕與結局共十八段落,包括五組關係:1)坐輪椅的絕食者,以及W、X、Y、Z;2)女子與男子;3)甲與乙;4)詩人與作家;5)中年女人與神秘男人。在中國當代史上,絕食使年歲足夠大的我們聯想到1989年的情景,坐輪椅的人談到抗爭與推土機,則使生活在香港的我們聯想到香港的村鄉地土抗爭……於是,普通人甲、乙討論「刺秦」,即使跳躍,亦合乎邏輯,此外,作家與詩人討論知識份子角色,涉及當代人如何審視歷史與自己,而中年女人則要我們記住某些揮之不去的年月,以及情緒。於我,鄧正健的劇作構成,是以對峙前線的個體在電光火石中的情態為出發點。手持雨遮的與開推土機的,或許不是香港土地運動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但卻可以衍生出超乎現實的話話。鄧正健這個文本的語言節奏非常有特色,話語的探索很值得深入研究。整個文本結構雖然非常理性,但衍詞用字以及聯想頗多自由指向,近超現實主義。「鼓聲化成蝴蝶,喺時間同空間之間嗰條罅度飛出嚟,飛過咗人群,飛過咗啲車聲,蝴蝶嘅翼喺度拍,拍起晒啲空氣中嘅雨水,地上面嘅塵土,最後停咗喺你嘅鼻尖上面。」(W的一句對白。)這是意境深遠的詩。
——盧偉力
編選委員會成員(筆畫序):
丁羽、朱琼愛、張秉權、陳國慧、陳嘉恩、潘璧雲、鄧正健、鄭威鵬、盧偉力
🔊~ ~ ~ ~ ~ ~ ~ ~ ~ ~ ~ ~ ~ ~ ~ ~ ~ ~ ~ ~
廣播劇選段:三、四
導演:盧宜敬^
戲劇構作:賴閃芳
演員/角色:
黎逸正 飾 甲
謝慧思 飾 乙
周漢寧 飾 作家
蔡運華 飾 詩人
舞台指示:盧宜敬^
原創音樂及音響設計:簡僖進
聲音剪接:陳衍昊
錄音:Lok Chan
^ 承蒙劇場方程式允許參與是次製作
本計劃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香港藝術發展局支持藝術表達自由,本計劃內容並不反映本局意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