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國際期刊解讀】理解、陪伴、走過「喪親之痛」
【國際期刊解讀】理解、陪伴、走過「喪親之痛」

【國際期刊解讀】理解、陪伴、走過「喪親之痛」

Update: 2025-01-14
Share

Description

在今天的「國際期刊導讀」單元中,我們將探討《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的一篇關於「喪親之痛」(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PGD)的研究回顧。

這篇研究指出,失去親人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取決於親人去世原因及關係親密度,尤其失去伴侶或子女時,憂鬱症狀更為嚴重,甚至可能演變為 "Prolonged Grief Disorder" 需專業治療的介入。

我們會在節目中針對這篇研究,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 喪親之痛的概念
📌 如何處理喪親之痛?
📌 喪親之痛的實證研究內容

最後,我也想分享一些雖然研究中並未深入探討到的延伸思考與實例:若治療過程中能夠適度融入信仰或精神層面的支持,對於個案也可能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在面對喪親之痛的個案中,結合個人信仰或價值觀來陪伴其走過傷痛,往往能幫助他們尋找生活的新意義,逐步回到穩定且有希望的日常。


📖 推薦讀物《數位自我:從出生到登出人生,科技如何影響人格發展》
作者:Elaine Kasket
譯者:白舜羽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

《數位自我:從出生到登出人生,科技如何影響人格發展》的作者是長期關注網際網路對人類心理影響與社會發展的知名心理學家 Elaine Kasket。
本書根據艾瑞克森社會心理階段論,將人類從受孕成為胚胎開始直至生命結束的歷程,以人與數位科技互動的關係演進分為九個階段,並在書中藉由大量個人經驗與個案分享,將我們使用的科技與其對我們身份發展、人際關係和個人隱私所帶來的挑戰緊密聯繫起來。
Elaine Kasket從「數位原住民」的出現開始談起,比較了尚未有數位工具出現前的「自我」有何不同,以及我們是否有「遺忘」、「消除」我們數位足跡權利與能力的可能?這與我們今天在研究「喪親之痛」時,會討論到大腦具有「遺忘」作為某種保護機制的必要性,頗有對話與連結。
相信這本書也能幫助我們檢視並思辨網路資訊與科技如何形塑我們的當代日常與生命經驗,非常推薦各位朋友們閱讀。

新的一年,就讓我們從好書開始吧!

願這集的內容對你有所啟發與幫助,也邀請各位朋友們在Apple Podcast上給予我們五星評價並透過留言與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論文原文: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p2308707

#國際期刊 #喪親之痛 #ProlongedGriefDisorder #心理治療 #NEJM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國際期刊解讀】理解、陪伴、走過「喪親之痛」

【國際期刊解讀】理解、陪伴、走過「喪親之痛」

林煜軒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