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讲】凸透镜成像的10级秘籍
Description
【第5.02讲】凸透镜成像的10级秘籍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物理老师讲物理。
上一讲我们了解了透镜对光线的会聚或发散作用。那透镜能成像吗?当然可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可不像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只成一种像,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而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所以规律也比较复杂一点,具体有哪些规律,课堂上都做过实验了。为了帮助记忆,有一些口诀。理解并记住这些口诀,这一章你可以练成7级功夫。如何才能达到10级呢?想要10级,需要你胸中有图像,腹有诗书气自华。随时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相应的光路图,才算是深刻理解了规律,这样掌握的知识你总也不会忘。
先回顾一下我们前一章聊到的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相交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结合发散和会聚,什么样的光线能成实像,什么样的光线能成虚像呢?
首先说,平行光肯定是不能成像的,因为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
再来说,会聚的光线,它必然相交于某一点,所以一定成实像。
最后,发散的光线,它的实际光线无法相交,但反向延长线相交于某一点,所以发散的光线能成虚像。
总之就是:平行光不成像,会聚光线成实像,发散光线成虚像。
我们将这个规律,用于凸透镜的成像。
无论是点光源,还是漫反射的物体,所射出的光线都是发散的。而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它就能将发散的光线聚拢,变成会聚光线,形成一个实像。所谓“条件”,关键就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物距u。
如果物体特别特别远,比如像太阳那么远,射到透镜上的光线,近似于平行光。我们知道,将平行光聚拢成一点,对于凸透镜来说,那是小菜一碟,很轻松的事儿,相交的点就是透镜另一侧的焦点。
如果物距逐渐变小,射到透镜上的光线就越来越散开,任务也就越来越难了。但还是可以相交于某一点的,只是那个交点离透镜越来越远,透镜需要花更长的距离才能完成聚线成点的任务,也就是像距越来越大。物距减小的极限就是等于焦距,因为焦点处发出的光线刚好只能被聚拢成平行光,相当于像距无穷大。
如果继续再靠近,连变成平行光都做不到了,折射之后还是发散光线,那就成虚像。
通过凸透镜的会聚能力这个思路,我们初步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大概规律。通过实验,我们还能了解到更多的细节。
下面,我们由远及近,逐步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当蜡烛特别远,物距超过2倍焦距,也就是u>2f时,凸透镜很轻松就可以让光线相交于一点,而且这一点的位置落在了凸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画图时,我们只要抓住两条关键的光线就可以了,一条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它折射后经过焦点;另一条是经过光心的光线,它不改变方向。这两条线的相交的点,就是像点。随着物距的变化,第一条线的方向是不变的,只有第二条线的方向随之在改变。
图1:烛焰位于2倍焦距以外
当蜡烛从极远处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也会跟着往远处退。因为物距越小,聚线成点的任务越难,凸透镜需要花更长的距离才能将光线聚成点。像与物,就像在跳双人舞的一对情侣,你进我退。同时,像一边退一边还在慢慢变大。直到烛焰正好位于2倍焦距的位置时,像与物等距、等大。
图2:烛焰位于2倍焦距处
如果蜡烛再继续靠近凸透镜,当烛焰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也就是f,像退到了2倍焦距之外,已经变得比物更大了。看来,像与物它们俩,是谁站的远,谁就强势啊。也就是所谓的: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