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要藏着多少秘密,才能真正读懂安徒生?
Description
本期活字电波邀请《安徒生,故事的影子》作者杨稚梓,一起聊聊安徒生其人、对他背后的时代、美学和童话的意涵,及历代读者们的接受情况进行分析和分享。
本期嘉宾
杨稚梓,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本科,硕博毕业于德国哥廷根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2019年起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重点为童话和安徒生研究、托马斯·曼研究。译著有《陛下》《一个好地方》等。
【本期时间轴】
[01:55 ] 童年的我们阅读格林、安徒生都在读什么?
[20:15 ] 安徒生本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
[26:16 ] 写作《安徒生:故事的影子》的契机
[38:00 ] 《丑小鸭》和《海的女儿》都是安徒生在做自我表达?
[51:00 ] 安徒生作品中的孤独和悲伤源自什么?
[59:40 ] 安徒生作品里的宗教意味会给中国读者的阅读带来误差吗?
[01:06:00 ] 7是个童话数字,在童话中有哪些特别的象征含义
[01:14:20 ] 作者的弱点让其更可亲。安徒生作品的现代性
[01:20:40 ] 部分关于美人鱼形象的典型创作
[01:39:00 ] 装帧、设计、纸张、插图……构成一本好书的其他要素
图书简介

《安徒生,故事的影子》带领读者走进童话名篇的历史来处,以哥本哈根市民阶层的交流互动为透镜,解读安徒生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越界者”原型(如丑小鸭、人鱼)。重审了克尔凯郭尔对安徒生的批判,梳理了安徒生作品对托马斯·曼文学创作的影响,并通过精神分析与文化环境研究,还原了安徒生如何创造他独具魅力的跨文化乌托邦。安徒生童话的永恒魔力,恰恰源于其对现代文明悖论的凝视——当启蒙承诺的“进步”沦为机械重复,《皇帝的新衣》中孩童的呐喊,仍是这个时代一面犀利的镜子。
全书兼顾学术深度与叙事张力,既为文学研究者提供方法论范例(如童话诗学体系的构建),亦为大众读者开辟理解经典的新入口,在安徒生诞辰22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其人其作在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价值。
【与我们交流】
欢迎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你还可以搜索微信id“moveabletype”,添加小助手“活字阿浪”为好友,我们会将你加入活字电波听友群。欢迎与我们交流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