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出发点:人的发心
Description
人是一切事的推动者,没有人,无论好事还是坏事,任何事都没法自动发生,任何资源——再好的资源——也不可能自动组合,所以求事重在求人。而人心是人一切行为的源头,因为人的所有行为都受心理机制驱使,所以求人又重在求心。综上,求事重在求心。那么心从何来?一是认知,二是情景。认知是长期的、内在的因素,情景是短期的、外在的因素。这两种因素会联合起来影响人心,进而影响人的行为。比如,一个有着强烈的保护眼睛认知的人,长期来看,他是不会总刷手机的,但如果他处于一个人人都在刷手机的局部情景下,他也会情不自禁的刷起手机,甚至还津津有味。所以,求事就离不开对人的认知以及人所在情景的干预。在这两大类因素中,认知的形成具有很高的天然成分,受制于其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和大量的其自身不可控的因素,且认知模式一旦形成相对稳定,因而一个人的认知不是很容易在短期内改变,所以假如企业想招募人力来实现组织目标,那么求人重在筛人。这个洞察非常重要,对个人生活也如此。筛人而后育人,则事业可成,筛人而后爱人,则幸福可获。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花很多力气试图扭转他人的认知模式,结果不仅徒劳无功,而且白白耽误了事业和生活。因此,在搞组织管理、或者组建家庭的时候,永远不要有救世主情节,否则就是逆势而动,缘木求鱼。即使到了必须干预人的认知的时候,也要顺着对方的心理机制去施加影响,才有一定的效果。当然,人无完人,选到了合适的人,也不能保证好人永远做好事,正如前面所介绍的定律,人的短期行为常由情景造就,高级人才身处不利环境也会消极怠工。因此,为了让好人尽量多做好事,就要给好人一个做好事的土壤。可以通过设立符合人性的反馈机制,积极的心理暗示环境,使大家心怀正气,胸怀正事,目之所及,心宽意正,这样,众人拾柴,大家通力向好,艰难困苦都可解决,哪怕暂时存在一些匮乏的条件,或者欠缺一些解决具体问题的技巧,只要人们发动他们的正面作用,不利条件就会逐渐得到解决,财、物、资本、创新、幸福生活等等各种麻烦,都会因为人力的疏通得到全然解决。相反,如果人的因素没有妥善处理,任何资源都只是外部输血,组织本身没有造血能力,失败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