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創作自由就是最大的民主?走進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思考影像如何被生產、被看見、被解讀?
創作自由就是最大的民主?走進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思考影像如何被生產、被看見、被解讀?

創作自由就是最大的民主?走進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思考影像如何被生產、被看見、被解讀?

Update: 2025-09-24
Share

Description


當演算法決定什麼才能被看見的此刻,我們如何重拾觀看的主導權?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TIPF)以「民主的相機」為題,在人人都能拍照的時代,開啟一段民主與專制的對話。



「民主的相機」究竟是什麼?如何透過影像呈現民主?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展區內,被公認為廿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攝影家之一羅伯.法蘭克的經典影像作品《美國人》(The Americans),被數位輸出於大幅紙張上,觀眾可以極近距離地觀看,如同法蘭克生前期待的影像平權,「讓影像貼近大眾,而不是放在有距離感的玻璃框內」。



TIPF另兩個核心展覽是「在我們得獎之後」(New Wave)與「親愛的台灣」(Dear Taiwan),呈現台灣創作者與公民組織,回應民主的命題方式,同時在與法蘭克作品同時展出下,猶如一場跨世代攝影對話。



這集,TIPF創辦人曹良賓總監與《報導者》攝影部主任黃世澤,帶大家走入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聊聊他們如何看待當代攝影師位置?以及按下快門的瞬間,所感受到的民主空氣。



03:49 AI時代,專業攝影工作將消失?

12:10 「民主的相機」本質是創作自由……

17:17 批判聲中,羅伯.法蘭克所顛覆的攝影美學

29:08 年輕攝影創作者呈現的「台灣感性」

40:55 尋找何謂「台灣的攝影文化」?



來賓|TIPF 台灣國際攝影節創辦人、Lightbox攝影圖書室發起人曹良賓總監、《報導者》攝影部主任黃世澤

製作團隊|詹婉如、林彥伶

攝影|黃世澤



📍搭配閱讀:

【黃世澤/相機可以民主嗎?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的影像權力思辨】https://pse.is/86bh55

【黃世澤/不服從的影像:2025亞爾國際攝影節現場觀察與省思】https://pse.is/86bvp6



💰在報導者官網贊助我們: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創作自由就是最大的民主?走進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思考影像如何被生產、被看見、被解讀?

創作自由就是最大的民主?走進首屆台灣國際攝影節,思考影像如何被生產、被看見、被解讀?

報導者 Th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