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类型——小成本电影最后的避难所?主创闲聊【象山发光事件】
Description
今天约了好朋友,一起聊一聊最近上映的小成本电影【象山发光事件】
作为这部影片的摄影指导,陈晨聊了很多幕后的小故事~
<figure>
</figure>主持人:海日罕 (一个电影美术)
嘉宾: 陈晨 (【象山发光事件】摄影指导)
欢迎加入「一个电影美术」听友群,随时交流热爱的电影!
VX:rollinginthecan
---------------------------------------------
00:07 开场白:为热爱而拍,不为观众而拍
陈晨坦言拍摄的初衷是享受过程,而非追求被多少人看见。
02:36 电影启蒙:从“淘碟”到艺术片“上道”
高中时本想买盗版碟,却被店主大哥引领进入艺术电影大门的趣事。
04:54 影片定位:一部“反类型”的悬疑片「象山发光事件」
介绍《象山发光事件》是披着悬疑外衣,实则反其道而行之的独特作品。
07:54 风格诞生:从《午夜凶铃》到《法制进行时》
揭秘影片伪纪录风格的由来,经历了从恐怖片到地方台纪实节目的参考转变。
12:18 取景:发现“时间被冻住”的涪陵
选择重庆涪陵——一个充满80年代风貌、人迹罕至的“奇观”之地。
15:03 穷有穷的玩法:用顶级摄影机省打光钱
在低成本制作中选用昂贵的ARRI ALEXA 35,以实现自然光下也能拍摄。
17:36 “奢侈”的通告:顺着剧本拍以保护演员情绪
采用费时费钱的“顺拍”方式,这太奢侈了!
24:47 探险式拍摄:深入无人管理的危险洞穴
在未开发的巨大洞穴中拍摄的冒险经历,拍摄现场也惊悚!
31:56 镜头语言设计:没有主镜头的“呼吸感”
全片使用手持中近景,刻意避免稳定的全景镜头,以强化纪实感。
47:34 行业感悟:当“普通模式”变为“困难模式”
面对行业变化,将电影创作视为游戏,难度提升反而让通关更有成就感。
</figure><figure>
</figure><figure>
</fig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