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短板:毕赣三部作品一起谈
Description
毕赣,天才导演,推出了他的第三部(也可以说是第四部)长片《狂野时代》,由易烊千玺主演,我们借这个聊新片的机会,索性也回顾了他的前作《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
有些意见,不太中听。
主播:
老马:一个中年影评人,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关于电影,了解的东西还不算少。
阿吴:也是一个中年影评人,也要在播客领域重新出发,有很多观点挑战多数人的常识。
详细时间轴:
蒸馏过后的现实
纯美学化对象
漏雨和停电,并非展示落后
《路边野餐》的文革梗
黑帮犯罪与法律
社会现实主义已经死路一条?
中国历史只是美学素材
只对个人生活的小环境感兴趣
视觉:电影比罂粟花厉害
听觉:隐晦的同志恋情
味觉:极致的苦味是情感的苦
嗅觉:抚慰人心的作用
触觉:千禧年的虚无主义狂欢
意识:失去左右的意识
电影和六根执念的关系到底是啥?
电影作为一种技术主体
本片并不存在对电影运作机制的思考
桑塔格1995年之问
格林纳威说电影死于1983年9月31日
电影之死的四种角度
保罗·乌赛:电影死亡的物理化过程
罗多维克:不可靠的数字影像
卡塞蒂:影院衰落和电影观看方式的迁移
夏维罗:哲学主体的新形态
迷魂者设定与两种基础的电影本体理论
巴赞的木乃伊情节
电影和梦境的同构
人类实现生物永生,免于匮乏和恐惧
实现了绝对的理性,无需电影和做梦
从此幻觉成为病理状态
大她者就是类似「银翼杀手」的警察
然而影片并未充分讨论这一设定
人类社会的无梦危机,到底是啥?
高概念只是停留在一个设定
大她者是来演通俗情感剧的吗?
幻觉机制并未参与到历史发展的动力中
几个历史时期倒不是随便选的
把毕赣当姜文来看,没有说服力
八十年代的特异功能热
脑筋急转弯作为时代符号
小明的妈妈有三个孩子
育良书记身上的福尔马林味
毕赣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处政治表达
历史符号是功利心态吗?
迷影话题是时代热点
本片远远不及《神圣车行》
德国表现主义、早期电影拍得太差
仿黑色电影拍得更差
为什么致敬德莱叶的《复仇之日》?
对电影史的认知非常薄弱
电影史始于《水浇园丁》,终于《水浇园丁》
自我作者化的签名,倒是很多
使用历史的方式,可以说是非道德的
设定太大,超越了毕赣的能力
易烊千玺:当下男演员第一人?
为什么《路边》《地球》必须用长镜头?
<span style="color: #666666; f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