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不合时宜对话“中国发展学之父”李小云:发展难有绝对公平,关键是不让弱者被甩下车
对话“中国发展学之父”李小云:发展难有绝对公平,关键是不让弱者被甩下车

对话“中国发展学之父”李小云:发展难有绝对公平,关键是不让弱者被甩下车

Update: 2025-11-27
Share

Description

【主播的话】

今年夏天,我去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小村子,观摩了一场关于“发展”的社会实验:一个资源匮乏、交通不便、族群杂居的边缘村庄,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它的市场逻辑、政府逻辑、文化逻辑分别是什么?

这场实验的主导者,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李小云教授和他的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留学归国后,李小云长期研究贫困问题:一边在书斋里写论文,一边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种粮、盖房。许多贫困村在他的介入下重获新生,最知名的案例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河边村”。他也是国内最早关注NGO并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学者,在此过程中,他对以西方为中心的传统发展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吸收,并结合全球南方、尤其是中国的现实,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发展理论体系,因此常被称作“中国发展学之父”。

关于发展,其实有许多迷思。比如,我们知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们也知道,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过去,当我们在谈论“发展”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GDP、指标、城镇化速度。但在今天来谈论“发展”,它又有了许多不一样的内涵。这期节目,是我们与李小云教授的对谈,从他本人的治学历程出发,我们来具体聊聊“发展”这件事。

【本期主播】

王磬:微博@王磬

【本期嘉宾】

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因在参与式发展、性别与发展等领域曾进行过开拓性的工作,被誉为“中国发展学之父”。

【本期剧透】

00:00 什么是“发展”?从 GDP 走向复杂现实

06:30 为什么西方发展理论“教不会”中国?

13:50 年轻一代的“发展焦虑”:不仅要发展,更要公平

20:40 河边村的十年:一个结构性贫困的村庄如何翻身?

32:00 教授亲自下田,“雨林鸡蛋”的失败与贫困陷阱的发现

37:30 乡村振兴 2.0:让城市动能带回乡村

40:40 发展中的性别问题:为什么乡村女性总是被牺牲?

43:30 中国经验带往非洲,提供的不是模板,而是平行参照

45:50 年轻人想做与发展有关的工作,可以从哪里着手

【相关阅读】

李小云教授在西双版纳河边村和农民一起盖新房

西双版纳河边村瑶族妈妈的客房

昆明麦地冲村,由烤烟房和马厩改造成的特色民宿

云南大苗寨基础薄弱、条件差,寨中共有苗族村民123户574人,曾经的贫困发生率达到了87.6%

昭通市云中苗寨在村民房屋上加层后,建成的嵌入式民宿

【本期音乐】Kevin MacLeod-Jungle Mission

【节目制作】方改则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特别鸣谢】蓝书屋基金会(Blaues Haus Stiftung)

【互动方式】

小红书@不合时宜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 hibuheshiyi@126.com 或微博私信

会员计划咨询可添加微信:hibuheshiyi3 或发送邮件至 hibuhehsiyi@gmail.com

Comments 
loading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对话“中国发展学之父”李小云:发展难有绝对公平,关键是不让弱者被甩下车

对话“中国发展学之父”李小云:发展难有绝对公平,关键是不让弱者被甩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