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恭喜恭喜》到《何日君再來》,終戰80週年看見和平價值
Description
◎早安筆記本:紀念二戰終戰80週年,從尋找和聆聽當年抗戰歌曲,反思和平的價值與團結的可貴。<o:p></o:p>
本集早安台灣分享多首抗戰歌曲,有些竟然都是耳熟能詳!第一首《恭喜恭喜》在華人世界裡家喻戶曉,可以說只要有華人的地方,農曆年前後必定能聽到。大賣場採購年貨時幾近洗腦的頻率,你也一定會唱。<o:p></o:p>
1945 年,作曲家陳歌辛為了慶祝八年抗戰勝利而寫下《恭喜恭喜》,歌詞裡「經過多少苦難,歷經多少磨練」,原本描寫的是抗戰歲月的艱苦奮鬥;「漫漫長夜過後,聽到一聲雞啼」,則是期待黎明、盼望勝利的象徵。我們所聽到的是1945年,姚莉、姚敏合唱的版本。<o:p></o:p>
《杜鵑花》則是1941年顧媚演唱的版本。《杜鵑花》由蕪軍作詞,黃友棣譜曲。與一般悲壯激昂的抗戰歌不同,它透過輕快的旋律,流露出溫馨的一面。歌詞寫到「哥哥你打勝戰回來,我把杜鵑花插在你的胸前」,描繪的是戰爭年代青年男女「國家至上、情感可以暫時擺放一邊」的縮影。杜鵑花象徵春天與希望,也寄託了人民對親人凱旋的期盼。<o:p></o:p>
第三首《何日君再來》也是抗戰歌曲。原先大家最熟悉的版本,或許是鄧麗君演唱的。但其實,這首歌最早的演唱者,是金嗓子周璇,歌曲發表於1937 年。它同時也是抗戰歌曲中爭議最多的一首。作曲者劉雪庵原本是愛國音樂家,卻被導演方沛霖未經同意,改編成電影《三星伴月》的主題曲,交給周璇演唱,結果電影與歌曲一炮而紅。<o:p></o:p>
當時正值抗戰,《何日君再來》唱出了離愁與等待,被普遍視為戰時百姓的心聲。但因為過於哀婉,遭受許多批評。或許正因為這些爭議,這首歌成為最特殊的一首抗戰歌曲。<o:p></o:p>
《長城謠》這首歌由潘天青作詞,劉雪庵譜曲,寫成在1937年七七事變之後。歌詞以「長城」象徵民族抵抗外侮的決心。今天我們聽到的是 1970 年台灣新竹師專附小合唱團的演唱版本,即便是兒童合唱團,那份單純而堅定的力量依然可以體會得到。<o:p></o:p>
最後這一首《八百壯士》完成於1938年,由范焘作詞,劉雪庵譜曲,這是為了紀念「淞滬會戰」中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而創作。歌詞慷慨激昂,旋律鏗鏘,迅速成為鼓舞人心的抗戰代表作。<o:p></o:p>
今天我們聽到的這些歌曲,在八十年前陪伴前人走過血與火的歲月;但八十年後,它們提醒我們要珍惜和平。<o:p></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