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宏安上人's Podcast文殊般若經講記 05-1.
文殊般若經講記 05-1.

文殊般若經講記 05-1.

Update: 2023-04-29
Share

Description

【05-1分集講述經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千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俱。」

【05-1分集精要】:1. 續解說「如是我聞」之義理,「如是」:是有承上,指下之義的詞。在《妙法蓮華經》中有「十如是」:十如是的「如」指一切萬物真實不變的本性。「是」,是真實不妄的意思。十如是,語出《法華經‧方便品》:「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所以,「十如是」就是指諸法實相存在的十種必要條件,即宇宙一切萬有,森羅萬象的十種必然真理、軌則。「十如是」其解釋有通解、別解之分。就通解而言:「相」:指外在可見的形相。例如:顯示在外的善惡行為。「性」:指內在不可見的本性。諸法本性各不相同,例如:竹中有火性,因此遇緣就能產生火;眾生本自具有佛性,所以一切眾生皆能成佛。「體」:指十法界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都是以色、心為實體。「力」:指諸法潛在的功能力用。例如:磚、泥可以作為砌牆的材料;水含有動能,可以用來發電。「作」」:指依功能力用而起的作業,也就是顯在的勢力。例如:眾生身、口、意三業的行為;插盆花在客廳,產生賞心悅目的作用。「因」:指能產生「十法界」之果的直接原因。「緣」:指助因感果的間接條件。「果」:指由同類因所產生的同類果,善因感善果,惡因生惡果。「報」:指由異熟因招感的未來果報。「本末究竟」等:指從開始的「相」到最後的「報」,都是因緣所成,究其致極,法性畢竟空寂,實相平等一如,所以稱為「本末究竟等」。2. 十法界即「四聖、六凡」,四聖者即「佛、菩薩、緣覺、聲聞」,六凡者即「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等六道。每個人心中都有「十法界」和每一法界中的「十如是」見解,每一種情境和見解在人性中皆具備,只是欠缺修煉而缺乏「穩定性」,因而不斷起伏輪迴其中。3. 經文「佛」,即所謂的覺悟者:乃指內無住妄念,外無染六塵者!如佛,已經有自覺(慧圓滿),知道執著是輪迴的因,故不再沉迷,還能行六度萬行以覺他(福圓滿),如是福慧雙足,萬德具備,已達覺行圓滿!而菩薩跟佛一樣,都能自覺覺他,常示眾生「常樂我淨」之理,兩者都是屬於大覺悟者!二乘菩薩則只有自覺,不願覺他,故屬於小覺悟者;至於凡夫則無自覺,在迷中尚不自知,屬沉迷不悟,還不斷造業者!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文殊般若經講記 05-1.

文殊般若經講記 05-1.

妙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