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适合孩子们听的《红楼梦》卅捌·痴宝玉杜撰芙蓉诔
Description
卅捌·痴宝玉杜撰芙蓉诔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听听晴雯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宝玉回来后趁空悄悄问两个小丫环:“这几天,你袭人姐姐可派人去看晴雯了?”一个小丫环说:“派宋妈去瞧了。”宝玉又问:“回来说什么?”小丫环说:“听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早上就不行了。”宝玉又问:“这一夜她都叫谁?”小丫环说:“一夜直叫娘。”宝玉擦泪问:“还叫谁?”另一个小丫环机灵,听宝玉这么问,连忙接过话说:“我去看时,晴雯姐姐就拉着我的手问:‘宝玉去哪里了?’我告诉了她,她叹口气说:见不到他了!’我说:‘姐姐何不等他来见面?’她说:“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个花神,玉皇叫我必须马上到任,等不及和宝玉见面了。’说完这些话她就断了气。”
宝玉问那小丫环:“晴雯说是去做什么花神?”这一问,把那小丫环问住了她一时不知怎样编才好,恰好这时是八月,见池中荷花正开,这丫环就急中生智说:“我问她管什么花,她说天机不可泄露,让我只告诉二爷,说她死后专管芙蓉花。”芙蓉是荷花的别名。宝玉听了小丫环的这些胡言乱语,心中获得不少安慰,反而转悲为喜,心想:我虽然没有能和她见最后一面,如今到她灵前去拜一拜,也算是尽了这五六年相处的情谊!于是穿戴整齐,只对丫环说是去看黛玉,便出了后门,来到上次看晴雯的地方,以为她的灵柩会在那里。谁知晴雯刚断气,她的表哥就去报告了王夫人。王夫人赏了他十两银子叫他立刻送到城外去火化。宝玉来扑了个空,只好再回大观园。他本想回怡红院,但又觉得无味,只得顺路到潇湘馆去找林黛玉。到了潇湘馆,丫环说黛玉去找宝钗了。宝玉又来到蘅芜院,只见四处寂静无声,这才想起,原来宝钗早就搬出蘅芜院,去和薛姨妈同住了。宝玉又回到潇湘馆,黛玉还没回来。
这时王夫人又派丫环来对宝玉说:“老爷叫你快去,又有了好题目,叫你去做诗呢!”宝玉只好到贾政的书房去应酬了一回。宝玉回到自己房中,一闲下来又想起晴雯,一个人闷闷地步出怡红院,见池中荷花盛开,想起了晴雯做了芙蓉花神的事,他心中又高兴起来,心想:晴雯临终时我没有与她见面,死后又没到她灵前悼祭,如今在荷花前祭一祭她,也算是尽了心意。想到这里,宝玉便回到怡红院,写了一篇长长的《芙蓉女儿诔》,又准备了晴雯平常喜欢的四样东西,到黄昏时来到荷花池边,把诔文挂在荷花枝上,哭着念了起来。宝玉念完将诔文烧了,刚想回去,忽然听到假山后面有人说:“慢走!”宝玉吓了一跳,抬头一看,是林黛玉。黛玉满脸带笑,夸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写得好。宝玉听了,不觉红了脸,对黛玉说:“先别夸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替我改改。”黛玉向宝玉要过原稿细看,读到“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
薄命”一句,对宝玉说:“这两句太俗气,放着现成的真事为什么不用?”宝玉忙问:“什么现成的真事?”黛玉笑道:“咱们现在都是用霞彩纱糊的窗子,不如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宝玉听了高兴地说:“好极了!到底是你想得出,说的出。可见天下古今现成的好景好事很多,只是我们愚人想不出来罢了。”他想了想又对黛玉说,“不如改成‘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垄中,卿何薄命!’。
黛玉听了宝玉的这一改动,心中猛然疑惑起来,不禁想:宝玉这两句话,会不会是对我和宝玉命运的预言呢?因为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纱窗下,我与你无缘相伴;黄土堆中,你是如此薄命。想到这里,黛玉心中无限悲伤,但又不敢流露,只好强作笑容,对宝玉说:“改得好。只是不能再乱改了,快回去干正经事吧。刚才太太打发人叫你,说明天一早到大舅母那边去呢。你二姐姐已经许配了人家了。”说着回潇湘馆去了,宝玉也只得闷闷地回到怡红院。
小朋友们,今天的故事就到这了。可怜的晴雯最后病死了,宝玉为她写了芙蓉诔。黛玉帮他改了几处和他说用些现成的事,小朋友们你们写作文时候也可以多写写现成中的事、物,这样的文章才真实呢。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