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助之心的人,该如何选择心理咨询师?|别任性160期
Description
咨访关系是很独特的,心理咨询往往是来访者自救或者自助的最后手段之一(last resort),而咨访关系中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资历或流派,而是来访与咨询师的信任度。可以说,最影响咨访质量,以及来访者改变的,正是咨访关系本身。但是来访者往往自带的很多议题,恰恰会影响到咨访关系,最终因为没有达到期待而失去希望感,比如来访者可能过度依赖咨询师,或追求权威光环,或者相反,难以将自己交付给这段关系,难以在咨询师的带领下有效地打开和探索自己。也就是说,来访者对咨询师的选择,以及在咨访关系中的对于咨询师的反应,正是很重要的课题和咨询/治疗过程,对于来访者面对自己议题也往往带着很重要的答案。
那么当我们好不容易确立了求助的决心,如何让咨询关系不辜负自己这份决心,还能对咨询有正向的推进作用呢?这其中其实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自己要做的工作。至少,当我们对此更有察觉和理解,我们从心理咨询里能获得的收益也就更多。
所以,在上上期节目(带着助人之心的女性,该如何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别任性158期)聊过心理咨询师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培养自己之后,我们这一期就换成来访者的角度,聊聊来访者如何有能力更自主塑造和建立有效的咨访关系。或者更往前走一步,当我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帮助,或者有一些议题要处理,那么要去找什么样的协助?如何决定要不要找咨询师?如何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如何能尽可能有效地建立一个与心理咨询师的信任关系?
本期嘉宾:
邱雨薇(Molly),心理咨询师,专业领域为自恋型虐待和创伤疗愈,播客“邱后算账”和公众号“爱勇不息”的负责人,《恋爱中的暴君:自恋型男友识别指南》作者。
✨任性福利:
首先感谢阁楼对本期节目的支持:
「glowe阁楼」是一个专注于提供线上心理咨询服务的App,它最独特的地方是,一次咨询包含了50分钟视频/语音+5天消息留言。在50分钟正式咨询时间外,来访者还可以在5天内给咨询师留言,互动,比如咨询前可以先把你的诉求、疑惑和背景留言给咨询师,咨询之后,感想和反馈也可以留言给咨询师,所以在咨询间歇之间,也有很好的陪伴感。
本期特别福利:下载「glowe阁楼」的app,注册时使用「别任性播客」的邀请码「brxbk」就可以享受100元折扣,也可以使用链接直接领取➡️:hybrid.glowe.cn
另外欢迎你在本期评论区留言,我会在一周后抽出三位听友赠送200元的「阁楼」优惠券。特别提一下,「阁楼」上的一些咨询师接受过女性主义心理咨询和性少数心理咨询的训练,可能与别任性听友的需求更匹配,具体可以问咨询助理,欢迎大家尝试。
我有“爱发电”啦:afdian.net
我也有Patreon啦:www.patreon.com
另外别任性粉丝群有二群了。添加方式:加Beadodo,回答验证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期节目是哪期?
收听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Pocket Casts 等其他泛用性客户端 | 网易云音乐 | 喜马拉雅 | Himalaya | QQ音乐|爱发电|等
RSS 订阅:https://feed.xyzfm.space/uhfae7xlb9ub
注:如果你在苹果 PODCAST 上订阅的《别任性》集数不全或者很久没更,那说明这不是正确的 RSS。请用上方这个新的独立 RSS 添加并订阅。
时间点:
00:50 和雨薇录制的上期节目《自恋型人格伴侣:人生一劫,也不过一劫|别任性157期》已经成为了「别任性」历史上收听量最高的一期,从评论区里我们再次看到了自恋型人格伴侣这个问题的普遍性以及造成的伤害的程度之深。所以这期我们就想从这期节目的三类评论切入,因为这些评论与我们这期的话题也密切相关。首先,从评论区我们看到,自恋型人格伴侣这个问题如此严重和普遍,但很多咨询师和来访目前都缺少相关知识,导致疗愈过程特别艰难而漫长,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为了有效从这类关系中疗愈,我们在目前的条件下,需要对自己的经历有一定了解和意识,甚至可能需要比咨询师更有,并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咨询师有一定想法?但这会不会又让我们陷入过于“自医”的陷阱?
3:30 寻找心理咨询师的三个要点:1,来访者前期自己的准备,包括对相关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了解;2,请咨询师为自己“做见证”,处理认知失调,帮自己理清”经历了什么”,同时评估是否咨询师是否具有跨学科和结构性视角;3,把自己交给咨询师的部分:请咨询师带领自己去处理情绪哀伤和打破情感隔离
15:45 可是当来访者还没有足够的求助意识,比如如果一个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溺水,别人什么都做不了吗?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是是的:求助也需要能力。
19:45 而另一方面,我们可能过度“自医”:避免自我诊断,给自己贴标签(比如“回避性依恋模式就是我!”“我是不是自恋型人格啊?”etc)自我反思和自我否定只有一线之隔。这就是需要咨询师的专业能力的地方。
24:05 咨访关系是一个工作联盟(work alliance):研究显示,咨询产生的效果,咨询师的作用只有15%,来访者(的意愿和能力)占30%。继续溺水的比喻:溺水者也需要做好准备(冷静+肌肉)才能有效使用救助者扔过来的绳索。以及“到底什么是心理咨询”:咨访关系的最终目标一定是分离。
34:00 经历过虐待关系创伤的女性在寻找咨询师中更多注意事项:相信自己的感受;找自己直觉上感到安全和舒适的咨询师(包括相似性别身份和其ta身份),不用“硬吃苦”;找关注“创伤疗愈”,有“创伤之情”视角的咨询师
36:00 什么是”创伤知情”视角?
39:30 我和雨薇关于“自恋型伴侣”节目后还有第二类“懂王”评论,比如“雨薇你一个心理咨询的新手小姑娘懂什么?”(虽然雨薇不是新手也不是小姑娘)或者批评其专业度。而且只看ID的话,评论者还可能是女性。雨薇如何理解这类评论?如果是来自男性评论者,这是一种破防吗?如果是真的来自女性评论者,为何她会对一位年轻的女性心理咨询师表达这么大的恶意?如果雨薇是男性,我们聊同样的内容,会有同样的评论吗?
51:10 女性来访是否更可能有依赖权威的问题?这意味着女性在选择咨询师的时候,可能呈现出一些什么样的倾向?这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伤害或负面影响?当来访有过度依赖权威的问题,该如何自我察觉和克服?来访者也可以通过扔给咨询师一些问题,还筛选掉过于“自恋”的咨询师
53:40 心理界“权威”的话语随着流行文化的助力传播在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有影响力。雨薇对于《再见爱人》的各位观察员大V的点评:伦理问题、专业问题、对情绪的对待问题、传统老派精分流派问题
谈及文章:综艺节目中的创伤伦理:《再见爱人》无形中完成了一次重要的社会性心理疗愈?| 《再见爱人4》Reaction
1:06:00 第三类我们从那期节目评论区看到的问题来自很多男性,比如:“很不幸,我就是自恋型人格,感觉这种性格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现在即使有意识去纠正但还是极难产生变化,难以与别人建立深层次的交流和共情,对外界反应不是攻击性就是防御性,特别极端,发展不了亲密关系,唉。”男性的确更容易成为自恋者,那么他们可以如何去抵抗这些父权结构下的毒性和惯性呢?对于这样的男性,如果想自我疗愈,有什么具体的解决方式建议,可以找什么样的治疗方式?身体疗愈(somatic therapy),互助小组
1:14:00 为什么男性自助和疗愈的中文资料这么少?(雨薇的书单请见篇尾)
1:16:50 不要因为咨询师不合适而被浇灭自救的火苗,放弃求助,“不是你的问题”。把咨访关系看作一个微型的关系培养皿,去尝试建设良性的关系,并把从中得到的主动性和能量感转化到生活场景
1:18:30 还有什么常见的因素或议题会影响到咨访关系?文化差异、阶级差异
1:22:40 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新看待和理解来访与咨询师的关系,和咨询师的角色。一个良性的理解是什么样子?
1:24:45 「阁楼」上,来访可以在五个维度上(主诉、自身群体、咨询流派、咨询师资历、咨询师性别)根据自身需求筛选咨询师,也可以更换咨询师,而且最近有推出全部咨询师列表(在“更换咨询师”按钮最末点击“帮助”会出现全部咨询师的入口)。
那么以「阁楼」的咨询师匹配功能为例,我们如何有效使用这种功能,可以用什么关键词去检索?
最后是雨薇提供的男性疗愈相关资料
书籍&文章:
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Overcoming The Secret Legacy Of Male Depression, Terrence Real, 1998
Of Boys and Men: Why the Modern Male Is Struggling, Why It Matter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Richard V. Reeves, 2022
The Will to Change: Men, Masculinity, and Love, bell hooks, 2004
For The Love of Men: A New Vision for Mindful Masculinity, Liz Plank, 2019
Male lust: Pleasure, Power, and Transformation, K. Kay, J. Nagle & B. Gould, 2000
The Problem With Trauma Culture, Catherine Liu, 2023
纪录片:
The Wisedom of Trauma (2022) & The Power of Addiction and The Addiction of Power(2012) , Gabor Mate
身体疗愈:
Bessel van der Kolk, Peter Levine (Somatic Experiencing), David Berceli (Trauma Releasing Therapy)
雨薇关注男性心理健康的专栏:“男性怎么能行?”,「爱勇不息」公众号
-别任性,从性别角度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