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旭亮搜神记查理柯克之死与罗永浩预制菜之撕:常识、法治与爱人如己
查理柯克之死与罗永浩预制菜之撕:常识、法治与爱人如己

查理柯克之死与罗永浩预制菜之撕:常识、法治与爱人如己

Update: 2025-09-18
Share

Description


Charlie Kirk像一粒麦子,落在地里死了。而预制菜的本质,罗永浩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字眼,“常识”。常识,又从哪里来?毕竟,人活着不单单靠食物。


00:00:0100:06:56
为什么“被动摄入的信息”需要经过个人消化与转化,才能成为对自我有益的能量?
怎样理解在公共讨论中“即兴发言”的脆弱性与勇气并存?
为什么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开放麦克风式对话依然值得鼓励?


00:06:5700:13:23
上帝“允许”悲剧与上帝的怜悯如何同时成立?
面对个体的不幸与家庭的巨大伤痛,公共论述应该如何保持分寸与同理?
在悲剧之后,社会认知被改变的可能性来自哪里?


00:13:2500:23:36
媒体与娱乐评论在悲剧后的“二次伤害”边界何在?
当平台基于商业激励放大立场时,公平与事实如何被稀释?
政治极化语境下,机构纠错与舆论问责应如何区分?
“键盘侠式激进化”为什么会把道德感错置为自我神化?


00:23:3700:33:11
“殉道者”的公共定义应以什么标准达成最低共识?
个体信念的牺牲如何避免被阵营叙事过度消费?
在校园与公共空间中,右与左应如何恢复可对话的最低礼仪?


00:33:1600:40:29
“预制菜”作为政治性话语为何难以用法律被一次性定义清楚?
什么才是可操作的“常识”,它依赖怎样的社会信任与相互尊重?
当法规不断膨胀时,为何解释权与行政成本会反噬公共利益?


00:40:3100:47:37
知识应被尊重但不应被偶像化,这一张力在消费与监管争议中如何落地?
企业提供“可负担便利”与消费者知情权之间,应如何设定透明度阈值?
个体动机的复杂性(求爽、求善、求利)怎样影响公共发言的正当性?


00:47:4100:52:36
“爱神与爱人如己”为何被视为一切律法的总纲,足以成为社会最小公约数?
在缺乏共享价值时,为什么法律越多越难治理“人心之恶”?
如何在现实制度内推进“常识与共识”,以降低社会治理的隐性成本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查理柯克之死与罗永浩预制菜之撕:常识、法治与爱人如己

查理柯克之死与罗永浩预制菜之撕:常识、法治与爱人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