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財經自由講 2.0財經 KOL 「做壞個市」.搭棚風氣蔓延到華爾街
財經 KOL 「做壞個市」.搭棚風氣蔓延到華爾街

財經 KOL 「做壞個市」.搭棚風氣蔓延到華爾街

Update: 2025-10-09
Share

Description

最新的政策建議如何監管網上評論股票的「財經KOL」?

最新的建議是不直接監管財經 KOL,而是從他們背後可能出資的證券行或持牌機構著手;透過監管持牌機構來防範涉及造市或股價操控的行為 。

由於持牌機構需要為其員工(持牌人士),負責並進行層層審批,導致有質素的持牌評論員選擇不發聲。反而完全沒有牌照、質素參差的人士更自由地發表言論,最終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香港 過去透過「啤殼」服務特定企業集資,後演變成由「啤殼」到散播消息的一條龍式唱高散貨服務。早年的訊息散播渠道主要是報章的財經專欄(筆名)或透過王牌經紀在圈內交換情報。

近年因網上媒體興起,利用微信女、Reddit、Discord、Telegram 等平台散播訊息,導致做市和股價操控的成本大幅降低。美國一樣有類似現象,例如 QMMM 這種美國上市的香港公司,借用社交媒體炒作「拿一億美金買比特幣/以太坊」,在短時間內將股價炒高數倍。

但是監管機構難以證明在網上唱好股票的人,與該公司之間存在任何關聯;所以即使美國證監會(SEC)介入 QMMM 案,也只是停牌十日,仍未找到股價操控的確切證據。而當評論者與上市公司不在同一地區,也大大增加監管的複雜程度。

此外,新一代的騙局開始利用人工智慧(AI)製作假名人影片(如利用 AI 假扮 NVIDIA 的 Jensen Huang),宣稱要分享賺錢攻略並引導投資者下載書籍或買入二三線小型股。這種詐騙讓受害者無從追討,因為根本無法找到實質的責任人。

說到底,面對資訊氾濫和市場操縱,關鍵是投資者教育,培養群眾對風險的意識。投機者也具備判斷哪些評論是「消息當分析」,也有那些是「分析當消息」。



This is a public episode. If you'd like to discuss this with other subscribers or get access to bonus episodes, visit leesimon.substack.com/subscribe
Comments 
In Channel
香港人回流與否

香港人回流與否

2025-06-0542:48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財經 KOL 「做壞個市」.搭棚風氣蔓延到華爾街

財經 KOL 「做壞個市」.搭棚風氣蔓延到華爾街

Simon Lee 利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