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想來聊教練

<p>ICF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教練協會組織,其宗旨在於推廣教練之應用與提升教練之專業能力。 <br />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ICFT:ICF Taiwan)是ICF在台灣的分會,於2008年成立,也是經內政部許可立案之全國性、非營利性之社團法人。 <br />會員多為「專業教練」(以教練為其專業者)或「教練型主管」(運用教練方法於管理領導中之主管),以及企業內部人資/主管。我們秉持ICFTaiwan的宗旨,致力於在台灣推廣教練的應用及提升教練之專業能力。 <br /> <br />希望藉由Podcast 能讓大家了解教練如何運用。 <br /> <br /> <br /> <br />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p>

第17集:「心理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 MHFA)

第17集:「心理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 MHFA) 本集介紹台灣引進的「心理健康急救」(MHFA) 課程,分享其核心行動ALGEE。學習如何接觸、不帶批判地傾聽、給予支持,並鼓勵有需要者尋求專業協助,扮演陪伴與轉介的重要角。這一集邀請了符愛鈴 Eva教練,她對心理學、幸福學(積極心理學)和藝術相關領域(尤其舞蹈療癒)相當著迷並持續深入學習。也許自己是高敏人,對他人情緒很能共感,擅長從情緒找入口,進入對方的故事場景,一起陪伴尋找卡關點,並順勢找到心嚮往之處。 以下是聆聽重點 1️⃣ 台灣引進心理健康急救的背景與急迫性高盛行率與青少年危機 台灣每五人就有一人有心理狀況,近年青少年自殺率攀升,促使引進計畫。身心狀況的早期發病 許多身心狀況發病年齡極早,這凸顯了家庭早期覺察與介入的重要性。政府的系統性應對措施 除引進MHFA外,也將「社會情緒學習」(SEL) 納入課綱以應對此狀況。 2️⃣ 以處理校園霸凌為例的實際應用覺察異常並建立信任 母親察覺孩子身體異狀,帶他到放鬆的環境,建立安心談話的氛圍。提供支持與直接介入 母親到校直接面對霸凌者,雖不認同教官處理方式,但堅定地保護孩子。家庭支持的關鍵作用 母親全程支持、未責備其懦弱,這種陪伴對當事人恢復至關重要。 3️⃣ 心理健康急救的核心行動框架「ALGEE」A (傾) 與 L (聽) 接觸當事人、評估危機,並以不帶批判的態度傾聽對方感受。G (給) 支持與資訊 提供支持,讓對方不感孤單,並給予政府免費諮商等資訊帶來希望。兩個E (鼓勵) 的行動 鼓勵尋求專業協助(如心理師),也鼓勵尋求家人朋友等其他支持。 4️⃣. 急救員的角色定位與界線4.1 角色定位:支持與陪伴 急救員的角色不是治療或判斷,而是支持與陪伴,以穩定當事人的情況。4.2 轉介的關鍵性 任務是穩定情況直到專業人員接手,如同救護員將病患送至醫院一樣。4.3 避免因角色錯位而焦慮 認知到角色僅是支持與轉介,而非治療,可避免不必要的壓力與挫折。 5️⃣ 課程帶來的個人成長與收穫5.1 建立正確觀念以消除標籤 對憂鬱症等身心狀況有更正確的認識,破除過去的錯誤印象與標籤。5.2 增進自我理解與覺察 學員會對照自身經驗,反思自己的情緒與狀況,從而對自己有更深的理解。5.3 提升教練的專業判斷力 幫助教練更清晰地判斷客戶狀況,知道何時應將個案轉介給心理諮商師。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符愛鈴 Eva教練 https://reurl.cc/LnzM64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臺灣心理健康急救 https://www.mhfa.org.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22
34:32

第16集:從「還好」到「看見自己」:深度探索真實情緒的旅程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Ann 胡燕教練來分享,Ann Hu 教練在訓練發展部門有超過15年以上的經驗, 是少數在人資與業務單位都有其經驗,特別是在業務單位。 1️⃣ 從「情緒隔離」到覺察「還好」背後的真實情感情緒隔離的慣性反應 意識到面對重大事件習慣說「還好」,忽略內心真實情感,以為無情緒起伏。「還好」實為情緒延遲 寵物離世或親友過世,當下說「還好」,事後悲傷延遲出現。情緒轉化為身體反應 延遲情緒未消失,可能轉化為身體反應,揭示「還好」背後隱藏情感。2️⃣ 成為教練與童年經驗觸發的深入探索教練職涯開啟情緒探索之門 成為教練是探索情緒契機,輔導客戶時反思自身,啟動自我覺察。突發脾氣連結童年渴望 一次大脾氣引發童年回憶,渴望父母關愛,不願被當「小大人」。童年經歷塑造成熟表象 父母期待養成理智成熟表象,「還好」源於早年對被關愛渴望及不平衡。3️⃣ 覺察情緒帶來的自我接納與生活改變從自我責備到學習放過自己 覺察情緒後學會「放過自己」,不再因不完美而自我責備,允許適當休息。積極休息而非尋找藉口 「放過自己」是積極休息,放下自我逼迫,休息後仍有計畫前進。調整心態看待事物 自我覺察帶來平和心態,情感仍在但不執著,生活因此更舒適。4️⃣ 實用有效的情緒探索工具與方法結構化寫作反思:感恩日記與「我看見」 建議寫感恩日記,記錄「我看見」的情緒狀態,如「懶惰」實為自我責備。科技輔助探索:運用AI工具與ChatGPT 利用ChatGPT輸入情緒或狀態,AI回覆常提供未察覺的新視角。即時內在覺察:打坐冥想與「虛擬暫停鍵」 打坐冥想助覺察念頭,情緒升起時按「虛擬暫停鍵」反思原因。5️⃣ 情緒探索的深遠價值與有效溝通策略探索情緒的最終價值:看見真實的自己 探索情緒最終價值是「更看到自己是誰」,理解在乎之事,做出真實選擇。提升溝通中的同理心與冷靜 溝通時保持冷靜,傾聽後同理對方狀態,有助緩解緊張。夫妻溝通中的情緒融化 夫妻溝通中,透過理解並分享感受,使情緒融化,溝通更順暢。 主持人:李宛宜 Wan-I Lee教練  https://www.bedohave.coach/team 來賓: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9-08
32:15

第15集:從「Hold住自己」到「Hold住團隊」:教練的情緒覺察與影響力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Wisdom 鄭杰榆教練來分享,Wisdom是橫跨兩岸企業、政府部門與非營利組織三大組織型態的敏捷領導力教練,同時是教練導師與督導的擺渡人。 🎧 本集你會聽到的精彩重點… 1️⃣ 教練自我情緒接納與專業影響 • 教練承接自身情緒的能力,決定其接納客戶狀態的深度。若無法忍受客戶低能量,是教練自身議題。 • 教練的「Hold住」狀態,即是其自身情緒承接能力的展現。 2️⃣ 情緒的內在建構本質與主導權 • 情緒並非由外界單純引起,而是外界刺激觸發自身內在「地雷」後,經個人內在處理過程建構而成。 • 承認情緒是自我建構的產物,才能掌握對情緒的主導權。 3️⃣ 情緒的深層源頭:内在需求與價值觀 • 情緒源於內在未滿足的需求,加上對人事物之看法或價值觀組合而成。 • 透過情緒可反思並識別背後未滿足的需求、價值觀的適用性。 4️⃣ 在環境脈絡下理解情緒的重要性 • 理解情緒、情緒覺察對自我及在團隊環境下的正面效益 •若團隊內有較多願意自我覺察情緒的成員,有助於形成同理心與關注價值觀的文化。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25
32:46

第14集:潛入情緒深海,靠近更深的自己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Lillian 蔡伶宜教練來分享,Lillian擁有逾22年金融產業高階主管資歷,現專注於1對1教練與團隊工作坊,聚焦高階領導力、組織教練文化、未來策略規劃與金錢關係議題。為PCC認證教練,擅長支持個人與團隊在關鍵轉型中深化理解與洞察,強化行動實踐力。 🎧 本集你會聽到的精彩重點… 1️⃣金錢在人類演化歷程中代表著基本生存,所以經常能引動情緒反應 ◦  - 童年時期與金錢的互動經驗,會被潛意識記錄下來,形成影響成年後行為與信念 - 面對相同金錢情境,不同人格特質的人仍可能展現不同應對  - 探索個人金錢歷史可能有助於理解當前的金錢觀念與行為模式,找到特定連結並尋回自主力量。 2️⃣情緒為生命禮物的「鎖鑰」,是探索我們信念的寶貴指引 ◦ - 將情緒視為「夥伴」而非敵人 ,採取「共處而不對抗」的策略,讓情緒從控制中釋放,逐步奪回人生主導權 - 情緒再現時,以好奇心去探索捕捉其背後潛藏的信念,重新選擇,實現真正的自由,找到強韌的內在力量。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蔡伶宜 lilliantsai.coach@gmail.co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8-04
28:27

第13集:情緒大解密與溝通魔法!

這一集我們邀請了Micahel 許家豪博士來分享,Michale為 Emergenetics® 台灣總代理,現任譽耀科學溝通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專注於將科學化的人才發展工具引進台灣,推動心理安全、世代溝通與團隊效能的提升。 🎧 本集你會聽到的精彩重點… 🌦️ 先別急著擔心如何處理情緒,先來搞懂它到底是什麼東西! 你知道嗎?人的情緒其實就像天氣一樣,有時晴有時雨,看似難以捉摸,但其實是有跡可循的。很多人把負面情緒當壞東西,一味想要壓下來,但其實它只是在提醒你:現實和期待有落差了!而且每個人對「同一種情緒」的感覺都可能完全不同。生氣在你眼裡可能只是悶悶的,但對別人來說可能就是火山爆發。所以,別再被那些冰冷的名詞定義限制了,用「感覺」去體會情緒,才是溝通的開始。 🪞 到底要壓下來還是放出來?讓我們聊聊真正的情緒管理之道! 你是不是也以為情緒管理就是「忍」?但忍久了只是變成一顆計時炸彈。真正有效的做法,是先看見自己正在感覺什麼,搞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才能慢慢引導自己、安撫自己。這集我們會聊聊什麼叫「自我覺察」跟「自我揭露」—勇敢地說出來反而能讓對方更好奇你、理解你,雙方也更容易產生共鳴。還會教你:怎麼在溝通裡先同理自己,放過自己,不要硬扛到最後。你一定會發現:了解自己,才真的能懂別人。 👂 同理心不是說說而已!教你讀懂話裡的弦外之音 情緒一上來,說話的口氣、用詞都會出賣你。這集會提醒你:觀察對方的「慣用字眼」,你就能聽出他內心的落差和期待,提早避開衝突。像是有人對細節特別在意,背後其實藏著一種不安全感。你越能理解他的期待,溝通就越順暢,雙方的火氣自然也降下來了。還會聊聊:當一個人感覺到「被聽懂」的時候,情緒其實也就找到出口了,不管是被你同理,還是他自己想通。 🏫 為什麼老師、爸媽更該學會這些?別再用「生產線」養小孩啦! 這集還特別聊到青少年和教育現場。很多孩子只是思維偏好不一樣,卻被貼上「叛逆」、「懶散」、「不合群」的標籤。當你換個角度去理解孩子背後的思維方式,你會發現很多衝突根本沒必要。教育不該像生產線一樣,把所有孩子都塞進同一個模子裡。理解個體差異,反而能讓親子或師生之間的距離更近,也能營造出更平衡、和諧的互動氛圍。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許家豪 Michael 博士 https://t-cacc.com https://www.linkedin.com/in/michael-hsu-96534644/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24
34:18

第12集:不是EQ不夠,而是時代變了──從SEL談孩子的情緒困擾與父母的陪伴力

你有發現現在的孩子情緒好像更難懂、溝通起來也更容易「斷線」嗎? 在社群媒體盛行的Z世代裡,孩子面對的世界已經跟我們大不同。他們承受的壓力、面對的價值混亂、情緒張力,往往超過大人想像。而作為父母、師長或陪伴者的我們,該如何理解孩子內心的風暴,又該如何幫助自己穩定情緒、成為真正的支持者? 本集節目邀請到 #今晚我想來聊教練 的特別來賓——ICF國際教練聯盟台灣分會現任理事長、SEL親子教練 Cindy,帶我們深入「社會情緒學習(SEL)」的核心概念,聊聊孩子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情緒困境,又該如何從父母的轉變開始,打開彼此真正的連結。 🎧 本集聆聽重點: 1️⃣ EQ不夠用了,SEL是什麼? SEL 不只談情緒控管,而是培養孩子負責任決策、關係建立與自我覺察的能力。 EQ 是單點能力,SEL 是整體素養,關鍵在於「我與他人如何共處」。 2️⃣ 孩子的情緒,反映了什麼? 許多孩子的情緒困擾來自人際關係、身分認同與社群焦慮。 身為陪伴者,我們要學會讀懂行為背後未說出口的情緒訊號。 3️⃣ 父母的情緒穩定,是最溫柔的教養力量 當我們學會照顧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陪伴孩子。 父母不是要「永遠堅強」,而是學會「真實但不失控」。 4️⃣ 一起追星、看劇,也是一種親子溝通 Cindy 分享她如何用孩子的語言建立信任:從陪她女兒追韓星開始。 5️⃣ 轉化的力量:父母的改變,孩子就會跟著改變 改變的起點,不是控制孩子,而是先回來理解自己。 SEL不只是孩子要學,父母更要活出示範。 這一集,獻給所有在關係中努力的你── 願我們都能用理解取代指責,用同理取代焦慮,用對話陪孩子一起長大。 主持人:宛宜教練 Coach Wan-I  https://www.facebook.com/CoCreateCoachingtw/ https://www.cocreate.coach/index 來賓:Cindy 教練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7469209073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7-07
38:33

第11集:去到天堂也要記得我愛你-失去毛孩的悲傷,該如何度過?

最近有一部韓劇「比天堂還美麗」部分劇情提到我們的寵物在離世後都在天堂等待與主人重逢,不少觀眾看到寵物跟主人的靈魂以健康樣態重聚時的片段都忍不住淚崩,更希望劇中描繪的畫面有一天能成真。   毛孩對許多人來講都是等同於家人的存在,當心愛的毛孩生病、衰老甚至離世時,許多飼主都無法走出悲傷的情緒當中,也會忍不住責怪自己是否在照護的過程中做錯決定,更想知道在寶貝們在離世之後是否安好。   這一集由 #今晚我想來聊教練 的主持人Ann胡燕教練擔任受訪嘉賓,Ann教練不只擁有PCC教練認證資格,同時也是貓行為學專家及寵物溝通師,她自己本身也長期在台北流浪動物之家擔任義工,家中除了貓咪狗狗也有鳥寶及烏龜,是標準的愛動物人士。   因此有許多難以承受寵物離世悲傷的飼主會來找Ann教練諮詢或進行寵物溝通,在本集的節目中,Ann教練將分享她陪伴飼主們走過寵物離世傷痛的故事,也告訴大家當面臨寵物老病死的過程無需過度自責與傷心,毛孩都知道我們是出於愛而做出所有決定。如果心有餘力,也不要吝於再給別的等家的動物一個幸福的歸宿,把愛傳下去。   🎧 本集聆聽重點: 1️⃣   深度愧疚與醫療決策的掙扎    *  飼主在面臨寵物生老病死過程中,特別是需要做出是否安樂死等醫療決定時,會經歷極大的內心掙扎。    *  做出決定後,常伴隨強烈的愧疚感和自我質疑,不斷回想是否做得不夠好、是否少做了什麼。    *  這種對自己是否盡到照顧責任的深層拷問,是寵物離世後飼主難以擺脫的情緒。   2️⃣   寵物離世後的去處與飼主的慰藉    * 許多飼主會尋求離世溝通,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寵物在另一個世界是否過得好,以此尋求心靈慰藉。    *  從宗教或心靈角度看,寵物通常被認為較少造業,離世後會前往一個較好的空間或地方。    *  與其執著於探究牠們的具體狀況,不如將希望牠們安好快樂的祝福傳送過去,這對飼主和寵物可能都更重要。   3️⃣   允許悲傷並尋求外部支持    *  面對寵物離世的悲傷是自然且深切的情感,即使理智知道生命有限,情感上仍會痛苦,不應壓抑。    *  家人的不理解或催促「不要再哭」可能讓飼主感到孤立,找到願意傾聽和同理的對象非常重要。    *  可以尋求外部支援,例如參加坊間針對寵物離世悲傷所開設的工作坊,學習情緒調適方法。   4️⃣   飼主情緒穩定對寵物臨終的影響**    *  寵物在生命最後階段的恐懼感,往往反映了身邊飼主的恐懼與不安。    *  在寵物臨終時,飼主盡力保持穩定、平靜的狀態(即使是「假裝堅強」),能幫助寵物感到安心。    *  透過陪伴、擁抱,告訴寵物你在身邊,能給予牠們走完最後一程所需的支持與安定感。   5️⃣   將寵物視為禮物,延續與傳承愛**    *  將寵物的到來和離去都視為生命給予的一份禮物,牠們的離去也可能帶來某些訊息。    *  不必因害怕未來的痛苦而不敢再養寵物,這份獨特的愛應存放在心中,並可以考慮將它延續給其他需要幫助的動物。    *  「把愛傳下去」不僅是對逝去寵物的紀念,也是讓這份美好的愛和連結持續存在的方式,它不會因離世而消失。 主持人:林雅萍 YP教練 https://reurl.cc/VYlZGZ https://www.futureshapingcoach.com/   來賓: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6-12
41:14

第10集 :當「還好、沒感覺、就這樣」成為你的口頭禪,你是真的「不在意」還是「情緒隔離」?

這一集邀請到林雅萍 YP教練來擔任受訪嘉賓,YP教練在行銷傳播領域深耕20年,卻因緣際會進入心理諮商所學習,又一腳踏上教練之路,目前擁有PCC教練資格,並創立教練品牌-「教練未來」。結合品牌思惟、心理學與教練專業,YP教練擅長用創意思考對話協助客戶回到本質探索,引發深度覺察、創造個人最大價值。   在本集的主題中,YP教練從我們日常經常會有的情緒反應出發,來聊聊當你遇到任何事情總是被說很冷靜,你自己也總是習慣迴避情緒時,那究竟是一種自我保護?還是自我麻木?她也分享了一些實際案例,讓大家從了解情緒隔離、應對情緒隔離、辨識情緒到擁抱情緒,來協助自己提高與自我及他人的連結,以提昇個人的幸福感、關係品質,甚至對身心健康都有長遠益處。   🎧 本集聆聽重點:   1️⃣  什麼是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Emotional isolation)是一種與自身感受失去連結,或難以真實表達內在感受的狀態;就像隔著一層毛玻璃在看情緒,雖然情緒存在,但選擇假裝情緒不存在或不去面對。   2️⃣ 如何區分健康與不健康的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可作為心理防衛機制,短期內在緊急情況下有保護作用。健康的隔離是暫時性、有目的且具彈性的情緒調節能力,當狀況解除後仍能面對及處理情緒。然而,若成為長期、僵化、不自覺的模式,持續壓抑跟否認情緒,藉以逃避所有不適感受,則是不健康的警訊。     3️⃣ 為什麼會形成情緒隔離? 情緒隔離的形成是複雜的生存策略,常與早年經驗、創傷、家庭文化及個人特質有關。例如,幼時情緒被忽略或懲罰、經歷重大創傷超負荷、家庭不習慣談論感受,以及社會文化期望等,都可能導致這種模式。     4️⃣ 如何觀察情緒隔離? 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情緒隔離傾向,可透過觀察自身反應。例如,面對強烈情緒時的應對方式、是否常感覺麻木或「沒感覺」、他人是否覺得你過於理性或有距離感,以及是否難以表達內在感受或迴避衝突等,都是重要的線索。     5️⃣ 如何應對情緒隔離? 應對情緒隔離需要耐心和刻意練習。首先,若症狀嚴重應尋求專業治療。輕微者可從允許自己感受情緒開始,學習命名感受,連結身體反應。接著,逐步向信任的對象表達真實感受,並培養自我關懷,溫柔的對待自己,並重新連結「感覺」。   練習辨識情緒與感覺連結並不是要成為一個容易暴走的人,而是為了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與更真誠地表達自己。當你可以跟自己更靠近,也就能對他人更真誠對內、對外都可以發展出更健康和諧的關係。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林雅萍 YP教練 https://reurl.cc/VYlZGZ https://www.futureshapingcoach.co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5-22
39:28

第9集 :領導者的真實挑戰:從情緒覺察開始

這一集要邀請了李宛宜 Wan-I Lee教練及胡逸榆Rachel教練。 Wan-I教練秉持多年輔導組織變革經驗,運用企業教練技術、Genos EI、高績效團隊建置與領袖特質發展等方法論,深入組織成為人才策略夥伴,促進跨部門與不同世代的對話,養涵驅動變革與適應變化的組織能力,協助企業成就教練式領導文化,邁向永續經營的願景。 Rachel教練長期致力於績效教練、領導特質發展與跨部門溝通推進,結合Genos EI 情感智慧方法,引導主管提升情緒覺察與應變能力,特別支持理性導向領導者在人際互動中建立信任與影響力。她陪伴企業在面對挑戰時強化人才策略,營造心理安全、對話真誠的團隊文化。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情感智慧 (EI) 關乎個人素養與心智韌性發展。 強調區別 EI 與 EQ,它不是分數衡量,而是個體心智與素養的長期培養過程。 核心在於培養內在覺察,提升心理韌性,學習在衝突矛盾中找平衡。 這項能力的發展,對於有效應對職場及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至關重要。 2️⃣專注技術與事務者常在情感辨識與表達上遇顯著挑戰。 尤其在理工背景的主管中,習慣追求效率,容易忽略或壓抑個人感受。 辨識和運用情感詞彙庫、區分想法與感受,對他們而言初期挑戰大。 這導致溝通障礙,特別是跨部門協作或推動變革時會產生卡點。 3️⃣突發組織變革,成為實證情感訓練價值、應對艱難時刻的關鍵場景。 市場快速變動引發大規模內部重整,許多團隊成員面臨離職。 主管被迫進行痛苦的人員變動對話,壓力巨大且普遍感到不適。 事後回顧,慶幸事先接受過情感訓練,提供了處理此困境的實用工具。 4️⃣在高壓艱難對話中,不完美但真誠的情感交流,能出乎意料地深化人際信任。 儘管對情感技巧不熟練,主管們仍選擇耐心確認部屬感受並區分想法與感覺。 勇敢坦承自身在痛苦對話中的真實情緒,意外觸動部屬,感受到同在。 這份真誠的脆弱,在危機時刻為人際關係注入真實性,建立信任橋樑。 5️⃣勇敢處理情感挑戰與表達脆弱,是實現領導成長、建立心理安全感與團隊療癒的基石。 處理人員離職等極具情感挑戰的對話,雖痛苦失眠,卻帶來領導力的顯著成長。 領導者願意真誠表達情感,能打破迷思,讓部屬感受「與我同在」的安全感。 在動盪時期,這種情感連結與支持,是凝聚團隊、協助留任成員向前的重要力量。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李宛宜 Wan-I Lee教練  https://www.bedohave.coach/team 來賓:胡逸榆 Rachel 教練 https://reurl.cc/main/tw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5-07
32:08

第8集 :情緒是身體的警報

這一集要邀請了朱仲翔 Alex教練,Alex教練不只是教練,也是一位心身醫學診所院長 台灣精神科醫學會、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曾為台灣諾華製藥公司醫藥學術顧問(任職期間獲獎:2021 閃耀之星獎、2020 醫藥學術傑出專案獎、2018 最佳臨床專案奬)。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情緒是心理與生理交織的導航燈 正向情緒是綠燈,提醒你繼續前行; 負向情緒是黃燈,提示你需要停看聽; 情緒不是阻礙,而是方向的指引 2️⃣壓力常以身體不適現身,別只處理表面症狀 當情緒被壓抑,壓力可能轉化成皮膚問題、 腸胃不適等身體訊號。背後其實藏著未被看見的心理需求。 3️⃣與其硬撐,不如調整你的應對模式要 曾經有效的處理方式,現在未必適用。 唯有意識到自己的應對慣性,才能開始轉換、 更彈性地面對挑戰。 4️⃣勇敢表達感受,是建立界線與關係的開始 若不清楚表達,對方可能誤以為你沒事。 教會他人如何與你相處,是一種成熟的情緒表達力。 5️⃣壓力不是敵人,而是你的教練 每一個壓力情境,背後都藏著待學習的功課。 當你不再抱怨,而是問:「這件事想教我什麼?」成長才會發生。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朱仲翔 Alex 教練 https://reurl.cc/2KYddr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4-21
29:15

第7集 :情緒不只是結果,也可能是行動的推動力

這一集要邀請了鄧玉君 Rebecca教練,Rebecca教練在香港出生。從香港中文大學碩士畢業之後便投身於西藥及診斷生物科技產業。在2021年踏入中年她決定轉換跑道,投身教練行業,她的教練信念: 透過細膩的觀察,同理式傾聽和開放性的提問,與客戶建立有溫度、信任感和共創的對話。她的生命意義是孕育同理心及責任感、連接每個人的內心與靈魂。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教練不僅聚焦行動,情緒亦是重要一環情緒往往是行動的驅動力深入探索情緒能理解內在動力有時情緒是卡住問題的關鍵2️⃣信任關係是有效教練的基石信任建立後,客戶更易展露情緒初期教練常在建立信任關係放鬆的信任氛圍利於深入對話3️⃣處理情緒需緩慢,陪伴與體驗至關重要放慢步調能讓情緒自然沉澱陪伴能提供安全空間體驗情緒暫停能創造思考與自我對話的時間4️⃣客戶具備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練是引導者,非問題解決者相信客戶有能力處理自身問題協助客戶覺察並體驗自身情緒5️⃣情緒本身帶有其智慧與訊息情緒是身體發出的信號與指引接納情緒,嘗試打開並理解它情緒能帶來洞察,助人成為更好的人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鄧玉君 Rebecca 教練 https://reurl.cc/AMy9Zd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4-07
27:39

第6集:以「全人」視角,支持教練客戶探索情緒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探究深層因素以更理解客戶從「全人」角度探詢客戶,不僅限於其提出的問題本身。探討客戶的價值觀、背景與信念,有助於更全面地認識其問題的根源.情緒是構成「全人」的要素之一,可作為深入理解客戶的切入點. 2️⃣為了更理解與支持而探詢情緒詢問客戶情緒不應為刻意之舉,而是為了理解其內在渴望與需求.透過探討情緒,教練能更深入了解情緒對客戶的影響及其產生的原因.避免急於引導客戶脫離情緒,給予客戶空間探索真實感受. 3️⃣教練導師(Mentor)支持提升教練核心能力新手教練常因不習慣教練過程而感覺到干擾而受挫,建立信心至關重要.肯定學員(被輔導者)做得不錯的部份,再針對特定核心能力給予具體回饋.初期應聚焦一至兩個改進之處,助其逐步提升整體教練水平. 4️⃣教練專業依賴持續學習精進教練並無標準化作業流程,需透過實踐與反思不斷累積經驗.與教練同儕,導師交流能啟發新的觀點與方法,促進個人專業成長.秉持聆聽與同理之原則,以客戶為中心進行對話至為關鍵. 5️⃣教練督導(Supervisor)支持提升教練自我覺察督導過程中,觀察教練是否忽略或輕視客戶情緒為重點之一.引導教練反思其行為背後的動機,例如急於解決問題的心態.透過討論實際案例,協助教練察覺自身盲點並調整其教練方式.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來賓:潘婉茹 Effie 教練  https://reurl.cc/Z4rrXV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3-28
35:22

第5集 :信任感的魔法——從陌生人到孩子的傾訴對象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建立信任與安全感 營造安全環境:讓孩子感到安心,願意表達內在情緒,這是情緒教練的第一步。 傾聽與共鳴:以耐心聆聽孩子的故事,讓他感受到被理解,從而願意分享更多。 運用非語言溝通:透過玩具或角色扮演,讓孩子用熟悉的方式表達自己。 2️⃣ 透過遊戲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使用樂高與玩具:以孩子熟悉的物品作為媒介,降低他們直接談論情緒的壓力。 讓孩子投射情緒:透過角色扮演,讓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轉移到玩具上,間接表達內在想法。 邊玩邊對話:以遊戲的方式進行交流,讓孩子在放鬆的狀態下自然分享自己的經驗。 3️⃣ 面對情緒爆發的應對策略 先穩定自己: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教練自身的穩定是關鍵,才能有效引導對方。 給予空間與時間:不急著糾正或評判,而是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冷靜,逐步理解自己的情緒。 避免正面衝突:當孩子情緒高漲時,採取柔和但堅定的態度,避免讓對方感到受威脅。 4️⃣ 長期陪伴與耐心調整 循序漸進地引導: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透過每次的對話慢慢建立孩子的情緒調適能力。 觀察並調整策略:根據孩子的反應,靈活調整教學方式,確保真正觸及孩子內在需求。 讓孩子感受到進步:鼓勵孩子認識自己的變化,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與穩定情緒的能力。 5️⃣ 教練心態的重要性 以長遠目標為導向:不只關注當下的行為,而是思考孩子未來能成為怎樣的人。 調整自身情緒:即使面對突發狀況(如被吐口水),仍需保持冷靜,專注於幫助對方。 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每個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原因,重點是找出真正的問題點,而非只是控制表面行為。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許偉龍 Jedidiah Alex Koh教練 https://reurl.cc/6jA3yk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3-10
27:05

第4集 :是我想太多,還是真的有問題?破解職場過度解讀!

這一集再次邀請了李淑琦 Lisa教練來擔任我們的嘉賓,Lisa教練融合心理輔導的技術基礎、企業運營商業互動的敏銳觀察、外商全球人資的管理實務,多元測評工具的實證科學等來促進客戶反思與察覺,賦能客戶點燃潛質,進而當責的成就渴望中的自我樣貌。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如何區分過度解讀與真實問題 尋求第三方意見:請可信賴的同事或朋友幫忙判斷,避免因個人情緒影響對主管行為的客觀解讀。 自我反思分析:檢視自身的情緒反應與客觀事實,確認是否因個人偏見或壓力而過度解讀主管的行為。 直接與主管溝通:主動詢問主管對你的期待與建議,測試其是否願意提供具體指導與支持,而非刻意打壓。 2️⃣ 嚴格管理與職場霸凌的差異 管理風格嚴格但有建設性:主管雖然要求高標準,但同時提供資源與指導,幫助員工提升專業能力與表現。 職場霸凌具侵害性:主管以貶低、排擠、孤立或過度苛責等手段,長期對員工施壓,影響其心理健康與自信心。 影響層次不同:嚴格管理促進員工成長與進步,霸凌則造成員工持續焦慮、自我懷疑,甚至影響整體工作表現。 3️⃣ 職場PUA(心理操控)的特徵 利用話術影響員工:透過微妙的言語操控,使員工懷疑自己的專業能力與價值,導致對主管產生依賴。 營造依賴與無能感:表面上展現關心,實際上削弱員工的決策能力,使其認為自己無法獨立完成工作。 讓員工難以察覺:心理操控手法隱晦,使員工長時間處於不自覺的影響之下,逐漸順從主管的操控方式。 4️⃣ 如何應對職場PUA 提高自我覺察:時刻留意主管的語言與行為模式,判斷是否在刻意操控你的情緒或削弱你的價值感。 建立多元支持系統:與值得信賴的同事、HR或專業人士討論,以獲得客觀判斷與應對策略,避免獨自承受壓力。 勇敢設立界線:明確拒絕不合理的要求,堅定表達個人立場,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犯,維護工作環境的健康性。 養成職場『自我保護』三習慣,避免掉坑,即便遇到也要適時止損。 5️⃣ 職場PUA與職場霸凌的區別 PUA是隱晦的心理操控:透過語言影響員工的情緒與認知,使其無意識地接受主管的控制,降低自我判斷能力。 霸凌是直接的侵害行為:以公開羞辱、惡意批評、孤立或剝奪資源等手段,對員工施壓,嚴重損害其心理健康。 影響深度不同:PUA使員工長期處於自我懷疑與順從狀態,霸凌則可能立即導致焦慮、抑鬱或工作績效下降。 ** 第3集「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在2月21日公告修正嘍。 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第四版,114/2/21) https://www.osha.gov.tw/48110/48713/48735/135152/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李淑琦 Lisa教練 https://reurl.cc/yD0m8l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26
43:30

第3集 :員工情緒從探索、接納到賦能的EAE三步驟

第四季 第3集 :員工情緒從探索、接納到賦能的EAE三步驟 這一集再次邀請了李淑琦 Lisa教練來擔任我們的嘉賓,Lisa教練融合心理輔導的技術基礎、企業運營商業互動的敏銳觀察、外商全球人資的管理實務,多元測評工具的實證科學等來促進客戶反思與察覺,賦能客戶點燃潛質,進而當責的成就渴望中的自我樣貌。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職場情緒的影響來源 主管的管理方式,例如謾罵或高壓要求,會直接影響員工的情緒。 同事之間的互動、人際關係的壓力,也可能成為員工情緒的來源。 員工的個人生活,例如家庭問題或感情狀態,也可能影響職場情緒。 2️⃣ 主管對員工壓力的影響 主管是員工考核與升遷的重要決定者,因此員工會特別在意主管的評價。 企業文化不同,有些公司的資深員工也可能成為新的壓力來源。 主管的管理方式若帶有高壓、控制,可能會讓員工產生焦慮與恐懼。 3️⃣ 員工面對情緒的三大步驟:EAE步驟 Explore(探索):幫助員工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害怕或焦慮的真正原因。 Accept(接納):協助員工接受現實,認識自身的優勢與強項。 Empower(賦能):透過行為改變,找到應對壓力的方法,提升自我效能。 4️⃣ 案例分享:學會拒絕,減輕壓力 某員工因主管期待他擔任領導職位而感到極大壓力。 他發現自己無法拒絕別人,導致工作量過大,影響表現。 透過探索與賦能,他學會適度拒絕他人,建立工作優先順序,減輕自身壓力。 5️⃣ 提升職場EQ,管理情緒 情緒來自於外界刺激,影響我們的心理與行為反應。 EQ高的人能解讀、表達與管理情緒,不易受到環境影響。 透過自我覺察、適應與行動計劃,員工能更有效處理職場挑戰,提升工作滿意度。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李淑琦 Lisa教練 https://reurl.cc/yD0m8l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2-10
23:03

第2集 :身為主管,自覺情緒不穩還能抓穩情緒的小妙方!

這一集邀請了李淑琦 Lisa教練來擔任我們的嘉賓,Lisa教練融合心理輔導的技術基礎、企業運營商業互動的敏銳觀察、外商全球人資的管理實務,多元測評工具的實證科學等來促進客戶反思與察覺,賦能客戶點燃潛質,進而當責的成就渴望中的自我樣貌。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世代與價值觀差異帶來的挑戰 世代間價值觀的差異,特別是在職場上,容易引發衝突。傳統文化對權威與情緒的壓抑,已無法適應現代的團隊合作需求,需重新調整與反思。 2️⃣ 主管情緒管理的影響 主管在壓力下容易情緒失控,無意間打擊員工士氣。建立自我覺察能力,改變管理方式,對提升團隊動能與氛圍至關重要 3️⃣ 教練式領導的五步驟 教練式領導透過反思、安全感建立、優勢發掘、行動計劃與跟進,幫助主管重塑行為,改善員工互動,最終打造健康的組織文化。 4️⃣ 從傾聽到同理,化解情緒衝突 教練式領導以同理心傾聽員工,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透過提問引導員工探索解決方案,讓主管成為支持者而非施壓者。 5️⃣ 將員工發展融入日常管理 主管須兼顧管理、指導與員工發展。透過教練式領導培養接班人計劃,讓員工成長為獨立解決問題的角色,減輕主管負擔並強化團隊。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李淑琦 Lisa教練 https://reurl.cc/yD0m8l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1-27
28:36

第1集 :情緒是什麼樣的小精靈?

從這一集開始是進入到第四季,第四季將會著重在「情緒」方面的議題,本季每一集會針對不同的族群有不同情緒的討論。 這一集邀請了符愛鈴 Eva教練來擔任我們的嘉賓,Eva教練是位多才多藝的教練,擁有多項證照,例如:正念存在攝影藝術治療、敘事治療、薩提爾、舞蹈治療、THOC夥伴教練心關係認證引導師等多項認證。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情緒是人性的自然反應 1. 情緒的多樣性:我們會開心、生氣、嫉妒,這些情緒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們對外界刺激的自然反應。   2. 情緒背後的故事:看似單純的情緒,比如生氣,常常隱藏著更深層的感受,例如失落或委屈。   3. 接受情緒的重要性:情緒本身沒有對錯,學會接納它,才能找到如何與之共處的方法。 2️⃣ 探索情緒背後的真相 1. 深入挖掘情緒根源:表面上的生氣可能源於更深層次的自卑或人際關係的問題。透過提問幫助理解內心的真實需求。   2. 小劇場與真實性:許多情緒來自腦海中的小劇場。檢視並驗證這些假設是否真實,是打破循環的第一步。   3. 學會理清情緒:在面對不適時,不僅僅停留於感受層面,而是進一步澄清自己的需求與期待。 3️⃣ 行動力是突破的關鍵 1. 從情緒到行動:了解情緒後,勇敢地表達內心感受,能幫助解決問題,而不是讓不滿無限堆積。   2. 勇敢面對恐懼:害怕別人不接受自己的想法,是常見的心理障礙。但嘗試後,往往會發現擔憂是多餘的。   3. 小步行動的力量:改變並不需要一次到位,從小的行動開始,逐步累積自信和成效。 4️⃣ 身心整合的重要性 1. 身體與情緒的連結:透過運動或放鬆練習,能平衡荷爾蒙,幫助我們穩定情緒,提升面對挑戰的能力。   2. 藝術與感官的啟發:運用畫畫或肢體互動,能啟動不同層次的感知,幫助看見情緒的全貌。   3. 全人發展的觀念:情緒、心智與身體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彼此互相影響,協同改善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5️⃣ 從覺察到改變的成長旅程 1. 覺察是改變的起點:當客戶意識到自己的模式,改變的契機就悄然出現,這是成長的關鍵一步。   2. 改變需要耐心:行為的調整常是前進兩步、退後一步的過程,但這也是正常且必要的進步節奏。   3. 情緒是最好的導師:情緒的存在並非負擔,而是幫助我們了解內心需求、提升自我意識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胡燕 Ann教練 https://reurl.cc/5DV2bM 教練:符愛鈴 Eva 教練  https://reurl.cc/O5zkR3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01-13
25:29

第7集 :四零四科技教練文化導入實例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為何選擇導入教練 1.人是變革的核心,重點在「人的狀態」,不只單靠計畫與結構。 2.透過教練方式,能讓參與者在變革中不斷看見學習成長,也能更有持續力。 2️⃣ 導入教練文化過程中的重要發現 1.變革之前,領導者與HR團隊都要先做好準備,相互支援推動變革。 2.透過教練計畫能建立共同語言與凝聚共識,深化團隊的連結、溝通合作。 3.個人覺察力提升後,產生的正向影響力能外溢擴散至整個組織。 3️⃣ 導入教練文化的挑戰與助益 1.領導者需夠開放,接受自己也需要進步。 2.面對主管的懷疑要深度溝通,讓主管願以更謙虛的態度去學習。 3.先從小關鍵著手,培養種子成員,再一步步持續擴展影響力。 4.教練使聆聽力與提問力大幅提升,主管與員工能達成雙向互動。 5.教練文化的建立需有長遠心態,初期可能無法立即見效,但持續下去就能提升整體決策品質與執行效率。 4️⃣ 身為領導者的經驗談 1.以身作則,強化底層信念。 2.將挑戰視為自我修煉、自我領導的過程,遇到困難時往內看,從自己身上找力量,讓教練幫助自己。 5️⃣ 導入教練文化的建議 1.領導者需先親自投入教練學習或找教練,獲得實際效果。 2.藉由親身的體驗,以堅定態度回應,提高說服率。 3.建立志同道合的團隊,壯大力量再擴大影響圈。 主持人:楊守芹 Gin教練 教練:梅家仁 Joyce 教練  https://reurl.cc/O5Ee0v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24
27:36

第6集 :第一屆教練影響力得獎者達真教練學校Joyce教練的分享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從高階主管到大師教練 1. 自總經理退休後,在一次幫助友人的因緣下認識教練。 2. 在2006年時台灣尚未引進ICF教練,只能參與國外線上課程,艱辛的自行摸索與演練。 3. 憑藉專注目標與執行,九個月即取得初階教練認證,開啟專業教練之路。 2️⃣ 教練帶來的學習與影響 1. 包容力與覺察力持續提升,甚至在取得大師教練資格後,仍然能持續成長與蛻變。 2. 教練是人的迭代,覺察力的開啟帶來無限可能的自己。 3. 深刻體驗“找到真正的自己”與“看見人的完整”的重要性,養成聆聽與反思的習慣,才能不斷突破。 3️⃣ 以教練協助企業組織團隊的心得 1. 想協助領導人及團隊穩定渡過變革時期,凝聚人心與留才,需有專業的客製化培訓及教練規劃。 2. 帶著“無我利他”的信念,把客戶公司當成自己公司,達到超越客戶期待的結果。 3. 教練是開發潛能與看到真正自我的過程,貼近客戶並看見客戶的真心,才能有效啟動潛能。 4. 企業中教練培訓想成功的三個關鍵元素:關鍵人的信念、清楚的溝通、學習系統的建立。 4️⃣ 給新進教練的建議 1. 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對未來發展的期待,找對適合自己的教練學校。 2. 建立信念,常常回到初心,能幫助未來在教練路上順利渡過卡關。 Joyce 梅家仁,台灣第一位MCC大師教練,達真國際教練學校校長與創辦人。 擅長教練領導人培訓,高階主管教練,MCC教練輔導。 Joyce在教練界深耕18年,培養的教練近400人,2024年達真取得ICF的Level 3 MCC大師教練培訓課程的認證,是目前台灣唯一獲此榮譽的教練培訓機構。 Joyce的理念:自覺覺他,無我利他。每日落實在她的教練工作與生活中,希望協助她的學生與客戶走出一條覺悟與利他的道路。  曾出版「教練吧!」與「一大事因緣」兩本書籍。 https://www.authenticcoaching.com.tw/ 主持人:楊守芹 Gin教練 教練:梅家仁 Joyce 教練  https://reurl.cc/O5Ee0v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2-10
35:59

第5集 :昇恆昌企業教練導入案例分享

透過昇恆昌總經理及宛宜教練的分享,了解教練要如何導入至企業,以下是本集的聆聽重點 🎧 以下為本集聆聽重點 1️⃣ 為何選擇引進教練文化?   1.因疫情造成重大衝擊,迫使轉型。教練文化能為轉型期帶來新的成長動力。 2.領導人在學習教練後深受啟發,促使教練文化的導入。 2️⃣ 引進教練文化的挑戰? 1.員工對新文化產生抗拒,需要協助心理調適。公司也需具備更大的決心,才能克服困難真正落地。 2.導入教練文化需要時間與資源,公司必須有清晰方向,思考初衷與願景,並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改進,確保執行效果。 3️⃣ 教練文化如何做? 1.挑選關鍵人才組成幾個Scrum Team,並設定清晰目標方向。 2.鼓勵團隊開放溝通,培養信任與發展緊密情感連結。 3.領導人需更有耐心更包容,以身作則,並在短期目標和長期發展間取得平衡。 4.主動求援,請專業教練來協助打開視野,相信團隊並與團隊一起努力。 4️⃣ 引進教練文化帶來的好處? 1.溝通更頻繁且真誠,更願意開放接受回饋。 2.開會更專注有效率,決策更果斷。 3.對公司目標更有共識,團隊步調更一致,整體合作更加順暢。 李宛宜 Wan-I Lee教練是共創教練文化總經理/資深顧問與企業教練 讓每個人活出天賦優勢,榮耀所屬團隊! 李教練秉持多年輔導組織變革經驗,運用企業教練技術、高績效團隊建置與領袖特質發展等方法論,深入組織成為人才策略夥伴,促進跨部門與不同世代的對話,養涵驅動變革與適應變化的組織能力,協助企業成就教練式領導文化,邁向永續經營的願景。 主持人:楊守芹 Gin教練 教練:李宛宜 Wan-I Lee教練  https://www.bedohave.coach/team ICF Taiwan https://icftaiwan.org/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1-11
29:44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