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朋友圈里的机器人浓度变得越来越高?最近我身边也有很多汽车圈人士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创业。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刚刚从汽车圈投身机器人赛道的朋友,维他动力联合创始人,赵哲伦,大家也叫他哲伦班长。哲伦班长最早在特斯拉中国工作,2018年和朋友创办了汽车媒体「42 号车库」,2020年加入理想汽车担任智能驾驶产品总监,今年三月转向机器人领域。维他动力是一家非常务实的创业公司,一走进这家公司,我就在门口看到了产品量产倒计时牌子,首款产品直接锁定消费级市场,以 “四足机器狗” 为切入点。今年8月,维他动力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智能伴随机器人。从汽车到机器人,哲伦班长用“双轴”巧妙对比了两个领域的核心差异:自动驾驶的难点在于 “失效成本” 极高,而机器人的挑战则在于环境 “复杂性” 无限。他认为,两者虽然路径不同,未来会相互赋能。说到这次创业,哲伦班长还跟我分享了一段有趣的故事,两年前,他向当时的女友,也是现在的爱人承诺:十年内用机器人彻底解决家务事。他还希望把家变成Mac里的Finder。接下来,一起听听他的跨界创业的故事吧。5:30为什么加入理想汽车?要从拍摄理想ONE首日交付vlog说起8:21第一批进口特斯拉“韭菜”受到Optimus机器人启发,向当时女友(现爱人)承诺 10 年内用机器人解决家务事13:49从技术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技术随着电动车产业发展成熟起来了,端到端技术让机器人有更好的端侧技术架构18:15从行业周期看,今天的机器人行业有点像百年前的车,有很多产品化探索19:06维他动力是绝对的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商,即厂商),类似汽车圈里的比亚迪、丰田20:44为什么做消费级四足机器人?24:10人形机器人进工厂不是短期能完成的事情,大概还需要十年时间26:41要让机器人触达百万消费者,需要高稳定性,四足与机械臂技术有机会33:55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类似春秋时期百家争鸣,每家有各自的方向和可能性37:25室内最大的需求是做家务,想把家变成Mac里的Finder,让机器人对分类和归纳整理44:44机器人的corner case(极端情况)比智能驾驶更复杂多元,早期或需人工辅助,但总体比较友好49:31智能驾驶和机器人到底哪个更难?前者失效成本高,后者复杂性高,AI处理复杂性的能力没有被智驾完全发挥出来54:25进入机器人领域后,在AI方面更放飞了!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问题可能相互解决56:03聊聊老本行,robotaxi在部分场景3 - 5年有机会商业化落地,复杂场景需要5年以上1:01:48有没有可能让机器人开车,而不是让车更像机器人?1:04:00理想、华为、小米等大厂都有可能是机器人赛道非常重要的玩家1:10:41机器人行业目前达成的一些共识是什么?1:15:48乐观预计明年销量达到5万台,有机会实现break even(收支平衡)1:16:59聊聊固定小问题:苹果可能不会回来造车,有机会回来造机器人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认识我们 |《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上周刚刚从慕尼黑车展回来,所以本期特意邀请了HiEV大蒜粒车研所的吴德新老师,聊聊这次慕尼黑车展的感受。 这次慕尼黑之行,我们不仅逛了展馆、看了新车,更难得的是,在欧洲街头亲身体验了多家中国智驾公司的产品。Momenta、地平线、轻舟智航、元戎启行、卓驭、德赛西威、博世文远知行方案都参加了本届慕尼黑车展。中国智驾能否适应欧洲市场?BBA 的主场,中国车企和供应商的技术实力究竟如何?欧洲用户对智驾是刚需还是伪需求?本期节目,德新会带着他的试驾一手体验,和我们拆解这些问题。也欢迎大家在各大平台搜索“HiEV大蒜粒车研所”,观看他们的视频节目哦~(德新老师还在加紧制作中,哈哈已经替大家催过了!)02:05慕尼黑车展第一印象:整体规模比国内车展小很多,中国智驾公司勇闯欧洲07:34中国智驾来德国的测试时间并不长,但德国车企对辅助驾驶的心态有很大变化13:45展馆外的暗战:Momenta、卓驭、博世、元戎启行等开始首次对外试乘体验,表现如何?18:00欧洲驾驶风格跟国内有很大差异,路权规则不同,中国智驾驶公司技术上限需提高26:40喜欢操控感的欧洲用户真的喜欢辅助驾驶功能吗?中国智驾公司的机会在哪?31:00高速表现符合预期,城区动态博弈和路权相关,“中国司机”还需要学习37:15欧洲车展还有很多概念车出现,国内已经进化到概念车即量产车40:00在本土市场,欧洲车企是选择自研,还是选择合作?人和组织仍是大难题45:55“in China for China” 和 “in Europe for Europe”48:00聊聊全村的希望:一家英国自动驾驶技术公司Wayve58:00奔驰、宝马、奥迪的焦虑和选择,集体释放下一代平台车型1:06:00国内主机厂太强势,从履行契约角度看,欧洲市场对智驾公司是个不错的选择1:08:42欧洲主机厂对新技术非常敏感,如果法规允许,欧洲市场将是智驾PK的最好舞台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认识我们 |《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当智能驾驶从“黑科技”变成“家常菜”,我们总会面临这样的困惑:不同车型的智驾系统该怎么选才不踩坑?各家车企都说自己的辅助驾驶最强,到底谁家最强?万一遇到智驾事故,又该如何界定责任?今天,我们请到了两位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的创业者——车控科技的洪泽鑫与肖坤,他们带着一款“智驾记录仪”,试图为混乱的智驾市场立起一把客观的标尺。洪泽鑫是行业里少见的“斜杠玩家”,2016年误打误撞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先后见证Momenta、轻舟智航两家初创公司成长为行业头部公司;肖坤则是从车企走出的技术专家,2015年加入比亚迪,也是国内最早一批写辅助驾驶代码的工程师,后来他加入Momenta、华为,经历了从传统车企到科技公司、从新能源初期到智驾爆发的全周期。这两位在Momenta结缘的老同事,为何会联手创办车控科技?在这个内卷的行业里,他们是如何走出一条“小而美”的创业路?这款“智驾记录仪”到底能为消费者解决哪些痛点? 接下来,就让我们和洪泽鑫和肖坤聊聊。02:11 两个斜杠青年误闯自动驾驶圈,在知乎写文招人意外火了,还被拉去上恋综……06:44 被客户、投资人问“智驾好在哪”,只能让人家“靠屁股感受”,因此有了创业想法12:06 产品揭秘:长得像行车记录仪,实则是智驾“裁判”17:49 商业模式:不赚广告费,要做智驾圈“安兔兔”22:02 车企、智驾公司为什么不能亲自入局做这个产品?34:22 灵魂拷问:智驾平权后,用户还需要这款设备吗?38:56 面向普通用户,智驾记录仪可以输出五大维度报告,揭秘智驾性格42:03 真实经历分享:完整记录辅助驾驶撞柱子,智驾没法甩锅!49:59 市监总局、工信部重拳整治辅助驾驶乱象,逐句解读相关通知1:12:46 再问创业闯关:曾快烧完钱,靠大模型 “续命”成功!目标是帮10万人选对车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认识我们 |《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本期《泰坦Talk》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一位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的行业老兵——施雪松,他不仅在车企、互联网大厂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还创办过多家自己的公司。从1981年在南京工学院学习无线电技术,到1998年南下惠州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再到2015年加入上汽和阿里的合作项目,后来又加入到腾讯智慧出行,施雪松的职业生涯堪称汽车行业的“活历史” 。在本期《泰坦Talk》中,施雪松将与我们分享他的每一次职业生涯转折,他是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如何在技术浪潮中保持创新动力?我们还探讨了软件定义汽车和AI定义汽车时代有何不同,以及创业者和从业者如何在AI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等等话题。本期播客时间线:3:10与汽车结缘:离开学校,南下创业8:23加入上汽和阿里的合作项目:打造第一辆互联网汽车,车、座舱和用户都在线12:32加入腾讯:这里有更完整的互联网服务生态可以跟汽车结合16:06职业生涯里印象最深刻的事:天派和博世的合作20:27加入斑马项目后做的第一件事:导入5万个测试用例23:46即便是今天,汽车电子核心供应商仍有很多东西要向博世等巨头学习31:02汽车安全没办法速成,博世、丰田等企业最最最最宝贵的是他们积累多年的Bug库35:41从讲台到大厂,如何始终敏锐捕捉新技术?如何融入和适应不同企业?40:35机会稍纵即逝,正向研发、慢功夫会让你失去很多商机,但不能冒险42:58人们误认为AI是万能的,但没有建立良好的环境,AI 很难发挥作用48:20行业从业者应该深入研究特斯拉,不少资深自动驾驶人士也不完全理解51:52传统车企面临的挑战:组织和能力构建问题57:38今天可能无法定义“AI定义汽车”,“AI base”更合适一些1:02:23传统车企很难改变,但时间变得更加紧迫了1:05:44今天的汽车营销已经眼花缭乱,用户很难获得真实信息,要回归车本身1:10:46创业公司跟传统车企合作与竞争:以自动驾驶为例,今天的矛盾非常尖锐1:14:43竞争非常惨烈,今天在汽车赛道创业还有生存空间吗?1:17:16互联网大厂在汽车生态里的身位:车厂要把他们当作重要资源,不是竞争对手1:24:45车企有没有可能去做Robotaxi运营?互联网大厂有没有可能用轻量化的方式造车?1:27:14做技术的人最容易陷入自己的世界,看不到别人1:30:43传统汽车人该如何适应AI浪潮?怎样才能不被淘汰?1:35:54合作要共生共活,要相互滋养,一家控制的合作不会走得更长久1:40:00聊聊现在的公司,为什么选择毫米波雷达赛道?为什么叫隼眼科技?1:46:07市场被“ABC”瓜分,早期英飞凌和恩智浦还不提供芯片,于是又创办了一家芯片公司1:58:07已经到了退休年纪,AI浪潮中还有创业的冲动吗?2:08:27自动驾驶领域,大厂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它怎么做?2:10:28AI不仅是技术,更是人文和文化的竞争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认识我们|《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汽车行业是当下最卷、最累的行业,但在周光脸上,你似乎看不到太多“苦难”。他也可能是我们对话过的创业者/CEO 里,最具“浪漫” 气质的一位——这种特质,伴随他的两次创业。2019年,周光创立元戎启行(DeepRoute.ai )时,延续了与第一家公司 Roadstar.ai 相同的选择 ,两家公司名称后缀都带“AI”,但公司命运大不同:2019 年,创立不到两年的Roadstar.ai 因创始团队矛盾解散,几乎在同一时间,元戎启行悄然成立,后续周光以 CEO 身份出现。隐藏在公司名背后的,是周光对AI的执念。周光说自己是 “原生 AI 人”,而元戎启行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清晰:打造物理世界的通用人工智能。2020年,元戎启行做了无高精地图智能驾驶方案,2022年做端到端,2024年9月研发VLA 模型(视觉 - 语言 - 动作模型),该模型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随量产车型正式落地。周光认为,智能行业尚未收敛,技术会飞速迭代,并在这飞速的迭代下缔造无限可能;面对残酷竞争,他认为,不务实没有当下,不浪漫没有未来,且行业变化越快,“浪漫” 越显珍贵。在本期对话的最后,我们还聊了聊关于学习的话题,与AI一起长大的这一代,该如何正确理解学习两个字?作为家长,该如何在AI浪潮中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等等话题。 “我们是更原生的AI 人,天然能找到正确的方向”2:45 我们创始团队背景主要是 AI 为主,不是做编程出身的05:16在自动驾驶领域,你的思维越是AI导向,你越不容易犯错。很多时候犯错误的,反而是那些只会讲词的人07:30当时看到元戎“无图”方案的时候,都觉得是假的,说我们背地里用了高精度地图08:55 我们需要的是语言背后的推理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很多问题是无解的11:51在 AI 和自动驾驶领域,找对方向才是最关键12:35在这个赛道里想要长久做下去,技术正确是第一位,第二是市场占有率13:57今年第三季度量产VLA,肯定是一个能够落地商用的“真东西”,而不是输出一些固定pattern(模式)文字的“状态机” “不务实没有当下,不浪漫没有未来 ”15:12如何应对残酷的竞争?务实与浪漫兼顾16:47 L5来了之后,商业模式会完全改变,不再是卖商品,是提供服务19:12我们希望成为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提供核心技术22:35L2 与 L4 技术路线之争会消失吗?行业会形成共识,都要朝着大模型 + 端到端的方向发展24:32之前本来是有个机会可能见到马斯克,但后来他的行程取消了 “干掉我们的可能是大模型公司,不可能是同行”28:10先发且对,才有优势,先发错了,它就没有优势29:30GPT出来之后我是挺焦虑的,我觉得,真正干掉我们的可能是大模型公司30:04如果有一天OpenAI做了自动驾驶,你怎么办?32:12现在大家都在说已经形成了 “自华魔” (自研智能驾驶的车企、华为和Momenta)的格局,你觉得是这样吗? 怎么看公司行业地位?“不知道,自己评价自己是最不要脸的”34:10只有在完成量产后,你才知道怎么去打磨体系,体系真的是需要在战场里面练出来36:29我们的策略是choose carefully and serve well(谨慎选择,好好服务)39:51AI肯定是车企淘汰赛中的一个核心能力之一,AI 是必要不充分条件,不是说有了 AI 就一定能成,但必须得有 “长期竞争,技术先进性能让你活得久”44:39我们当时运气好,如果说2020年成立就完了47:00回到 2023 年那个节点,根本找不到既有量产能力、又能提供无图方案的公司,只有我们,没有别人 “‘社会大学’ 这门课还是需要的,躲不过去”49:05我觉得有时候钝感也是好事,让你不被这些杂音所影响51:25 那之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大家更喜欢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踩过坑……53:05你觉得你现在是一个好CEO吗?53:52我当时说的 “骗人”,是说 “靠高精度地图”,指技术线路是骗人的,而不是指Robotaxi 商业模式有问题56:57原来你不是风筝,是一个铅球……58:41跟 AI 一起长大的这一代,应该怎么正确理解 “学习” 这两个字?1:01:52 《泰坦Talk》固定环节:怎么看苹果放弃造车这件事?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认识我们|《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相信大家都已经关注到最近自动驾驶圈一件大事 ——特斯拉 Robotaxi 于当地时间 6 月 22 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正式开跑。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难掩兴奋,称这是团队十年攻坚的成果,从 AI 芯片到软件系统均为特斯拉自主研发。不过,特斯拉此次采取了谨慎的运营策略,仅对约 20 名受邀用户开放体验,投入 35 辆 Model Y 车型,价格是4.2 美元一单,换算成人民币大概 30 块钱。体验到底怎么样呢?从社交媒体上的反馈来看,大部分人都觉得还不错,开得挺平稳舒适。还有网友拍视频说,特斯拉 Robotaxi遇到救护车时,会主动靠边停车,等救护车过了再走。但也有小插曲 ,有乘客说,在一个左转路口,Robotaxi 的方向盘左右晃悠半天,最后居然选错了路线。这一事件迅速引发行业热议:特斯拉Robotaxi正式运营会给Waymo带来哪些压力?马斯克的无人驾驶车队愿景真的能实现吗?纯视觉路线能否支撑起真正的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它与深耕多年的Waymo相比,到底谁更安全可靠?带着这些疑问,本期《泰坦 Talk》特意邀请了一位前Waymo员工、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兼总裁——侯聪。2016-2019 年间,侯聪曾深度参与Waymo 技术爆发的关键阶段,对 L4 落地的挑战和种种大小问题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作为特斯拉车主及 FSD 长期用户,侯聪对特斯拉的技术路线有最直接的体感和观察。在对话中,侯聪围绕 "安全" 这一核心关键词展开系统分析,印象深刻的是,在1个多小时对话中,侯聪大概提到近70次“安全”这个词。03:45毕业就加入了谷歌,2015年拿到无人车项目机会05:27Waymo早期探索:以问题倒逼出很多硬件适配和方法09:15为什么要从L4做自动驾驶? Waymo为什么保守?12:12根本买不到合适的硬件!Waymo只能自研传感器15:15最近一次体验Waymo有惊喜18:48特斯拉Robotaxi跟我想的差不多,还是有些问题22:02Robotaxi场景下,谁更安全?24:24特斯拉若想大规模落地 L4,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25:54Robotaxi 本质是运营服务,车突然卡住了怎么办?27:53马斯克为什么在此时发布Robotaxi29:36特斯拉FSD开山路能力非常强,已经超越了人类34:00Waymo和特斯拉核心差异是L4和L2区别,前者擅长一次性解决一类问题,后者擅长解决一批问题39:57我们不能陷入对技术纯粹性的执念,能解决问题,能帮助系统高效、低成本地迭代升级,就是好的设计42:55特斯拉要向Waymo学习安全冗余设计和运营能力46:06发布Robotaxi对特斯拉FSD推广有帮助51:18国内智驾必须要把安全做到位,否则很可能跟不上趋势55:18有先进技术未必不淘汰,没有先进技术可能就被淘汰59:45怎么看“L2做得越好,离L4越远”?1:04:41国内或只剩下四五家智驾供应商,格局也基本开始明朗1:06:50如果特斯拉向第三方开放FSD,会有主机厂用吗?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认识我们|《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曾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其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如今,“泰坦” 被赋予新的内涵:《泰坦 Talk》聚焦汽车产业各维度的 “塔尖人物”(车企创始人、CEO、CTO、CMO、首席架构师等),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解码产品形态的迭代逻辑,洞察产业变革的底层脉络,让技术叙事回归人的视角。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终极形态 ,成为为产业进化的见证者。| 收听方式 |你可以通过腾讯新闻、小宇宙、苹果播客等平台收听节目
今天是《泰坦Talk》第一次和大家见面,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想跟大家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泰坦 Talk》是由腾讯新闻、腾讯汽车出品的对话节目,得名于苹果轰动一时的造车计划 “Project Titan”。“Titan” 常被译为 “泰坦”,在希腊神话中,泰坦是古老的神族,象征着强大、有力和具有开创性 。苹果造车计划曾被视为 “汽车界的 iPhone 时刻”,人们期待看到一款重新定义出行方式的划时代产品。尽管该计划最终搁浅,但它所激发的创新想象,至今仍是产业变革的重要注脚。正如 “泰坦” 在神话中开辟新世界的隐喻,《泰坦 Talk》希望,通过与汽车产业 “塔尖人物”对话,以人文视角切入科技与汽车的碰撞现场,深入技术狂热背后的人文思考,记录产业剧变中的个体抉择,与行业参与者共同探索 “未来汽车” 的终极形态 。以上就是节目介绍,有请我们第一期对话嘉宾: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TO-楼天城。楼天城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天才、极客、楼教主等等。他被誉为“中国编程第一人”,也是清华姚班首届毕业生。楼天城毕业后加入了 Google X参与无人车研发,也就是今天大家熟知的Waymo。2016年,楼天城加入百度美国研发中心,任百度无人驾驶事业部技术委员会主席,2017 年初,楼天城以联合创始人、CTO身份与百度无人车首席架构师彭军共同创立了小马智行(Pony.AI)。2024年11月,小马智行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小马智行市值约为45亿美元。在我们的对话中,楼天城谈到了做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以及实现路径,同时首次系统阐述了“L4牌桌”论。他认为,全球范围内,真正实现无人化、规模化的L4公司只有三家。而对于当下火热的L2赛道,楼天城说早在Waymo的时候就已经否掉了它。节目中,他也透露了十年前Waymo放弃L2的背后真正原因。面对商业和竞争,楼天城毫不掩饰他的野心,直言“有一天想在客场打败Waymo”。我们也聊到,如果今天不做自动驾驶,他会做什么?为什么他认为世界是模拟的?对于特斯拉即将发布的Robotaxi,他又怎么看?对话中,我们感受到楼天城是一位“偏执的结果主义者”,他以编程竞赛般的精准逻辑拆解他自己、技术、公司和整个行业。 《泰坦Talk》是谁?00:02 我们的名字源自苹果造车计划"Project Titan" 特斯拉还没上L4“牌桌”03:30 特斯拉Robotaxi反而印证了Waymo做法是对的05:20 L4至少得有百辆车,做到全天候运营 有一天想在客场打败Waymo06:30 Waymo 1000万次行程本质上是让那些技术term消失的事07:20 Waymo比我们早1.5-2年上“牌桌”,但我们有成本优势09:25 如果跟Waymo CEO对谈,会聊什么? L4“牌桌”之争12:20 只有Waymo、小马智行和百度在L4“牌桌”上13:30 目前行业中存在的最大的误解16:10 自动驾驶L4玩家的终局目标是什么?17:00 很少有人知道Waymo的萤火虫车型19:08 Robotaxi经历了3-5年的“真空期”23:07 真正难的其实是向家属解释“真空期”到底有什么进展24:30 在规模化认知上,丰田反过来教育我们 世界模型本质是AI超越人的逻辑25:07 VLM、VLA 等概念不重要了27:10 世界模型是强化学习的概念28:51 自动驾驶从五年前开始进入到一个前人没走过的状态 我在Waymo的时候已经否认L2了30:57 我们理科生习惯 “先看结果,再看过程”32:28 Waymo做过L2,很多人不知道35:29 如果今天做L2,会怎么做?39:04 想改变车辆的形态是肯定的,如果问想不想造车?答案是不40:49 很多人用L2 标准喷 L4,把L2的好当成L4的好,其实不是 世界是模拟的,我也很不愿意接受42:29 自动驾驶和机器人属于 AI 里的 “Agent” 类别,和L2 不属于一类44:40 我花了很多精力去想证伪“世界是模拟的”47:33 第一是一种结果,结果不等于第一 我还远没到被叫天才的时候49:37 创业9年遇到的最大变量是阐述规模化的意义52:40 如果今天不做自动驾驶会做什么?54:10 我不是极端的技术理想主义者58:53 最近一次比赛被4个高中生队伍打败了 本期图文报道对话楼天城:无人驾驶早已实现,但“牌桌”上只有三个玩家,特斯拉不算主播|傲然编辑|杨布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也欢迎你联系我们,讲讲你和汽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