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看航空早读|竖耳朵!来听航空新鲜事儿

508 Episodes
Reverse
8月初,巴西航空工业公司(下称巴航工业)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订单交付与储备情况。这一时期,巴航工业各业务部门完成了61架飞机的交付,这一交付量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30%,对比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量更翻了一倍。尤其是在商用航空领域,该部门本季度的订单储备价值高达131亿美元,环比增长了31%,同比增长16%。巴航工业成立于1969年,到现在已经56年,在航空行业的风云变幻中,这个全球商用飞机第三大制造商究竟做对了哪些关键决策?又如何持续保持其在商用航空领域的市场优势?一部现代航空工业史,也是早期航空企业不断破产、被兼并,最终由少数巨头企业垄断主要市场的历史。在干线客机领域,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客集团几乎垄断了全球主要市场,道格拉斯公司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支线飞机(即一百座级商用飞机)的主要市场也被加拿大的庞巴迪公司和巴西的巴航工业所占据。由于在C系列客机上的一系列失误,庞巴迪公司近年来已经彻底退出了商业飞机制造领域。同时,C系列飞机在被空客接手以后,也并未在与巴航工业的竞争中扭转劣势。截至2025年3月,空客A220系列(即庞巴迪C系列)的总生产数量为401架,远不及巴航工业E-JET和E2系列的1710架。如果结合2025年二季度的订单情况,未来巴航工业在支线客机市场上的优势仍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回顾历史,庞巴迪公司和巴航工业的发展风格可谓截然不同。庞巴迪公司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戏剧性:较高的技术起点,激进的并购,抓住时代风口,以爆发性崛起的姿态,庞巴迪公司一度迅速成为世界第三大商业飞机制造集团;但进入21世纪后,短短20余年,庞巴迪公司又由于错误的商业决策,不得不退出商业飞机制造领域。与之相比,巴航工业的市场风格则更加稳健,但从不失进取的胆色。在更长的历史周期内,巴航工业始终能找准产品的精确定位,并实现技术运用和设计思路的迅速迭代。二战结束之后,全球主要支线客机出现了多次重要跃迁。每一次跃迁,都意味着新一代产品的出现,并在某些痛点问题上形成了相对老一代产品的显著优势。这几次重要的跃迁分别是:动力原理上,从活塞进化到涡桨,再进化到涡扇发动机;机身设计上,从非气密结构进化到气密结构,尺寸级别普遍显著增大;喷气式动力布局上,从双发尾吊布局进化到翼下吊舱布局。
水土不服,美“新军工”企业欧洲受挫对于帕兰提尔和安杜里尔公司等美国“新军工”企业来说,它们在欧洲大陆上的业务似乎遭遇了“对外保护,内部开放”的藩篱。帕兰提尔公司CEO亚历克斯·卡普的说法是“像帕兰提尔这样的美国公司遭到了排挤,欧洲还不懂人工智能”。欧洲媒体的报道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帕兰提尔公司在欧洲业务之所以遭遇增长瓶颈,一个原因是“水土不服”:其业务与当下欧盟制定严格的规则来保护个人数据、更为严格的数据隐私法规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等之间存在“合规冲突”。冲突的结果是,这些欧洲国家已经对掌握在帕兰提尔公司手中数据产生了安全方面的担忧,并且对帕兰提尔公司产品的部分功能做了限制,抑或是直接限制使用,甚至选择由本国企业来开发替代产品。比如2023年初,德国最高法院就以隐私为由限制该国黑森州、汉堡州的执法部门使用帕兰提尔公司的Gotham软件。同年9月,法国情报部门宣布拨款4000万欧元来开发法国人自己的Gotham。Gotham是帕兰提尔公司面向政府和情报机构开发的软件产品,能够筛选海量数据,识别关键威胁,挖掘规律并提供行动情报。根据《纽约时报》报道,帕兰提尔公司与法国情报部门曾有过这样的“蜜月期”:2015年11月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法国情报部门开始寻求相关技术支持,而Gotham软件也成功帮助法国挫败了数起袭击事件。在2020年,卡普甚至还在巴黎的该公司企业客户活动上曾对媒体表示:“我认为,在过去15年里,西方文明曾多次倚仗我们‘渺小’的肩膀。”但时移世易,今天的欧洲国家更为强调“数据主权”“科技主权”,越来越倾向于发展本土的AI技术,发展本土数据分析公司,宁可多花钱也要自主开发,也要摆脱对帕兰提尔等美国厂商的依赖——即便卡普放言“(法国人)花费10亿欧元也开发不出来我们这套系统”。
根据《防务要闻》等媒体报道,9月17日,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已经完成“铁光束”(Iron Beam)激光防空系统的一系列关键测试,抵达了“全面部署前的最后一个里程碑”,并对该系统给予了很高评价,称该系统实现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和工程突破……以色列成为全球第一个拥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如果部署工作顺利,该系统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交付。“铁光束”系统由以色列拉斐尔集团研发,可以执行10千米以内的防空反导任务,目标包括火箭弹、迫击炮弹、飞机和无人机等。从命名来看,该系统与“铁穹”导弹防空系统有继承色彩——而事实上该系统也确实将与“铁穹”系统兼容、集成,以单次射击不到数美元的边际成本优势,降低“铁穹”系统在拦截作战中形成的经济成本,并大幅提升“铁穹”系统接战目标的上限和持续作战能力。由于特殊的国土地缘情况,反以色列武装的多型简易远程火力,如自制火箭弹,可以覆盖很大范围的以色列国土。这迫使以色列多年来一直重点研发能够快速响应、具备多目标接战能力、弹药尽可能廉价的防空导弹系统,即“铁穹”系统。但即使如此,在防空拦截作战中依然存在经济成本不对等的情况,即以色列需要用单价达数万甚至数十万美元的弹药拦截经济价值仅为数百或数千美元的目标,因此,以色列一直在寻找经济上更为可行的防空方案。此外,近年来,廉价无人机的大规模使用令以色列面临的防空局势更加严峻。这些无人机不仅数量多,而且起飞和攻击路线更为隐蔽,能够从“铁穹”导弹的最小射程和最低射高内发起袭击,也就是说对这种无人机的防御已经超出了“铁穹”系统的应对范围。“铁光束”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研发的。其设计要求是能够在数秒钟内击落来袭目标,并具备恶劣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8月29日报道,日本防卫省决定在2026财年申请超过8.8万亿日元(约600亿美元)的预算。据报道,日本防卫省2026财年预算案的核心是通过“同步、混合、整合与增强型海岸防御系统”(简称SHIELD,也称“神盾”),构建多层次的海岸防御系统。为了构建这一系统,日本防卫省计划申请3128亿日元用于购买无人机。此外,防区外导弹也被纳入该预算案且投入巨大,投资额约1万亿日元(约68亿美元)。新财年日本计划购买哪些装备?根据NHK的报道,日本防卫省此次预算申请涵盖范围极广,涉及海、空、陆多个维度的军购与研发计划。在航空装备方面,日本防卫省计划继续引进与升级多型战机。据报道,其2026财年预算案申请采购新一批隐身战斗机,包括8架F-35A战机和3架F-35B战机。此外,为保障远程持续作战能力,日本还计划采购1架P-1海上巡逻机和2架KC-46空中加油机。在海上装备方面,日本防卫省计划继续扩充海上自卫队舰艇,包括采购一艘新的改进型“最上”级护卫舰(New FFM),建造第10艘“大鲸”(Taigei)级潜艇,建造两艘1900吨巡逻艇和第七艘“淡路”(Awaji)级扫雷舰。此外,日本防卫省还计划购置两艘配备“宙斯盾”系统的新型万吨级ASEV驱逐舰,用于取代之前被取消的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新的ASEV驱逐舰计划在2027到2028财年交付。
9月22日,中国海军宣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国产舰载机,已经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标志着我航母舰载机实现体系化跨越式发展。歼15T舰载战斗机是在歼15的基础上,以提升航电武器系统和飞机平台性能为重点,进一步突出舰载特性和适海性的重型舰载战斗机,是航母编队的核心武器装备。歼35作为我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战斗机,以制空作战为主、兼顾对面作战,具有隐身制空、远距攻面、多源感知、体系融合、弹滑兼容等特点。空警600是舰载全天候预警机,它可以提高航母舰载编队的整体作战效能。当前,我国舰载航空事业正加速发展,完成了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从岸基到舰基2009年8月31日上午10时46分,首席试飞员李国恩驾驶歼15飞机,在空中飞行13 分钟后安全着陆。这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型舰载战斗机歼15首飞成功。2012年11月23日,辽宁舰起飞助理用潇洒帅气的手势“放飞”了一架“飞鲨”舰载机,成为了火爆全国的“航母Style”,这是歼15舰载机首次在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飞。
此前我们提到了,英国防务市场相对开放,堪称“群贤毕至”,但从英国渡过英吉利海峡、登陆欧洲大陆的安杜里尔公司,在欧洲大陆却结结实实地撞上了“本土派”防务企业结成的藩篱。欧洲大陆上的防务企业,尤其是行业巨头,论行业排名、营业额、业务范围的话,都逊色于英国的BAE系统公司,但它们却在行业垂直细分领域,霸占着数一数二的市场地位,特别是在这个已经由藩篱圈起的“欧洲共同防务市场”上。美国企业抱怨“难以打入欧洲防务市场”2023年12月中旬,彭博社的报道《彼得·蒂尔的帕兰提尔和安杜里尔难以打入欧洲国防市场》称,美国帕兰提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Alex Karp)批评了欧洲各国政府,称这些国家大多将合同授予了当地供应商,同时排挤了像帕兰提尔这样的美国公司,“我已经对欧洲人发出过强烈抗议,但这种情况难以改变。”在这则报道刊发之后的一年半多时间里,帕兰提尔公司在欧洲地区业务上的困难并未见改善。在今年5月公布的一季度财报中,该公司欧洲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5%至1.42亿美元,欧洲业务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已从去年同期的16%下降至10%。对此,卡普直言不讳:“欧洲还不懂人工智能”。显然,帕兰提尔公司在欧洲市场遭遇的这些问题,安杜里尔公司也躲不过。同样是在彭博社的那篇报道中,安杜里尔公司联合创始人帕尔默·勒基也表达了该公司在欧洲地区市场开拓上遭遇的两大方面问题。一方面,即便价格高或技术落后美国公司“数年”,但欧洲国家仍倾向于采购本土供应商的技术,“放弃这种偏好对这些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另一个方面,当前欧洲国家的武器装备采购往往更倾向于现有的、已建立起联系的供应商。也就是说,那些已经在欧洲成功突围、获得订单的初创公司通常拥有着人脉关系。对此,勒基给的两个例子是德国初创防务企业赫尔辛格(Helsing)和量子系统(Quantum Systems)。
8月20日,以色列国防部宣布将追加采购2架波音KC-46A加油机,这笔采购项目总价值约5亿美元,相关资金是通过美国财政援助资金的方式获得。此前以色列已经订购了4架波音KC-46A加油机,但是首架飞机仍未交付,预计将在未来半年内交付,其他5架预计将在2030年前交付完毕。目前以色列空军主要依赖KC-707加油机执行任务。今年早些时候,在对伊朗持续12天的、名为“崛起的雄狮”的军事打击行动中,以色列空军表现出的加油能力引发了外界的猜测,一些媒体怀疑美国空军为其提供了支持,但美国政府对此予以否认。以色列增购新型加油机据报道,在公布追加订购两架KC-46加油机的同时,以色列国防部总干事阿米尔·巴拉姆(Amir Baram)表示:“新飞机将配备以色列的航电系统,以满足以色列空军的作战需求……这些加油机将增强以色列空军的作战能力,使其能够以更大的力量抵达遥远的前线。”巴拉姆同时宣布了以色列对装甲车和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等装备的增购计划。KC-46A是波音公司制造的空中加油机,改装自波音767商用飞机,可携带超过96吨的燃料,能够在一次飞行任务中为多架战斗机和其他飞机加油。此外,KC-46A还能够从另一架加油机上接收燃料,这一特点扩大了其作战范围和战场灵活性。
根据“飞行国际”等网站的报道,近期美国国务院批准向乌克兰出售3350枚“增程攻击弹药”(ERAM),即低成本空射巡航导弹。按计划,美国将在今年10月份交付第一批以实战测试为主要目的该型导弹,数量大约10枚。接下来的量产型交付将在2026年10月前后完成,预计交付840枚。ERAM项目包含两种不同的型号方案,这两种型号方案由美国空军军备司令部与两家新兴企业分别签订合同,委托其进行研发制造。这两家公司分别是弗吉尼亚州的协同追求公司(CoAspire),以及加利福尼亚州的五区科技公司(Zone 5 Technologies)。在进入生产阶段前,两型导弹的原型已经在武器试验场中与美国早前获得的俄制米格战机进行了整合测试。协同追求公司受委托生产的弹药被称为“快速适应型廉价巡航导弹”(RAACM),发射重量大约250千克,携带侵彻和破片杀伤复合设计的多功能战斗部,可根据作战任务选配多种引信,飞行速度大约在200米/秒左右。第五科技公司受委托生产的弹药则被命名为“生锈匕首”,目前没有公开的详细信息。根据外界报道,“生锈匕首”的性能指标与作战能力应该与“快速适应型廉价巡航导弹”大致相当。此次美国计划出售给乌克兰的ERAM在设计倾向上与“战斧”等传统巡航导弹不同,它是一种强调数量优势、可大批量生产消耗的武器。其战术意图不仅是对于已部署防空系统的敌方目标发起饱和攻击,同时还要通过不对称的成本交换优势,在持续性的战争中将对方拖入经济和工业产能的耗竭状态。乌克兰与美国签订的这笔订单价值为8.5亿美元,资金主要由欧洲国家提供。合同对弹药的使用做出了限制,要求乌克兰再将其投入“某些用途”的作战任务时必须获得美国国防部的批准。这一方面意味着,乌克兰并不能使用该导弹随意攻击俄罗斯境内的一些政治敏感目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对于一些高价值的、时间敏感的目标,该导弹将因为非技术因素而失去实际打击能力。
BAE系统,观察西方防务行业的重要样本在安杜里尔英国公司拓展英国市场的同时,让我们看看堪称英国防务界“房间里的大象”的BAE系统公司。通过几十年来的一路并购整合,BAE系统公司的业务门类已相对齐全,长期以来是英国最大、也是欧洲地区最大的防务企业,也事实上成为了与英国政府、军方高度绑定、相互依存的公司。即便企业与政府在项目成本超支、进度延误与监管等方面都有矛盾,但这不妨碍它在英国防务行业拥有着无可撼动的顶端生态位,算得上英国的战略资产。根据今年3月英国国防部发布的公报,作为十大供应商之首的BAE系统公司在2023和2024年英国防部的采购中分到了14.7%的“蛋糕”,获得了超过57亿英镑的订单额度。与美国资本对英国防务企业的大手笔收购相对照,2024年2月,BAE系统公司完成了对美国鲍尔公司的航空航天部门的收购。这笔56亿美元收购是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根据业界知名的私募市场数据服务平台Tracxn的数据统计,过去十年间BAE系统公司完成了24笔收购,其中12笔是针对美国企业的收购。考虑到统计口径差异及与其他渠道数据的对比,24家这个数字可能存在一定“虚高”,但它所反映出的趋势却是真实的。BAE系统公司对美国企业的收购数量要多于英国本土企业,至少基本相当。根据BAE系统的2024年公司年报中的官方数据,美国是该公司的第一大市场,在总销售额上占比44%,其次才是英国本土的26%。在员工规模上,其美国子公司占集团总员工的34%,为36200人。西方防务行业特点1:巨头的扩张跨越国界过去十年来,BAE系统公司的诸多收购,既有在昔日联合技术与雷神两大巨头合并之际,承接它们分拆出的业务板块;也有近年来收购马洛伊航空(Malloy Aeronautics)、基林特克(Kirintec)、欧步(Eurostep),以扩展与补强BAE在重型无人机、电子战、反无人机、数据安全管理等细分业务领域的市场统治力。一路并购扩张,这家欧洲最大的防务企业已经成为了一家国际化公司,除了英美,子公司遍布沙特、澳大利亚、捷克、瑞典……
根据《防务要闻》等媒体近期报道,在伊斯坦布尔国际国防工业博览会上,土耳其航空工业公司(TAI)宣布与空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生产由TAI研发的“霍尔杰特”超声速教练机,以满足西班牙的30架教练机采购需求。TAI表示,该合作项目已推进了将近一年,预计在今年年底前与西班牙完成正式签约,并在2028年开始交付。可以看出,TAI和空客的此次合作,其实是国际军机贸易中常见的“以市场换技术、换就业”模式。一直以来,在航空工业的战略规划方面,西班牙并没有选择法国式的“独立路线”,而是选择融入由法国、德国和英国等主导的欧洲航空产业链,并作为欧洲空客集团的创始成员国,获得了部分空客产品的制造能力。此次空客与TAI达成协议,为西班牙生产霍尔杰特教练机,本质是土耳其向西班牙转让一部分技术和制造分工,以获得其市场。事实上,土耳其自己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该国战术飞机的研发能力是从F-16进口项目中获得的生产分包起步的。从2023年到2024年,曾有新闻报道称,西班牙一度向土耳其提议“以大换小”,即用6架A-400M战略运输机交换24架霍尔杰特教练机。西班牙在A-400M的制造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负责该机设计和项目管理的空客军事公司(AMC,现已并入空客防务与航天)就在马德里,该机的平尾、发动机短舱、总装等制造分工也由西班牙负责。但后来土耳其政府否认了相关传闻,表示并没有计划扩大A-400机队数量规模。
据媒体报道,在7月28日于韩国大田市举行的韩国空军会议上,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公布了KF-21的最新改进计划,包括完整功能版本KF-21EX的具体方案。此前文章中,“看航空”曾多次对KF-21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介绍,韩国对KF-21项目制定的策略是通过分阶段发展来分散技术风险。隐身战斗机的核心技术是涉及全机所有系统的“低可探测性的总体信号特征”。要获得这一能力,首要问题是会遇到很多明确的技术挑战,尤其是在高速、高压、高过载条件下迅速开启/关闭舱门,并确保武器可靠投放的弹舱系统。此外,该系统还涉及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工程细节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信号特征超标暴露,要经过不断的试验暴露和改进,才能最终达成设计指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气动外形调整、射频天线形状面积和布设位置调整、舱门口盖的形状、隐身涂料配方的变化等。在KF-21项目的规划论证阶段,韩国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工程经验积累都严重不足。因此,韩国制定的研发策略是,第一阶段优先实现机体平台的飞行性能和基础航电功能;第二阶段重点扩展飞机的对地对海攻击能力;第三阶段则是最终阶段,除了拓展出更复杂的电子战能力和有人/无人协同能力外,机体平台设计将实现重大改进,获得完整的隐身作战能力。从KAI公布的最新信息看,KF-21EX正是第三阶段的规划产物。关键改进包括对座舱盖和雷达罩进行全新设计、改装全新EOTS光电系统、电子战套件以及具备人工智能特性的任务计算机和新型诱饵等。但在弹舱的设计上,KAI展现了较为激进的设计指标。根据媒体报道,KF-21EX至少可以携带1枚2000磅级别的炸弹。
根据路透社等媒体8月6日的报道,西班牙国防部已经确认,在其空军的现代化换代计划中将不再考虑采购美国制造的F-35战斗机。这一决策标志着西班牙国防采购战略的重大转向。西班牙国防部表示,计划在现役的欧洲“台风”战斗机与尚在研发中的欧洲六代机项目“未来空战系统”(FCAS)之间做出选择。在采购F-35上曾犹疑反复根据媒体报道,此前西班牙一度对F-35表现出了一定兴趣。2009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克里斯·盖泽尔(Chris Geisel)曾对媒体表示,西班牙正在筹划退役“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并采购新机,并自2007年底就与洛马等相关方面协商,希望启动F-35的采购事宜。但到2014年,西班牙政府表示拨款4760万欧元,将“鹞”式战斗机的服役期延长至2034年,从而推迟了其机队更新时间。但“鹞”式飞机毕竟已经老旧了。2017年,西班牙空军和海军再次表示,F-35极有可能会成为已老化的EF-18A/B“大黄蜂”和“鹞”式战斗机的继任者,并且均发布了不具约束力的信息征询书;2019年,西班牙空军和海军表示,已经启动了采购F-35的早期分析工作。但2021年,西班牙国防部首次公开表示,不承诺任何加入F-35项目的计划,并重申了西班牙对FCAS项目的承诺。2023年,西班牙媒体《国家报》报道称,西班牙政府已在2023年预算中拨出62.5亿欧元用于购买新战斗机,但并没有明确表达必须购买F-35。
英国的忠诚僚机项目,安杜里尔有机会吗?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类似于将eVTOL“午夜”引入英国,安杜里尔公司还在“押注”英军对“忠诚僚机”的装备需求。7月底,英国国防部发布自主协作平台(autonomous collaborative platform,ACP)第二阶段的市场征询公告,邀请业界参与预计将在2026年4月底开启的ACP第二阶段正式招标。公告称,该阶段的合同预算为2400万英镑(含增值税),合同日期预计是2027年4月至2029年4月。根据突发防务(Breaking Defense)网站的报道,安杜里尔公司发言人表示:“我可以确认,英国子公司一定会竞标这份合同,并对它带来的机会感到兴奋。”作为美国空军协同作战飞机计划(CCA)的入围机型,安杜里尔公司YFQ-44“狂怒”已进入测试阶段。如果参与英国ACP第二阶段竞标,“狂怒”的优势很明显:技术水准已有一定保障、技术成熟度相对更高。如果“狂怒”同时获美英两国空军认可的话,在大批量采购下,还有成本摊平的价格优势。英国与欧洲大陆的防务行业生态截然不同目前来看,安杜里尔英国子公司在英国的业务,正处于立足后稳步推进阶段,但它并未能像澳大利亚子公司那样,对安杜里尔整个亚太地区的业务起到辐射、带动的作用。时至今日,安杜里尔在欧洲大陆的业务拓展活动,仍然颗粒无收。根据彭博社的报道,2023年11月,安杜里尔英国子公司高管团队之所以发生调整——即英国老牌防务巨头巴布科克的前高管理查德·德雷克来接替保罗·霍林斯黑德出任英国及欧洲区的业务负责人,背后核心原因就是母公司对英国子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并不满意,希望新帅致力于欧洲市场,能“扭转局势”。
据“简单飞行”网站8月17日报道,根据航空数据分析公司睿思誉(Cirium)的数据,在全球单通道客机市场上,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运营数量即将超越波音公司最畅销的波音737系列飞机,成为全球交付量最大的商用客机。实际上,尽管空客公司成立时间比波音更晚,空客A320项目也启动更晚,但空客一直将A320系列飞机看做具备挑战波音737市场地位的重要产品。从1987年首飞成功、1988年首架首付客户以来,空客A320项目已历时近40年,而今,不仅已成长为波音737的有力竞争对手,甚至即将在数量上超越对手……这一成就的意义与启示不言而喻。跨越世纪的长期竞争根据睿思誉(Cirium)的数据,截至2025年8月初,空客A320系列客机累计交付量已达12155架,与波音737系列客机的交付量差距缩小至仅20架。按照当前的交付速度,这一差距有望在今年9月被追平。睿思誉公司咨询部门负责人马克斯・金斯利-琼斯(Max Kingsley-Jones)通过其“领英”(LinkedIn)网站账户表示,自1967年12月首架波音737-100客机交付汉莎航空并投入使用以来,波音已累计向全球客户交付了约12175架737系列客机。而空客,在1988年3月向法国航空交付了首架A320-100客机之后,也一直在努力追赶。截至目前,空客向客户交付的A320系列飞机已达12155架。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安杜里尔英国子公司这一系列结交政要、宴请赠书、聘请顾问、加入行业协会、赞助活动等举措,都可以看做是“魅力攻势”的手段。而其最终的目的,无非是获得英国政府的订单。但结合英国媒体披露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目前安杜里尔公司已经意识到,单靠这些攻势依然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让这家美国公司的子公司足够“英国化”。英国子公司的本土化,设厂是下一步这种“英国化”的重点,是以“英国主权”为核心来打造产品,即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的英国本地化,特别是子公司团队要高度本土化,供应链采购也要依托英国的本地供应商。今年5月,安杜里尔公司发布了“海底哨兵”,即为英国子公司在英国设计的首款产品,其目标市场是英国和整个欧洲地区。今年6月,安杜里尔英国工农公司还举行了首届供应商论坛,百余家供应商伙伴出席。其公司高管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论坛上“已经获得了第一笔合同”,并对GKN航空航天、索纳达因(Sonardyne)国际、阿彻(Archer)、原子工程(ATOM Racing)等供应商表示了感谢。3月初,安杜里尔收获了英国国防部的ALTIUS-M巡飞弹订单后,英国子公司负责人德雷克业就对外透露,公司正考虑在英国建厂,不过并未明确选址。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多地都在争取安杜里尔公司在当地设厂,但目前重点考虑的是“牛津—剑桥走廊”。该区域也被称为“牛津—剑桥弧”,弧线两端是牛津与剑桥这两座世界级大学城,因此被英国政府寄予“欧洲硅谷”“未来经济增长引擎”的厚望。对于安杜里尔来说,“牛津—剑桥走廊”的吸引力是产业优势,这里有着高端制造业集群。全球F1赛车产业的核心地带“赛车谷”(Motorsport Valley)就在该区域内,绝大多数F1车队以及数千家为F1赛车行业提供技术和服务的公司云集于此。如果安杜里尔选择入驻这里,即可从“赛车谷”等产业集群吸纳科研人才、招募成熟的产业工人,获得供应链企业的支持合作等。可以想见,届时,英国工厂的建设一定会和美国俄亥俄州的那座超大规模“兵工厂1号”一样,一并被纳入到“重启民主的兵工厂”这一宏大的企业价值观之下,并且被浓墨重彩地宣传一番。
近日,英国皇家空军表示其首架E-7“楔尾”机载预警与控制(AEW&C)飞机成功进行了一次试飞,此次试飞是整机系统验证任务的一部分,旨在验证关键机载任务系统的功能和可靠性。尽管E-7预警机是在波音在737-700平台基础上研制的一种新型空中预警指挥平台,但在美国和海外市场却正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在海外,其列装进程一帆风顺;在美国国内,其采购列装则波折不断。海外列装一路坦途,备受青睐2004年,E-7完成首飞;2009年,其首个用户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接收了首架量产型E-7。截至目前,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共装备了6架E-7预警机,多次派其到中东和欧洲等地区执行军事任务,并表示E-7“在多次军事行动和日常巡逻任务中表现出色,是澳军空中预警与指挥体系的核心力量”。韩国也引进了E-7预警机,并且称其为“和平之眼”。韩国国防部表示,E-7的加入“显著提升了韩国空军对周边空域的监控能力,增强了韩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空中战略威慑力”。目前,韩国空军正在考虑为E-7预警机采购补充装备。土耳其同样采购了E-7预警机。土耳其空军表示,E-7帮助其“增强了在地中海、黑海和中亚地区探测和追踪空中威胁的能力,在北约任务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期,印度《经济时报》和彭博社等媒体报道称,印度政府正与来自至少三个国家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进行初步接触,寻求联合研发战斗机发动机的方案,其中包括一些美国之外的发动机制造商,这是印度在装备多元化方面做出的努力之一。印度为“双发战机”寻求新发动机5月30日,彭博社报道称,印度正为其研发中的“双发战斗机”寻找发动机,尤其是可能替代美国通用电气(GE)F414发动机的方案。报道援引印度高级官员的话表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正评估来自英国、法国和日本的发动机方案。但6月5日,HAL发布声明表示其与GE的谈判正按计划推进,“且HAL并未就‘光辉’Mk2战斗机(LCA Mk2)的发动机与任何其他公司进行谈判,任何与此相反的信息均属不实。”值得注意的是,HAL的声明措辞巧妙,它仅确认了单发的LCA Mk2将使用F414发动机。此前,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曾表示,将使用F414发动机作为印度自研五代机(AMCA)的过渡动力系统。这一“过渡”的意思是,印度的目标是最终在发动机领域形成自主研制能力。因此,对于彭博社的相关报道,一种解读是:HAL正在为印度第五代战机AMCA以及未来可能开发的其他双发战机,如印度宣布要自主研发的舰载战斗机TEDBF寻找F414发动机的替代方案。彭博社表示“这一替代计划正变得尤为紧迫,尤其是在当前与GE的合作面临挑战的背景下”。
8月23日,第21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第五届中国数字仿真博览会在长春召开。本届年会以“智仿铸魂工业新境,数孪擎动经济未来”为主题,来自工业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逾800人参会。会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强度所所长、我国飞行器强度领域专家、大型自主结构分析CAE软件SABRE系统总设计师王彬文,应大会邀请,作了题为“智驭强度,能启未来”的报告。王彬文从人工智能的时代趋势、军事航空的智能化转型以及数智强度关键发展方向三大维度出发,紧密围绕国家战略与科技前沿,系统阐释人工智能的发展演进与核心驱动力,深度解析其在智能制造、智能编程、具身智能和科学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前瞻布局,就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来空战体系、无人机集群作战与智能装备研发模式等重要方向展开了深刻分析。报告中,王彬文阐述了以“强度智真、强度智试、强度智研、强度智数、强度智脑”为核心架构的“数智强度”发展体系,引起与会专家的强烈共鸣与热烈讨论。
根据《防务要闻》等媒体的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近期宣布,“速度与跑道独立技术”(SPRINT X)演示项目竞标已经结束,贝尔公司淘汰了美国极光飞行科学公司,成为进入项目第二阶段(原型机设计制造与地面测试取证)的唯一供应商。该项目试图研发一种最大飞行速度达到400至450节(约740至840千米/时)、接近V-22“鱼鹰”两倍速度的新型垂直起降飞行器,该飞行器还能在未铺装的恶劣地表完成起降,并能实现悬停。根据DARPA公布的预算文件,该项目在2026财年的拨款为5520万美元。如果进度顺利,原型机将在2027年完成制造,并在2028年进行飞行测试。贝尔在该项目中的胜出并不令人意外。在参与竞争的四个方案中,贝尔公司的方案在两个方面拥有非常显著的优势:一是技术成熟度。贝尔公司作为V-22和V-280等机型的研发者,是四方竞争者中唯一具备高速垂直起降飞行器实际研发经验的厂商,其方案与V-22、V-280在动力和控制等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继承发展关系,而且从2023年就开始了全新高速倾转动力系统实际试验。其余三家的方案此前均无类似的实用化型号设计。二是设计层面上,只有贝尔的方案采用了大直径旋翼作为垂直起降的升力来源。虽然这使其在隐身潜力上要付出明显代价,不如极光飞行科学公司容纳在飞翼布局内的升力风扇设计。但由于面积上的优势,只有贝尔方案在垂直起降,尤其是悬停的性能潜力上是最接近传统直升机的,而且方案的可信度非常高。F-35B基于飞行原理形成的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局限性,可以近似的作为对极光方案的参照对比物。最终,尽管贝尔的方案在隐身和高速潜力上不及极光科学公司的方案,却是综合竞争力最强的方案,并最终胜出。与V-22和V-280相比,在SPRINT X项目上,贝尔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飞行极速需要近乎翻倍提升的要求。倾转旋翼机的旋翼虽然在水平飞行模式下是作为推进螺旋桨使用的,但基于尺寸和飞行控制等一系列因素的限制,倾转旋翼机在高速飞行下比螺旋桨飞机在刚度和气动弹性等领域面对的挑战更大。比如由贝尔主导了基础设计的AW-609倾转旋翼机,就由于2015年542千米/时大速度试飞中旋翼气动弹性问题导致了解体事故,结果就是,其最大飞行速度被限制到509千米/时。
与母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业务开拓模式如出一辙,安杜里尔公司的英国子公司对英国政府官员发起的“魅力攻势”,除了高管层的亲自下场外,还要依靠专业的公共关系/政府关系公司、咨询公司、游说团体或个人等。英国媒体“调查新闻局”报道称,安杜里尔英国子公司在2024年7月聘请了两个信誉卓著的“顾问”,一个是VRM咨询公司,另一个是莫里·申克(Maury Shenk),后者直接被任命为英国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曾助以色列防务巨头开拓英国市场VRM咨询公司是由维多利亚·麦卡尼斯(Victoria Mackarness)在2024年1月创立的公关公司。官网介绍称:“代表那些希望真正改变国防和国家安全生态系统的公司来发声,拥有在英国政府一线工作的直接经验,在工业界、威斯敏斯特和媒体领域拥有广泛的网络,可为客户打造涵盖从本地供应链到媒体、议员沟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活动方案。”公开信息显示,创始人麦卡尼斯有十余年政府工作经历,先后在英国下议院、内阁办公室、国际贸易部等多部门任职;2019年离开“威斯敏斯特”后,转而在咨询公司CMS战略工作,在此期间她负责以色列国防巨头埃尔比特系统英国子公司在英国的公关事宜。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目前获得的英军订单,主要产品包括夜视仪、无人机、地面监视雷达、训练模拟系统、无人水面艇等,这些产品与安杜里尔公司当下的产品线有不小的重合度,在用户群体上重叠度相当高。那么,维多利亚·麦卡尼斯作为昔日埃尔比特在英国业务开拓的见证者和幕后贡献者,她积累下的经验和人脉关系正是如今安杜里尔公司所急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