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所不谈

《舞所不谈》是一档深入探讨舞蹈艺术与行业的原创播客。在这里,我们邀请来自各种背景的舞者分享他们独特的成长历程,从初学者到专业表演者的蜕变,以及在这条充满挑战与美丽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高潮与低谷。 我们不仅仅聚焦于舞台上的光鲜亮丽,还将深入行业内幕,探讨舞蹈世界中各种不同角色的故事——从舞者、编舞家、舞蹈教师到舞社主理人、私人舞房老板、演出举办人、制作人、剧场技术人员等。 通过这些真实而富有温度的对话,我们希望能够: - 探索每位舞者独特的舞蹈哲学与创作理念 - 分享技术提升与突破瓶颈的心得体会 - 职业瓶颈、跨界转型、行业变革…… 无论你是舞蹈爱好者、专业舞者,还是对表演艺术充满好奇的听众,《舞所不谈》都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激情与创意的世界,无论是芭蕾的严谨、街舞的狂野,还是现代舞的哲思,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真实鲜活的碰撞。每个人与舞蹈的相遇、相知、相守都是一本动人的书,希望这些故事能成为一束光,照亮你成为心中理想舞者的道路。 戴上耳机,和我们一起——拆解舞蹈的骨骼,感受热爱的体温~ 也欢迎关注主播 The Try Girl 的小红书,了解舞蹈相关的经历和感悟~

在洛杉矶跳舞的Tako:停跳 7 年,25 岁重启舞者之路(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在本期节目中,Tako 从 Keone&Mari 电影拍摄到错失 BTS 巡演,聊机会、圈层、身份限制与女性处境,如何在“慢即是快”里把舞与人生练厚。 与Keone&Mari合作:高信任、低控制的创作现场,真诚与同频比履历更重要 机会与身份:BTS J‑Hope 巡演擦肩而过,能力已被看见,限制来自身份与合规 职业与节奏:不为名气焦虑,选择“慢慢来是最快” 女性处境:竞争与雌竞、边界与安全;建立支持彼此的社区更重要 圈层与资源:名气是双刃剑,准备好再上台,才能稳住位置与心态 心智建设:舞蹈是修心,机会只会给准备好的人欢迎大家关注她的ins @tako_sauce8 和小红书 “洛杉矶跳舞的TAKO”

11-11
01:29:07

在洛杉矶跳舞的Tako:停跳 7 年,25 岁重启舞者之路(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舞者 Tako;她的小红书账号“洛杉矶跳舞的TAKO”有四万多粉丝,还参演了 Keone & Mari 的电影 Space&Time。她分享了如何在工作与进修间抉择,怎么看 LA 的“资源与圈层”,以及如何挑老师、练基础、做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的舞蹈方法论与美学偏好。 成年再起步:错过“黄金年龄”,但心智成熟让舞蹈更有厚度 LA 生态:资源与名气的正循环与压力场,如何不被“pick”绑架 找老师与课表:鼓励型 vs. 压力型,适配你的阶段与目标才是“捷径” 自我训练法:课上试错,课后复盘 技术与表达:技术是底线,打动人的是“有故事的身体”和真诚 节奏与生活:让生活滋养表达,进步是螺旋式上升欢迎大家关注她的ins @tako_sauce8 和小红书 “洛杉矶跳舞的TAKO”

11-11
56:11

Lili: 在舞蹈与自我之间,找到最自由的呼吸(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舞者 Lili(Black Spider Mama),她与我们分享了从北京到纽约的舞蹈旅程,从拉丁舞、中国舞到街舞与当代舞的多重体验,以及她如何在不同文化、性别与权力关系中寻找真实与自由的表达。💃 内容概要 舞蹈之路:幼儿园起跳舞,中国舞与拉丁舞起步,后转向街舞与现代舞。因心肌炎停舞两年后更体会舞蹈之于自身的重要性。 现代舞反思:反对“为抽象而抽象”的故作高深,强调真实感受与诚实表达。 学习生态:Lab、Session、Cypher、Battle 的进阶实践,用外部反馈检验阶段性成长。 Family 文化:强调彼此关照与个人支持,但也直面圈层中的性骚扰与权力失衡问题。 女性视角与自我保护:清晰边界、降低不切实际的期待、把人和技术分离,既学习所长也保护自身。 跨文化沟通:理解不同创伤与历史脉络带来的敏感点,允许分歧存在,在磨合中保持开放与韧性。 纽约与自由:混沌中孕育自由,催生个人的韧性,关键是认清自我、带着意图选择吸收的“养分”。欢迎大家关注她的 ins@bigblackspidermama

10-12
48:28

Lili: 在舞蹈与自我之间,找到最自由的呼吸(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在本期节目中,我们邀请了舞者 Lili(Black Spider Mama),谈谈她对非洲舞与“内在的节奏”的理解。 入门与转向:从校内 Africa contemporary 走向更“纯”的西非传统舞与鼓,从迷茫到“听得懂”的过渡。 音乐语言:非洲鼓的分层与“对话”,talking drum 以气压变化“说话”,可远距传讯 学与练的方式:用鼓的引导起跳与换句,训练“听力”与反应。 技法与直觉:从动作堆叠回到“grounded”的单一节奏与持续专注。简单更难,关键是借地与借天,保持flow与对齐。 跨舞种整合:不再“学别人怎么跳”,而是“发现自己已有的状态”。把外部风格内化为可调用的“口袋工具”。 课程与场域:纽约西非舞与鼓学习路径与场馆推荐,重视文化语境与仪式感。 艺术与职业:模特、商演、Residency、教学与社媒曝光的现实路径。把“游戏规则”与内心表达分离处理。 心法与修炼:冥想与不评判,放下比较,接受不同阶段的自己。力量在手中,停止受害者叙事。纽约非洲舞课程 Mark Morris 初级或 Open Level 西非舞课程(注重文化背景与慢速分解) Cumbe 非洲舞文化与社区中心(鼓课与入门友好活动) 周末社区课与开放课,重连鼓与舞的一体体验欢迎大家关注她的 ins@bigblackspidermama

10-12
59:21

I Don’t Need a Uniform to Dance — Ice-o (英文原版)

🎙️ Dance Chat x Justin “Ice-o”In this episode, Bronx-born popper Justin “Ice-o” shares his journey from learning waves with his cousin to performing Off-Broadway. We talked about authenticity and originality in the style, rejecting the “popping uniform,” training like an athlete, and why representation in dance matters.🔥 Topics include: Starting late (at 25) and turning obsession into discipline The New York mentality: individuality over conformity Navigating politics in the dance scene Building confidence and self-validation Musicality as pattern recognition💡 “As your life improves, your dance improves.” -- Quoting Hurricane

09-14
01:13:16

我不穿制服,也能跳舞 —— Ice-o 的自我修行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纽约的 Popping 舞者 Justin “Ice-o” 来做客🎉 这是第一次做英文访谈,因为希望给大家分享更多舞者的样本,很多纽约非常优秀的舞者并不说中文。这一期是 notebook lm 转述的中文版,英文原版会发在下一期~Ice-o 从 2013 年 25岁第一次走进街舞圈,到如今站上国际舞台,他分享了自己如何一步步走出“舞蹈制服”的桎梏,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声音。 🕺 舞蹈启蒙:从家族聚会里的音乐律动,到 YouTube 自学和第一次尴尬的 Battle。 👟 风格与身份认同:为什么 Ice-o 觉得“舞蹈制服”很“lame”,以及作为纽约本地人,他怎么看待“社群 vs 技术”的分歧。 💪 训练哲学:去健身房、科学练习、把舞蹈当作研究,如何通过自我录像和反馈不断进步。 🎶 音乐与即兴:把音乐当作“模式识别”的游戏,从鼓点到旋律,如何提升舞蹈的音乐性。 🌍 舞蹈之外的挑战:政治、社交、商业化与生存现实——为什么跳舞只是“简单的部分”。 🧩 自我关系:如何通过舞蹈与生活习惯的累积,建立自信、管理能量,并保持热情。 🔑 给初学者的建议:把训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不要等机会来才准备。✨ 一句话总结:对 Ice-o 来说,舞蹈不是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一种自我研究、生活方式和心态训练。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ins@king.ice.o 和 小红书@king.ice.o

09-14
17:01

年龄小但舞龄不小:17岁的 Una 在纽约跳出自己的节奏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Una 来做客🎉嘉宾介绍这是我们开播以来邀请到的最年轻的嘉宾 —— 来自台湾、现年 17 岁的舞者 Una她从 5 岁开始学习舞蹈,8 岁正式接触街舞,如今已在 HipHop、Popping、Locking 等多个舞种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尽管年纪轻轻,她已经在台湾和美国的比赛舞台上取得了亮眼的成绩,在今年 KOD 纽约赛区进入了 Hiphop 四强!✨ 本期亮点 👶 她如何从芭蕾与现代舞一路走到街舞,找到与个性契合的表达方式; 🏋️ 台湾严格的训练环境、导师的引领,以及舞蹈团队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 学舞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比赛经验,以及如何在压力下找到突破口; 💡 对 “freestyle 与编舞” 的不同理解,以及如何培养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 ⚖️ 在学业与舞蹈之间如何平衡,以及对未来职业的思考 —— 跳舞之外,她也考虑成为一名兽医。这不仅是一段关于舞蹈的分享,更是一个十几岁女孩如何在热爱、压力与选择之间不断探索与成长的故事。欢迎大家关注她的 ins @okok_uuuna

09-08
01:24:27

Mini Zhang:从未设限的人生,舞者在纽约的十年(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Mini Zhang 来做客 🎉本期嘉宾:Mini Zhang编舞师 / 舞蹈教师 / PMT & Brickhouse Faculty / PJM 舞室创始人常驻纽约,活跃于各大舞蹈课堂与表演舞台之间,同时也是 PJM Studio 主理人🎧 本期看点舞蹈教学的本质 “教编舞≠教跳舞”:编舞是载体,目标是教会学生控制身体与表达音乐拒绝过度设计动作:“一周编3支舞,不可能每支都是精品,重点在传递舞蹈本质” 破解创作瓶颈:不追求每节课编舞的独创性,根据歌曲风格选择适配动作组合舞者的自我滋养 输入输出平衡法则:“只教课不学习会枯竭”——坚持每周上课选课标准:资深教师(如Dana Foglia):剖析动作原理,深化身体认知顶尖舞者(如Danzel):观察层次处理与表演张力 多舞种学习策略:允许身体短期“混乱”,掌握本质后自然融合警惕强求:“没状态跳时不必硬扛,尊重当下感受”PJM 办 Battle 的初心 打破编舞者壁垒:为choreo学生开设freestyle battle:“让习惯模仿的人体验自我表达的快感”拒绝技术评判:特邀 Future 做裁判,专注音乐-身体-当下的连接质量 Battle的哲学意义:“真正的舞蹈在即兴发生时——那是身体最诚实的对话”十年舞者生存智慧 至暗时刻真相:疲惫感来自行业琐事(运营/人际),舞蹈本身永不背叛解药:回归课堂——“教完一节课,世界就亮了” 抵御行业异化:警惕商业化陷阱:“别让别人的目标成为你的枷锁”守住核心:“只要还能在纽约找到一个月一次的好俱乐部,舞蹈就值得”给新人的建议 拜师原则:溯源学习:寻找各风格活化石级OG破除滤镜:“向舞技学习,而非崇拜人格——他们也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破除焦虑:无需强求专业级:“有人跳舞为生存,有人为快乐——找到你的百分比”特权认知:“能跳舞是幸运:健康身体、安全环境、负担学费——珍惜这份privilege”🔗 关注 Mini Zhang 指路 👉 Mini Zhang 的 Instagram @minizhang._ 和 小红书 @Mini Zhang PJM studio 的 Instagram  @pjmdancenyc 和 小红书 @PJM Dance NYC 课表在小红书置顶🔝 几乎每天都有课!

08-05
45:09

Mini Zhang:从未设限的人生,舞者在纽约的十年(中)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Mini Zhang 来做客 🎉本期嘉宾:Mini Zhang编舞师 / 舞蹈教师 / PMT & Brickhouse Faculty / PJM 舞蹈工作室创始人常驻纽约,活跃于各大舞蹈课堂与表演舞台之间,同时也是 PJM Studio 主理人🎧 本期看点社群变迁与代际断层 早期凝聚力:OG 时代舞者集中在少数 Session,形成紧密社群 当下碎片化:活动激增导致社群分散,深度连接减少,但为小众舞种提供更多平台舞蹈教学危机 编舞快餐化:TikTok 时代编舞追求“易模仿”,牺牲风格深度 批量生产舞者:商业化训练培养出“动作复印机”——技术达标但缺乏个人表达文化定义权之争 欧美冲突:美国 OG 坚守传统框架 vs 欧洲派拥抱创新,引发“什么是真正的 Hiphop”论战 历史传播困境:新生代复述未亲历的历史:“只能转述,但未曾经历”女性舞者困境 男性主导体系:Battle 场域女性稀缺,早期 Hiphop 将女性置于“被观看”位置 风格性别化:女性 Hiphop 舞者传承缺失,新生代舞者正重塑表达方式俱乐部文化消亡 黄金时代本质:多元人群自然表达(非表演性 Cypher),核心是“音乐→身体”的本能反应 消亡真相:政府打压(以消防问题关停场地)与经济侵蚀(门票涨价、场地商业化)传奇派对(如Funkbox)变质,从“舞者之家”沦为观光景点舞蹈的根源性矛盾 压迫感是创作源泉:OG 一代的舞蹈源于种族/阶级压迫,当代舞者则多视其为休闲爱好 文化根脉断裂:年轻舞者追求“形似”,却难理解“为何而舞”的精神内核🔗 关注 Mini Zhang 指路 👉 Mini Zhang 的 Instagram @minizhang._ 和 小红书 @Mini Zhang PJM studio 的 Instagram  @pjmdancenyc 和 小红书 @PJM Dance NYC 课表在小红书置顶🔝 几乎每天都有课!

08-05
51:32

Mini Zhang:从未设限的人生,舞者在纽约的十年(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Mini Zhang 来做客 🎉本期嘉宾:Mini Zhang编舞师 / 舞蹈教师 / PMT & Brickhouse Faculty / PJM 舞蹈工作室创始人常驻纽约,活跃于各大舞蹈课堂与表演舞台之间,同时也是 PJM 舞蹈工作室主理人。🎧 本期看点舞蹈启蒙与风格选择 童年因怕疼放弃传统舞蹈,高中接触街舞 选择Hiphop而非Jazz:抗拒性别标签,追求独特性 2015年赴纽约深造,目标明确:追寻Hiphop根源文化纽约舞蹈生涯转折点 被纽约地下House俱乐部文化震撼:“氛围非常自我自由,舞蹈是生活化的交流,而非表演” 师从Ryan Davis(RK Davis),受其艺术理念影响:“他教会我:风格和创造力比技术更重要” COVID成为职业分水岭:线上教学让她重新定义教课意义创办PJM舞社的契机 疫情后行业洗牌:大量舞室关闭,社区渴求舞蹈空间 与搭档 Peter 合作创业(Peter有国内舞室经验) 定位差异: 非游客导向(区别于BDC/brickhouse舞室) 专注基础教学,邀请有扎实功底的老师 亚裔学生为主但本地化混合社群 🔗 关注 Mini Zhang 指路 👉 Mini Zhang 的 Instagram @minizhang._ 和 小红书 @Mini Zhang PJM studio 的 Instagram  @pjmdancenyc 和 小红书 @PJM Dance NYC 课表在小红书置顶🔝 几乎每天都有课!

08-04
01:06:56

从 B-Girl 到编舞师:Rose 的即兴人生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Rose 来做客🎉本期嘉宾:Rose编舞师 / 舞蹈教师 / Breaking 舞者 / Hustle Program 创始人 / 自由职业创作者常驻纽约,活跃于各大舞蹈课堂与表演舞台之间,亦从事舞蹈影像拍摄与创作。🎧 本期看点 🧨 她如何从高中自学 Breaking,意外走上编舞之路 💃 第一次上 choreo 课的“挫败感”如何激起她的胜负欲 🧑‍🏫 从学生到助教再到老师,教 K-pop 是怎么开始的 🧘‍♀️ 为什么她在纽约创建了“慢下来的”项目 Hustle 🧠 她认为跳舞最关键的能力是“用脑子”而不是“刷课” 🎥 舞者之外,她如何以拍摄为生、作为自由创作者在纽约生存 🤯 怎样平衡“私人与专业”的公开形象 👣 作为舞者的她如何一步步参与舞团,编舞,演出 💡 对刚开始学编舞的舞者们的诚恳建议🔗 关注 Rose 指路 👉 Rose 的 Instagram 和 小红书: @erose_mulan_lu Hustle 课程信息 & 报名信息 在ins 和 小红书都会发布 每周六下午三点半在 PJM 教 intermediate choreo Rose 拍摄作品合集:ins@mulanfilm

07-06
01:08:14

从镜头里看街舞:与 Kevin 谈跳舞、拍摄与创作📷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 Kevin Zhang关于这次录制的两个声明 disclaimer:Kevin出生在美国 他的中文不是很好 所以对话里面有很多英文 请见谅52:14之后Kevin的录音话筒没电了 所以他的声音不是很清晰 也请见谅🥹嘉宾简介 Kevin Zhang 张凯,从事 film 和 photography 工作 高中时期开始接触街舞,主要学习 popping,后来转向 tutting 拍摄过很多 freestyle,也为一些舞蹈 showcase、battle 比赛做拍摄舞蹈经历 高中时期接触街舞文化,学习popping四年,后来转向tutting摄影与舞蹈 从 10 岁开始接触摄影 受 YAK Films 影响,开始拍摄街舞视频 疫情期间在上海 gap year,开始大量拍摄舞者 曾为上海电视台导演街舞相关节目(但因经费原因未播出)拍摄技巧分享 freestyle 拍摄需要预判舞者动作 不同舞种需要不同的拍摄方式:Breaking最容易拍摄,动作大且时间长Tutting 最难拍摄,动作小且快速Popping 适合 24 帧拍摄以突出动作效果 需要跟随音乐节奏按快门 拍摄位置建议在腰部高度 动态模糊的运用对不同舞种有不同要求经验分享 建议舞者多拍摄自己,用于学习和进步 手机拍摄也可以达到不错效果,关键是要学会调整参数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Youtube Channel 和 ins @fatplanediaries 找他拍摄~

04-19
01:08:46

章靖衔的热血高校街舞人生 ✨(下) | 从幼儿园到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舞蹈一步步走向我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继续跟章靖衔对谈!编舞创作心得 动作到舞台:编舞台作品比单纯编动作更易上手(可利用灯光、队形等元素) 音乐翻译:编舞本质是“翻译音乐”,需先把握音乐的“flow”而非纠结具体动作 试错经验:早期需多套方案试错,后期依赖经验(如“波浪队形”直接复用)团队管理与社团运营 挑战:协调社员时间、平衡社团声誉与个人付出(如无报酬商演) 反思:社长角色更似“服务者”,需忍耐与全局视角,曾因疏忽朋友感受自责编舞学习建议 尽早接触Old-school舞种(如Hiphop、House),夯实基础元素和Freestyle能力 编舞瓶颈:仅跳编舞易动作库局限,Freestyle能暴露身体习惯(如右手偏好)与力丸的合作趣事 牵线过程:社团干事大胆联系力丸妹妹 Yumeri,促成探班与校园互动 力丸私下:话痨、幽默,参与社团演出舞蹈与成长的平衡 研一学业繁重,跳舞时间减少,但认知和理解仍在进步 舞蹈进步不限于身体训练,生活经历(如情感挫折)能深化舞蹈表达 引用编舞师玉莲观点“不好好生活就跳不好舞”,舞蹈需多元感知 未来期待:保持热爱即可,不设职业化目标,舞蹈是一辈子的事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风雷街舞社FLCrew,bilibili 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 主页,ins @fl_crew_

04-11
01:07:33

章靖衔的热血高校街舞人生 ✨(上) | 从幼儿园到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舞蹈一步步走向我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衔宝!嘉宾介绍 章靖衔: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前社长、编舞队队长,法学背景,保研生。 从“业余爱好者”到“编舞领导者”,兼具艺术感知与管理能力。初识舞蹈 幼儿园大班偶然加入舞蹈班,首次选拔落选后在家人的支持下突破瓶颈,成为男生领舞 小学因训练受伤暂停舞蹈,高中为减肥重新开始跳舞,但仅限寒暑假低强度练习 大一加入风雷街舞社编舞队,在首次齐舞比赛中体验到专业编舞的魅力舞者成长之路 大二担任编舞队长后,提出"多舞种训练"理念,要求队员必须学习其他舞种基本功 暑期在北京RMB工作室高强度集训,舞技突飞猛进,开始形成自己的编舞风格 从单纯模仿到主动思考:大三编创首支原创作品《Heartbreak Anniversary》,以情感创伤为灵感,融入道具与复杂编排,获业内认可。 耐克高校联赛:自编齐舞《If I Ain’t Got You》北京亚军,全国第五;Crew Battle爆冷击败台湾省联队,总分季军。 职业赛初体验:在 WOD China 中意识到高校与职业的差距(资源、时间)舞蹈哲学 编舞不是动作拼接,而是对音乐和情感的表达 舞蹈的抒情大于叙事,主张"克制表达欲望,丰富表达内容"的创作理念 编舞的本质:不是“记动作”,而是理解元素背后的舞种逻辑 比赛的平衡:技术、创意与“自然感”缺一不可,过度设计反而丧失灵性 舞蹈的意义:既是自我表达,也是团队凝聚的载体欢迎大家关注公众号:风雷街舞社FLCrew,bilibili 北京大学风雷街舞社 主页,ins @fl_crew_;以及章靖衔个人的账号 bilibili 衔儿是笨笨熊,抖音 衔宝Xian

04-11
01:06:33

跳舞,不只是跳舞 | 从延边到纽约,从夜店到剧场,广敏的16年街舞之路✨(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继续与广敏对谈 🎙️创办 Umami 舞团 新冠期间原舞团停摆,萌生自己创团的念头 初期成员为熟悉信任的朋友,排练多部作品并开始参与各类表演 与 Mentor Cricket 合作一年半排舞,理解“舞蹈剧场”的表达方式 Umami 作品重视情绪表达与生活化的舞蹈语汇,强调“合理性胜过炫技” 视频上传 YouTube 后被多地艺术节主动联系,开始受邀巡演和教学平衡生活与热爱 主职工作为 Data Scientist,通过提高效率争取更多舞蹈时间 舞团成员中既有全职舞者,也有白天上班晚上练舞的“职人舞者” 与全职舞者共舞的同时,也保持对稳定生活的需求与探索 相信只要热爱持续,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与表达路径舞蹈文化与身份反思 受 Mentor 启发,认识到街舞不仅是动作集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载体 作为亚洲舞者,最初学习的街舞多为产品化后传播的形式,缺乏文化上下文 在深入 OG 社区学习后,逐渐理解街舞背后的历史、集体记忆与精神内核 开始探索自己的文化背景(如朝鲜族舞蹈)与街舞之间的连接与交汇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ins @guangminshen 和 Umami 舞团 @umamiplayground

03-29
45:20

跳舞,不只是跳舞 | 从延边到纽约,从夜店到剧场,广敏的16年街舞之路✨(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邀请到了广敏来做客🎉嘉宾介绍广敏,来自吉林延边延吉的朝鲜族舞者,现居纽约,从2009年起开始学习街舞,至今已有十六年。主舞种为 House,同时涉猎 Popping、Hiphop、Street Jazz 等多个风格。2021年创办街舞剧场舞团 Umami,致力于将街舞带入更具叙事性和情感性的艺术表达中。主业从事 Data Science,副业是一位日夜练舞的热血舞者。初识街舞 在老家参加朋友推荐的街舞课,一试成主顾,朋友却中途放弃 学舞起点较早,第一位老师是从韩国留学归来的全能型舞者,涵盖多种舞种(House、Locking、Popping、Street Jazz 等) 初学时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接触的是多个风格,但身体已开始适应多元表达跳舞成长路径 大学期间加入街舞社团,主要练习 Popping,但对 House 产生持久兴趣 偶然在网络上看到法国舞者的 House 视频被深深吸引,感受到“漂浮”的独特魅力 曾赴美国西海岸学习舞蹈,进修于 Movement Lifestyle、Edge 等舞蹈室 在国内夜店做过全职舞者,两个月体验让他明确“不做全职舞者”,但也加深了对“被消费式舞蹈”的反思House 的顿悟与理解 真正感受到 House 的精髓是在纽约跟 OG 老师们长期训练之后 与 Cricket 老师建立长时间 mentor 关系,反复练习、对话、顿悟出“Up”的概念 某次在深夜练习中,看到树木随音乐摇晃,与自身动作同步,首次体会到身体与自然、音乐合一的飘逸感 House 是一种身体控制的艺术,一种节奏掌控与身体调频的全身协作Club、Session 与文化浸润 起初对 club 文化不适应,但在一次与韩国舞者共同参与 Afterparty 后被氛围和音乐打动 明白真正好的 club 是一种社区生活方式,而非表演场 开始理解 OG 所说的 “Let the music move you” 是一种无意识进入的情绪流动状态 Session 与 club 截然不同,前者更偏重舞者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后者是自由的表达与情绪释放欢迎大家关注他的 ins @guangminshen 和 Umami 舞团 @umamiplayground

03-29
49:46

"在所有的平行宇宙里,这是我最无悔的选择" | 从建筑设计师到街舞追光者的炽热人生(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期我们继续与 Yiran 对谈 🎉自由与自我 逐渐享受 party:舞蹈的本质是享受音乐、社交与自我表达 MopTop 项目对她人生选择的影响 舞蹈文化背后的社会意义:对抗社会性/结构性的压迫Summer Breeze Showcase 项目缘起 从波士顿一次演出经历获得灵感 希望为纽约舞者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结合建筑设计背景,自主策划和设计演出项目发展历程 从咖啡店小型表演起步 逐步发展到与画廊等场地合作 已成功举办 6 场演出活动,包括 battle 比赛 保持非营利性质,注重社群建设对舞蹈文化的思考 深入理解街舞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 探讨舞蹈作为表达和解放的媒介 思考在黑人文化为主导的街舞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欢迎大家关注她的小红书 @19 以及 ins @yiranshu 和 @summerbreezeshow她的小红书里有 hiphop/house 个人集训的相关信息 也有她做摄影师的作品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私信找她报名上课/拍照!

03-22
47:27

"在所有的平行宇宙里,这是我最无悔的选择" | 从建筑设计师到街舞追光者的炽热人生(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这次我们邀请到了 Yiran 🎉嘉宾介绍舒怡然,原在波士顿学习建筑设计,2022年搬到纽约追求舞蹈发展。参与了 MOPTOP 项目之后,创办了舞蹈演出项目 Summer Breeze,探索艺术表达的多种可能性。早期舞蹈经历 在波士顿学习建筑设计期间开始接触舞蹈 最初主要学习编舞和 K-pop 在波士顿的小型舞室学习,逐渐发现对 hiphop 的热爱 周末常往返波士顿和纽约学习舞蹈转折点 在尝试 House 舞种后感受到巨大的艺术冲击,逐渐深入街舞文化。 参加 36Chambazofstylz 集训,通过 freestyle 找到自我表达 2022年决定搬到纽约专注发展舞蹈 参加 MOPTOP 三个月专业舞蹈培训项目,与OG们深入学习,彻底改变了她的舞蹈观和人生路径舞蹈理念的转变 从追求完美编舞到接纳自由表达 理解到舞蹈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单纯技巧 在街舞文化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欢迎大家关注她的小红书 @19 以及 ins @yiranshu 和 @summerbreezeshow她的小红书里有 hiphop/house 个人集训的相关信息 也有她做摄影师的作品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私信找她报名上课/拍照!

03-21
43:01

专访Charlene | 3岁练习中国舞到纽约街舞老师:一个舞者的自我突破之路 ✨(下)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这一期我们继续跟 Charlene 的对谈 👏中美舞蹈文化差异 课堂文化的不同:占位、点人等现象 教学理念的差异:中国舞蹈圈更注重技巧,美国更强调个人表达 学习氛围的区别个人风格与成长 讨论Party文化与个人选择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舞蹈方式,表达方式 舞蹈对性格的反映关键金句"不要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如果尝试两次还不喜欢,那可能这个方式就是不太适合你。""有时候跳舞真的是治愈了我的生命。"欢迎大家关注她的小红书 @傻琳 Charlene & ins @charlene_zyx7 她的小红书里有个人集训的相关信息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私信找她报名上课!

03-14
42:47

专访Charlene | 3岁练习中国舞到纽约街舞老师:一个舞者的自我突破之路 ✨(上)

哈喽大家好👋 欢迎来到“舞所不谈”~ 我过年的时候在小红书上承诺,今年想做一档舞蹈相关的播客节目,来收 flag 啦!第一期我们请来了 Charlene 👏 掌声有请!!舞蹈历程 舞蹈启蒙:3岁开始学习中国舞,后因被老师劝退转向其他方向 转折点:因追星(EXO)开始接触街舞 美国经历:高中时期加入圣地亚哥学校舞蹈队 疫情期间:在上海每天上7节课的高强度训练 现阶段:在纽约从事舞蹈教学,同时保持其他工作教学理念 教学经历:从高中时期开始教朋友跳舞,在上海开始正式教课,目前在纽约教课并开设个人课程 教学理念:注重与学生的直接交流,prefer个人教学而非舞室课程 关于技巧学习- 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 分享如何观察和模仿动作要领- 探讨肌肉发力和身体控制的细节 教学过程中的自我成长对职业发展的思考 不选择成为全职舞者,将舞蹈作为副业的决定 保持对舞蹈的热爱与其他工作的平衡 多个舞种广泛涉猎,多元融合帮助创新欢迎大家关注她的小红书 @傻琳 Charlene & ins @charlene_zyx7 她的小红书里有个人集训的相关信息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私信找她报名上课!

03-11
50:36

Recommend Chann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