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冲压钣金行业资讯
冲压钣金行业资讯
Claim Ownership

冲压钣金行业资讯

Author: MFC金属板材成形之家

Subscribed: 0Played: 41
Share

Description

播放《金属板材成形》杂志的原创及部分转载文章,传递金属板材成形行业的最新资讯,供金属板材加工及汽车、电梯、家具、家电等制造行业的专业人士参考。

103 Episodes
Reverse
MFC《金圆桌》节目:杨冠一&孙炜谈钣金精益生产的误区(连载一)主办方:  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打造金属板材行业第一个对话类视频节目——“金圆桌”本期话题:钣金精益生产一档  风趣的聊天式会话类视频节目1特邀嘉宾一:融力精密杨冠一 董事长2特邀嘉宾二:亚特兰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孙炜 先生主持人:王思杰  节目支持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MFC《金圆桌》节目:杨冠一&孙炜谈钣金精益生产的误区(连载一)主办方:  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打造金属板材行业第一个对话类视频节目——“金圆桌”本期话题:钣金精益生产一档  风趣的聊天式会话类视频节目1特邀嘉宾一:融力精密杨冠一 董事长2特邀嘉宾二:亚特兰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孙炜 先生主持人:王思杰  节目支持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MFC《金圆桌》节目:杨冠一&孙炜谈钣金精益生产的误区(连载一)主办方:  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打造金属板材行业第一个对话类视频节目——“金圆桌”本期话题:钣金精益生产一档  风趣的聊天式会话类视频节目1特邀嘉宾一:融力精密杨冠一 董事长2特邀嘉宾二:亚特兰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孙炜 先生主持人:王思杰  节目支持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MFC《金圆桌》节目:杨冠一&孙炜谈钣金精益生产的误区(连载一)主办方:  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打造金属板材行业第一个对话类视频节目——“金圆桌”本期话题:钣金精益生产一档  风趣的聊天式会话类视频节目1特邀嘉宾一:融力精密杨冠一 董事长2特邀嘉宾二:亚特兰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孙炜 先生主持人:王思杰  节目支持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MFC《金圆桌》节目:杨冠一&孙炜谈钣金精益生产的误区(连载一)主办方:  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打造金属板材行业第一个对话类视频节目——“金圆桌”本期话题:钣金精益生产一档  风趣的聊天式会话类视频节目1特邀嘉宾一:融力精密杨冠一 董事长2特邀嘉宾二:亚特兰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孙炜 先生主持人:王思杰  节目支持单位:汉诺威米兰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文 | 刘明星、王蕾、李建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和增速的减缓,印度、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经济开始提速。最近MFC接到一些咨询,想了解 这些新兴市场的展览会,我们在每年工博会期间发布的展会预览做了简单地索引,供有志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专业人士参 考。展会推荐CIIE2018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时间:2018年11月5~10日地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网址:https://www.ciie.org基本情况: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此次展会将有130多的国家(地区)参展,2800多家企业已签约参展,其中有200多家世界500强行业龙头,确认参加国家展有80多家。METALEX2018泰国(曼谷)国际机床和金属加工机械展览会地址:泰国曼谷BITEC展览中心网址:www.metalex.co.th/en/home基本情况:METALEX由励展集团泰国展览公司举办,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机床及金属加工机械专业性展览会,在泰国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一届,在第31届“METALEX”中,共有来自50个国家的3300家参展企业展示了最新特色技术项目,展出面积达到了65000平米,吸引了超过9万多名专业观众。METALEX2018越南国际机床和金属加工机械展览会时间:2018年10月11~13日地点:越南胡志明市SECC展览中心网址:www.metalexvietnam.com基本情况:该展是励展集团继在泰国展之后,于2007年在越南举办,至今已经举办9届,是越南展出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机床及金属加工机械专业性展览会。2016年该展会有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260多家企业500多个品牌参展,专业观众达14821人。慕尼黑上海光博会时间:2019年3月20~22日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2W3W4W5馆网址:www.world-of-photonics-china.com.cn/zh-cn基本情况:慕尼黑上海光博会自2006年举办以来,已成为中国领军激光、光学、光电行业盛会。慕尼黑上海光博会引领行业发展趋势,集中展示涵盖激光器与光电子、光学与光学制造、激光生产与加工技术、成像,检测和质量控制四大板块的全方位产品内容,是不容错过的业内展会。印尼雅加达机床展会时间:2018年12月5~8日地址:亚洲·印尼·雅加达国际会展中心网址:www.manufacturingindonesia.com基本情况:Manufacturing Indonesia为东南亚历史悠久,展商及参观商最国际化的制造业展览会,展商1000多家,具有超过二十年的历史。稳定的政治环境、近2.5亿的人口规模使印尼成为世界第三大民主国家及东南亚最大的经济体。台北国际机床展时间:2019年3月4~9日地址:世贸一馆、三馆/台北南港展览馆1馆、2馆网址:www.timtos.com.tw/zh_CN/index.html参展数:1100多家基本情况:金属切削为主,金属成形部分大约6000平米,展商100多家,5.5万人左右,全面展示台湾的冲压、钣金、锻造设备、自动化设备、模具、冲压件、检测等展品,其中自动化及精密模具等展品有很多可看亮点。第二十届深圳国际机械制造工业展览会时间:2019年3月28~31日地点:深圳会展中心网址:www.simmtime.com展商数:1100多家基本情况:经过近20年的发展,SIMM已经成为华南地区制造装备领域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涉及品类最广、示范效果最好的专业展览会,全面展现智能化装备、自动化应用、柔性生产、系统集成等机械制造及金属加工领域的最新技术。已发展出深圳国际机床展、深圳国际机器人及工厂智能化展、深圳国际工业零件展等三大子展会,形成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刀具及工具、工业测量、自动化应用等十大专业展区。2019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HANNOVERMESSE时间:2019年4月1~5日地址:德国·汉诺威展览中心网址:www.hannovermesse.com.cn参展数:1300多家基本情况: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是全球展出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综合型工业技术贸易展,被公认为是联系全球工业设计、加工制造、技术应用和国际贸易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是全球工业贸易领域的旗舰展、世界工业贸易的“晴雨表”和全球工业技术发展的风向标。旗下涵盖集成自动化与动力传动技术展、数字化工厂展、能源展、工业供给展和研究与技术展的五大专题展会,对制造和能源系统的数字化进行全方位描述。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500家参展企业及80个国家和地区的265,000名观众参加了本次展会。CIMT2019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时间:2019年4月15~20日地点: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网址:www.cimtshow.com参展数:1700多家基本情况:2019年的主题是“融合共赢,智造未来”。2017年占用展览中心全部8个展馆,以及位于展馆东侧的8个临时展馆,展览总面积13.1万平方米。境内与境外展商各占展览总面积的50%左右。展会共吸引中国大陆和其他27个国家和地区的1653家展商前来参展,比上届增长5.5%,其中境内展商812家、境外展商841家。展会期间,63家机构组织了121场论坛、会议和技术交流活动。为期6天的展会共吸引了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500名专业观众前来参观,总人次达320484。BLECHINDIA2019年印度国际金属钣金加工及机床展会时间:2019年4月25~27日主办单位:英国MackBrooks和印度InterAdsExhibitions.展会地点:印度孟买贸易中心网址:www.blechindia.com展会简介:印度国际金属板材加工展览会(BLECHINDIA)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金属板材加工展览会EuroBLECHHANNOVE子品牌展之一。展会同期举办印度国际紧固件及固定技术博览会(FASTENERFAIRINDIA2019)。2017年151家展商,4500多名专业观众。此外,印度机床机床每年都有加罗尔有IMTEX展,基本是双年举办金属板材成形展,单年举办金属切削展。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模具技术和设备展览会时间:2019年6月11~15日地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虹桥)2H,3H,4.1H网址:www.dmc-expo.com基本情况:DMC国际模展创办于1986年,由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迄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作为国际展览联盟(UFI)成员,30余年的中国国际模展,其专业性、权威性在海内外得到广范认可,已成为具有极高知名度的专业国际展览会。在DMC2018,汇聚了来自瑞士、日本、德国、韩国、意大利、法国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1025家展商同台展出,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97129人次观众莅临展会,共享最前沿的高端制造技术,分享世界市场的中国制造。MF-Tokyo2019日本东京金属成形展时间:2019年7月31日~8月3日地点:东京国际展览中心西馆1·2&南馆1·2网址:www.mf-tokyo.jp/基本情况:2017年规模约3万平方米,展商250多家,全面展示日本冲压、钣金、锻造设备、自动化设备、模具、冲压件、锻件、检测等领域的成就,是日本金属成形最高水平的展会。展会专业观众在3万人左右。现场有3~4个会场同时进行100多场行业报告、技术讲座和论坛,内容非常丰富,还有几十所高校在现场产学研对接。AMTS(第十五届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时间:2019年7月3~6日地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W1W2W3W4W5E1E2E3馆网址:www.shanghaiamts.com参展数:800家基本情况:作为亚洲最大的汽车材料与设计、工艺与装备、质量与装配、工程与服务技术行业盛会,上海国际汽车制造技术与装备及材料展览会(AMTS)自2004年创办以来,以国际化的视角呈现汽车工程领域全方位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10多年来,展会的规模、展示范围以及专业观众快速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汽车制造装备技术交流及贸易的发展。MWCS2019第21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时间:2019年9月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网址:www.metalworkingchina.com/CN基本情况:2018中国工博会预计展览面积28万平米,参展商超过2600家,专业观众超过16万人次。MWCS展,是中国工博会的核心专业展之一,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金属加工展之一,预计展览面积8万平米,展商超过600家,汇集全球众多顶尖品牌,全面展示激光切割焊接、冲压、剪板、折弯、机器人、柔性生产线、3D打印、激光发生器、模具、测量检测、表面处理等关于钣金、激光和成型冷加工的一系列工艺。对标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展,由MWCS项目组倾力打造的华南国际钣金展(Metal+Tech),也将于2018年11月27~30日于广东(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举行。BLECHEXPO2019年德国斯图加特板材加工及五金冲压展时间:2019年11月5~8日地点:德国斯图加特展览中心网址:www.blechexpo-messe.de参展数:1200多家基本情况:Blechexpo是专业的金属板材加工技术贸易展览会,始办于1993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金属板加工与联结技术互补型的贸易展,规模仅次于EuroBLECH展,位列全球第二。该联合展致力于金属板冷成形加工、联结技术和切割技术为代表的整个工艺链,展出内容包括所有钣金冲压相关的技术和机械、系统和工具、外围设备、材料和计算机技术等。
作者: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2018年7月,华为公司发布了《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关系未来十几年商业发展前景,科技前沿,不可不知。MFC整理编辑该报告,以飨读者。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网络的能力将有飞跃发展。例如,下载峰值数据速率可达20Gbps(1Gbps=128M / s),而上传峰值数据速率可能超过10Gbps;此外,5G还将大大降低时延及提高整体网络效率:简化后的网络架构将提供小于5毫秒的端到端延迟。那么5G给我们带来的是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 Beyond 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 World)以及全空间的连接(All-Online Everywhere),5G将开启充满机会的时代。为更好了解新网络能力所能带来的商业机会,我们选取了10个应用场景进行分析,希望借此帮助行业了解无线进展,积极拥抱数字化、无线化的大趋势。6、无线家庭娱乐——超高清8K视频和云游戏到2016年8月,全球共有近千万个4K / UHD电视用户。4K / UHD电视机已经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8K电视机即将面市。据预测,更低的价格和新的服务订阅模式将使2020年全球一半的电视观众使用4K / 8K电视。8K视频的带宽需求超过100Mbps,需要5GWTTx的支持。其它基于视频的应用(如家庭监控,流媒体和云游戏)也将受益于5GWTTx。例如,目前的云游戏平台通常不会提供高于720p的图像质量,因为大部分家庭网络还不够先进,而广大用户是其商业生存之本,只有以最低成本吸引大量用户才是初期的主要商业模式。但是5G有望以90fps的速度提供响应式和沉浸式的4K游戏体验,这将使大部分家庭的数据速率高于75Mbps,延迟低于10毫秒。云端游戏对终端用户设备的要求较低,所有的处理都将在云端进行。用户的互动将被实时传送到云中进行处理,以确保高品质的游戏体验。图8 云端游戏处理过程带宽越高,视频流质量越好。高清电视和云游戏在高峰使用时间内也必须保证可靠的连接。5G可以应对网络容量的这一重大挑战。商业模式和应用案列与其他技术相比,实施WTTx所需的资本支出要低得多。据澳大利亚公司NBN称,WTTx部署比光纤到户降低了30%到50%成本。WTTx为移动运营商省去了为每户家庭铺设光纤的必要性,大大减少了在电线杆,线缆和沟槽上花费的资本支出。电视,游戏和其他家庭应用将移动运营商置于智慧家庭的中心。通过WTTx,电信公司可以提供智慧家庭增值服务平台,并通过集成AI数字助理,分析汇总后的数据和开发新应用进一步提升平台中的服务品质。在WTTx使能的智慧家庭生态中,运营商可以: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统一的家庭套餐,集成宽带和视频服务;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低时延沉浸式高清视频和游戏内容;集成第三方智慧家庭应用从而拓展移动运营商网关业务;提供运营商级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巨头们已经开始了对WTTx部署的尝试。AT&T和Verizon计划于2018年推出5GWTTx。Google放弃了其在全美部署光纤的计划,转而于2017年6月收购高速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Webpass,显示了其对无线宽带业务的兴趣。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实现了世界首次8K现场直播。日本公共广播电台NHK测试了8K电视广播,播放了开闭幕式,游泳比赛和田径比赛。此外,NHK计划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期间进行8K直播。韩国计划在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进行8K直播。市场展望无需挖沟,铺设光缆或安装电线杆,WTTx可以大大缩短网络部署周期。到2017年底,固定宽带用户将达到8.54亿户,相当于全球住户的44%。据预测,到2020年,3.5亿户家庭有可能购买WTTx服务。5G将以90fps的速度支持快速响应式和身临其境的4K游戏体验,端到端延迟一般为10毫秒,对于要求极低延迟的应用场景,端到端延迟可以降低到1毫秒。7、联网无人机——专业巡检和安防无人驾驶飞行器(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为无人机,其全球市场在过去十年中大幅增长,现在已经成为商业、政府和消费应用的重要工具。商业模式和应用案列通过部署无人机平台可以快速实现效率提升和安全改善。5G网络将提升自动化水平,使能分析解决方案,这将对诸多行业转型产生影响。比如,对风力涡轮机上的转子叶片的检查将不再由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通过遥控无人机来完成,而是由部署在风力发电场的自动飞行无人机完成,不需要人力干预。再比如,无人机行业解决方案有助于保护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资产和资源,还可以应用于提高农业生产率。无人机在安全和运输领域的使用和应用也在加速。无人机运营企业正在进入按需的、“即服务”的经济,以类似于云服务的模式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例如,在农业领域,农民可以向无人机运营企业租用或者按月订购农作物监测和农药喷洒服务。同时,无人机运营企业正在建立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关系,创建无人机服务市场和应用程序商店,进一步提高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吸引力。此外,无人机运营企业及其市场合作伙伴可以建立大数据,改善服务,并利用数据分析进行变现。脱敏后的行业大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服务机构预测商品价格和成本的未来趋势,并有助于物流和航运公司以及政府机构进行前瞻性规划。目前,无人机使用的一个主要动力来自基础设施行业。无人机被用来监控建筑物或者为移动运营商巡检信号塔。配备LiDAR技术和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可以进行空中监视。在华为Wireless XLabs,搭载热成像仪的无人机被用来进行天然气泄漏监测。使用配备LiDAR的无人机进行基础设施、电力线和环境的密集巡检是一项新兴业务,LiDAR扫描所产生巨大的实时数据量将需要>200Mbps的传输带宽。图9 无人机商业模式市场展望无人机能够支持诸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天然气、能源、公用事业和农业等领域。5G技术将增强无人机运营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最小的延迟传输大量的数据。根据ABIResearch的估计,小型无人机市场将从2016年的53亿美元迅速增长到2026年的339亿美元,包括来自软件、硬件、服务和应用服务的收入。无人机服务提供商正在利用云技术拓展应用范围,同时通过产业合作来拓展市场空间。无人机为移动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打开了新的商机。8、社交网络——超高清 / 全景直播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10大社交网络中每月活跃用户总数约为100亿。排在前三位的社交网络包括Facebook,每月活跃用户数量20亿,YouTube15亿,微信9.63亿。智能手机一直是社交网络的关键。大约60%的月活跃用户是通过他们的智能手机访问Facebook等。然而,消费者正在通过个人可穿戴设备来更新自己的家庭和朋友社交网络,这些可穿戴设备可以实时视频直播,甚至是360°视频直播,分享运动、步数、甚至他们的心情。社交网络的流行表明用户对共享内容(包括直播视频)的接受度日趋增加。直播视频不需要网络主播事先将视频内容存储在设备上,然后上传到直播平台。而是直接传输到直播平台上,观众几乎可以立即观看。智能手机内置工具依靠移动直播视频平台,可以保证主播和观众互动的实时性,使这种新型的“一对多”直播通信比传统的“一对多”广播更具互动性和社交性。另外,观众之间的互动也为直播视频业务增加了“多对多”的社交维度。预计未来沉浸式视频将会被社交网络工作者、极限运动玩家、时尚博主和潮人们所广泛使用。Facebook于2017年1季度推出了360°直播视频平台,使得创作者和观众更容易参与其中。主播们可以在Facebook上分享分辨率高达4K的360°直播视频。与Facebook兼容的商业直播视频摄像机包括Garmin VIRB360,GiropticiO,three Insta360和诺基亚的Ozo Orah4i。随着流媒体摄像机的不断便携化,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运动员视角”的体育视频直播,想象下看到你的朋友越过马拉松的终点,或者是与你的朋友共同领略大峡谷的壮丽吧。商业模式和应用案列视频直播的商业模式仍在不断演变。基础业务模式存在区域差异。在中国,个人主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在美国,大众媒体则通过直播吸引年轻一代和其他对实时内容感兴趣的终端用户。广告商热衷于将他们的广告插入一个有付费能力的用户社区。图10 中国和美国的移动直播市场差异对比4G网络已支持视频直播,但5G将能应对以下挑战:端到端的网络延迟将从60~80ms下降到10ms以内;高清视频输入通常需要50Mbps的带宽,但由于4K、多视角、实时数据分析的需要,带宽需求可能会高达100Mbps;10Gbps的上行吞吐量将允许更多用户同时分享高清视频。360°全景直播业务率先应用在体育直播中,案例包括:多视角直播——在2016年上海F1比赛中,中国移动在赛道上实现了首个实时多视点流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观众可以任意选择360°摄像机的视角观看。运动员视角——2017年3月,韩国电信在国际雪橇和俯式冰橇联合会(IBSF)培训日,对基于无线网络的播放器视频直播服务进行了测试。通过超小型相机传出的运动员视角实时4K视频,使观众们得以从运动员的角度观看现场比赛。而且观众们可以选择多个角度的摄像机以更好地观看时速高达120~150公里 / 小时的雪橇。市场展望2017年第三季度,十大社交网络每月有100亿活跃用户。微信上有10亿。流媒体录像设备从手机摄像头发展到360°全景,从480p发展到4KVR。在发达市场,大约50%的移动数据流量来源于视频。云视频服务的货币化正在加速,内容分发网络、视频托管服务和在线视频服务的市场空间将从2020年的60亿美元增加到2025年的100亿美元。9、个人AI辅助——AI辅助智能头盔伴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可穿戴和智能助理有望引领下一波智能设备的普及。由于电池使用时间,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个人可穿戴设备通常采用Wi-Fi或蓝牙进行连接,需要经常与计算机和智能手机配对,无法作为独立设备存在。5G将同时为消费者领域和企业业务领域的可穿戴和智能辅助设备提供机会。可穿戴设备将为制造和仓库工作人员提供“免提”式信息服务。云端AI使可穿戴设备具有AI能力,如搜索特定物体或人员。图11 导盲头盔在消费者领域,导盲头盔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三维建模、实时导航和定位技术为盲人提供新的“眼睛”。图12 5G使能的可穿戴设备商业模式和应用案列5G将以三种关键的方式来解决这个挑战。端到端网络延迟将从60~80ms下降到10ms以下。高达10Gbps的上行带宽将允许高清图像和视频的上传。此外,网络边缘的缓存和计算能力将极大地提高响应时间和电池效率,从而提高用户体验。高质量内容驱动更高的数据消耗,移动运营商可以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包,包括基本连接服务与其他增值服务,如大数据、MEC和缓存等。图13 5G网络支持个人可穿戴设备市场展望根据ABIResearch估计,从2017年到2022年,可穿戴设备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6.4%,发货量从2017年的2.03亿件,到2022年的4.34亿件。体育、健身和健康追踪设备在2022年仍是可穿戴设备主要的细分市场,占据了36%的发货量;智能手表(19%)、可穿戴相机(11%)和医疗保健(9%)紧随其后。配合5G无处不在的覆盖范围、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低的延迟,个人可穿戴设备可以部署在关键业务的场景中,比如公共安全、采矿和远程医疗。10、智慧城市——AI使能的视频监控城市视频监控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它不仅提高了安全性,而且也大大提高了企业和机构的工作效率。视频系统对如下监控场景非常有用:繁忙的公共场所(广场、活动中心、学校、医院)商业领域(银行、购物中心、广场)交通中心(车站、码头)主要十字路口高犯罪率地区机构和居住区防洪(运河、河流)关键基础设施(能源网、电信数据中心、泵站)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摄像头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视频监控需求的增长。摄像技术的新趋势包括:1.目前主导市场的是4M像素,6M像素和8M像素的IP摄像头,4K分辨率监控摄像将从2020年起获得支持;2.新的应用正在出现,如突发事件处理人员的可穿戴摄像头和车载摄像头。最新的视频监控摄像头有很多增强的特性,如高帧率、超高清和WDR(Wide Dynamic Range,宽动态范围摄像,能够在很差的照明条件下成像),这些特性将产生大量的数据流量。商业模式和应用案列对于下一代的视频监控服务,智慧城市需要摆脱传统的系统交付的商业模式,转而采用视频监控即服务(VSaaS)的模式。在VSaaS模式中,视频录制、存储、管理和服务监控是通过云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提供商也是通过云对系统进行维护的。云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分析 / 人工智能服务。对于视频监控系统所有者,独立的存储系统有较大的前期资本支出和持续的运营成本,虽然这些成本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得到改善。而云存储则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成本。在重要时段,摄像机可以配置为更高的分辨率,而在其它时间,降低分辨率以减少云存储成本。移动运营商可以在人工智能增强的云服务方面建立优势。AI可以使计算机从图像,声音和文本中提取大量的数据,如人脸识别,车辆、车牌识别或其他视频分析。例如,视频监控系统对入侵者的检测可以触发有关门禁的自动锁定,在执法人员到达之前将入侵者控制住。或者,视频监控系统可由其他系统触发。例如,POS系统每次进行交易时都可以通知视频监控系统,并提醒摄像机在交易之前和之后记录场景。单个无线摄像机目前不消耗太多的带宽。但随着云和移动边缘计算的推出,电信云计算基础设施可以支持更多的人工智能辅助监控应用。摄像机则需要7×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视频采集以支持这些应用。市场展望无线视频监控能够拓展更多有用的应用场景,同时简化系统的部署。英国已经部署了600万台摄像机。其他国家正在加紧部署视频监控设备。在北京,监控摄像机的密度是每千人59个摄像机。5G时代的视频监控正在演变成4K全高清监控。预计在2017年,非消费者视频监控市场的增值服务收入为12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210亿美元。
文|刘明星、李建、王思杰类似于发明于19世纪的马克沁机枪,高速冲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奇迹,以每分钟几十次乃至高达4000次的频次进行冲压,稳定高效地生产各种精密冲压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仪器仪表、3C电子等行业。高速冲压稳定生产需要精密高速机床、精密模具、自动化进料装置、换模台车、润滑装置、平衡装置、导轨、轴承、材料和工艺的完美结合,我们将陆续介绍整个产业链的相关企业,本文将分上下两篇,简要国内外的一些高速冲床企业。这里说的高速冲床主要是生产小型冲压件,一般吨位在15~300吨之间的中小型压力机,至于速度根据吨位、滑块的行程和产品类别而不同,冲次从几十次到2000多次。有些那些产品适合高速冲压生产3C电子行业,如手机、照相机、计算机、手持终端、接插件、电子元件等大量精细且量大的冲压件;汽车等行业电机的定转子马达叠片;空调、散热器的翅片;手表、仪器仪表的精密零部件;硬币、游戏币、纪念品等;饮料、药品等金属包装行业的罐体、罐底。有哪些高速冲压设备公司值得关注?高速冲压设备是冲床里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机床,对床身的结构、驱动结构、内部应力分解、精度、自动化配合、保持压力机及滑块恒温都有很高要求。高速冲床工作时间长、强度大,需要极好的设计和实际工作环境的检验。瑞士、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台湾都有非常优秀的企业,中国大陆在江浙和广东最近十几年也成长起来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本文将继续简单介绍一些代表性企业,供按图索骥,如有遗漏,请业内专家和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联系。继续简单介绍一些代表性企业,供按图索骥,如有遗漏,请业内专家和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联系。徐州锻压集团:http://www.xuduan.com.cn徐锻集团是国内最早研究高速冲床的压力机厂商,旗下高速冲压力机共有3个系列:JK36系列:闭式双点快速精密压力机,采用焊接预应力组合结构床身,保证机床的刚性,公称力从300吨到800吨,行程次数从40~180次;JF75G系列闭式双点高速精密压力机:主要用来生产电机转子、精密电子,公称力从80吨到300吨,行程数从100~400次SPM;VH系列开式高速精密压力机:采用三维CAD设计,经有限元受力分析、模态分析,特别适用于生产电器接插件、EI铁芯、马达定转子等小型零部件。公称力从16~65吨,行程次数从150~650次。2016年,徐锻集团收购的德国亿步(EBU)公司也生产高速冲床,EBU的STA(G)系列有15款机型,公称力从40吨到1000吨,行程次数15~300次;徐锻在2017年成功在国内产出STA(G)~250机型,公称力250吨,根据驱动不同,行程系数有60~300SPM、20~100SPM和30~150SPM三种选择,主攻新能源汽车电机行业。扬州锻压机床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duanya.com.cn扬锻也是国内较早研发高速冲床,并实际投入市场的公司。扬锻的产品系列比较丰富,包括:J76闭式双点高速精密压力机冲压线:公称力80~750吨,主要应用在电机行业;YDH闭式双点高速精密压力机:公称力80~750吨,行程次数75~550次SPM,主要应用在电机行业;YSH300三点高速精密压力机:公称力300吨,行程次数200~600次SPM,主打电机行业;YPH大电机级进模冲压设备:公称力160~550吨,行程次数70~250次SPM,主打电机行业;J31G闭式高速压力机:公称力80~400吨,行程次数100~280次,主打电机行业;YKC空调翅片高速冲压自动设备:公称力45~160吨,行程次数150~400次;JL21开式空调翅片高速冲压自动设备:公称力45~80吨,行程次数90~250次SPM;J31K闭式快速强力压力机:公称力125~400吨,行程次数从35~220次,主要是链条行业;J31G-B型网版高速冲压线;JL21G开式高速压力机:公称力16~60吨,行程次数150~500次,主要是电子元件行业;YCH-125闭式双点高速精密压力机、Y2H闭式双点高速精密压力机、YSH-80龙门式高速冲这三款压力机是主打易拉罐行业,参数官网没有公布。东莞市国一精密机械有限公司:http://www.guoyimachine.cn国一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联发铸造,2006年7月开始从事C型高速冲床的研发,经过与日本技术的结合,创新研发出新一代的冲床,冲床种类有:C型、H型、单点、双点、中速的、高速的等等。GYH系列:龙门高速精密冲床,公称力3~50吨,无负荷连续行程数100~1000次,电机定转子和接插件等;GYC系列:开式高速精密冲床,公称力1.6~8.5吨,无负荷连续行程数200~1000次,主要冲电机定转子、接插件等;GDH系列:龙门高速精密冲床,公称力8.5~50吨,无负荷连续行程数100~450次,主要用户电机定转子生产。宁波精达成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nbjingda.com宁波精达成形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高速精密冲床及自动化装备的上市公司,占地面积近200亩,厂房面积14万平米,生产的冲床广泛应用于家电、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电器电子、仪器仪表、医疗器械、五金制品等行业。产品系列很全:CXiB系列超高速精密冲床;CGA系列肘节式超高速超精度冲床:公称力30~80吨,行程次数100~1200次SPM;GK系列高速精密冲床:公称力25~40吨,空载行程次数200~900次;GD系列电机定转子高速冲床:四柱双驱/轴四点结构,公称力63~630吨,行程次数80~500次;GC系列翅片冲床:公称力45~125吨,空载行程次数150~350次SPM。振力机械(昆山)有限公司:www.cl-micron.com振力成立于1967年,是一家台商独资企业,2001年投资昆山,总额为430万美元,占地面积37亩,公司员工有150人左右。其生产的从15吨到125吨的高速冲床广泛用于计算机、通讯连接端子,汽车线缆接插件、电子零件(LED、IC引线框架、开关插座、马达铁蕊、变压器EI片、钟表配件)等行业,自称在华南地区的冲床保有量超过万台。产品系列有:三圆导柱(3点)C型高速冲床:15T/25T/35T/40T/50T/60T/80T;空载行程次数200~1000次;龙门式四/八圆导柱式H型高速冲床:公称力有25T/30T/35T/45T/60T/80T/125T,空载行程次数200~1100次。常州市佳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http://www.jia-wang.com佳王是冲床周边设备专业生产厂家,成立于1991年,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共有员工380多人。C型三圆导柱高速冲床:25~100吨,行程次数200~800次SPM;H型精密高速冲床: H型八圆导柱高速冲床,30~125吨。行程次数200~900次SPM;TH高速冲床:TH(C型高速精密冲床)——广泛应用精密电子、通讯、电脑、家用电器、汽车零部件、马达定转子等小型精密零件的冲压加工,特别适合于大量生产的精密电子、五金零件。25~40吨,行程次数200~400次。其他企业本系列文章上述提到的企业,在笔者从业的十几年过程中,实实在在接触过的,所以优先推荐,但事实上,业内从事高速冲床生产的企业还很多,很多是从日系和台系分离出来的技术,也有是从一个公司裂变出来出不同的团队,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介绍了,仅列出名字供参考。这些企业包裹:东莞市泰基山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东莞市浩扬机械有限公司、广东豪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昆山恒崴机械有限公司、东莞市三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市易锻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张家港市通力金属机械有限公司、深圳市盛鼎机床有限公司、昆山晋志德机械有限公司。
译| 李建“随着电动发动机技术力量的不断强大,高强钢生产商也准备实现资本化。”—James Bakewell据钢铁制造商ArcelorMittal公司全球汽车营销部长FrédéricPainchault称,2017年全球电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达到130万辆。“虽然电动车占全球汽车保有量份额仍不足2%。但是市场发展非常迅速,电动车销量2017年比2016年增长了57%以上。全球的汽车制造商计划在未来的数年里推出大约340款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汽车销量达到近500万辆。”但这只是开始。TataSteelEurope公司市场部经理BasjanBerkhout补充说:“TataSteel希望到2050年,电动车能在欧盟汽车销量中占90%。”环境法规是汽车业向电动车方向发展的主要动力。举例来说,欧盟强行规定新车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不得超过130克。这个标准到2021年要降到每公里95克,从2020年逐步改进,而且到2030年可能会更加严苛。各地区对电动车采用程度都不同。电动机和电池组的包装方式会根据汽车的设计构造而不同Berkhout说,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中国市场,中国政府强行规定制造商的电动车生产份额,以此降低排放量。对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来讲,中国是最大的利润来源,忽视这个市场将带来巨大危机。另一个压力就是城市空气质量目标。柴油机丑闻以及悬而未决的新标准WLTP排放测试之后,欧盟又对排放量问题采取紧缩政策。Painchault补充说:“美国在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规定上没有明确态度,因此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区的进展不会很高。ArcelorMittal预测,到2025年,欧洲和中国的电动车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将超过内燃机汽车的销量。主要增长来自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我们预测到2030年,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以及内燃机汽车的销量各占三分之一。15至20年之后,非内燃机汽车会在市场占主导地位。”在电动未来中占一席之地钢铁业在电动车中的地位将非常重要。比如在最近的一篇报道中,TataSteel表示超低排放车辆(ULEV)的需求不断增加,汽车业对钢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仅欧洲就达到420万吨。在近几年的创新和收益上,汽车材料业的发展主要受到轻型高强度产品需求的推动,汽车制造商可以降低内燃机车辆的数量,从而减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早期电动车,如BMWi3和TeslaModels汽车,轻质材料(碳纤维和铝材)一直是关键技术。在使用内燃机汽车的时候,消费者在加油之后可以行驶数百公里。如果想要一次充电就能达到相似的行程,电动车需要安装一个非常大型而昂贵的电池,那么汽车制造商就得从汽车的其他地方减重。这种情况会一直存在吗?NanoSteel公司汽车部董事长CraigParsons说:“是的,电动车好像比内燃机汽车更倾向于轻质材料。电池存储能量总是有限,行程也是有限,因此降低重量就相当于提高总体车程,而这正是电动车面临的最大设计难题。电池非常沉重,车辆每减负一磅,都拿来增幅电池,否则车辆行驶一定距离所需电量就会不足。”AutomotiveSSAB公司业务开发部经理JonasAdolfsson也是这个看法。他说,“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动力系统,车辆移动的物理原理是相同的。前进的阻力包括自加速度、滚动摩擦、坡度和空气阻力。而这些因素与汽车重量相关性非常大。与汽油或柴油发动机相比,电池的能量密度非常低。因此我说减负才是更重要的。”“减重对里程数的影响非常有限。举例来说,减重100公斤,里程能够增加6至11公里…”–Jean-Luc Thirion,Arcelor Mittal。Arcelor Mittal公司汽车部全球研究与开发主任Jean-LucThirion持有不同观点:“减重对里程数的影响非常有限。举例来说,减重100公斤,里程能够增加6至11公里。通过增加电池来提高里程数更加容易,价格也不会太高。而且减重对最高时速和加速度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减重100公斤,最高时速提高不足1公里,加速时间减低不足半秒钟。”Berkhout也这样认为:“所有车辆都应该尽量轻质且具有成本效益,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要重30%。轻型车辆可以提高混合动力及全电动车的里程,但是成本很高。汽车制造商会花大价钱来降低车重,然后只是稍微提高里程数吗?”他例举VWGolf的情况。斜背式汽车有汽油、柴油、混合动力、纯电动车型。汽油机车总重量是1206公斤,柴油机汽车总重量1301公斤,混合动力车是1615公斤,纯电动车是1615公斤。电动车的车程达到300公里。白车身减重10公斤,最后车重只会减少0.6%,而总里程只会增加10公里。能源再生技术已经在纯电动车上应用,这有助于增加里程数。此外,未来基础设施肯定会继续改进。纯电动车在司机的家中,只要一晚上就可以快速充电,而且在通勤过程中也可以小流量无线充电,还可以在工作岗位停车的时候自动充电。在这种情况下,重型高价值电池组可以一次充电形式300公里。不同的组件包装和车辆结构如果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话,钢铁业完全有机会重掌汽车材料市场。电动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足以推动产生大量新技术高强度可塑钢材,用于这些车辆汽车机构。举例来说,Berkhout假设认为,如果内燃机不再与散热器等组件一起包装,而且前轮的位置就不是由发动机的位置决定的话,那么前端长度就可以缩短。如果前端缩短了,那么缓冲装置长度就会缩短,但是在正面碰撞的时候,必须能够吸收一样的能量。这就需要使用大型的前杠,采用高级钢材,而且白车身周围前杠结构必须承受更高的负载。他还说:“如果把电池组装在地板下,侧面碰撞负载也需要改动。如今内燃机汽车采用的底框梁或摇杆加固器是由座椅横梁支撑的;在撞击的时候支持B柱。如果电池放在座椅横梁通常的位置上,那么蓄电池座盘必须能够抵抗侧面碰撞压力。OpelAmpere电池组重量为400公斤,其中的70公斤是机构性蓄电池座盘重量。这种设置还会改变支撑蓄电池座盘的踏脚板的位置,才能吸收更多的压力。”ThyssenKrupp公司应用技术部长LutzKeßler认为,蓄电池托盘可以使用高强度钢。他说:“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而且是最敏感、最昂贵的组件,占到车辆总成本的30%~50%。因此开发能够保护电池的方案非常重要,而且可以控制电动车的成本。”Thirion补充说:“现在已经出现一些热冲压产品,比如(Arcelor Mittal公司的)Usibor2000,抗拉强度可以达到2000MPa。20年前,最高强度只有340Mpa,因此这种改进非常令人瞩目。滚压成型马氏体材料和Arcelor Mittal的Fortiform材料(第三代冷冲压先进高强钢)的强度都非常大。使用这些钢材,汽车设计可以很好地保护座舱和电池组。”事实上Tata公司预测,随着制造商寻求高成本效益减重材料,到2050年欧洲对车辆结构使用的先进钢材的需求大约会达到260万吨。电工钢用于汽车生产钢材在动力传动系统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就是超低排放车辆,包括电动机和电池组。Tata公司预测,到2050年,欧洲钢铁需求将增长160万吨,这些组件将使用更高级别的电气厚钢板。电工钢是制造电动车的主要材料,而电工钢的级别可以根据机械性能而发生变化。Tata公司认为,这对汽车制造商非常重要,因为他们都想制造与竞争对手不同的动力传动系统。高性能电工钢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据说这会提高里程数,并增强汽车的动力性能。而锂电池就是目前收到很多汽车制造商追捧的能源存储方案——主要以三种电池组形式制造:圆柱形、棱柱形和袋装形。棱柱形和袋装通常在有色金属盒子里包装,而圆柱形定尺是在镍包覆“罐子里”包装,这是最普通的。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低价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制造商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可靠的,拥有机械稳定性的电池。这些都是制造商在电工钢以外的备选。电工钢是电动机的主要制造材料钢屑生厂商们预测,铝材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对车辆的影响相对较低,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一直抵制高价。第二,他们认为钢铁具有优良机械性能(钢铁要比铝材坚固),疲劳强度更高,更容易成型、接合以及喷涂。Keßler说:“尽管钢铁的性能非常优良,但是材料之间的竞争仍然很激烈。因此,钢铁制造商一定要继续寻找新的优良方案。比如在ThyssenKrupp,我们想缩小热成型和冷成型之间的距离,1200级别超高强钢冷成型技术带来更高的可能性。我们最近还开发了一种技术(尤其符合超高强钢),可以消除冲压车间里的回弹,降低材料使用,提高了可靠性。”最后,很多人认为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铝材和碳纤维复合材料稳定性不如钢材,而这一点证实未来汽车司机们看重的一点。Thirion说:“生命周期评估从汽车使用三个阶段产生的排放量进行:生产;驾驶阶段;回收阶段。研究表明,从一辆车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铝材产生的温室气体是钢材的四至五倍。”Berkhout透露,TataSteel公司正在积极游说相关欧盟政府引进生命周期评估系统来测试汽车排放量。
文|刘明星、王思杰、李建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总经理 潘恩海钣金冲压行业在中国欣欣向荣,全国各地都有相对集中的金属板材加工产业区。中国是全世界钣金冲压设备逐鹿的头号战场,此类展商在各大机床展的展示面积逐渐占到20%~25%,成为各大展会主办方争相招揽的对象。在这些群雄中,有一家企业稳扎稳打,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龙头企业,对进口设备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并有望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巨头公司。这家企业,就是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底,我们MFC的记者在扬州江都区的亚威总部采访了潘恩海副总经理,听他向我们讲述亚威崛起的故事。MFC:首先,请潘总简单介绍一下亚威股份的整体情况吧。潘恩海: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56年,经过60年的发展壮大,已跃居国内中高端金属板材成形机床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2011年3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锻压机床第一股”。目前总资产24亿,净资产16亿元,占地面积40万㎡,在职员工1500多人,其中技术研发人员有300多人,在全国有42个销售和服务网点。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机械工业先进集体”、“全国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江苏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亚威股份的业务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金属成形机床业务主要产品包括数控转塔冲床、数控折弯机、数控剪板机等主机产品和钣金自动化柔性加工设备、卷板加工机械等自动化成套生产线。2017年,该板块营业收入10.04亿元,同比增长12.65%,2018年上半年5.18亿元,同比增长10.01%,行业龙头地位持续稳固。其中:主机产品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10.76%,2018年上半年4.25亿元,同比增长11.14%,数控转塔冲床、数控折弯机等产品销售规模和盈利水平在国内排名第一,竞争优势持续扩大,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2017年,自动化成套生产线产品实现营业收入2.57亿元,同比增长18.51%,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0.93亿,同比增加5.12%,面向钣金及通用机械装备行业的机器人折弯单元、柔性冲压单元,面向汽车行业的钢铝卷板落料线及数控飞摆剪切线,面向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铝板精整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等柔性化、智能化、定制化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2018年5月,亚威与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签订订单1.62亿元的汽车板智能化自动成套生产线订单。第二板块:激光加工装备亚威的激光加工装备业务主要产品包括二维激光切割机、二维激光柔性切割单元、三维激光切割系统、激光焊接系统及自动化成套生产线等。2017年,公司激光加工装备业务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48.88%,其中高功率激光切割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0%,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公司的激光加工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4.65%,持续快速成长。当前亚威已形成二维和三维并存,高中低功率齐备,切割、焊接、增材制造等领域全覆盖的激光加工装备产品体系,广泛应用于专业钣金加工、电力电气、电梯、轨道交通、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并已具备年产1000台套以上高品质激光加工设备与自动化系统的生产能力,可以有效支撑激光业务未来成长。随着公司对激光业务的不断投入,预计包括数控激光切管机,激光焊接/熔覆设备、激光表面改性/增材制造设备、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等新兴的激光加工装备业务都将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正积极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将激光加工装备业务领域快速切入半导体、消费电子、新能源等新兴行业。第三板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亚威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主要产品包括工业机器人、工业管理软件、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设备自动化和产线智能化改造等。2017年,公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200万元,同比增长127.83%,保持加速发展态势,规模体量逐步放大。在加速发展工业机器人业务基础上,通过积极投资布局补充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所必须的工业管理软件、智能决策与服务系统等业务板块。亚威成功为精功集团、宝沃汽车等企业提供基于线性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服务,为中航宝胜、大众动力总成等钣金、汽车行业多家知名客户提供钣金自动化车间、工厂信息化及物流自动化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2018年上半年,亚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手订单充足,6月份单月新签有效合同3300万元,全年业绩有望在去年基础上继续放大。线性和水平多关节机器人业务为中船重工、宝钢集团、中车集团等知名企业在船舶焊接、高档车用钢卷精密检测、机车涡轮叶片激光熔覆等不同领域实现了应用突破;工业管理软件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中的SaaS平台建设,针对钣金及机加工行业的MES、EAM等平台应用正在逐步推向市场。MFC:大概最近十年的时间,我们MFC团队几乎每年都来亚威,有几点印象:一是你们的人员非常低调,危机感非常强,即使你们一直在高速增长,参会参加很多,但是从上到下,都是谈不足,甚过谈成绩,很少在会议上做宣讲,对产业上下游及同行的了解非常深入,以至于我们不做功课,不敢登门拜访;第二,就是你们的人员变化很快,和我们对接人,经常晋升,或者更换部门;一是你们的工厂的在装和待发的设备一直把车间塞得满满当当,似乎很少受到市场的波动剧烈影响。不知道我们的感觉对不对?潘恩海:很多人都这么说过,我统一回应一下。危机感应该说亚威文化的一部分,亚威1956年建厂,从事农机行业,1976年才生产了第一台简易的折弯机,进入钣金行业,这是亚威发展史的第一个关键节点。当时的亚威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国企,产品老化、技术薄弱、人浮于事的计划经济毛病都有,面临实力更强的上海同行的竞争,生存已经非常艰难。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邓小平南巡之后的几年,民营企业全面崛起,产品差不多,价格便宜一大截,交货期短,服务更好,亚威发展举步维艰。穷则思变,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亚威的决策层做了两件事情奠定后来腾飞的基础:第一事是股份制改革,国有股退出改制后的亚威接手所有的债务和人员,用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把技术、管理和工人的积极性全部激发出来;亚威核心团队的人才流失率在业内是非常低的,这保证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和产品质量,使得工匠精神成为可能。核心骨干员工持股到现在依然凝聚亚威核心骨干和吸引人才的根本机制,亚威面对管理层和员工不断推出股权激励,奖励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在历次股市低迷时,上上下下也不断从二级市场增持股票,显示了我们亚威人对自己企业的强大信心。第二件事就是,走出去寻求技术合作,全面提升产品和技术水平2000年左右的时候,当时的董事长吉素琴女士带领核心团队走访欧美日的同行寻求合作,这是亚威历史上的第二个关键点。从2001年开始,亚威陆续和日本、瑞士和意大利的顶尖专家和公司合作,成立了中日合资亚威日清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中瑞合资江苏亚威爱颇特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中意合资江苏亚威赛力玛锻压机械有限公司、欧洲SMD机床公司。通过这些合作,外方通过少量的资金以及技术入股,分享中国市场的红利,而亚威也直接吸收和消化世界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获得了高于绝大数国内同行的起点,避免了同质化的竞争,并且从当时开始就在全球布局代理商和销售网点。也正是因为和顶尖的企业合作,我们才一直清醒国际一流的水平是怎样的,才知道我们和国际巨头的差距在哪里。到今天,业内前两名龙头企业的销售额都是百亿人民以上的规模,利润率也比我们高,亚威体量和利润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个关键点就是2011年亚威成功在深圳上市获得资本市场的助力之后,开始了新的发展,但也意味要公司时时承受短期和长期业绩的考验。你说的第二个印象和第三个印象不全准确,其实作为局中人,我深知亚威的每一步都不容易:既有宏观经济和行业大势的挑战,又有国内外同行的激烈竞争。上市之后,随着巨额研发投入的开花结果,我们开始和国际巨头有越来越多的产品交集,拉低了进口设备价格,让国内钣金行业享受了大幅降价的红利,但是这个红利在短期内对亚威而言,可能是优质客户的丧失。我们也很幸运享受了2009年之后中国四万亿的强刺激政策的红利,营收从2009年的营收3.76亿,利润总额4553万,到2010年,营收6.43亿,利润7058万,到2011年营收8.53亿,利润总额9522万元,营收和利润是20%到70%之间的高速增长,产销两旺,可以说供不应求。然后到了2012年,宏观投资透支的后果显现了,行业急转直下,我们营收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0.53%和-17.33%,这可是上市后第二年,报表实在不好看。2013和2014年略有反弹,营收和利润增幅在3%~11%之间,但是2015年营收增长几乎停滞,经营性的利润更是增长了-21.71%。现在回头看,那是全行业最难受的几年,因为需求整体不景气,过剩的产能在拼命地降价,所有的企业都不可避免卷入价格的肉搏战,产品毛利率一降再降。同时也由于光纤激光切割机的不断普及,已经显著侵蚀亚威的主打产品数控砖塔冲床的业务。即使在这个时候,我们有一个清醒的判断和信心,那就是行业的寒冬是在去除过剩产能,对亚威这样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而言,从长远看是利好的;另外作为上市公司,亚威比同行的非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资金来完成产业布局和新产品的研发,我们也确实是在这几年踏踏实实做了很多事。为什么你们会觉得过去几年,亚威的工厂总是满满的呢?事实是,尽管营收增幅不像以前那么迅猛,但是市场份额比例在扩大,产品结构在优化,我们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了,服务的行业更加广泛,每种产品的规格选择增多,这些都冲抵了市场风险。2017年亚威的前五名的客户总销售占比不过6.32%,不单纯依赖于单个行业和某些客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人员被不断地轮岗,在不同的产品线和不同的职能部门锻炼,使得我们从研发、制造、营销、财务和销售等环节有质的飞跃。终于,在2016年市场回暖之后,营收从2015年的8.93亿同比暴增30.89%到11.7亿元,首次破了十亿元大关,归属上市公司的利润从7357万剧增58.75%到1.17亿元。2017年营收14.39亿,营收破20亿应该在两年之内能完成。事实上,今年合同额今年就能破20亿,2018年上半年的合同额已经破了11亿。这些都是我们在过去几年深耕市场,沉淀技术厚积薄发的成果,是客户对我们努力的认可,不然以目前的体量不能有这样高速的增速。MFC:我们从展会上看到,亚威在激光和智能制造方面着力很大,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进展吗?潘恩海:业内都知道亚威主业最初是生产冲、折、卷及落料等钣金设备的,但是现在这是我们三大业务板块之一,我们的业务已经涵盖钣金和冲压等诸多行业。光纤激光切割设备在中国兴起的时候,也是传统钣金设备的黄金时代,所以在光纤激光设备的投入上,我们稍显保守,慢了三年。2011年上市后,亚威用募集的资金投入大约2.5个亿投入到数控转塔冲床技术改造项目、高速精密卷板校平剪切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大型数控板料折弯机技术改造项目,用超募的资金投入7000万进行研发中心升级,5620万元建设高速精密卷板校平剪切生产线技术改造二期项目、12540万元投资新建数控折弯机技术改造项。这些项目巩固了传统钣金设备的绝对优势。2012年,我们开始派遣精兵强将,加大投入研发二维激光技术。同时我们从2013年开始,就不断在业内寻找合适的并购标的,在2014年并购成熟的三维激光技术公司,补回之前损失的时间差。这样通过内外兼修,我们就能提供成熟的二维和三维高中低功率的焊接、切割、熔覆等设备和技术,业务范围也渗透到了精细加工到厚板加工的所有领域。从2015年开始,激光板块开始成为亚威新的增长点,营销占比逐年增加。这既得力于我们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也得益于我们在传统的钣金设备领域的绝对领先地位带来的协同效应。目前大部分激光设备企业使用的发生器是同样的来源。国外的激光切割巨头多是做机床出身,加工手段先进,在激光切割机的长期工作的稳定性和重复精度方面有优势,对钣金工艺的理解深刻,这些优势亚威也是同样具有,这是我们有信心赶超市面上大部分的纯激光设备制造商。事实也的确如此,亚威激光投放市场,很快当年销售就破百台。亚威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钣金设备制造商,有大量忠诚的用户,他们习惯于亚威的服务和机器操作系统,激光切割机可以无缝和原有的冲剪折卷设备无缝连接。但是仅仅是硬件的连通,依然是不够的。所以从2014年开始,我们工业机器人领域和德国的徕斯机器人成立合资公司,亚威控股51%,到2017年公司的营收已经达到5600万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比翻了一倍,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2017年初,我们控股了昆山艾派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这是一家机械制造、汽车线束等行业提供企业信息化云应用、经营监控、生产管理和过程自动化的创新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有:企业信息化云与经营监控(SPM)、生产现场管理(MPS、MES、QMS)、物流执行(LMS、WMS、TMS)、流程驱动执行(PMS)等软件产品和信息化管理咨询服务。2017年的营收达到了723万,2018年上半年营收达到了319万,是2017年同期的12倍!2017年,我们亚威产生新的领导班子,新上任的冷志斌董事长提出了“亚威智造2025”的未来规划,未来亚威将按照“金属成形机床、激光智能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三大板块统筹业务发展,针对离散制造行业实施智能制造的难点,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设备、自动化产线、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MES/WMS/APS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服务业务”五大类智造产品及服务,在钣金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力电气、电梯、家电等重点行业为客户转型升级提供“硬件+软件+云计算+系统集成+咨询规划”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亚威目前的发展战略和国际钣金巨头的思路是一致的:除了内部巨额的研发,还坚持推动外延式拓展,合理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并购发展其他高端、智能装备类新兴业务,全球化、多品牌、跨领域发展。最近两年的财报已经显示这些战略的成果,亚威能够为国内外的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增值服务,在国内外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2017年亚威的出口合同是2.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了40%,出口比例在中国机床类其中名列前茅。亚威的产品100%数控化,拥有近300项专利技术,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销售业绩增长尤其明显,将会越来越多在国际市场与国际同行直接竞争,这也是我们的战略、品牌、质量和经销商格局等合力的结果。我们坚信,和格力、美的、华为一样,亚威将成为中国出品的又一个全球性的知名品牌!MFC:我们进入亚威工厂的时候,看到你们的智能工厂 的规划蓝图,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这方面的情况吗?潘恩海:亚威的定位是成为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我们希望在亚威内部建成智能工厂,成为一个样板工厂,给国内用户和同行树立一个标杆,也能够通过后发优势超越国际同行。亚威智能工厂是2017年度国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示范试点项目,投资总额达1.73亿元,核心目标是要实现高档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智能化生产。通过贯穿制造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自动仓储物流系统,覆盖整厂的MES生产管理可视化平台,全面提升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柔性化、数字化、网络化水平,打造高精密、高效率、透明化、智能化的智能加工车间,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公司各类高端装备产品业务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亚威通过智能工厂项目建设,实现从设计、工艺、加工、质量各业务流程的横向集成,从上游供应商、中游工厂到下游客户的纵向集成,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端到端集成。进一步提升企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产业协同化的水平,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产能供应、质量管理及成本控制的综合制造能力。更重要的是,亚威以自身的智能工厂建设为依托,打造智能工厂整体方案的设计和规划能力,培养软硬件一体化的系统集成和项目实施的高素质团队,形成行业领先的智造技术优势和服务能力,为离散型制造行业智能制造提供工厂示范及优质解决方案。这项工作已经启动,上半年已经投入了700多万的资金,我们将稳步推进智能工厂的建设。MFC:最后请您谈谈对中国金属板材成形行业的看法?潘恩海:这个题目很大,我负责销售工作多年,对市场第一线的用户反映还是非常了解的,简单谈几点体会:第一是用户行业的消费升级,国内高端品牌和进口品牌的消费都在从中受益在以往,很多客户因为几万甚至几千块的差价去选择不知名的品牌,现在这种局面在改变。之前我谈到,去行业产能的过程中,很多钣金设备企业销声匿迹,后续的服务没有保障,这样的风险已经持续爆发了几年。最近几年租金、人员工资上涨,行业对自动化的设备需要是一直是上升的,同时由于制造业的一线工作岗位依然很辛苦,对新生代有知识的员工的吸引力很小,必须要用设备和软件的提升,来减少对人的依赖。第二是企业要更密切关注技术和政策变化,积极应对电动车的盛行,直接导致燃油车发动机相关的行业,比如锻造、铸造、机加工面临萎缩。高强钢、铝板成形的盛行,带动了三维激光切割和焊接的发展。环保的严格,一方面增加了钣金企业的成本,也促进了新材料的应用。虽然激光切割机替代了一部分转塔冲床的需求,但是生产效率冲床还是有巨大优势,很多用户通过对冲压模具的深度学习,把冲床的效率和复合加工的潜力开发出来了。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前提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谨慎投资,挖潜改造和投资信得过的品牌都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第三是将来智能化是所有行业的大势所趋目前发展迅速的基建、汽车、电力、轨道交通、幕墙等行业对产品的质量、安全、表面处理、可回溯性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冲压钣金企业所有的软硬件都应该为信息化和智能化留出接入接口,并要为之储备人才,才能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稳定提升,综合成本显著下降,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竞争局面。亚威股份愿意和客户一起应对这些挑战。最后,非常感谢MFC对亚威进行深度报道,我们也希望作为行业新媒体能给对国内的制造业企业更多的关注和宣传。
宋维建,毕业后一直在数控钣金加工设备这个细分行业内工作。见证了国内第一台激 光切割机的诞生,主持和参与研发第一台大型平板焊接机、第一台激光冲孔复合机, 主管多系列高功率切割装备的研制工作;伴随着中国激光,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 优到精,见证了中国激光装备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二十几年过后的 2011 年,领创创始团队来到江苏省昆山市,组建了苏州领创激光科 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创激光”)。经历过专业研习、工程实践、企业高管以及 再创业的他,与团队一起转战,在不断挖掘员工潜力与客户需求中,持续提升企业实 力并牢牢把握行业发展脉搏,在江苏省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带领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成为闪耀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一颗新星。 今日,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记者有幸莅临领创激光,采访了苏州领智迅创智 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维建先生,与大家一起分享领创的“里程”和“见解”。MFC:请您简单介绍一下领创的发展历程?宋维建:领创激光坐落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是国家级高 新技术开发区首批重点引进的高新科技企业。公司专注于大 功率激光加工成套装备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包括大功率激 光切割机、激光焊接机和多功能激光加工设备,为客户提供 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激光加工系统解决方案。为更好地服务北方市场,公司于2015年1月19日在河北省沧州市成立了沧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经营策略,因地制宜,开启领创“大 北方市场”新格局。2018年6月15日,国际知名的钣金设备提供商Prima Power中国子公司——普玛宝钣金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入股沧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同时沧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 公司亦获得了多家资本证券公司的青睐,进行了股权和资产 的优化,实现了我们初创公司时的梦想。与此同时,沧州领创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100% 控股的苏州领智迅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和苏州领创激光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领创贸易”)成立,标志着领创的产品实现了 激光切割、激光焊接以及激光智能装备的覆盖。目前领创的产品已服务于电力制造、汽车制造业、轨道 交通、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电梯制造、塑料及橡胶机械、 粮食与食品机械、制药机械、航天航空及军工、石油机械、 金属结构及专业化钣金加工等行业,销售区域覆盖全国,并 向海外拓展,产品获得客户的高度评价。MFC:请您介绍一下领创的市场规模?宋维建:目前领创品牌旗下有四家企业,有专门的生产制造 公司——领智迅创,有专门的销售公司——领创贸易。截止到2018年6月底,领创的销售额已经突破3亿元,预计全年达到6亿元。领创从产品的类型来看,二维平面的激光设备占 80%, 我们的设备台面从3~30m;功率以6kW以上为主,我们的定位是做一些高端设备,超高功率、超大幅面、高速高精度是我们的优势。现在的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未来几年将更是如此。切割机单机市场在未来的两年以内将日趋萎缩,这个市场将是一片红海,正如2017年最火的共享模式在年末还没到来的时候 轰然倒下,原因就是一窝峰式经济模式已不再适应市场。“你 不灭掉别人,就等着别人来灭你”。行业的趋势决定公司的战略,激光加工装备行业将朝着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一体化及互联性的方向发展。决定2018年乃至未来三年公司的发展战略,一是持续调整产品结构;二是常规产品标准化通用化,降本增效;三是不断创新客户服务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MFC:与普玛宝合资,对于领创品牌的意义有哪些?宋维建:领创与普玛宝的合作,从技术方面对领创来讲是一 个“质”和“智”的提升。普玛宝在整个行业可以提供最先进最全套的钣金加工装备,而领创只能提供激光设备,普玛宝在“质”方面全球领先,获得了全球客户的认可。普玛宝在“智”方面,完全可以提供一揽子的智能化生产解决方案, 而这些恰恰是领创所缺少的。领创深耕国内良久,在市场上拥有良好的市场占有率和口碑,比普玛宝的产品市场占有率更高,服务更加及时,这些都是普玛宝需要的,我们双方补短取长,共同发展。要与普玛宝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领创激光吸收了普玛宝在自动化、三维方面的先进技术之后,将发展成为全国激 光行业智能化的代表,这不仅对领创激光的发展有着至关重 要的推动作用,更会在极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甚至是世界激光 产业的进步升级。这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商业合作,中国和意大利的激 光行业翘楚的战略联盟,其产生的威力已经远远不是 1+1>2 所能描述,而是一种激光聚变,未来将创造前所未有的奇迹。合资后,期望领创激光在未来的 3~5年内将会发展成 为行业内激光自动化,智能化的标志性企业。MFC:领创在激光加工领域也算是引导者,客户主要集中在 哪几个行业,未来会不会围绕一些新兴行业来发展,围绕哪些新的行业,或者还是专注以前的一些行业来发展?宋维建:从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说,当然是做以前的老客户、 老行业比较顺手一些,水到渠成,但是激光加工设备本身就是最基础的制造设备,它的应用行业其实非常广泛,像民用灯具、橱柜,过去激光很少应用在这方面的,可能冲剪比较多, 但是由于激光应用的成本下降,加上消费升级导致的高端厨具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激光的应用在这个行业遍地开花。另外,我国的战略性支撑行业——汽车、船舶、轨道交通、 工程机械、航空航天,也在大量采用新的工艺,激光由于成形好、断面质量高,随着加工成本持续降低将越来越受到欢迎。由于社会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于一 些加工工作站来说,加工量越来越大,它可能买一台甚至十台、 几十台为其他行业服务,很多主机厂不再单独大量购买设备。 比如三一重工、徐工、临工等,它们这种企业购买几台设备 主要为了研发以及补充使用,其他的都是委外加工,一方面 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另外一方面增强抗风险能力。中国的主机产业已经到了竞争非常激烈的阶段,行业形 势瞬息万变,唯有做好主业,与社会其他产业融合,才能降低风险。MFC:领创在激光焊接、激光热处理方面也有自己的产品, 领创准备如何推广这些应有的?宋维建:激光应用的扩展与开拓方面,领创一直在研究。目前我们在这个行业主要重视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在汽车的一个不等厚板和等厚板的加工方面,领创拥有一定的占有率。国外由于汽车轻量化的需求,这种需求非常大,领创在这一方面也是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目前我们已经给很多客户提供了这套装备,而且在这一方面也做了很多生产线, 从下料开始到焊接完成出成品。目前领创已经可以提供不等厚板切割、分拣、焊接成套设备,这种设备在国内很少见到, 在国外只有舒勒、APT 等企业有类似的生产线。其次,在食品、化工、医疗行业的大型换热器焊接,市场规模很大,领创在这一方面也深耕了良久,提供了优质的加工设备。这种大型换热器的焊接采用激光焊,欧洲应用的 比较多,国内主要利用传统的焊条人工焊接,现在用激光焊, 效率可以提高很多。领创目前能够提供 2~20m 的一个大型板材的平板焊接,拥有很多案例。另外,领创和苏州大学建立了一个博士后工作站,推动 激光在增材制造方面的研究和应用。MFC: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板材加工装备都处在何等的水平,能给客户解决哪些重要的问题,同时您认为中国板材工业的前景,将会如何发展?宋维建:在板材加工领域,不管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大家的一个流行语就是“跟跑→并跑→领跑”,我们和国外设备和技术水平比,现在处于跟跑和并跑之间。我觉得我们整个 钣金加工设备行业应该是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现 在的阶段一直在提升。国外的很多装备,考虑的很细致,各 种安全装置我们还需加强。国内客户和设备商认为,加上安 全光幕、安全联锁,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其实这种装置是必 须的,当然这个和很多传感器、安全光幕要配套使用,肯定会增加成本。总体来说,我们还是落后于欧美日,自动化、信息化、 智能化方面尤其突出,在安全性、定制化服务方面我们也与 国外有着差距。我们国家的设备主要解决客户能用的问题,在用得好、 高效利用上还得努力。另外,装备的应用要解决工艺的问题,国内外差距在这一方面比较大。我觉得这一块我们系统方面差距还是很大的,不管是激光、冲剪折,还是焊接及成形设备,就是对工艺性研究还是不够,加上我们的用户的研究也不足,双向导致了目前的现状。所以我们整个行业都需要提升。MFC:您觉得现在激光切割机市场怎么样?宋维建:近几年,切管机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领创公 司早在 2011 年就开始研发生产激光切管机,LEADαt3015 型在石油筛管和弹夹管领域具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公司于 2013 年重点转向 LEADt6520 型激光切割装备的研制,该机 可满足碳钢、不锈钢、铝合金等材质的圆管、方管、矩形管、 椭圆管等型材的切断、开孔、轮廓切割、坡口切割,并配备全自动上下料装置,可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体育器材、石油化工、农机、家具、建筑、建筑机械、食品、五金装饰、 灯具、广告等行业,是一款高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性价 比的专用切管设备。MFC:与普玛宝合作,会给领创带来那些产品的变化?宋维建:产品方面,领创与普玛宝的合作,可以带来三个变化:⑴领创可以为普玛宝激光切割设备进行自动化配套,从 而全面提升普玛宝产线的竞争力。⑵领创可以通过普玛宝的平台实现产品线的齐全,更有 利于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我们双方计划将普玛宝 的全电伺服折弯机、冲剪复合机和折弯单元进行国产化,这 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与其他国内设备商进行差异 化竞争。⑶激光方面,我们双方都在弥补对方的市场缺失——普 瑞玛公司在钣金加工领域具有全系列产品线,尤其在自动化、 智能化产线方面具有广泛的高端客户群和美誉度,领创公司 则用于很好的国内市场基础和成本优势;它有海外市场,我有中国市场。我们计划在 2018 年上海工博会上推出一个嫁接欧洲先进技术全新的合资机型,进行国内外的销售。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人才竞争和技术创新尤其重要。借助外部高端品牌的力量,快速实现产品质的飞跃,做强做 大领创品牌。MFC:领创对于海外市场有什么想法?宋维建:领创现在对国外的市场是非常重视的。 首先,公司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在人才上也有了一些保障。这些年我们主要通过海外代理,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服务。 另外,我们目前开发的比较好的市场是中国台湾和东南亚的市场,包括“金砖五国”和“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比 如巴西、俄罗斯。通过和普玛宝合资,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在欧洲的销售渠 道,进行一些联合的销售,这方面我们和普玛宝的销售的团 队也做了一些交流和沟通,形成了一些联合销售的策略。在 目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我们还是要走出去。为了使产品更 好地适应国外的市场,我们在国外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聘请了一些国外的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到我们这边来工作,然后 他提出了国外是需求是怎样的,操作理念和习惯是怎样的, 然后我们就按照国外的这种习惯,推出相应的机型,目前我 们就推出了适合欧洲市场的产品,我们就把工作台放在前边, 实现了工作台和操作台是在一起的,这样的设备,欧洲人会 感觉到更方便,操作人员更安全性。MFC:从行业层面上来讲,就是未来几年的钣金智能化会如何发展?同时你认为什么样的行业环境才是一个健康、良性循环的行业环境?宋维建:国内钣金行业的产品发展,现在基本上是从单机到 单元,然后产线,再到更高智能化装备。未来数字化的工厂,完全靠互联网完成下料、车间信息化管理、产品直接下单派单, 这肯定是我们钣金从业者最终的追求。目前很多厂家可以实现柔性生产,随着计算机互联这一块技术不断成熟,未来可 能五到十年,在中国肯定会出现一些智能化工厂。不一定是终极目标,但是能够看得见的这样一个智能化的智慧工厂。近年来,得益于国内旺盛的市场需求,激光加工装备行业得到跨越式发展,致使大量的非专业公司投身进来,其中大部分以低成本为导向,技术水平低,服务能力差,总体来说目前的行业环境处于一个无序竞争态势,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业的过渡阶段,只有无序才能提炼出经典的有序,实现良性发展。领创公司处在前沿的企业,我们脚踏实地做好产品, 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文| Jeffrey KLiker译|李芳龄本文出自精益管理的一本经典书籍《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书中认为: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经营管理的持续创新能力,二是强大的管理基础,特别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质量的能力。丰田公司作为全球制造业最赚钱的公司之一,成为无数公司效仿的对象。丰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如准时生产制(Just-in-Time,JIT)、无库存生产方式、零库存、一个流乃至零时间等理念和拱北被广泛学习,以加速流程、杜绝浪费和改善品质等。尽管有很多企业显著进步,但只是学到了一些管理工具,学到真髓的寥寥无几,即便是这样,已经足以在同行中脱颖而出。丰田方式最重要的是它的精益理念,融入到上下所有人的骨子里。以浪费为例,丰田认为不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活动都是浪费。不增加价值的活动不是要做好,而是要消除,包括瑕疵、过剩的库存、质检、不必要的搬运、现场等候、生产过剩等,都视为浪费,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减少前置期的时间,缩短制造周期。即使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所耗费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也是浪费,用这种思维去审视和再造所有的工作流程。第一类:长期理念原则1:管理决策以长期理念为基础,即使因此牺牲短期财务目标也在所不惜。企业应该有一个优先于任何短期决策的目的概念,使整个企业的运作与发展能够相互呼应,朝向这个比赚钱更重要的共同目的迈进。了解你公司的历史地位,设法使公司迈向下一个阶段。企业理念的使用是所有其他原则的基石。起始点应该是为顾客、社会、经济创造价值。评估公司每个部门实现此目的的能力。要有责任感。努力决定自己的命运,依靠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保持与提高创造价值的技能等负起责任。如图1所示。图1 精益管理图第二类:正确的流程方能产生优异的成果原则2:建立连续的作业流程以使问题浮现。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其变成创造高附加价值的连续流程。尽力把所有工作计划中闲置或等候他人工作的时间减少到零。建立快速输送材料与信息的流程,使流程与人员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以便立即浮现问题。整个企业文化重视流程,这是促成真正的持续改善及员工发展的关键。原则3:使用拉动式生产方式以避免生产过剩。在你生产流程下游的顾客需要的时候,供应给他们正确数量的正确东西。材料的补充应该由消费量决定,这是准时生产的基本原则。使在制品及仓库存货减至最少,每项产品只维持少量存货,根据顾客实际领取的数量,经济地补充存货。按顾客的需求每天变化,而不是依靠计算机的时间表与系统来追踪浪费的存货。原则4:使工作负荷平均(生产均衡化),工作应该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杜绝浪费只是实现精益所必须做的工作的1/3。避免员工与设备的工作负荷过重,以及生产安排的不均匀,也同等重要,但多数试图实行精益原则的企业并不了解这些。尽量使所有制造与服务流程的工作负荷平均化,以取代大多数公司实行的批量生产方法中经常启动、停止,停止、启动的做法。原则5:建立立即暂停以解决问题、从一开始就重视质量控制的文化。为顾客提供的品质决定着你的定价。使用所有确保品质的现代方法。使生产设备具有发现问题及一发现问题就停止生产的能力。设置一种可视的系统以警示团队或计划领导者某部机器或某个流程需要协助。“自动化”(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是“内建质检”(built-in quality)的基础。在企业中设立支持快速解决问题的制度和对策。在企业文化中融入发生问题时立即暂停或减缓速度、就地改进质量以提升长期生产力的理念。原则6:工作的标准化是持续改善与授权员工的基础。在工作场所中的任何地方都使用稳定、可重复的方法,以维持流程的可预测性、规律的动作时间,以及规律的产出,这是“单件流”与拉动方式的基础。到一定时间时,应该汲取对流程的累积学习心得,把现今的最佳实务标准化,让员工对于标准提出有创意的改进意见,把这些见解纳入新标准中。如此一来,当员工变动时,便可以把学习心得传递给接替此职务工作的员工。原则7:通过可视化管理使问题无所隐藏。使用简单的视觉指示,以帮助员工立即确定他们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抑或状况是否发生变异。避免因使用计算机屏幕而致使员工的注意力从工作场所移开。设计简单的可视系统,安装于执行工作的场所,以支持“单件流”与拉动式生产方式。尽可能把报告缩减为一页,即使是最重要的财务决策报告亦然。原则8:使用可靠且已经充分测试的技术以协助员工及生产流程。技术应该是用来支持员工的,而不是取代员工。许多时候,最好的方法是在把技术运用于流程之前,先以人工方式证实其切实可行。新技术往往不可靠且难以标准化,因此会危害到流程。让检验过的流程正常运转的重要性要优于未经充分测试的新技术。在企业流程、制造系统或产品研发中采用新技术之前,必须先经过实际测试。与企业文化有冲突,或可能会损及稳定性、可靠性与可预测性的技术,必须予以修正或干脆舍弃。不过,在寻求新的工作方法时,必须鼓励员工考虑新技术。若一项适合的技术已经过充分测试,且能改进你的流程,就应该快速实施。第三类:发展员工与合作伙伴,为组织创造价值原则9:培养深谙公司理念的领袖,使他们能教导其他员工。宁愿从企业内部栽培领导者,也不要从企业外聘用。不要把领导者的职责视为只是完成工作和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领导者必须是公司理念与做事方法的模范。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对日常工作有事无巨细的了解,方能成为公司理念的最佳教导者。原则10:培养与发展信奉公司理念的杰出人才与团队。创造坚实稳固的文化,使公司的价值观与信念普及并延续多年。训练杰出的个人与团队以实现公司理念,获得杰出成果。非常努力地持续强化公司文化。运用跨部门团队以提高品质与生产效率,解决困难的技术性问题,以改进流程。所谓授权,是指员工使用公司的工具以改善公司运营。持续努力教导员工如何以团队合作方式实现共同目标。团队合作是员工务必学习的东西。原则11:重视合作伙伴与供货商,激励并助其改善。重视你的合作伙伴与供应商,把它们视为你事业的延伸。激励你的外部合作伙伴,要求它们成长与发展。这种态度显示你重视它们。为它们制定挑战性的目标,并帮助它们实现这些目标。第四类:持续解决根本问题是学习型组织的驱动力原则12:亲临现场,彻底了解情况(现地现物)。解决问题与改进流程必须追溯源头、亲自观察,然后验证所得数据,而不仅仅是根据他人所言及计算机屏幕所显示的东西得出结论。根据亲自证实的资料来思考与叙述。即使是高层经理与主管,也应该亲自查看情况,才不会对实际情况只有肤浅的表面了解。原则13:制定决策时要稳健,穷尽所有的选择,并征得一致意见;实施决策时要迅速。在还没有周全考虑所有其他选择之前,不要武断地选定一个方向而一路走下去。一旦经过周全考虑而选定途径后,就要快速而谨慎地采取行动。“根回”(nemawashi)是指和所有相关者、受到影响者共同讨论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收集他们的意见,并对解决途径取得共识。这种共识过程虽花时间,但有助于全面地寻求解决方案,一旦做出决定,便应该快速执行。原则14:通过不断省思(日语是hansei,意指“反省”)与持续改善以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在建立了稳定的流程后,运用不断改进的工具以找出导致缺乏效率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对策。设计几乎不需要存货的流程,这将使所有人明显看出时间与资源的浪费。一旦浪费出现,要求员工改进流程、去除浪费。制定人事稳定、缓慢升迁及非常谨慎的接班人制度,以保护企业的知识库。使用“反省”作为重要的里程碑,在完成某计划后,诚实地找出此计划的所有缺点,然后制定避免相同错误再发生的对策。把最佳实务标准化,以促进学习,而不是在每个新计划及每位新经理人上台后,又重新发明新方法。小结丰田的这十四条原则,大部分原则很好理解,但是有一些是违背我们普通人认知的。最典型的冲突之一,是第二条原则,是丰田的无间断生产的“单件流”理念。在传统的制造业里,任何一个流程中断生产,比如需要切换机器、员工请假、设备故障等,其他的流程可以继续运作,因为有大量的库存可以处理。但是在丰田把各个作业结合在一起的单件流生产模式里,任何一个设备中断操作,整个作业小组都要停止。为什么不建立一些存货作为缓冲呢?丰田认为,不论是有一堆材料、还是一堆信息要处理,这种存货都会隐藏问题,并且缺乏效率,因为存货让人员养成不立即面对和处理问题的坏习惯,而这就无法改进工作流程。丰田宁可成单停产的风险,也要使问题浮现,激励员工去思考和改进。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很多企业要么不能真正做到单件流生产,要么遇到困难,很快就放弃了这种短期会带来巨大损失的方式,退回到以前的生产方式。还有就是接单生产,同时也生产均衡化,这对于制造也几乎是很难想象的,但是丰田也做到了,需要从销售、制造和设计等部门通力配合,精准的预测和引导需求。限于篇幅,本文不能展开讲,有兴趣的企业找原书查看。经常发生的情形是使用丰田生产方式的各种工具,但仍然只依循丰田模式中的少数几项原则,其结果将是绩效指标在短期内得以提升,但无法持久。相反,如果组织能完整地践行丰田模式的上述原则,将会自然而然地遵循丰田生产方式,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精益”并不是在特定的制造流程中仿效丰田公司使用的工具,它的核心在于找到适合你所在组织的原则,并勤勉地实践这些原则以达成高绩效,为顾客及社会持续创造价值。当然,这也代表着竞争力与获利能力。
文|刘明星 李建 王思杰本文涉及的12家企业其中10家是冲压件生产商,或者说以金属冲压为主业,另外2家是冲压设备生产商。MFC对这12家企业2017年的年报,以及2018年第一季度的季报,进行简单统计,来看看我们的冲压行业的实际情况。这些公司是业内的一流公司,他们的规模、技术、客户消费能力、营收盈利状况等应该是业内最佳的,业内整体情况在他们平均水平之下。冲压上市公司就近服务客户:汽车主机厂和顶尖功能模块供应商汽车车身上的冲压件大体上分为覆盖件、白车身总成件、加强梁/加强板/支撑架类和其他冲压件。一般而言,其中的20多个覆盖件和30~40个关键的梁柱结构件由汽车主机厂自己生产,保证美观度和安全性,其他的一律外购,这其中相当部分由上述上市公司提供。另外,汽车主机厂从一级或者二级顶尖供应商购买功能模块进行总装,例如从博世、麦格纳、伟世通、德尔福、电装、大陆、现代摩比斯、佛吉亚、安道拓、博泽、李尔、华域汽车、海斯坦普、本特勒、中信戴卡、米其林等顶级供应商,购买汽车空调设备、供热系统、电子自动化和电子控制产品、燃油管理系统、散热器、火花塞、组合仪表、过滤器、座椅、动力总成、排气总成、车身、底盘、外饰、主动驾驶辅助、镜像、闭锁及车顶系统、轮毂和轮胎等。这12家冲压上市公司也向这些一级或者二级供应商提供各种冲压件,由后者集成,再销售给汽车主机厂。整车厂商对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十分严格,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认证才能进入整车厂家的配套体系,但一旦成为整车厂商的合格配套供应商,通常合作关系较为稳定。基本每家冲压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相对固定的整车和供应商客户,同时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去开发新的客户,经过多轮报价最终获取主机厂销售订单,依次通过约定意向书、模具开发合同、销售订单合同等与客户达成一致,再根据订单情况安排打产计划。这些冲压件企业基本都要在所服务的整车厂周边布局,建立生产基地,能够为用户提供及时、现场的服务,并将新品的开发需求和各种问题反馈及时传达给公司,实现协同发展。12家公司的主营业务简介营业收入2016年-2017年变化对比从收入看,有3家企业的收入是负增长,2017年成飞集成押宝的锂电池业务不及预期,大客户奇瑞汽车发展不顺拖累了模具业务;从天汽模年报看,从事传统模具行业的周期长,利润不佳,回款慢;其中9家是正增长,其中8家实现了12.25%~37.91%之间的两位数高增长,显示了汽车行业依然是带动制造业的发动机。凡是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业务,都享受了过去几年的高增长,也受到了2017年底补贴政策收缩和趋严的影响。这些公司业绩也和配套的主机厂业绩密切相关,韩系汽车在华业务受中韩关系影响,出现巨幅下滑,同时给供应商的降价压力也高于同行,给一汽、奇瑞等主机厂配套的也有类似经历,因为后者的销售业绩和售价不佳而备受压力;而上述增加快的企业多是给欧日企业配套,享受了这些合资品牌畅销车型的红利。对于业务过分依赖于前五名大客户的企业而言,一旦客户的业绩下滑、每年压价压力加大、支付方式如承兑汇票比例增高,都会立竿见影影响这些公司的业绩、现金流和利润,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2017~2018第一季度同期营业收入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中美贸易战尚未开打,各项经济数据出现全面回暖态势。大部分公司的收入呈现增长态势,只有两家企业的增长是负数。从几家并购外资企业的上市公司年报看,并购的海外业务风险较大,多处于亏损状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6~2017年对比备注:这是上市公司合并报表的净利润扣除了少数股东损益以及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这是一个更能真实反映企业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的参考指标,用来判断上市公司的可持续经营业务带给上市公司股东的收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7~2018年第一季度同期对比这些上市公司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017年同比有6家大幅下降,有6家大幅上升;2018年第一季度同比有4家企业利率暴跌,跌幅﹣23%到﹣522.6%,有2家微增(4.80%和7.27%),6家大增(17.69%~229.27%)。注重研发、技术含量高、成本控制好、专注主业的公司基本而言,都能在收入和利润率保持很好的增幅。虽说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商相对稳定,但是主机厂还是不断把一些零部件放出来投标,这些变数会逐渐打破原有的供应商格局。喜欢通过并购与主业不相关的企业,短期内或许改善了报表,从长期看都对主业造成伤害,因为企业负责人的重心和焦点不在主业,而是热衷于资本运作,以及从中获得巨大远超实业回报的利润,但是这种利润是不稳定,而且常常是富了方丈穷了庙。常青股份的特色是生产冲压与焊接总成件,有大量的技术研发投入,这使得它比单独生产冲压件的企业更具竞争力,除了战略伙伴江淮汽车之外,陆续进入福田戴姆勒汽车、奇瑞汽车、陕西重汽、东风商用车、北汽集团等厂商的供应商配套体系,并正在拓展上汽集团等国内大型汽车集团的乘用车配套业务。成飞集成业绩和利润下滑原因:一是由于公司锂电池业务新建产线在2017年下半年陆续转固,固定摊销大幅增加,而受新的市场补贴政策影响,2018年一季度锂电池业务订单未能实现大幅增长,致使产品单位成本增加,加之售价下跌,使得锂电池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二是车身零部件业务受整车厂一季度销量下降影响,订单和收入比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一些模具项目因为客户的原因停止实施。合锻智能2017年继续受宏观经济影响,原材料上涨,金属成形机床行业内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价格持续走低,对行业盈利水平构成不利影响。 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主要来自于色选机业务:色选机业务营业收入为34011.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9.10%;而液压机、机压机业务营业收入为38916.72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05%。公司净利润下滑主要因液压机、机压机业务所致:液压机、机压机业务净利润为﹣1190.7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33.66万元;色选机业务净利润为5488.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85.35万元。华达科技掌握了乘用车冲压零部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并且在传统冲压件零部件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开发,拥有了高精度、高强度的自动化冲压模具设计、级进模设计、高强钢与超高强钢的热冲压模具与工艺研究、螺母板成形模具与工艺优化等一大批自主研发的模具核心技术。营业收入增长原因:报告期内公司通过拓展新客户、加大新产品研发、增加自动化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促进了公司主营业务稳步增长。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主要原材料钢材涨价,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公司利润同比下降。华域汽车在深耕国内汽车配套市场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核心业务的国际化发展,逐步建立在相关业务领域的全球市场领先地位。如公司所属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在全球汽车内饰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主要生产基地分布中国、北美、欧洲、南非、东南亚等区域,主要覆盖奔驰、宝马、福特、大众、通用等全球整车企业。此外,公司轻量化铸铝、油箱系统及汽车电子等部分优势业务和产品也已进入欧、美、韩、澳及东南亚等地区市场。 华域汽车是中国仅有能够进去世界汽车零部件100强的五家企业的头一号,通过合资和并购了大量的优质零部件企业,在汽车产业链里的议价能力较强。凌云股份新能源汽车市场随着补贴政策的持续退坡和限购城市对销量的控制,以及“双积分”政策延期至2019年实施等因素,不利于新能源车企规划的落实,并对企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华北地区毛利降幅较大,主要原因为产品价格年降力度较大,北京现代产品降比在5%~15%之间。 公司业务处于行业链条的中游地段,上游受制于材料厂商,下游受制于整车厂商,成品降价和原材料上涨的压力,使得毛利水平被摊薄。宁波华翔通过海外兼并、国内布局的方式迅速获得了主机厂的新订单,为企业注入更强的盈利增长点,实现了海内外横向扩张。自2012年实施并购以来,公司实现业务上的转型升级,获得了宝马、奔驰、福特、通用、沃尔沃、捷豹路虎等高端客户资源。前五名大客户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宝马、一汽丰田、北京奔驰总销售额5172146577.03元,占总销售额的34.93%。2017年主要盈利指标与上年相比,变化的主要原因如下:1、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汽车行业销量增速仅为3.04%,得益于良好的客户结构及多年坚持精益化生产,宁波华翔2017年国内业务实现了双位数18.4%的增长。2、海外业务扭亏工作成效不明显,美国Trim由于主要项目的EOP(生命周期结束)而由盈转亏,罗马来亚新项目处于投入期,使得德国华翔亏损数高于预期。宁波精达积累了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尤其在空调领域,覆盖了绝大多数知名品牌。公司微通道换热器装备产品客户包括世界主要的汽车换热器供应商。2017年申请并受理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受理10件、实用新型专利受理18件。2017年获批准的专利19件,其中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5件。宁波精达一直专注主业,专注研发,曾经有一两年时间的低迷期,但是最近两年陆续进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收获期。公司在空调换热器装备市场发展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83.63万元,同比增长35.01%,汽车换热器装备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148.28万元,同比上升26.50%,定转子高速压力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14.77万元,同比上升79.42%,公司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天汽模2017年,公司已达终验收状态的模具项目较少、部分模具项目毛利率较低,模具业务利润下滑明显;同时,车身冲压件业务受主机厂销量下滑影响,利润未达预期。另外,受主机厂销量下滑影响,投资收益下降明显。公司2017年承接模具订单创历史新高,累计签订订单16.02亿元。2018年公司在手模具订单充足,订单质量较之前有所提升,随着订单的不断完成,公司毛利和盈利状况有望得到较好改善和提升。受订单月度不均衡、模具产品单件定制化特征及销售收入确认原则的影响可能出现月度或季度不均衡的特征;冲压业务板块受主机厂销量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为汽车模具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报告期内,公司在手订单中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厂家的订单持续上升,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客户也在不断增多。报告期内,在原有新能源汽车客户基础上(例如:特斯拉、国能汽车、蔚来汽车、合众汽车、新大洋等)新增了北汽新能源、智车优行、威马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客户。威塘工业从事的中高端汽车冲压模具生产制造企业相对较少,目前公司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利润水平。在金属材料如强度板、双向板、超高强度板、焊接钢板、不等料厚钢板,铝镁合金板,铝板等新兴材料领域率先创新,成功对1000兆帕的材料进行冷冲压成形,并成功应用于公司模具产品中。公司使用仿真手段对冲压件的回弹变形进行准确预测,进而获得模具型面的回弹补偿量,有效控制了模具型面的回弹,满足了具有复杂曲面、且精度要求高的冲压件的生产要求,实现型面偏差0.015mm以内的关键技术指标,模具产出的产品加工精度能确保在±0.01mm范围以内。公司和麦格纳集团、博泽集团、李尔公司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用公司研发、设计的模具所制造的冲压件,最终配套应用于保时捷、特斯拉、奔驰、宝马、奥迪、捷豹路虎、大众、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本田等全球知名汽车集团旗下的众多车型。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74415946.98元,占比 63.61%。2017年公司累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2项,研发人员达到57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65%,本年度公司的研发整体投入1262.34万元,占本年度收入的2.89%。威塘工业上市不久,股票解禁的比例较低,管理层还处于专注主业的奋发阶段。新朋股份在2017年度,着重进行焊接自动化的升级改造、生产流程改造、生产线布局等系列联动提升,加快生产工艺由手工线转换成自动化生产,开展部分生产线的手动线改自动线项目,逐步提升公司自动化率,走向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线自动化率已经达到55%左右。2017年度,公司研发项目总数约为35个,其中完成结题项目13个。近年来,家电行业和通讯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相关金属零部件配套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尤其是家电行业产品,在新材料的替代的作用下,金属制品使用量正逐渐减少。由于受市场的影响,两个募投项目的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影响了报告期内预期效益的实现。前五名客户销售额3562282741.64,占总销售额的 90.22%。中航机电面临的环境一是航空机电产品种类多,技术发展迅速;二是随着军民融合政策的实施,行业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原军工行业相对封闭的格局将被打破,面临来自其他军工集团和民企的挑战。非航空产业: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下,国内需求不足和产能明显过剩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改观。汽车零部件产业方面,面临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也面临着原有汽车座椅制造厂商一体化的竞争压力。制冷产业方面,部分终端客户开始向上游延伸产业链条,自行研制、生产空调压缩机。空客预测,从2012年到2031年,全球市场对新增客机和货机的需求量将达到28200架,总价值近4万亿美元;波音预测,未来20年全球新飞机需求量为39620架,全球新飞机市场价值5.9万亿美元,中国新飞机需求量为6810架。特别是“十三五”期间随着大型客机、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的蓬勃发展,民用航空市场潜力巨大。小结:1、贸易壁垒和汇率风险影响出口企业的业务,也影响他们在海外的已经并购和即将并购的业务。在2018年7月,人民币大幅贬值,增加了进口的成本,而且目前这些公司签订的外贸合同多以外币定价,所以贬值可能增加了毛利。出口企业的利润一大部分来自于出口退税优惠,现在美国对越来越多产品征收关税,人民币贬值的效果被冲抵,出口业务在第二季度已经开始下滑。2、受宏观经济、消费环境和行业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汽车市场销量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零部件的配套量会随着汽车市场产销量变化而产生波动,比如新能源车的补贴力度减弱,双积分要求新能源车的比例增加。整车厂之间竞争激烈,降价成为几乎所有车型的竞争手段,这些成本都是要转移到层层零部件供应商来消化。 汽车制造商平均每年要求供应商降价2%~3%。大多数汽车制造商要求采购成本每年降低5%,有一些制造商要求降低10%。3、从2016年以来,钢铁去产能的压力加大,钢铁、能源、塑料、化工等原材料价格波动大,涨幅显著、人工成本上升、投资折旧增加等因素,使得零部件企业整体面临配套价格下降、制造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2018年上半年,以钢铁为主的材料和能源企业利润大增,侵蚀下游几乎所有制造业利润的现象尤为明显。大部分企业只能以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水平,压缩开支以降低成本,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运用期货等金融手段对冲材料波动的风险。4、国际整车企业全球化平台研发和采购趋势,对国内零部件企业全球配套供货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中国的汽车主机厂正在全局布局,国内的配套商也要随之跟着走出去投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零部件企业加快拓展国际业务可能面临国际运营、技术壁垒、贸易保护、文化冲突等海外投资风险,还有很多学费要交,还有很多弯路要走。5、四是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变革趋势的日益显现,将带给零部件企业未来发展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革,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也要密切关注,要和主机厂的采购、销售、生产、库存等系统要无缝链接,并且让客户对自己的生产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追溯。目前汽车的全球100家零部件供应商中,中国的上榜企业只有5家,大部分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都是欧美日的巨头,要切入利润丰厚的总成零部件领域,改善在产业链的地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需要中国企业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文|桑原喜代和世界上有许多企业导入ERP系统,在中国导入ERP系统的公司也不少。在日本刚好碰上千禧虫危机的话题,也是第一次的导入高点,特别以SAP为代表,许多ERP系统由于广为人知而出现导入风潮。我的公司也曾检讨ERP系统的导入,由于认为千禧虫危机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因此直到解决千禧虫问题之后,才开始导入ERP系统。那时候,笔者身为计划负责人开始导入ERP系统,两年后才开始真正去使用。此外,由于笔者也参与过北京合资企业的计划,因此也有导入中国ERP系统的经验。ERP系统从大企业到小公司,导入的范围非常广泛,另一方面,时常听到有超过60%以上的机率会导入失败,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此外,实际上从下游的成本管理和会计功能的运用为中心,以ERP系统的特长来说,有许多事例是从上游的MPS/MRP的计划来带动一连串的功能。我们可以从日本和北京的事例来看,导入、运用ERP系统的经验与中国企业的现状相比较,试着去思考若是要成功导入与活用,必须要怎么做会比较好?导入ERP系统失败的问题点一般来说,导入ERP系统失败的原因区分为导入前后与导入途中各阶段所出现的问题。在导入前如果无法让整个公司了解执行目的,很容易因为现状而出现半途而废的状况,即使有一部份能确实执行,也无法让整体获得最佳化。另外,目标与导入效果没有定量化的话,不只是经营高层,也无法获得员工的支持,很容易出现中断的情况,无法提升导入后的效果。事前将目的与目标效果定量化,明确订定出成本效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选择ERP软体套件时,若是没有将功能需求与执行方法加以明确化,在导入途中容易遇到停滞,运行后也会出现很多不满的声浪。使用者对于软体的使用要求必须加以明确化。另外,功能需求与软体功能的磨合度不足时,在导入途中出现产生误差的状况,费用与排程时间会因此而大幅增加。因此在选择阶段时,必须确实地进行磨合,才能在短期内顺利使用软件。在导入时,现状的业务分析与需求的选择取舍,若是没有与之后的执行方法深入检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了分析现状、找出达成目标的要件,事前的准备相当重要,并且以此为基础进行软件功能与适性与差异分析。这时候,即使设定太高的目标,也无法立刻实现。因此一开始不要贪多,设定出达成目标的步骤,一步步确实地向上提升,最终将能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导入ERP系统后,若是无法摆脱目前业务运作与管理方式,不仅无法顺利进行ERP的导入,也会背离标准功能、使增加改造与维护成本剧增,无法提升效果。近来软件本身的完成度很高,必须要努力使其符合标准功能。另外,若是没有了解软体功能、决定好运用方式,无法实现的项目也会变多,难以发挥导入效果。在开始运用的阶段,我们必须抱持着自己也是参与计划一份子的心情,让现场人员制作出代表最终成果的操作指南,就会距离成功更接近。在以上各个阶段,若是无法发展出一套同时推动经营高层与现场人员的体制,无论花多久时间都无法实际运作,并浪费许多时间。另外,实际运作后没有提升士气,发生操作上的失误,管理水平没有提升,都无法产生导入效果。ERP系统的导入不只是信息系统,也必需要改革组织与业务。为此经营高层要拥有领导能力,让全体人员抱持共通的目标,以整个公司都能参与在其中为最重要的前提。导入ERP系统之后,若是没有出现成效,必须要回溯到刚导入的各阶段,找出失败的原因加以应对,才能将停滞的状态加以突破。ERP系统的成功要素在1960年代提倡MRP的奥利弗‧怀特(OliverW.Wight)定义出“MRP成功的六个要件”,由于ERP的核心是MPS与MRP,以下将ERP需要的六个要件介绍给大家。一、适当的标准值在各个相关部门当中,设定各个零件的批量尺寸、安排方式、前置期、安全库存的标准值与加工、组装的标准顺序,登录在ITEM(零件标准)或SR(工序标准)当中,而整顿ITEM、SR与BOM这三个主要标准就是以MPS/MRP作为前提。二、正确的零件表在MPS/MRP当中,BOM是以零件表为基础,安排全部的单元零件与产品。为了正确安排这些内容,要以BOM的精确度为前提,要求100%的精确度。只靠设计部门的努力非常困难,必须要靠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反馈才能达到目标。三、库存高精确度一般来说,为了让MPS/MRP成功必须要达到99.9%的库存精确度,库存资料不只是仓库的库存,也包含了已安排完成准备入库的零件。提升精确度时,不只是需要进行盘点,在进行出入库作业时也要随时确认现有的数量。四、毫不迟缓的实绩报告现场目前是什么情况,即使没有人员随时走动确认,让现有的情况立即可视化反应出来非常重要,必须能够及时反应实际情况、正确收集信息的体系。使用POP(Point Of Product、生产时点情报)实绩收集系统,能够获得成效。五、实际使用者的理解与协助所有部门共同协力才能完成一套系统,如果其中有部门偷工减料的话,会使所有的努力瞬间白费。因此不只是自身的部门,必须要让所有部门能够了解大家要为同样的事情一起努力。透过在现场制作使用手册,能让使用者更有愿意参加与投入。六、经营高层的强力后援为了能让系统成功运作,要使经营高层明确地支持为前提。若是高层漠不关心会影响到整个公司,大家对于操作使用不再产生紧张感,正确度无法维持下去,对于系统的信赖感也会逐渐消失。今年春天,我访问了在10年前导入ERP系统的北京合资企业,并询问运作情况。现在虽然仍在继续使用该系统,但是已经失去了当初刚完成时的期待情况,同使也产生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主要标准与库存精确度没有提升,此外,由于经营高层与现场使用者的使用意识低迷,对于系统有许多不满,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活用。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定期会去北京访问,协助他们重新进行系统导入、并检讨运作方式。善用ERP系统企业的特长十几年前,我在过去主导ERP系统导入的公司中,从上游到下游整体的功能顺利运行,使ERP系统成效扩及整个企业,这家公司在运用ERP系统上有三个特长,在下面做出说明。第一个是完全转移到ERP系统,再转移时一开始虽然会和过去主要的系统同时运作,但是随着系统的切换,会将旧系统完全撤除,一旦让旧系统继续存在,大家已习惯过去的操作方式,就无法顺利的转移到新系统。从计算机系统转移到ERP系统时,若还留着过去的电脑介面,很容易也将过去的旧功能一起转移,这并非是件好事。第二个是更广泛地运用数据数据,ERP系统的画面与帐务是运用上的最低限度,此外,实际使用时也有很多不实用的地方。虽然可以增加制作数据的程序,但是最好能够开放数据库,让用户能自行制作数据。具体的方式是让使用者从EXCEL当中撷取出必要的数据,编辑出自己需要的数据。这个EXCEL工具是任何使用者都能自由使用,不用依赖系统部门也能靠自己制作出数据。第三个是数据精确度与整体优化。组合型的企业当中,最重要的课题就是缺料管理。为了进行管理,制作各种不同管理资料、进行各个会议,到开始组装的阶段为止,必须要将缺料问题完全消除。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使用EXCEL工具撷取出数据数据,透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消除缺料问题,并进行其他的业务工作。以上是从ERP系统的导入到成功运作中会出现的问题与成功要件,并将各种活用方式的特长介绍给大家,希望对于目前正在导入ERP系统,但是成效不彰的企业能有所参考价值。虽然无法顺利运作的状况时常会发生,但是能够提升成效的地方也不少。希望大家对于现状不要轻言放弃,而是继续努力改善,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我所支持的台湾企业在ERP系统的运用上非常努力,同时也有协助北京的合资企业重新改善ERP系统,期待下次有机会能将这些内容提供给读者。
工业设计最近十几年在中国越来越流行,以苹果、三星、小米等电子消费品巨头引领,要求产品不但要功能使用易上手,而且产品外形要有高颜值,具有高识别性。在冲压钣金行业,最先加强工业设计的是设备主机厂,尤其是外企的龙头设备企业对此尤其重视,然后冲压钣金的零部件企业的龙头企业也在慢慢加强,但是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工业设计是怎么回事?工业设计指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设计,分为产品设计、环境设计、传播设计、设计管理4类,包括造型设计、机械设计、电路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设计、UI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等。工业设计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美学、人机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等学科的知识,是各种学科、技术和审美观念的交叉产物。不同于传统的工程设计,工业设计除了提高产品结构性能指标,还须充分考虑产品与社会、市场、消费者的生理、心理相关的种种要素,使得产品能被消费形成类似成瘾或者宗教崇拜一样的依赖,可以获得很高的议价空间。这一点苹果公司是做得最成功,iOS系统、一键设置和触屏操作,使得婴儿、老人和残障人士都无须学习就能轻易上手。每次新机出来,庞大的死忠粉第一时间购买新机。不同于一般的艺术设计,这种艺术美不是凭空增加的冗余设计,而是在考虑制造经济性的前提下,达成功能与艺术美感的平衡,比如小米的全屏手机和陶瓷手机,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在众多手机中脱颖而出,赚足眼球,也使得一直走低价路线的小米的售价突破四千,也能被消费者接受。工业产品的制造流程基本上分为四步:第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是最根本的,比如客户需要在板材上密集打孔。第二步,为满足客户的需求,需要产品具有怎样的功能,需要打孔的功能,针对不同的材质和厚度,需要直接物理切割,或者高温融化;第三步,就是产品的功能怎么用软件和硬件来实现,切割可以用水切割,也可以用模具切割,融化可以用激光、等离子等不同手段;第四步,就是怎样通过生产制造把软件硬件集成到一起,提供性价比合理,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的产品,还是以打孔为例,最后生产出各种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数控冲床、二氧化碳或者光纤激光切割机,或者等离子切割机,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上述是传统的制造过程,最终的产品合乎使用,但是可能傻大黑粗,使用体验不佳,现在加入工业设计之后,则需要对外观、性能、结构布局、制造材料、使用体验等进行优化,穷尽现有的工艺手段,使得产品又美观,又经济,功能齐全,有明显的品牌辨识度,深受使用者喜欢。中国的工业品正在全球扩散,和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有了更多正面的竞争,工业设计是必须要重点补的一课。韩国的制造业能够有今天的地位,和该国极其重视工业设计,提升全民的审美水准有直接的巨大关系,比如当年韩国汽车在性能不如日本的前提下,凭借外观的极佳设计,赢得了极其重视颜值的女性客户的青睐,在服装行业也是如此。工业设计可以为冲压钣金带来更高附加值冲压和钣金和企业有的是有自己的产品的,这些企业需要工业设计是确定无疑的。有的只是出卖加工能力,根据客户的需求加工各种金属制品,是否也需要工业设计呢?答案是肯定的。大家都说现在各行各业是买方市场,但是事实上,还是有很多高端的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依然需要进口。如果金属板材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减少对铆钉和焊接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冗余加工,通过对新的材料和工艺的使用,使得金属板材的手感、防锈、防水、防指纹等性能显著提升,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和附加价值。除了制造端,在企业的品牌营销,金属板材加工企业在样本、网站、厂房、办公室、服装、展位、广告、微信、优酷、Youtube等社交媒体等各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MFC了解到有些外贸型零部件企业因为仅仅比同行做得多一点,就获得了大量的顶级优质客户的订单。今后,MFC将陆续介绍一些成功案例。我们从中国工业设计协会(http://www.chinadesign.cn)整理了如下的工业设计公司和奖项,供有兴趣的企业参考,排名不分先后。国内知名的工业设计公司有哪些?北京润富堂联合创意设计机构 http://www.runfutang.com杨明洁设计顾问机构(YANG DESIGN) http://www.yang-design.com深圳市浪尖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artopcn.com温州先临左岸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zasj.net爱谷工业设计公司 http://www.ico-id.com武汉光谷楚创空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市东方艺辰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dfyc-id.com深圳智加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zcosz.com品物设计集团http://www.perdesigncn.com杭州凸凹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toout.com飞鱼(杭州上海郑州深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feish.com.cn深圳市嘉兰图设计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newplan.com.cn浩汉工业产品设计(上海)有限公司http://www.e-novadesign.com上海木马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designmoma.com威曼设计http://www.vimdesign.com深圳市万有引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sz-gt.net深圳市无限空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sz-nd.com北京品物堂产品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perbrand.cn武汉人人思美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renrensimei.com北京东成新维产品设计咨询有限公司http://www.fromd.net青岛舜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sunvisdesign.comMUID http://www.muid.ccEICO-数字化咨询与产品专家http://eicoinc.com洛可可LKK http://www.lkkdesign.comHOLY荷勒http://www.inholy.com唐硕公司http://www.tangux.com深圳市佳简几何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xivodesign.comIDEO http://www.cn.ideo.com北京尚品格工业设计公司http://www.bjido.cn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chinno.cn深圳鼎典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http://www.designdo.cn工业设计大师Dieter Rams 优秀设计的十条准则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创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优秀的设计让产品更加实用: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优秀的设计是美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优秀的设计使产品更容易被读懂: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优秀的设计是谦虚的: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优秀的设计是诚实的:Good Design is honest.优秀的设计经得起岁月的考验: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优秀的设计是考虑周到并且不放过每个细节的:Good Design is thorough down to the last detail.优秀的设计是关怀环境的:Good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优秀的设计是简洁的: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设计奖项有哪些?IDSA-美国优秀工业设计奖http://www.idsa.orgIF-德国汉诺威工业论坛 http://www.ifworlddesignguide.comG-Mark -日本工业设计优秀奖-Good Design赏http://www.g-mark.orgRed dot Award德国红点设计大奖http://www.red-dot.orgCore 77美国Core77http://www.core77.comTaiwan Excellence Awards-台湾精品奖http://www.brandingtaiwan.orgLite-On Award-光宝创新奖 http://www.liteonaward.comTaiwan International Design Competition-台湾国际创意设计大赛Successful Design Awards-China中国最成功设计大赛http://www.designsuccess.cn红星奖-中国创新设计 http://www.redstaraward.org
播放《金属板材成形》杂志的原创及部分转载文章,传递金属板材成形行业的最新资讯,供金属板材加工及汽车、电梯、家具、家电等制造行业的专业人士参考。
文|叶立伦·中国台湾工研院IEK越南基础工业薄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制造装备市场需求,主要为进口设备所提供。再者越南本地机床制造刚刚起步,因此市场上主要为机床经销商,协助进口国外机床产品,提供越南国内市场的需求。故这将成为国外机床厂商进入越南市场的机会。越南为2017年中国台湾机床新南向市场的第七大出口国,占中国台湾整体出口比重的3.4%,出口金额为34.9亿美元,其中主要出口产品项目,分别为锻冲压成型机床、车床与综合加工机。因此,中国台湾的机床产业可先针对越南之机床市场进行分析借以了解越南机床消费市场需求概况,以利我国机床产业进一步布局越南市场。GardnerResearch于2017年7月预估当年全球机床消费金额为819亿美元较前年同期成长2.4%。全球前三大消费市场分别为,中国、美国与德国。预估2017年消费金额分别为281、93.7与76.4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机床消费值的34.3%、11.4%与9.3%,中国台湾则为全球第9大消费市场,消费金额为17.9亿美元。至于欧元地区虽然在民生消费方面已有复苏的景象,然2017年第三季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仅达83.2%左右,仍未突破金融海啸前2007年的84%。因此现阶段欧元地区除了意大利与西班牙对机床需求有较明显成长外,整体制造业仍呈现缓步复苏的现象。图1 全球机床消费金额分析进一步统计GardnerResearch预估2017年全球机床消费国的消费金额,亚洲国家(包含俄罗斯、土耳其与亚塞拜然)的消费金额共计481.19亿美元,占全球机床消费金额的58.8%,而欧洲地区的消费金额约为220.1亿美元,占全球机床消费金额的26.9%,因此亚洲机床市场的需求对于全球机床产业的发展会有决定性的影响。2017年中国台湾机床主要新南向出口市场(泰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占中国台湾整体出口比重的14.7%,出口金额为151.4亿美元。近年来越南政府积极发展国内的制造业,吸引许多国外的制造业(如纺织、制鞋与3C等)进入该国投资设厂,带动该国对于机械产品需求的增加。并观察2013~2017年中国台湾机床出口越南的金额,除了2016年受到全球经济垄罩于“新平庸”的经济型态,经济复苏力道减缓影响该国投资制造业设备较2015年减少外,其余各年的出口金额均呈现成长的趋势。其中主要出口产品项目分别为锻冲压成型机床、车床与综合加工机。因此,中国台湾的机床产业可先针对越南之机床市场进行分析借以了解越南机床消费市场需求概况,以利我国机床产业进一步布局越南市场。越南制造业概况近年来,越南开辟了许多工业区以满足不断成长的制造业需求,并以优惠的税收、土地和租金价格吸引投资者。这些工业大部分位于胡志明市周边,其中有以机械工业、工业电器与家用电器等为主的新造工业区。越南工业生产快速成长,年均成长速度达到19%。2008年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成长速度减缓,然至2015年,越南工业生产成长速度仍接近10%。越南属于发展中国家,亦为WTO成员国之一,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越南金属加工和工业产品自给率不足10%,而90%以上需依赖进口,其中进口最大金额比例的产品为机械工具和设备零部件。主要进口商品除机械设备及零件外,尚有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皮革与布匹等。主要进口来源地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与韩国。同时越南是世界第五大摩托车市场。目前,摩托车保有量约为4,000万辆,尽管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和私人汽车的增加,摩托车年销售量逐年减少,但2015年摩托车销售仍然达到250万辆。虽然根据越南交通运输部门的规划,至2020年时将减少越南摩托车保有量到3600万辆。但越南摩托车及其零部件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可观。此外越南总理阮春福于2017年签署第68/QD-TT号令,在2016~2025年期间为国内配套工业发展提供大范围支持,使其到2020年能满足45%的国内生产需要,到2025年满足率达到65%,其能致使降低制造商于当地制造的生产成本,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越南的工业。越南发展配套工业的三个重点领域,分别为配件、服装及纺织品与高科技设备。越南机床产业概况根据Gardner的报告,2016年全球机床消费市场总计为799亿美元,较2015年下滑了3.4%(约28亿美元)。其中,占据全球机床消费三分之一的中国市场以275亿美元继续领先,美国、德国分列第二、第三。在机床前十大消费市场的排名中,越南取代俄罗斯进入前十名。再者GardnerPublication预估2017年全球机床市场的消费金额将成长到819亿美元,较2016年上扬2.5%。而预估越南的消费金额相较于2016年成长20%,达到18.56亿美元。同时越南机床本身的技术水准不高,多数仰赖进口,再加上其国内制造业加工需求逐年增加,使得机床进口与国内消费的数量成长迅速,值得持续关注越南机床市场。越南基础工业薄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制造装备,主要为进口设备所提供。并且越南本地机床制造正处于刚刚起步,因此市场上主要为机床经销商,协助进口国外机床产品,提供越南国内市场的需求。观察图2越南近三年的进口值趋势,2014年景气复苏,进口大幅成长55.1%,金额突破1010百万美元;2015年再度大幅成长68.1%,达1698百万美元;2016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进口值小幅衰退9.4%,回到1539百万美元。图2 历年越南机床进口金额的分析由这连续10年数据可看出越南国内机床进口值正以大幅且快速的方式成长,仅有三年成长率为负值,其余各年成长率多在双位数以上,显示长期趋势正朝向正向发展。越南五年来平均主要前三大机床进口机种为“8462锻造、锤造、模压冲制机床”、“8457金属切削加工中心、单工位及多任务位组合机床”及“8454金属冶金及铸造机”。进口金额排名第一位的8462锻造、锤造、模压冲制机床2015年之进口金额为402百万美元,占越南机床总进口金额的18.6%,其进口金额在2013年达到191百万美元低点后,逐年上升。第二位的8457金属切削加工中心、单工位及多任务位组合机床,2015年之进口金额为711百万美元,占越南机床总进口金额的33.0%,其近五年进口金额自2011年进口低点14百万美元逐年上升。排名第三位的是8454金属冶金及铸造机,2015年进口金额为228百万美元,占越南机床总进口金额10.6%,其进口金额自2012年的65百万美元低点,呈现上升趋势。根据越南海关数据近10年的统计资料分析越南的进口国别,其中各国在越南机床的市场占有率,如图4。占有率最大的国家是日本,近五年占有率均排名第一,占有率大致维持在37%以上,日本2015年进口占有率为54.07%,进口金额则从2011年的235百万美元,至2015年大幅提升为918百万美元,成为越南机床进口金额最高的进口国;越南近五年的第二大进口国为韩国,其近五年的进口金额亦从2011年的59百万美元逐年提升,至2015年进口金额已达284百万美元,2015年的市占率为16.75%;越南近五年的第三大进口国为中国,近五年进口市场占有率皆有12%以上;再者统计2015年前三大进口国(日本、韩国及中国)进口总额已占越南机床整体进口金额达83.26%。显见现阶段越南机床消费市场是以此三国的进口产品为主。图3 越南工具进口品项的金额分析越南机床消费市场分析目前越南机械行业企业中只有5%~6%从事零部件生产,无法生产高精度、高技术零部件。再者目前越南全国汽车生产组装厂56家,其中外资企业18家,内资企业38家,年产量约46万辆,其中轿车20万辆,卡车21.5万辆。整体而言,目前越南汽车产业在产量上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并逐渐形成一些配套工业,为国内汽车生产和组装提供零部件。然越南汽车配套能力薄弱,全国21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生产的汽车零部件技术含量低,主要为镜子、坐垫与电池等。不过近年来,越南经济持续成长,汽车需求随之扩大。根据越南汽车工业协会(VAMA)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包括越南国内生产和进口的汽车销量达30.4万辆,比前一年成长24%,创历史新高,此般民间对汽车需求的高涨,拉动了越南汽车市场的增长。图4 越南机床进口国的金额分析汽车销量成长率大幅超过预期的主要原因是,越南国内生产的汽车销量急剧扩大。2016年的汽车销量,进口车为7.55万辆,等比成长5%。与此相比,国内生产的汽车销量于乘用车款为18.23万辆,成长27%;在商用车款为10.63万辆,成长25%。并且依据按越南汽车生产商的销量统计,其国内最大生产商长海汽车公司TruongHai为11.28万辆,成长40%;其次是丰田5.70万辆,成长13%;福特2.90万辆,成长40%等。因此越南中央政府规划鼓励企业投资于汽车零部件生产,并预计至2020年将越南汽车产量提高到年产22.7万辆。然越南基础工业薄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制造装备市场需求,主要为进口设备所提供。再者越南本地机床制造刚刚起步,因此市场上主要为机床经销商,协助进口国外机床产品,提供越南国内市场的需求。故这将成为国外机床厂商进入越南市场的机会。进入越南市场的建议越南近五年(2011~2015)进口机床金额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具有双位数的成长为29.5%;而越南共进口10种不同的机床产(8454~8463),每一种产品平均占整体机床进口的比率为10.0%。以下以平均复合成长率29.5%;平均进口比率10.0%,将越南机床划分为四个区域进行分析,分别是进入区(高成长性、低进口比率)、成长区(高成长性、高进口比率)、成熟区(低成长性、高进口比率)、衰退区(低成长性、低进口比率)。在成长区方面,越南成长性最高且进口比率最高的产品是8457综合加工机,其近五年CAGR达165.9%,且2015进口比率为33.0%,此为越南近年最主要的机床进口产品。其次,位于成长区的产品尚有8454金属冶炼及铸造用转炉、浇包、锭模及铸造机、与8455金属轧机及其轧辊,两者近五年CAGR均达到30%以上,且进口比率均为10.6%,显示这类产品的进口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其次,在成熟区方面,越南以8462锻造、锤造、模压冲制机床产品为主,其2015年进口比率为18.6%,但进口年复合成长率CAGR仅12.7%,已低于平均成长水平,显示越南对此类产品的需求已达到稳定与饱和的情况,不过仍为越南机床进口金额较大的产品。在进入区的产品,主要以8456非传统加工机为主,其2015进口比率虽然只有4.4%,但复合成长率则高达38.4%,后续可关注越南对此产品的进口情形,是否会有机会进入成长区。最后,除了上述产品外的其余产品均位于衰退区,显示越南机床对此类产品的需求现阶段处于低成长性、低进口比率的情况,显示下游需求尚未萌芽,以致于此类产品进口并未成长。由于越南的制造业正处于开始萌芽与逐渐崛起的阶段,且自身的机械制造业基础薄弱,对于任何工业发展所用到的机械产品皆有需求。因此现阶段中国台湾的机床产品在进入越南市场时,可以先针对产品所处的区域,以及配合越南当地应用市场的发展状态进行评估,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以达到最大效益。MFC金属板材成形平台1.官网:www.mfc-china.org2.今日头条:金属板材成形之家3.微信订阅号:MFC-home金属板材成形之家4.群友通讯录:「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1.6万人通讯录5.千聊优课:MFC-冲压联盟名家直播间
文|萧瑞圣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销售值120.2亿美元,泰国当地生产的汽车零部件多属于国内可取得原料,且需求较殷切的零部件,零部件技术层次较低,且附加价值较少的产品,或较高污染的零部件,如轮胎、锻造、铸造、冲压、齿轮组等金属加工与零部件、电池组装与注塑成型零部件等,2017年泰国经济持续稳定成长,汽车零部件销售值达132.4亿美元,较2016年成长10.2%。泰国政府已将汽车装配与制造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未来5年将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希望能在东盟国家最大的汽车装配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发展,泰国汽车零部件因为新车型陆续投入生产与内需市场的扩大,汽车零部件在本地化(提升自制率)需求变得殷切。泰国汽车产业概况泰国强化本土企业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为强化本土产业发展,达到生产的经济规模,泰国限制国内组装车款的型式,进一步提升国产化,并带动零部件部门发展,成立“泰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The Thai Auto-Part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TAPMA)作为国家统合机制,为提供零部件产业提供产业整合与发展,泰国宣布禁止“整车进口”,并调高“进口组装”关税,作为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手段,在政府停止给予生产特权、要求提升零部件本土生产比例的双重措施下,泰国本土的零部件厂商的数量逐步成长。汽车与零部件居泰国出口首位电动车辆系政府重点发展产业泰国为日系车厂第二生产基地,2016年泰国总出口值2084亿美元,其中以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出口值256.3亿美元占12.3%,居泰国各类出口品项首位,泰国汽车与其零部件产值占GDP比重12%,全球10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50%在泰投资生产,销售主力是1吨客货两用车(Pick-Up Truck,皮卡车),泰国4.0已将“次世代汽车”列为政府重点发展产业,泰国是电动车辆发展潜力市场(2016年销售复合动力车辆8万辆),泰国希望未来以节能环保车辆关键零部件作为东盟国家领头羊角色,积极推展国内电动车辆市场,泰国推动电动车普及政策,并推广电动公交车与电动机车示范运行,图1,是泰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概况。图1 泰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概况泰國国推动政策︰泰国政府积极推展国内电动车辆市场,泰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协会配合政府推动电动车政策。政府先选择开发复合动力车(HybridCar),先从电动公交车与电动机车试行推广。泰国汽车与其零部件产业产值占GDP比重12%,汽车及零部件年出口总额约299亿美元,占泰国出口总额的14%,占GDP的7%,全球10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50%在泰投资生产。生产与销售主力是1吨客货量用车(Pick-uptruck,皮卡车)。政府支持发展“次世代汽车工业”节能环保车(EV)、汽车电子产品具发展潜力。泰国汽车产业政策泰国致力于发展电动车辆产业泰国拟在2036年实现能源消耗降低30%,重视电动车辆产业发展,规划年产销售纯(电池)电动车(BEV)与插电式复合动力车(PHEV)120万辆,并建置电动车辆充电站。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推动电动车辆产业政策以3种动力配置电动车将享受设备进口免税等不同的促进投资优惠,分别是纯电动车、复合动力车(HEV)以及插电式复合动力车。2015年11月泰国成立电动车协(Electric Vehicle Association Thailand,EVAT),合计有泰国汽车整车厂与零部件产业等168家厂商参加,主要目的推进电动车辆产业发展。复合动力车必须在2017年12月31日前递交促投申请信息,比如电动车组装,或者关键零部件制造等所能享受的BOI投资优惠,是设备进口免税。充电式复合动力车必须在2018年12月31日前递交促投申请信息,享受的BOI优惠政策包括设备进口免税,同时免征3年的企业所得税。每增加一个关键零部件在泰国本地生产,免征企业税所得税再延长一年,但合计不超过6年。纯电动车递交促投申请的时间为2018年12月31日前,免征企业税时间则长达5~8年,每增加一个关键零部件在泰国本地生产,免征企业所得税再延长1年,但合计不超过10年。泰国传统汽车零部件奖励投资政策汽车零部件(一般零部件):免除企业所得税(上限),Zone1~3年(工业区内),Zone2~3年(工业区外)/7年(工业区内),Zone3~8年,图2所示,是泰国传统汽车零部件奖励投资工业区。汽车零部件(关键零部件):全区——免除8年企业所得税,免除关键零部件生产机器进口关税:关键零部件品项计有剎车零部件(ABS)、触媒担体(Substrate for catalytic converters)、电子喷油系统(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systems)、汽车变速箱(Automobile transmission)、电动车电池(Battery for electric-powered vehicles)、电动车辆电动马达(Traction motor for automobile such as hybrid or fuel cell cars)、电子行车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ESC)、剎车动能回收系统(Regenerative Braking System)、电动车空调系统(Electric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automobile)、汽车轮胎(Rubber tires for vehicles)、汽车电子零部件(Electronic parts for vehicles)。借由免征企业所得税、减税方式积极扶持新能源车辆或电动车辆关键零部件产业,泰国BOI针对汽车关键零部件设定分级,表1是泰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奖励政策,依据技术程度分为:A1类(强化研发,增进泰国汽车产业竞争力)与A2类(泰国少有投资且具强化基础设施,应用先进技术提升附加价值)给予免除8年企业所得税、免征出口生产用原料进口关税与免营业税等优惠。图2 泰国传统汽车零部件奖励投资工业区表1 泰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奖励政策A3类(泰国已具少量投资雏型,属于高科技应用,促进工业发展)给予免除5年企业所得税、免征出口生产用原料进口关税与免营业税优惠。A4类(技术层次低于A1~A3,强化泰国产业供应链)给予免除3年企业所得税、免征出口生产用原料进口关税与免营业税等优惠。B1类(未应用高科技技术,但对汽车产业价值链有明显帮助者)给予依提升竞争力程度给予免税额度优惠、免征机器进口关税、免征出口生产用原料进口关税与免营业税优惠。B2类未应用高科技技术,但对汽车产业价值链有明显帮助者给予免征出口生产用原料进口关税与免营业税优惠。泰国积极发展泰国4.0与EEC招商投资2016年泰国政府推动泰国4.0,内容涵盖2017年至2036年的经建计划(共20年,每5年为一期),主要目标是以科技为传统产业提高附加价值,包含工业4.0、服务业4.0、贸易4.0、农业4.0,推动泰国经济成长,投资3000亿美元发展基础建设、发展东部经济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图3是泰国发展东部经济走廊,鼓励外国投资,免除企业所得税最长15年,外商个人所得税从35%降至15%,同时发给一站式服务5年外商工作证,推动泰国4.0目标在10年内泰国人均GDP超越新加坡(US$6000/2017年→US$13000/2036年),规划泰国20年内挤身已开发国家。图3 泰国发展东部经济走廊(EEC)泰国东部经济走廊贯穿春武里府(Chonburi)、罗勇府(Rayong)与北柳府(Chachoengsao),是东海岸工业开发区的延伸,聚焦十大目标产业,目标促进区域内公用事业基础建设及物流系统发展、提升研发产业与技术服务等。目标产业包含次世代汽车(Next-Generation Automotive)、智能电子(Smart Electronics)、高端健检旅游(Affluent,Medical and Wellness Tourism)、未来食品(Food for the Future)、自动设备与机器人(Automation and Robotics)、航空(Aviation)、生物化学及环保石化(Biochemical and Eco-friendly Petrochemical)、数字产业(Digitalindustries)与医疗中心(MedicalHub)等。泰国汽车零部件市场日系车厂主导泰国汽车整车市场泰国汽车内销约为80万辆,外销约70~80万辆,泰国销售前五大的汽车品牌全是日系车种为主,2016年汽车依销售数量分别为Toyota、Isuzu、Honda、Nissan、Mitsubishi,占市场86.1%,其中Toyota与Honda主要供应乘用车市场,两者合计市场占有率40.1%,Isuzu则为最大的轻型卡车供货商,供应泰国近一半的轻型货卡车。泰国政经稳定,汽车列为重点产业,汽车零部件内需市场成长泰国汽车与其零部件产业产值占GDP比重12%,汽车及零部件年出口总额约299亿美元,占泰国出口总额的14%,占GDP的7%,全球100大汽车零部件企业有50%在泰投资生产与销售主力是1吨客货两用车。政府支持发展“次世代汽车工业”节能环保车与电动车辆、汽车电子产品具发展潜力。检视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销售值120.2亿美元,泰国当地生产汽车零部件多属于国内可取得原料,需求量大、零部件技术层次较低的产品,或较高污染的零部件,如轮胎、锻造、铸造、冲压、齿轮组等金属加工与零部件、电池组装与塑料射出成型零部件等,2017年泰国经济持续稳定成长,汽车零部件销售值将达132.4亿美元,较2016年成长10.2%。泰国政府已将汽车装配与制造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未来5年将积极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希望能在东盟国家最大的汽车装配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持续快速发展,泰国汽车零部件因为新车型陆续投入生产与内需市场的扩大,汽车零部件在本地化(提升自制率)需求变得殷切,如图4所示。图4 泰国汽车零部件销售预测东盟国家实施“东盟工业零件流通优惠措施”(东盟IndustrialJointVentures,,AIJVS),以强化区域内贸易与经济发展,汽车产销过程中,运输与包装的成本相当高,生产地点通常会选择在区域地理中心的位置,减少运输成本,泰国正好位于东盟国家南亚的核心地带,良好的地理条件使泰国成为转运中心,出口的汽车恰可满足降低运输成本的需求。日本车厂为经营东盟国家市场,选择泰国进入市场,以便利用区域内贸易进行国际分工,不仅可降低成本,更可达到生产规模经济。东盟国家提出“东盟工业零件流通优惠措施”补充条款,对汽车零件关税提供减半税制优惠,扩大了跨国公司在东盟投资,汽车相关产业在整个东盟区域内贸易中更加热络,泰国汽车产业也因而受惠,借由区域内贸易所带来的国际分工与竞争,提升泰国汽车零部件的技术与质量与凸显在区域生产中心的定位。2016年全球汽车生产量约9100万辆,中国大陆生产2819万辆、美国1220万辆、日本920万辆、德国606万辆,泰国生产各类型汽车194.4万辆,居全球第12位,图5,是泰国汽车生产量在全球地位,其中汽车出口123.4万辆,国内销售71万辆,销售的汽车种类计有乘用车38%、双厢小货车(DoubleCab)33%、1吨皮卡车(Pick-uptruck)23%、客货两用车(Pick-up Passenger Vehicle,PPV)12%、巴士/卡车1%。2016年泰国总出口值2,08.4亿美元,其中以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出口值256.3亿美元占12.3%,居各类出口品项首位,属于泰国重点发展产业,2016年泰国各类型汽车保有量约1,680万辆,其中柴油车989万辆(占60%)、汽油车505万辆(30%)、液化瓦斯车120万辆(7%)、高压瓦斯车40万辆(2%)、复合动力车辆8万辆(1%)。图5 泰国汽车生产量在全球地位泰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析日系车厂长期布局泰国汽车产业,整车厂影响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动向,由于在泰国投资生产多是欧美日等领导车厂,有其全球零部件供应链系统,在泰国组装厂所使用的高附加价值关键零部件多自日本进口,同时调配位于泰国卫星工厂零部件出口至其他国家组装厂,东盟国家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与制造技术差异大,加上日系汽车在东盟国家拥有优势市场占有率,汽车零部件出口至东盟国家比例高,形成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现象。由于日系整车厂带动零部件厂商布局泰国,日系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相较东盟其他国家完整,除引擎系统、电磁变速箱与燃料供应系统等关键零部件自日本进口外,在泰国生产的汽车零部件除供应车厂组装外,部分汽车零部件出口至东盟其他国家。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值172.2亿美元,较2015年成长4.3%,主要出口品项有车体板金、剎车系统零部件、钢圈、机械加工件(散件)、汽车轮胎等,属于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的市场特性。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值112.3亿美元,较2015年成长3.3%,主要进口品项计有如汽车电子产品、底盘、引擎系统、转向机构与系统、传动系统、剎车与悬吊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等。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值172.2亿美元,主要出口国家计有马来西亚(12.9%)、印尼(10.8%)、日本(10.1%)、南非(7.2%)、美国(6.1%),前5大出口国占47.1%。2016年泰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值112.3亿美元,主要进口国家计有日本(47.3%)、中国(12.6%)、印度尼西亚(7.4%)、德国(6.5%)、美国(5.2%)等,前5大进口国占79.0%。在泰国组装厂所使用的高附加价值关键零部件多自日本进口,同时调配位于泰国卫星工厂零部件出口至其他国家组装厂,东盟国家汽车零部件制造质量与制造技术差异大,日系汽车在东盟国家拥有优势市场占有率,图6是泰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值预测。图6 泰国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值预测泰国为东盟国家重要汽车与零部件生产国,再加上巴基斯坦、印度及孟加拉国,泰国地理上居于枢纽地位,运输与营销均有成本及地利优势。人力资源、产业政策、供应链、市场等极具发展潜力,中国厂商透过泰国政策支持电动车辆产业发展,可与泰国厂商以策略结盟方式布局泰国电动车辆零部件产业,以泰国为生产据点,扩及ASEAN与全球市场。泰国是东盟主要的汽车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领导国家,泰国与诸多国家已签署自由贸易区协议,不论是在供装配新车或是汽车维修零部件方面,必将带来庞大商机。中国具欧系、美系、日系整车代工与外销实绩,亦拥有自主品牌车厂,产业上中下游供应链齐全,布局泰国与东盟国家具备竞争优势。泰国政府积极推动泰国4.0次世代汽车产业,促进东部经济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EEC)招商投资奖励,贯穿春武里府(Chonburi)、罗勇府(Rayong)与北柳府(Chachoengsao),汽车与其零部件是泰国相当重要的经济产业,可作为中国厂商布局东盟国家跳板。随着传统车辆逐步朝向电动化、电子化趋势发展,中国不但建立自主整车品牌,部分电动车辆关键零部件厂商已成功进入国际电动车供应链,为我国电动车辆零部件产业创造新契机。电动车辆属于高技术门坎与高资本密集的整合性产业,中国电动车辆关键零部件发展实绩相较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具备优异的技术竞争能力,中国可与泰国厂商以策略结盟方式布局泰国电动车辆零部件产业,以泰国为生产据点,扩及ASEAN与全球市场。MFC金属板材成形平台1.官网:www.mfc-china.org2.今日头条:金属板材成形之家3.微信订阅号:MFC-home金属板材成形之家4.群友通讯录:「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1.6万人通讯录5.千聊优课:MFC-冲压联盟名家直播间
文|刘明星、李建、王思杰社保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大类。在很多地区,社保不仅仅只是一项保障,缴纳社保的年限通常作为买房、买车、子女入学等活动的参照指标。2018年4月8日,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其中提到:为提高社会保险资金征管效率,将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等各项社会保险费交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2018年7月,全国县乡的国税、地税机构正式合并,这样全国的省市县乡四级税务机构分步合并和挂牌工作完成。新闻媒体又把税务部门征收的新闻热炒了一遍,不少企业和个人忧心忡忡,MFC就本文梳理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目前社保是怎么缴纳的?目前各地社保费的征收机构全国并不一致,有的地方是由税务部门来代为征收,征收的额度由社保部门核定;有的是由社保部门来征收,绝大数省份是社保部门征收。这一次是明确自2019年1月1日起,社保费用由税务部门来征收,而且社保的缴纳数额由税务部门来核定。这个征缴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因为税务部门通过发票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而且金税三期之后,银行的数据和税务共享,税务部门有权对异常的企业银行账号查账,而不需特别的理由。社保部门并不掌握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征收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那就是企业缴纳社保的人数少于实际员工人数,甚至不交社保,或者社保的缴纳基数低于实际工资数,实际发放工资的人数大于实际员工人数,不及时缴纳社保等。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企业而言是合算的,减少了纳税基数,对政府而言,这部分收入是损失的,对员工而言,除了极少数的企业将省下的社保费用现金返回给他们之外,大多数情况是得不到这部分省下的钱的。但是也正是没有严格征收,才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得以存活,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不然员工连工资都没有,更别奢谈什么社保。为什么要改变征收方式?简单地说,政府需要增加社保收入填补不断扩大的社保缺口根据2017年11月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2016》:“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8877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4392万人(含人社部门负责管理的城乡统筹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188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18089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18451万人。同时,当前参保扩面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和一些小微企业参保率偏低,尚有部分群众未纳入养老保险体系,工伤生育保险参保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2015年,我国各省份养老金收支平衡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结余最高的广东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总额为7258亿元,占全国总结余近两成,但黑龙江、青海等10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养老金仅可支付不到10个月,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的省份增加到7个,甚至个别省市累计结余都已穿底,为232亿元。2016年,全国养老金平均可支付月数17.2个月,比2015年减少0.5个月。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超1000亿元的省份除了广东之外还有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四川、上海、山西、安徽。这9个地区共计2.61万亿元,占全国累计结余的70.6%。但与此同时,黑龙江、青海、吉林、辽宁、河北等10个省市和新疆兵团的可支付月数在10个月以下。四川和上海虽然累计结余也超过了1000亿元,但可支付月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16.2个月和12.6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收支情况中,有7个省份出现收不抵支,比2015年增加了1个,比2014年翻了一倍多。无独有偶,作为全国唯一养老金累计结余穿底的城市,黑龙江也是全国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低的地区,仅1.30:1。相较之下,广东的企业养老保险抚养比最高,达9.25:1,而全国抚养比则从2015年的2.88:1下降为2.8:1。”放开二胎之后,生育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并没有生育红利可以收获,未来即使全面放开生育的前景也不乐观。养老基金的增值和保值一直是难题,能跑赢通货膨胀就不错了,在宏观经济整体不太乐观,股市、房市通通低迷的情况下,理财的渠道实在是很非常有限,就这样的保命钱,还的时不时用来作为入市拉动股指的幌子。在提到养老保险基金巨大支出压力形成背后的原因时,人社部曾将满足人民对于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期待列入其中,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已经连续10余年调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不断提高,基金支出额越来越大。货币的超量发放使得隐形的通货膨胀严重,不提高养老金,广大退休人口的生计难以维持,而持续这么增长,养老金又难以维继。为了应对养老金的缺口,专家们可谓是操碎了心,不断造舆论,要求延缓退休年纪,减缓新增退休人口数量,同时建议用划拨国有资产补充缺口。2017年11月,国务院公开了日前印发的《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其中明确,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股权分红及运作收益专项用于弥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是这个过程比较复杂,也见效太慢。简而言之,就是社保基金不够用了,除了上面提到的,能想的招,比如不同地区的转移支付,收窄报销的范围等等,都不能解决不断扩大的窟窿。严格征收,增加收入成为政府必然的选择,而税务部门是所有部门里数据最全、权力最大、执行能力最强的部门,征管系统和风险识别系统完备,可以有权力调取银行、统计、社保、工商、房产局、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等任何和企业相关的信息。而这一次,在金税三期全面上线之后,从技术上讲,打通社保和税收的通道没有障碍了,切换征收的成本也很低。社保由税务局征收有哪些变化?变化将是非常显著的:之前因为不同部门之间征缴社保和个税的盲区将不复存在,企业试图通过减少社保缴费来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很小了。之前社保归社保局征收,个税归地税局征收,两者的数据库往往是不通的,企业申报个税的时候,五险一金作为税务的扣除额,地税局很难取得实际支付依据,企业当然是尽量往少报。现在税务局是跨部门的超级权力中心,掌握一个执法口径,用个税数据比对五险一金数据,看企业是否合规。只要税务部门愿意,每一个企业和个人的财务数据对它而言,几乎是透明的。如果说2017年的金税三期前面上线,让企业购买虚假发票冲抵成本的财务成本和法律风险大大提升的话,社保的税务征收,让虚列人头多支取人员工资、少交社保的最后一点操作空间也消失殆尽了。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在阳光之下进行。企业和个人当期缴纳的社保费用将显著增加:对企业而言,是绝对增加成本,网上有人测算过,根据单位社保缴存、公积金缴付差额测算表,企业实际承担的社保、公积金金额占名义工资比重提升11%~39%。中国企业实际承担的税负成本较高,严格按照社保法规定依照实际工资进行社保申报五险一金的企业微乎其微,即使是垄断性的央企国企也用福利、出差补贴等形式合理避税。大部分企业都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来缴存社保的,整个社会已经把这种情况当做企业的成本来运营经济,一旦完全规范,整个商业社会的成本和利润要重新核算,触及面会非常大,阻力估计也会不小。面对严峻的税务核查和成本压力,靠打擦边球压榨人力成本才能盈利的企业大部分会破产,当然,创业的成本会大大增加。对于正在工作的个人而言,根据个人社保缴存、公积金、实际薪酬差额测算表,个人实际到手的现金收入下降幅度占名义工资的10%~15%,当期收入下降十分明显。但考虑到严格规范后,公积金及社保缴存金额的上升带动个人账户缴存金额的上升,综合而言,个人整体收益有所上升。人性都是看重眼前利益,甚过长远利益的,即使整体收益有所增加,这是当前看不见的,这项改革也会得到大量个人的抵制。此外,和最低工资保护法一样,个人能否最终得利,前提是你所在的企业能活着,而且你能保住你的工作。对于很多低收入的劳动者而言,他们所在的企业利润原本就很稀薄,合规缴纳社保就是意味着破产。对已经退休的人而言,这是绝对利好了,养老金在有生之年应该不用担心了。对于政府而言,当前的社保收入无疑增加的,短期最大的得利者。即使有企业因此而破产,对政府整体而言是,只要整体财富还在增加,政府从整个蛋糕中分到的份额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危机能够得到缓解,也减少对中央银行超发货币的依赖。目前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是在实实在在减税,而中国的企业要和他们竞争,也必须要把减税的好处落到实处。在征收严厉的同时,政府应该适当要考虑降低税率,以及针对家庭整体征税,降低有照顾子女和老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从技术上讲,可以分别出一个人的婚姻和家庭状况。3、创办和持有企业的吸引力将大大下降,企业的负担大大增加。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财富是企业家,他们创办企业,将人力、资本、资源、技术等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创造财富,创造就业,创造税收。金税包括目前的社保改革,短期内,都形同增加税负,这也是中央政府声称要给企业减税,而财政收入反而创历史新高,上市公司大量企业营收增幅远远大于利润增幅的原因所在。在微信里,制造业的老板们抱怨生意难做钱难赚,并不是个别现象,如果办企业得到的便利和回报不足够大,而且还充满了法律风险,那么很多企业家的最优选择是卖掉或者关掉企业,转向虚拟经济或者直接移民,这对国家和人民将是巨大的损失。社保合并征收的好处是什么?1、对纳税人而言,就是便利,改革之后,只需要登录网上税务局(企业版)的统一办税平台,就能办理通过不同的板块办理原本需要在国税、地税、税务局官网等不同部门办理的业务,减少企业办税的时间和工作量。2、政府将准确掌握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各种统计数据将更加真实,国家的社保资金增加,将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稳定社会,财政提供公共服务有更多的空间。3、税务征收社保对于改善宏观的经济和商业环境有巨大作用。从微观讲,看似每一个企业的成本都在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一视同仁的,没有遗漏的。不像现在这样,有的地区征收的严厉,有的宽松,还可能存在选择性执法,一些原本没有那么强的竞争力的企业,钻了法律的空子,获得相对的价格竞争优势,这对那些合规的企业是不公平。在介绍金税三期那篇文章里,MFC介绍金税三期的全面实施,让很多假冒伪劣、以偷税漏税获得竞争力,或者盈利较弱的企业将破产,各个行业一直尾大不掉的低端产能也可能因此得以铲除,为业内规范经营、合格纳税的企业留出更多的商机。社保的税务征收也会有类似的效果,将会打击到千千万万中小微企业。企业会如何应对这些变革?降低法律非强制性的公积金比例。在2018年7月25日,有一条消息引爆了微信朋友圈,那就是华为公司把北京的员工的公积金缴纳标准从12%降到了5%。公积金是个人和公司1:1等比例缴纳的,而全部归个人所有的,降幅后,相当于华为公司可以少交7%的税前工资,同时个人可以当期多发7%的税前工资。从法律上讲,公司可以在5%~12%之间选择公积金的比例,华为公司一旦带头,估计会有大量的公司跟进。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减少人工的使用。这一点是必然可以预见的,一些可有可无的工作岗位,将被裁剪掉,分给剩下的员工做,拿出裁剪的部分工资补偿这些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自动化、信息化、人工智能的投入,增加机器人的使用,以减少人员的使用,可以预见,凡是能减少人力使用的行业将有大幅发展机会。裁减亏损的部门或者企业,停止经营活动,或者转移工厂,减少财务损失和法律风险。这几年从华南和华东市场已经有大量的外企和民企结束营业,迁徙到东南亚、东欧和非洲,也有大量的民营企业的老板直接携款跑路。税务和社保的规范是不可逆的大势,企业只能去适应这些变化,用技术和管理,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同时采用更高明的、合法的避税手段来降低税负。办理工商注册并正常发放工资,但没有办理养老保险的参保登记的、办理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未全员参保的、参保了但没有上年工资总额足额缴纳社保费的企业要早做打算,以免成为改革之后被抓的典型。利用劳动试用期免交社保、让员工签所谓自愿放弃社保协议,都是不合法的,与公积金不同,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律明文规定的。老板的私账和公账要尽量分开,做内外账,让外账长期亏损的也要小心被税务部门稽查到。遭曝光的企业的负责人将进入失信名单,出行、贷款等经济活动都将受到影响,严重的直接就是刑事责任。而企业失信,也会受到银行制裁和投标资格限制、重罚等惩罚。5、尽量减少下列的违规的操作:找发票抵税,造成费用异常;故意不用银行发工资;饭补、房补、婚庆补贴补贴不申报个税;大量员工零申报;虚列员工发工资;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尤其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很多属于劳务所得进行纳税申报,但是按照工资进行申报了,尤其是劳务公司、建筑企业等都要高度重视,根据个人所得税法不是全职员工是不可以工资申报个税的;外包福利也是违规的,很多企业将员工部分福利和工资外包给人力资源个税、管理咨询公司,让他们开发票,给员工发放工资,也是变相发放工资,是要补税的。MFC金属板材成形平台1.官网:www.mfc-china.org2.今日头条:金属板材成形之家3.微信订阅号:MFC-home金属板材成形之家4.群友通讯录:「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1.6万人通讯录5.千聊优课:MFC-冲压联盟名家直播间
文|李建、王思杰、刘明星随着工业富联的上市,互联网在工业领域,尤其是工厂的应用,成为了最近讨论的热点。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还是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无不是为了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MFC作为聚焦钣金和冲压的互联网媒体,推动和展示工业互联网在钣金工厂的实际应用,为行业创造价值,一直是我们MFC的使命。为此,我们采访了沧州融力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力”)董事长杨冠一先生。背景介绍:融力位于被称为“北方最大电子机箱配套加工基地”的青县。青县是北方钣金工厂的聚集地,2002年,青县被河北省确定为“县域经济示范县”。青县钣金企业总数达到了380多家,遍布十一个镇、乡、场,是青县的特色产业之一。在机箱机柜企业如此密集的地区,部分头部企业均在企业的数字化应用方面有自己的建树,融力便是其中之一。杨冠一先生早年曾留学澳大利亚,是墨尔本大学信息系统专业硕士,父亲杨家和先生创办的沧州兴隆电器有限公司是融力的前身。杨冠一先生毕业不久即加入兴隆,后在兴隆公司的基础上创办融力,并一直致力于在融力推动数字化改造,是青县地区数字化应用最早的钣金工厂之一,具有地区代表性。MFC: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融力?杨冠一:追溯前身,融力精密已经有26年的历史了,算是一家钣金老厂了。多年来融力背靠京津,在电力设备、新能源、精密机床、通信等行业经验丰富,积累很多。由于贴身于中国最活跃的互联网创业中心——北京,融力在大力转型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智能硬件代工厂,为智能交互终端等互联网设备提供制造服务。钣金制造仍然是融力的主营业务,以2017年的财务数据,占到融力营业额的70%,代工业务在快递柜快速发展的那几年,能占到融力营业额的60%以上,这两年势头放缓,大约占30%。除了快递柜制造,其他的智能终端代工业务增长很快,今年很有可能代工业务突破营业额的50%。融力努力成为方案级的工厂。在钣金业务上,希望可以为客户提供结构设计,生产制造,以及后期结构的改善、优化,让客户找到融力,一站式把钣金的问题解决掉。代工业务上,融力联合佐佑设计,提供产品的外观设计服务,在开发阶段即导入结构设计方案,使得制造阶段可以低成本的无缝展开。联合纵横科技,提供基于安卓和X86的硬件平台,帮助客户优化供应链,可以更好的和制造工厂对接。近年来,融力在生产管理上导入精益和阿米巴,走了很多弯路,经过不断的尝试终于摸到了点门路,开始尝到甜头。结合数字化改造和移动化应用,公司的管理已经开始步入快速的上升通道,改善很大,在成本、品质、交期上能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图2 钣金加工现场MFC:您理解的工业互联网是怎样的?杨冠一:对于钣金行业来说,我理解的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共享和连接。通过对传感器的应用,结合移动化的工厂MES系统或者ERP系统,把机器和机器、人和机器、部门之间、工序之间全部数字化打通,把加工数据、机器数据、管理数据、工单数据等生产制造中需要的数据和产生的数据全部自动化的传导和采集,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和高级建模分析,让公司的各级管理层都能全透明的看到每台机器、每一张订单、每一个工序的实时数据,并支撑企业各级快速做出决策,这是我理解的工业互联网。软件时代,ERP是企业应用的主流,ERP可以使企业的运营数字化,但是做不到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更加做不到设备和设备之间的连接。我认为工业互联网会对制造行业形成摧枯拉朽式的改造,让整个制造体系焕然一新。当然这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政府不是定格到2025年嘛。以后设备的升级换代,能不能联网,将会是核心功能之一,谁能率先做起来,这个厂家可能就会快速崛起。图3 焊接现场MFC:融力做了很多工厂的数字化工作,如果结合工业互联网,会对成本控制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杨冠一:很多钣金工厂都已经上了管理系统,无论是金蝶也好,还是用友也好,或者是某个公司的MES系统也好,我想都会对企业的运营效率有整体的提升,毕竟这已经是行业主流了。你现在住酒店,没有哪个酒店还在用纸笔记录房间的住宿情况了吧,全部都是计算机系统派单管控了,饭店点个菜都用Ipad了。那现在有多少钣金工厂从工程制作投料单,到仓库领料,到生产过程中派工单的下发,以及下发后的数据收集,都还是在用纸质的表格在不同的部门之间传导,形成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Excel?Excel只是把你手写字变成打印字而已好不好!当下的ERP系统,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整体管理效率,自然管理成本摊销就会降低,仓库及时拿到投料数据,可以快速出料,精确购料,降低库存,这些都是系统可以降低成本的点。当然,这是在ERP成功实施的基础上,ERP实施失败的案例在行业里比比皆是。工业互联网接入进来,能够对设备进行数据实时采集和交换,提高设备的利用率,OEE可以做到不小的提升,自然成本就会降低,并且幅度不会低。折弯机都可以做到像AMADA一样,坐在办公室里编程后直接传到机器上使用,不用在设备上编程,是不是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并且降低了对员工的要求?这都是控制成本点,并且想像空间很大。图4 激光下料现场MFC:那品质是否有改善,尤其是在焊接和喷涂工艺的品质保证上?杨冠一:品质保证首先是制造过程中生产出合格品,其次才是不合格品不能向下流转。数字化的应用,把工件在工序之间的转交过程中数字化签名,对于员工的生产行为和转交行为是非常具有震慑力的,因为你可以做到全程可追溯,从后工序一道一道的向前追溯。传统方式在大量生产的时候,你很难做到向前追溯到个人,追溯到这一个工序所有人和没有追溯无区别。那么在生产中,员工能够规范自己的生产行为,怕后序发现不合格而追溯到自己,自然一次产出合格率和转交合格率都会大幅度上升。这自然也是降低成本的主流方法之一,减少返工和不良的浪费嘛。在焊接和喷涂工艺的品质保证上,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这两个环节品控更难,还主要是因为这两个环节以人工加工为主,而其他环节,比如下料和折弯,基本上都是机器保证品质了,只要你图不错,程序不错,基本不会出不良。到了焊接和喷涂,人为因素更多,不可控更多,自然不良就会更多的出现。通过对人的实施数字化追溯,辅以及时激励,品质是可以保证的。这种方式才能真正实现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检验员这种理想状态下的工厂管理。图5 折弯现场MFC:刚才我们已经谈到了成本和品质,那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对于交期的改善呢?杨冠一: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说折弯机,你能够拿到折弯机的所有历史加工数据,每天折了多少刀,干了多长时间,坏过多少次,故障率是多少,不同的产品加工中折弯机的稼动率如何。那么综合过去3个月,6个月,1年的历史数据,我是不是知道我的每台折弯机每天最多能折多少刀,这个类型的产品能折多少刀?我折弯机单班产能是1万刀,现在订单来了,总计要折10万刀,交期只有5天,我是不是可以判断我开两班这个订单可以完成?给自己稍微缓缓跟客户商量6天完成,是不是这样子交期就会很准?那总计10万刀,目前在产5万刀,只有5万刀的夜班产能,交期5天那怎么做也做出来,是不是为了这个接这个订单,从接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联系外发,而不用等到干不出来的时候手忙脚乱的现联系?如果这些数据能够做到实时,通过折弯环节建立的数据模型随时评估产能,那对于交期得是多大的改善啊!当你拥有数据后,尤其是实时数据后,你会发现,这些数据能带给一个钣金工厂多大的便利。MFC:那工厂数字化之后,对于员工会带来哪些积极的变化?杨冠一:数字化做的好的话,基础员工工作可量化,甚至为其做一个数字化画像,可以针对性的做出激励方案,调动员工积极性,这个激励做的好话,可以从月激励改善到日激励。想要推行阿米巴,或者称为包产到人,没有数据是无法做到的。激励越及时,效果越好,员工干劲越足。我们目前这方面仍然在摸索,主要是在钉钉上做了一些派工单的应用,但是没有做到和投料单打通,效果一般。对于市面上的一些管理软件做了一些了解,对于我们的需求都是有差距,我们想以订单的成本核算为核心,把过程数据都数字化下发和采集,可以实时针对独立员工和单笔订单成本两个维度进行核算和考核,目前都不到。所以我们在天津组件了一个团队,正在针对我们自己的需求做开发。MFC:目前数字化工厂成本高昂,您如何看待呢?杨冠一:因为钣金不算是个大行业,专门针对钣金工厂的系统很少,价格相对都比较高。再加上购买服务器等等这些硬件成本,很多工厂望而却步。而用友金蝶这些ERP系统没有专门针对钣金行业优化,尤其是小批量多品种的工厂,应用软件很费劲,可能BOM都没在系统里录完,交期都到了。这是行业现状,没办法的事情,我们盼望更多的厂家进入到钣金工厂管理软件行业中来,竞争更多,机会更多,也能把成本降一降。有联网功能的设备价格都非常高昂,很多厂家承受不起。目前来讲,钣金工厂数字化还是需要工厂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承受的起这个费用。但数字化、互联化、自动化,一定是钣金工厂的未来形态。我们希望融力可以走在前面,这样子融力才有未来。我们也希望这些年融力通过对精益生产、对阿米巴这些管理理念的实施应用,混合我们自己正在研发的MES,能够形成一套独特的钣金工厂管理模型,打造出融力的竞争力来。图6 折弯工位现场MFC:我知道您工厂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多年,又在自己研发数字化系统,那您能否有意愿把您的管理和系统跟行业分享呢?杨冠一:我们现在才只是摸到了一点皮毛而已,谈分享为时尚早。先把自己的工厂做好,多跟行业领先的前辈学习,愿意和我们做沟通交流的,我在办公室沏好茶,随时恭候,融力不是封闭的工厂,我们的大门敞开欢迎多沟通多交流,一起学习进步。我们的MES是一个轻量化、移动化的系统,在融力的应用会快速迭代,没有三两年的时间难以谈成熟。同样,也随时欢迎大家来交流。MFC:你觉得留学经历对你有哪些帮助?国外的同学对你后来的企业经营有什么影响?杨冠一:留学的经历除了知识层面的,更多的是给你眼界上的开阔,和一种人生的体验。人就这一辈子,就这几十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一秒过去了,下一秒就来了,过去的这一秒再也找不回来了,即使像马云一样有钱也找不回来。那你有一种什么样的人生体验,在什么年龄上有什么人生体验,这种体验是你自身的一种财富,会比更多的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多一份人生履历。我很开心曾经有过这段经历,有过这么一段生活,这段生活已经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了,让我的生命更丰富、更完整。结束语原定一个小时的采访,因为相谈甚欢,整整持续了近两个小时,还是感觉言犹未尽。在这两个小时里,记者听到了如此多的关于工业互联网与企业的融合,对于一家制造型企业,在七年的采访生涯中,确实不多见。采访归来,记者无意中看到了一个数据,据调查,中国是全世界工业4.0拥有专利量最多的国家。而且我国的互联网一直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国制造能否在人口红利消失之前,实现工业互联,智能制造,值得期待。这也许使我们打赢中国质造的最好的机会。MFC金属板材成形平台1.官网:www.mfc-china.org2.今日头条:金属板材成形之家3.微信订阅号:MFC-home金属板材成形之家4.群友通讯录:「MFC金属板材成形杂志」1.6万人通讯录5.千聊优课:MFC-冲压联盟名家直播间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