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一席
一席
Claim Ownership

一席

Author: 一席

Subscribed: 7,942Played: 92,806
Share

Description

人文 科技 白日梦
855 Episodes
Reverse
高嘉丰,音乐人。真正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是去建造自己,不是拆解他人的东西。从淘宝写歌、发明电子乐器、NFT到最近研究AI音乐,高嘉丰的音乐和他本人一样,新潮前卫,拥抱当下并积极向外探索新的尝试,于是这也造就了他自己的音乐语言。电子、独立摇滚、Hyperpop、说唱……以上风格你都可以在高嘉丰的创作中听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甚至会让人质疑,如果在一首歌中不断变化曲风和塞入各种元素是不是太满了?不过高嘉丰觉得这正是他活在当下的证据,这是一个碎片化的时代,他想在音乐中体现这种“碎片化”,“每一种风格像一种不同的语气,它们在帮我唱歌。”【时间轴】00:04 🎵《飞行的历史》03:08 一种“全新的真诚”:“平时扮演自己就很辛苦的人,万圣节什么都不用扮也是ok的”05:00 拥抱碎片化的时代,也许整个时代最大的优势是“没有文化”12:53 个人浏览器历史17:13 🎵《爱你爱到》25:17 寻找自己的十年34:15 不去成为“其他人”40:11 🎵《不想和朋友见面》👇2023年万圣节,高嘉丰在上海做了一个街头的新歌发布会,第二天他举的这个牌子传遍了整个中文互联网👇还被翻译成了粤语版哈哈哈哈👇高嘉丰今年的巡演海报(虽然已经结束了,大家可以蹲蹲明年👌)👇高嘉丰在2011年设计出来的一个新乐器👇高嘉丰在「维基冲浪」👇寻找属于他的十年👇高嘉丰写的第一首流行歌曲《蹦迪治大病》歌词节选
杜珩,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健康创新与合作部高级项目官。你看,这就是公共卫生措施的魅力所在。它保护了她们,让更多的人受益,不管这个人她是在上海还是在鄂尔多斯,是有户籍的孩子,还是流动人口的孩子,她都会受益。中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由政府支付部分疫苗费用,让儿童的公费疫苗接种率稳定在90%以上,比如乙肝疫苗、卡介苗等。但是世卫组织重点推荐各国优先纳入免疫规划的10种疫苗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和轮状病毒疫苗等4种尚未被纳入我们的国家免疫规划。杜珩在盖茨基金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支持扩大免疫规划,让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尽早接种上述几种疫苗。“我相信这些疫苗迟早都会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但是我们希望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进程更快一点,让更多孩子的生命得到挽救。”【时间轴】00:04 本集精彩片段00:32 聊聊职业转型、聊聊一款疫苗研发的基本过程02:52 宫颈癌是仅有的两个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癌症之一05:57 什么是国家免疫规划08:03 HPV疫苗的两大现实:“约不到苗”和“太贵”11:22 给妈妈打还是给女儿打?打九价还是二价差别大吗?19:57 鄂尔多斯成为第一个试点25:20 让更多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8:02 “华丽”转型👇一款疫苗研发的基本过程👇有关宫颈癌的一些数据👇中国免疫规划进程👇中国自费市场HPV疫苗每剂单价👇赵方辉老师做的宫颈癌防治费用数学模型(预测)👇“那么最佳路径是怎么样?他们比较了很多不同的假设情景,最佳路径是这样的:假设2021年,疫苗纳入了全国的免疫规划,当时的费用会有一个增加,但是大概10年左右之后,发病后支出的费用就会全部下降。”👇一席做的一个有关HPV疫苗最佳接种年龄的小调研,最后收到的结果里选B的人最多,15到25岁。其实标准答案是A,9到15岁。👇“在中国、在全球其实情况都差不多,HPV 16型和HPV 18型这两个基因型的病毒在健康人中的感染率差不多,在感染人群中占到了80%以上,HPV 16型还要更高一些。二价疫苗,主要针对的就是16型和18型两种基因型的HPV病毒。所以从公共卫生意义上来讲,我们先要保基本,打二价疫苗就够了。因为对个人来讲,如果已经成年,并且已经有性生活,那么你不可能说自己没有感染的机会,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在感染之前打疫苗,这样疫苗才是有用的,越早接种效果越好。”👇“2020年的8月份,全国第一个宫颈癌免费疫苗接种试点启动。一年之后,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所有中学的在校女生,从初一到高三,接种率超过了90%,也使得准格尔旗这个县级单位,成为我们国家第一个达到世卫组织为了消除宫颈癌而设定的9到15岁以下的女孩接种率超过90%目标的地区。”👇“免疫规划能带来什么?这里有一些数据,主要是这三种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将会给住院病例和死亡数据带来的影响,它基本上可以减少60%到90%的病例和死亡。”【参考文献】[1]www.iarc.who.int.[2]SINGH D, VIGNAT J, LORENZONI V, et al. Global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20: a baseline analysis of the WHO Global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Initiative [J]. Lancet Glob Health, 2023, 11(2): e197-e206.[3]Bruni L, Albero G, Serrano B, Mena M, Collado JJ, Gómez D, Muñoz J, Bosch FX, de Sanjosé S. ICO/IARC Information Centre on HPV and Cancer (HPV Information Centre).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Related Diseases in China. Summary Report 10 March 2023[4]ABBAS K, YOO K, PREM K, et al. Equity impact of HPV vaccination on lifetime projections of cervical cancer burden among cohorts in 84 countries by global, regional, and income levels, 2010–22: a modelling study [J]. eClinicalMedicine, 2024: 102524.[5]WHO. Human papillomaviru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2022 update)[6]terrance.who.int8_session_HPV_vaccine/Oct2018_session8_global_market_study_HPV.pdf[7]CHEN W, ZHANG X, MOLIJN A, 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distribution in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 the importance of HPV 16 and 18 [J]. Cancer Causes Control, 2009, 20(9): 1705-13.[8]mp.weixin.qq.com[9] Lijun Liu, Zhaonan Zhang, Xixi Zhang, etal. Coverage of 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Among Children 0–15 Months of Age — 9 Provinces, China, 2019–2021[J]. China CDC Weekly, 2023, 5(17): 379-384. doi: 10.46234/ccdcw2023.072[10]JIANG M, CHEN S, YAN X, et al. The coverage and challenges of increasing uptake of non-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s in China: a scoping review [J]. Infect Dis Poverty, 2023, 12(1): 114.[11]vaxlab.dukekunshan.edu.cn关于强化国家免疫规划的战略思考[12]Zhang H, Lai X, Patenaude BN, Jit M, Fang H. Adding new childhood vaccines to China's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evidence, benefits, and priorities.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3 Dec;8(12):e1016-e1024. www.ncbi.nlm.nih.gov[13]Wang J, Zhang H, Zhang H, Fang H. Public health impact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rotavirus vaccination in China: Comparison between private market provision and 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s. Hum Vaccin Immunother. 2022 Dec 30;18(7):2090162. doi.org
钟郁含,「一起长大」项目发起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很多家长会认为,有质量的互动是很难的,需要家长有很高的学历、厉害的技能,或者很多的物质资源。但是在接触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家庭之后,我发现有质量的互动往往也是平凡的、日常的互动。这也是李钧雷老师在对我工作的辅导中教会我的东西。当父母因外出工作不能和孩子长期生活在一起,爱和关怀的传递往往面临更大的困难。连续在贵州支教几年后,钟郁含看到了孩子们和远方的父母建立更多情感链接的渴望,于是发起了“一起长大”项目,支持外出工作的父母和留在家乡的孩子之间的远距离情感互动。钟郁含在贵州的三所学校里待了三年,以一对一和小组讨论、家访、观察的形式接触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了解他们想要跟父母交流什么话题、想要怎样的交流方式,再通过线下和线上的父母课堂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父母。“一起长大”跟孩子和父母讨论过的话题包括:孩子想家时,家长在电话中怎么陪伴ta? 孩子的教育超过我了,我如何继续引导和帮助ta?一年没见到父母的孩子想过一个什么样的春节?春节后如何跟孩子告别?比起作为权威的专家去指出父母们哪里没做好、指导他们应该怎么做,“一起长大”强调的是发现和传递父母已经做得好的地方,让他们意识到,即使离得很远,也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持续的关爱,而这其实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多厉害的技巧。因为有质量的互动其实往往也是平凡而日常的。【时间轴】00:48 “你明年还来不来?”07:08 从支教转向支持远距离互动10:37 这些沟通困难不是父母个人的问题13:56 发现父母已经做得好的地方17:06 孩子们希望父母可以去聊这些事情18:57 过完春节,如何跟孩子告别?24:35 父母课堂32:57 搭一座桥👇钟郁含在贵州支教👇“有一次走到一片村庄,几个学生不见了,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手里举着一只小狗给我看,他们知道我喜欢狗,就去各家去问,看谁家有小狗,借出来给我看。”👇“就这样过了好几年,我走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会再因为难过和紧张大哭了,我的学生会在我走的早上摸黑到山上去采花,编成花环戴在我的头上作为告别的礼物,我们会挥着手说“明年见”。”👇“2022年的夏天,我准备结束在贵州的常驻。在最后一次家访中,我站在学生家的楼顶,看到地上积水很深,不知道怎么能穿着球鞋走到另一边去。几个穿凉鞋的学生看到我不敢走,立刻踩到水里,用砖头为我铺了一座桥。”👉钟老师的公众号叫“一起长大家庭课堂”,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关注!
唐苏勤,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哀伤与疗愈实验室负责人。虽然我不能控制死亡哪天到来,但我能在面对死亡时更主动地做一些决策,更理解丧亲之后的心路历程,这让我感觉满足和心安。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失去,如何从失去中重获力量,继续前行,是哀伤疗愈的永恒主题。哀伤不仅仅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它包含一系列经历丧失后常见的情感、认知、行为和生理的变化。不仅仅是亲友的离世,分手、失业、破产、宠物死亡、确诊重大疾病等,都会让我们陷入了一种名为哀伤的困境。然而并不是所有哀伤都会随时间消退。那些久久不能平复的哀伤,不仅会严重干扰生活、社交、学业、工作,甚至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作用。2019年,唐苏勤创立哀伤与疗愈实验室,探索重大疾病、丧亲等事件带给人的身心影响。她看到人们对哀伤的压抑与忽视,并深刻意识到哀伤疗愈和死亡教育的相似性——能够做到去公开讨论它,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时间轴】00:05 受到创伤后的部分哀伤反应02:30 何为“哀伤”?08:39 哀伤适应与延长哀伤障碍10:55 如何疗愈哀伤?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Worden:接受现实、经历痛苦、适应变化、重建联结24:51 “整合性哀伤”:失去之后,继续前行👇椰林夜总会资料照片👇“我们几年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做了一个研究,关注的是丧偶老人。这些老人在2011年是已婚状态,在2013年是丧偶状态,在2015年大部分仍处于丧偶状态,我们用抑郁水平来衡量他们的丧亲适应情况。”复原力组(蓝)与慢性哀伤组(黄)👇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ICD-11中,加入了“延长哀伤障碍”这一精神疾病,指的是关系亲密的人死亡六个月后,个体仍然会出现持久且弥漫的哀伤反应,并且严重影响到了自己在个人和家庭生活、社交、学业、工作等方面的表现。👇在中国丧亲人群中,大概有8.9%的人会面临着罹患延长哀伤障碍的风险。如果经历的是失去唯一的孩子、疫情等,风险会更高,经历非自然死亡的风险最高。👇美国心理学家沃登(William Worden)提出,穿越丧亲之痛需要完成四项任务:接受现实、经历痛苦、适应变化、重建联结。如果没能完成其中某一项任务,人们当然还可以继续生活,但可能就无法很好地将丧亲经历整合到自己的人生中。👇这是一位母亲因癌症去世的女大学生画的哀伤故事线。从上课接到电话,到举行葬礼、回家摆放遗照,到妈妈死后过的第一个除夕、听到室友给妈妈打电话、第一个清明扫墓,再到暑假旅行散心,她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变化。👇依恋理论提出者、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曾写道:或早或晚,一些回避了哀伤的人,通常会在某种情况下崩溃。👇唐老师提到的哀伤疗愈小程序👇唐老师:“我们的一生都在面对失去,如何从失去中重获力量,继续前行,是哀伤疗愈的永恒主题。”💗
卢辉,广东省肇庆市公立医院副主任医师。这样的病人,我们把他接回医院抢救,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往往也是人财两空的结局,因为热射病的死亡率实在太高了。所以专家指南建议,应对热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对一个普通人来说,气候变化意味着什么?卢辉是广东省肇庆市公立医院的一名医生。因为当地的急诊中心挂靠在医院名下,全年近1/4的时间里卢辉都在出急诊。最近几年出诊过程中,他发现每当天气出现异常时,救护车出车率就会明显增加,中暑、慢性支气管炎、虫蛇叮咬……出现类似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在接触了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后,卢辉开始意识到,气候变化与这些疾病息息相关。于是,卢辉在肇庆市当地的乡镇地区开展了“老年人群体和残障人士气候适应力提升”项目。在调研过程中,卢辉发现,当地老年人甚至从未听说过“气候变化”“温室效应”这样的概念,这些宏大的话题距离他们太过于遥远。他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是“天气越来越热”“身体越来越不舒服”,更不会将二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卢辉在肇庆的养老院和乡镇开始了一场针对老年人及其护理人员的科普和培训,他希望将“战线”提前,在疾病还没到来时,率先改变人们的意识。不过,随着气候变化的脚步逐渐加快,提高气候适应意识正在更大的范围内变成一件必要的事情。【时间轴】00:08 一名临床医师的工作日常03:47 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紧密联系,夏季高温时急诊接诊量为何会明显增多?热浪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及预防措施13:56 身处气候变化中的老年人群体,老年人在哪些情况下服用药物可能会影响中暑情况?23:46 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议题时,个人应如何应对以缓解焦虑感?👇基于中国66个城市的总温度-死亡率响应曲线,显示的是气温和总死亡率的关系,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无论过冷还是过热,死亡率都会上升。👇《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2023年)》👇韩国一篇搜集了几十万个病例的文献报告显示,随着高温天气的增加,我们的心理健康和情绪会受到影响,自杀、他杀和暴力事件也会随之增加。👇自然之友“玲珑计划”的伙伴们去到老年人社群和养老院做气候适应的科普,跟大家讲如何防中暑,因为中暑呕吐后如何翻身拍背,如何吸痰,以及在天气热了之后,如果发生心脏骤停,如何进行心肺复苏。👇自然之友整理的《高温热浪天气下老年人健康防护手册》,大家可以扫描二维码下载👇可能促进中暑发生的常见药物👇“作为一个临床医师,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科普工作?我们临床医师常常处于疾病防治这条河流的下游,不断地打捞生病的病人,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往往事倍功半。如果我们采取上游策略,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早期阶段、萌芽阶段就进行预防,效果会不会更好?”
姜涛,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无论是一个团体,还是一个公司一个单位,人并不是抽象和笼统的存在,是由非常具体的、需要耐心体会的个人构成的。可能是因为今天的社会节奏太快了,这种耐心地一个一个去认识人的能力,在今天是非常缺乏的。十年前,姜涛在《公寓里的塔》中讨论1920年代文学青年的寻路与分化:“五四”烛照之下,已经解放了自我的年轻人该往何处去。这本学术专著如今已溢价数倍,却意外收获了不少专业外读者的讨论和共鸣。如今,姜涛的关注重点还是年轻人,只不过时间聚焦到了40年代。全面抗战爆发后,因为战争和迁徙,青年人有了更多置身组织化、团体化的境遇,或奔赴延安,或参加各种各样的演出队、服务队。性格迥异的年轻人聚合在救亡图存的旗帜下,活力和创造力得到极大的释放。但团体生活的难题也随之浮现:如何协调内部的关系、既调动集体活力又不伤害个体积极性?看上去这似乎是20世纪中国长久面对的议题,但这种冲突并不只存在于抽象概念,即使在一个“正确”原则支配下、在“进步团体”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调整仍值得耐心审视。直到今天,无论是身在让你想家的工位,还是凑各种搭子的学校,我们或许都感觉到相关问题“并没有因历史的推进而变得陈旧”,甚至在有些时候显得更加急迫。从历史层叠的经验里挤出一道缝隙,给他人和彼此一个机会,打开那些板结甚至扭曲的表面,正是人文知识思想工作的一部分责任和可能性所在。【时间轴】00:10 1940年代,战争情境下的团体生活是怎么样的?02:32 路翎虚构的演剧队:当有问题的团体遇到有问题的个人06:15 稀释了生活也稀释了困难:问题并没有因为历史推进而变得陈旧13:01 丁玲现实中的西战团:首先要认识人,一个一个地去认识21:23 真真天才的光:看到人物独特的光彩和背负的艰难🚩40年代前线后方大大小小的抗日救亡团体(演剧队、服务团、工作团等)吸纳了非常多的流亡青年,跟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当时年轻人的精神面貌👇北京学生移动剧团👇福建一支战地学生服务团👇1945年,剧宣七队队员👇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自嘲👇作家路翎(1923-1994)👇五四时期工读互助团募款启事,团里的年轻人受了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要共同生活、共同求学、共同劳动,甚至有钱一起花,有饭一起吃,有衣服一起穿(但也很快遇到了现实的挑战)👇电视剧《觉醒年代》截图👇西北战地服务团演出剧照和剧目单👇抗战期间的丁玲👇在当时的青年团体中一种很常见的民主生活形式“生活检讨会”,大家坐在一块儿批评与自我批评👇诗人田间(1916-1985)👇电影《黄金时代》剧照,丁玲与萧军、萧红
王靖豪,南方都市报记者,“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牵头人。我们遇到问题不能一刀切,说一堆的不能、不可以、不让、不允许。如果我们秉持着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信念,我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无障碍城市建设是一个备受媒体关注却收效甚微的议题。2021年5月,王靖豪调查发现,珠海10条主干道上的盲道,没有一条是畅通、安全的。他连续找了城管、住建、交通运输、交警、残联等部门,结果盲道竟然没有完整意义上的主管部门。盲道只是无障碍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了改变这个现状,2021年6月王靖豪联合残联发起了一次无障碍环境调研,和30名志愿者一起走访了公园、商场等55处公共场所,梳理出了900多个问题,最终形成了《珠海市无障碍环境蓝皮书》。这本蓝皮书激起了不小的反响。珠海市检察院和文明办要求全市各职能单位,各街道、社区,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逐项整改。王靖豪又与残联一起,向珠海市司法局申报了立法计划,最终促成《珠海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在2022年7月正式通过。继深圳之后,珠海成为第二个为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的城市。有了法律依据,王靖豪和调研团队又跟踪指导了金山公园、金湾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的改造,解决那些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问题,比如修建坡道、为卫生间增加扶手杆等等。虽然已经推动了很多进步,但王靖豪总觉得进度还很慢,因为“他们等得已经够久了,不该让他们再等下去了”。【时间轴】00:18 为什么盲道被占一直没有解决?04:39 为无障碍建设立法11:37 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对无障碍环境有需求的群体是动态且庞大的,我们所有人都是无障碍环境的使用者和受益者17:08 亲自下场参与改造:没有不愿意出门的残疾人,只有害怕出门的残疾人21:47 最难做的是无障碍卫生间25:58 无障碍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冲突31:47 看山看海的自由:如果有一个完善的无障碍环境,残障人士完全可以像我们一样自由地生活,漫游世界👇2021年,王靖豪团队走访调研盲道现状👇新建成的公园门口区域没有盲道👇“九曲十八弯”的盲道👇“说干就干,当年6月我们招募了30位志愿者,开展了一场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调研。志愿者中有来自内地和澳门高校的同学,也有残障人士。在那个异常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访了55个公共场所的每一个角落,总共梳理出了900个问题,还发放了3000份问卷,最终完成了一部8万字的《无障碍环境蓝皮书》。”👇不达标场所的常见问题:夺命坡、随处可见的高差、堆满杂物的无障碍卫生间👇一半以上的政府职能部门,都对无障碍建设负有责任👇一个新的起点,成立“无障碍城市建设深调研”课题组,人大代表、残障人士、专家学者、律师、记者……完整调研了200处场所,产出了10000张照片,100万字的调研报告👇随着政策推动和建设进展,无障碍建设下沉到了每一个角落,但也出现了新的“能看不能用”的问题👇阻拦了电动车和共享单车,但也阻拦了轮椅和婴儿车的石墩和隔门👇团队亲自下场参与到一些场所的改造,打造案例,为其他准备改造的主体提供参照👇最难做的无障碍卫生间👇建的比较好的无障碍卫生间👇多功能水枪和即热热水器的用途👇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设计的双弧相扣的栅栏,轮椅拐个弯就可以进入,自行车则会因车身过长被卡住👇在深圳举办的无障碍环境促进交流会👇参与调研的志愿者笔下未来的无障碍城市
路桂军,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在医学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人文只有科技是有风险的,只有人文没有科技也是蒙昧的。”那什么是人文?镇痛就是人文。连疼痛都止不住,你怎么体谅患者?怎么换位思考呢?1996年,还是麻醉医生的路桂军带领科室开始进行疼痛治疗。他曾对一些癌痛患者做过调查,带着痛苦活十年,和没有疼痛,幸福地活一天,要选哪一个?九成以上的病人选择了只活一天。但在旧有的观念中,疼痛只是疾病的表征,病好了,疼就好了;在东方文化中,忍痛是种美德;很多人对于医学止痛也存在误解,谈到止痛药,便觉得会成瘾依赖。那些不被重视的疼痛患者在路桂军的诊室中得到缓解。除了有疾可循的疼痛外,还有更多找不到原因的疼痛。面对这类情况,路桂军常会问:“有没有一件不愉快的事发生,现在想起来依然放不下?”那些过往经历所导致的疼痛,医学中称为“心因性疼痛”。在近30年的问诊过程中,路桂军看见过的不只疼痛,还有疼痛背后的故事和人。他要求自己对病人颔首慈眉,给予最大的关怀,因为“只有不被关注的疼痛,没有治不了的疼痛”。【时间轴】00:04 本期精彩片段01:02 疼痛有时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有时又是单独的疾病02:20 无痛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忍痛不是我们的信仰,而是一种软暴力”05:57 疼痛科大夫怎么看病?抽丝剥茧发现疼痛病因08:25 疼痛科的专科技术“让我幸福地活着,活到最后是人生一件幸事。首先不要让我疼痛。”10:12 要相信患者是真的疼,“你千万不要怀疑这症状是否真的存在,要想就想自己竟然对这个病一无所知。”12:45 疼痛与情绪密切相关,很多疾病诊断不明、机制不清、治疗无效,其实多半是心理问题19:34 暖了17年,终于暖热一个冷板凳👇图源《机智医生生活》👇疼痛等级划分图👇高度表达情绪的几个器官:心肺、膀胱和胃肠👇路桂军在和病人沟通👇吗啡泵👇医学分科的发展
杨圆圆,艺术家,纪录片导演。在拍摄的两年里,Coby总是会不断地提到一个词,“Swan song 天鹅之舞”。在童话故事中,天鹅会在离世前跳最后一支华丽的舞蹈。Coby似乎也把每次登台都当作自己最后的舞蹈,但她又总会充满生命力地站在那个舞台上,再去迎接下一场。杨圆圆是一名生于北京的艺术家。她18岁出国留学,在唐人街和中餐馆接触到了许多海外华人,他们的故事很少被讲述。她因此对这个群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站在一个更长的时间轴上,关注那些被历史遮蔽或遗忘的人与故事。20世纪上旬,因为排华法案和种族歧视,华人难以离开唐人街。也正因如此,人口密集且充满异域风情的唐人街,成了旧金山最热门的观光景点,唐人街夜总会便诞生在这样的环境下。2018年,杨圆圆关注到充满“中国风情”的唐人街夜总会,并机缘巧合地认识了一群年事已高的华裔女性,包括夜总会“紫禁城”的最后一任经营者、传奇风情舞者余金巧(Coby Yee),以及在今日依然非常活跃的舞团——都板街舞团。这个舞团最初由四位退休的华人夜总会舞者成立,如今都已经处于70-90岁的高龄。她们身上强烈的生命力冲击着杨圆圆,她决定拿起摄像机,记录下她们的故事。历经6年耕耘,这部《女人世界》即将于今年11月上映。👉由于本期图片较多,强烈推荐大家去一席视频号或一席App观看演讲原视频!【时间轴】00:08 不被主流关注和叙述的华人移民02:55 鼎盛的唐人街夜总会:20世纪演艺界离散华人06:19 都板街舞团舞者Coby的人生故事15:46 都板街舞团:70-90岁的美国华裔舞者们18:03 一起冒险的旅途:交错剧场22:58 生生不息的《女人世界》:生命如歌,纵情舞👇92岁仍在跳舞的Coby(图源:纪录片《女人世界》)👇纪录片《女人世界》海报👇英国和巴西的唐人街餐馆👇杨圆圆艺术作品👇美籍华人黄柳霜(Anna May Wong,1905—1961)的“蝴蝶夫人”与“龙女”形象👇伍锦霞(Esther Eng,1914-1970),当时被称为“好莱坞唯一华裔女导演”👇繁华一时的旧金山唐人街夜总会👇唐人街夜总会旅行手册👇以“中国符号”命名的夜总会:“大观天台”、“成吉思汗”👇都板街舞团,由四位退休的华人夜总会舞者于2004年成立,如今的成员基本都是70-90岁的高龄。👇舞团的两位创始人Cynthia和Pat👇六七岁的小Coby👇Coby人⽣中第一套舞蹈服装是她和妈妈一起做的。那是一身粤剧戏服的改良三件套:最外一层是中式夹克,第二层是摩洛哥式长袍,最里面是一条桑巴短裙。👇舞者Coby👇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跳舞娃娃”Coby👇经营夜总会的Coby👇Coby自己设计的服装👇Coby用给客人做服装剩下的边角料给娃娃们做衣服👇Coby和丈夫Stephen👇Stephen:“我们两个真的太不同了。在现实中,Coby是不会穿着她的小高跟鞋跟我一起去登山的。然而,我可以用拼贴的方式让她和我共同登上山顶。”👇都板街舞团的黄氏姐妹在舞台上👇诗人马文蕙(Clara Hsu),加入舞团后,她的造型与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蜕变。👇鼎盛时期的古巴唐人街👇今日的古巴唐人街(杨圆圆摄于2018年)👇“交错剧场”演出海报👇美国与古巴两地的演艺界老人们见面👇“交错剧场”演出的老戏院,现在是一个古巴的武术学校👇邀请舞团的奶奶们来上海外滩美术馆演出👇杨圆圆设计的舞台装置,观众会先在半透明的帘幕上看到一个短片《紫禁城夜总会的一夜》,然后帘幕拉开,荧幕中出现的人会一个个地走上舞台。👇“后来我们又从上海来到北京,紫禁城夜总会的舞者们来到了真正的紫禁城”👇返乡的Coby和亲戚们👇Zoom里的奶奶们和Coby👇影片最后的众筹者名单(部分)👇杨圆圆和Coby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Vol.05 情绪化:群体也会非理性?|朱宁「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第六课 投资者的七个问题好公司等于好股票吗?长期持有能否带来更好的收益?我应该相信哪位股神?总结了散户投资者常见的四种错误行为后,我们为什么还要投资?本集将集中回答投资者最关心的七个问题,帮助投资者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论。【时间轴】00:21 行为金融学讲了投资者“不应该怎么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投资呢?02:58 散户投资者怎么更好了解市场?04:57 为什么市场会有周期?07:34 哪一种投资方式回报最高?11:51 有哪些不同的投资理念?我应该相信哪位股神?「追热点」会遇到什么问题?15:53 好公司=好股票?17:00 长期持有能否带来更好的收益?👇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Vol.04 过度自信:懂的多了还赚的少了?|朱宁「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第五课 情绪化:群体也会非理性?市场情绪高涨,是入场的好时机吗?为什么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会影响整个市场波动?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投资行为,进而影响整个市场走向。本集介绍投资者不理性行为之一:情绪化,一起看看是什么阻碍我们作出理性的决策。【时间轴】00:21 往期内容小结与本集导览00:59 情绪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03:48 为什么情绪与股市涨跌有关?06:24 羊群效应、头鱼理论07:57 股票投资中的「羊群效应」09:06 「羊群」如何形成「泡沫」?10:04 社会心理、叙事、思维框架会对个人的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Vol.03 不愿止损:亏了要不要卖?|朱宁「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第四课 过度自信:懂的多了还赚的少了?我赶不上巴菲特,但水平应该差不多,会不会是李菲特、王菲特?交易越频繁的投资者业绩越差?牛市的时候为什么散户反而更容易跑输大盘?过度自信是投资中的普遍现象,许多投资者在获取大量信息后,反而收益不尽如人意。本集介绍投资者不理性行为之一:过度自信,一起看看是什么阻碍我们作出理性的决策。【时间轴】00:21 什么是过度自信?02:22 行为经济学范畴中的“过度自信”05:20 过度自信的成因与在投资中的表现 人往往在复杂的任务面前更加容易自信 信息过载时,容易让人强化自信或者产生虚假自信 投资者接触到的信息不一定公正和准确08:21 散户如何不亏钱?通过了解行为金融学,「赚自己该赚的钱,不亏自己不该亏的钱。」14:04 散户在牛市时更容易跑输大盘?16:18 如何克服过度自信? 意识到过度自信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行为偏差 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一些关于金融投资的基本原理 有长期投资和多元化投资的理念👇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Vol.02 追涨杀跌:为什么一买就亏?|朱宁「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第三课 不愿止损:亏了要不要卖?商场为什么频繁打折、促销?赚钱的股票拿不住,亏损的却不愿意割肉,为什么?投资者厌恶亏损,但亏了又不愿意卖出,这种对损失的回避深植于人性。本集介绍投资者不理性行为之一:不愿止损,以及背后常见的思维陷阱「锚定效应」「处置效应」,一起看看是什么阻碍我们作出理性的决策。【时间轴】00:23 什么是“不愿止损”,以及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02:00 参照系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是什么?“锚定效应”04:39 为什么在投资组合整体盈利时,投资者不愿意卖出亏损股票?“处置效应”05:56 不愿止损会给投资者带来哪些额外损失?09:02 如何克服不愿止损的行为偏差?👇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Vol.01 投资是“反人性”的吗?|朱宁「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第二课 追涨杀跌:为什么一买就亏?过去一段时间,某支股票持续上涨,我应该买入吗?我买的基金又下跌了,是不是该减仓?为什么一支连续上涨的股票、基金,我一买入就亏?问题出在哪里?本集介绍投资者的不理性行为之一:追涨杀跌,以及背后常见的思维陷阱「代表性偏差」,一起看看是什么阻碍我们作出理性的决策。【时间轴】00:21 上集回顾及本集导览03:58 代表性偏差与追涨杀跌06:48 追涨杀跌如何放大市场波动?90年代末美国互联网泡沫与2015年中国股市异常波动09:55 基金选择中的追涨杀跌11:12 基金的历史业绩是否靠得住?14:55 如何选择个股或基金?👇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超越非理性:你的行为金融学第一课》由一席与华泰证券联合制作,在一席平台和华泰证券平台共同免费播出。课程共6集,总时长约94分钟。主讲人:朱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席勒。投资历史中,人类常常重复着同样的错误。这些错误行为,恰恰是行为金融学关注的重点。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把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思考融进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分析中。我们将探讨投资行为中常见的四种误区及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帮助个人投资者在决策中「少犯错误」,也为我们理解宏观经济运行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一课 投资是“反人性”的吗?传统经济学假设人是理性的,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历史上,市场的大幅波动常常与个体的非理性行为相关,投资者的心理、社会心态也会影响资产价格波动。总结投资中的非理性行为,帮助减少犯错,成为更好的投资者。 为什么近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对行为金融学青睐有加? 如果人无法完全理性,机器可以吗?人工智能是散户投资者的朋友吗?【时间轴】00:46 什么是行为金融学?01:31 历史上的非理性投资案例04:14 市场中的人是理性的吗?05:01 为什么传统金融经济理论不能解释金融危机的爆发?07:05 诺奖「青睐」行为金融学?个人的决定对于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性11:20 人工智能可以理性投资吗?技术进步与投资决策👇课程大纲:👇课程更新时间表:
穆拉特·谢力扎提,音乐人。我们作为一个人,经常局限于一个又一个的信念、给自己贴上各种标签。但我觉得人应该像这些民间音乐一样,是自由的。当你把层层标签、种种信念拨开以后,你会慢慢地发现你自己,发现自我。穆拉特是一名哈萨克族音乐人。1990年代从西安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回到新疆音像出版社工作,为民间艺人编曲,将他们口口相传习得的音乐录制成磁带。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发现,很多民间音乐的自由表达在所谓“规整”的乐谱中被僵化、被破坏了。之后,穆拉特便常年辗转于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吐鲁番、和田等地,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重新探访和挖掘传唱千百年的哈萨克民歌。并将民间音乐独特的连音奏法转化移植到古典吉他的演奏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些传唱千百年的音乐中,穆拉特常感受到天宽地阔,而草原仿佛近在眼前,“我们总是用各种标签把自己套住,但人应该和音乐一样,是自由的。”【时间轴】00:06 🎵《最美的阿勒泰》04:24 童年、奶奶与吉他09:30 🎵《沙漠驼铃》13:02 「把我所谓的音乐知识应用到民间音乐上,其实是在破坏民间音乐」踏上寻找民间音乐的路18:49 🎵《黑云雀》23:49 创造独特的吉他连音奏法,Kũy(葵)吉他演奏法26:55 🎵《三粒谷》30:52 褪去层层标签,感受“万物一体”:情感、爱、温柔、尊严与伟大33:05 🎵《春江花月夜》改编片段35:18 「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大家可以在小程序“一席商店”找到穆拉特老师的专辑《三粒谷》、《七个岛》!🚩跟着一席一起走进穆拉特的世界!👇《最美阿勒泰》👇描述克烈部生活的绘画👇穆拉特全家福,他是最右边的小男孩👇印度电影《流浪者》👇奶奶(一排中间)、穆拉特(二排左一)👇穆拉特在西安音乐学院👇新疆最早的摇滚乐队之一黑马乐队👇《黑云雀》👇冬不拉、乌德琴、古典吉他(从左到右)👇北岛《走吧》抄录
梁彦增,脱口秀演员,偶尔是个作家。原来我从小到大忙来忙去,树立那么多理想,会不会只是因为,我也想获得我爸得到的那样无条件的爱呢?许多人是通过脱口秀认识梁彦增的。他的专场「鸽子的芳心」风格独特,全程互动,“主打简单无脑的快乐,没有观点,没有深度思考。”除了讲脱口秀,他也写诗、写小说、拍电影,微博简介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超话”小主持人。梁彦增过着当代青年人熟悉的生活:带着理想离开故乡,在新的城市和新鲜的体验中不断变换着目标,重新养育着自己。白天在互联网大厂上班,下了班讲脱口秀,在现实的眼光中,用创作为自己保留了一小块精神飞地,顺便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当一个作家。今年,梁彦增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沉默时,请大声朗读情书》,自我介绍只有一行字:双鸭山人,一个青年。他打捞了记忆中与故乡有关的片段,一个有矿区、火车和漫长寒冬的东北城市,和一群失落的、被时代淹没的人,作为对过往的回望。不过,他要分享的并非“坚持多年、理想实现”的励志故事,而是一种普遍的困惑:曾经支撑着我们的理想实现了,然后呢,还可以依靠什么继续走下去?【时间轴】00:06 和大家聊聊理想02:07 第一个理想:当奥特曼07:08 第二个理想:出人头地10:43 第三个理想:当leader14:42 第四个理想:「情怀」20:12 第五个理想:当作家23:29 第N个理想:那个叫「理想」的东西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早一步,赢一路”,抢跑、超前学习变成了一部分人成功的法宝;效率主导下,精通“套路”仿佛找到了学习与应试的捷径。掌握了这些秘诀的佼佼者们进入大学,又会经历新一轮的洗礼。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下,他们被要求成为对自我高度负责的学习者。在目标和任务驱动下,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灵巧的“猎手”,快速适应变动的世界,却极少专注、沉思。广泛涉猎,却疏于专业知识。在看似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中,忙碌地消费、体验和迷失,不敢做出选择。这一代学生为什么普遍经历上述成长的痛苦?当年轻一代被贴上精致利己主义者的标签时,更应该检讨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逻辑塑造了这一代的青年人。【时间轴】00:37 “精英的傲慢”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背后的制度逻辑01:49 为什么中小学生普遍在超前学习?10:24 孩子的每一天都在被评价12:14 教育系统被魔幻成一个大型的数据监测、侦探、挖掘、分析、改进的系统。15:37 “人上人”的孤独16:36 套路背后的泰特教学模式18:59 他们以为,人生有最优解和标准答案。20:57 原本用来自我教育的大学生活,变成了自我监控的学习。28:31 “做题家总是在揣摩出题人的心思,我要变成命题者”。29:18 选而不择的困境31:22 高阶能力:在多重任务不断地变换焦点,但不投身于具体的事35:29 掌控的反噬37:54 农夫与猎手39:01 通向孤独与倦怠的千禧一代
Ale,写作者Ale是意大利帕多瓦人,1993年生,天秤座,AC米兰球迷。2014年,为了报道南京青奥会,21岁的Ale第一次来到中国。大学毕业后,因为觉得“中国也许和我有关联”,他搬到北京,从零开始学中文。在中国生活的六年期间,他学过电影,做过群演,拍过广告。2020年封在学校期间,他在豆瓣写自己跟宿舍保洁阿姨、维修大叔、食堂打菜小哥的日常互动,感觉大家褪下了原有的身份,都是努力活着的人类而已。在最孤独的时候,文字像一根通向外界的绳索,连接了Ale和读到他文字的人们。2023年初,他开始在世界各地旅居,开了个人专栏,用中文记录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和事。现在,刚刚回到中国的Ale想聊聊十年前他在南京感受到、并把他带到中国来的那种近乎本能的需求:和人交流,和人连接。这些年我生活在了不同的城市,做了不同的工作,切换了不同的身份。这六年对我是一种摸索的过程。有时候会觉得好玩,有时候会觉得迷茫,有时候会觉得着急。我当时不太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现在回头知道了,那是我的成长。那六年,《我用中文做了场梦》。【时间轴】01:29 我想尝试回答一个让我头疼多年的问题:你为什么会来中国?05:36 两年后,我搬到中国,学电影,和一个法国人卷学中文。08:24 外国人和自己人15:15 成为自己人也有麻烦。比如,“ale你多大了,28岁,差不多可以考虑稳定下来了。”16:22 疫情开始之后,虽然地球没变,但我们好像变得离彼此更远了。22:28 我发起了一个写作俱乐部,在这个地方,好像真的看到了彼此的内心。26:55 那六年,《我用中文做了场梦》。28:45 在外面跑这段时间有它的意义,跨过隔阂,与人连接。
蓝方,C计划联合创始人。当大量仇恨言论、偏见歧视、阴谋论在舆论场上一呼百应的时候,我们如何重建公共理性?八年前,曾是记者的蓝方和两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C计划,一家致力于推广批判性思维、思辨教育的机构。她们希望填补应试教育对于独立思考的忽视,培养一群合格的公共生活参与者。八年间,C计划的课堂成员从成年人拓展到儿童,他们在课堂上讨论过各种公共议题:大城市应该接纳流动儿童平等入学吗?教室里该不该安装摄像头?代孕该不该合法化?死刑该不该被废除?除此之外,情感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喜欢的人,该不该谈恋爱?我的朋友总让我不爽,该不该跟他绝交?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相比于理性的公民,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理解自己与他人,也是一个个体拥有良好生活的前提。【时间轴】00:40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从一堂讨论连坐制惩罚的课讲起。08:26 批判性思维如何教?阅读是个好方法。12:04 家长的担心:把孩子培养得这么有独立的观点,会不会反而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呢?13:08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学生给班主任写了封信。14:36 遇见杠精,你应该争论,还是应该闭嘴呢?16:10 日常生活中的非暴力沟通与明亮的说理17:48 为什么我们要让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要去关注流浪汉、流动儿童和路边摊贩呢?20:39 如何用阅读应对无处不在的偏见、歧视、仇恨言论和网络暴力22:54 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自己有什么伤害27:38 C计划的8年:谁来为批判性思维和公共理性买单?
loading
Comments (36)

海市蜃楼

那么多种生物都灭绝了,还在乎一个蚊子,那帮圣母婊

Jul 12th
Reply

godd88

怕麻烦(交通之苦),怕被说装逼(咖啡喝咖啡时上个网,穿着奇怪),感觉时机未到(非要结婚才买大床,新被子)!丁丁张给总结的3点阻止我们太多的愿望,让人生变的平淡!

Nov 27th
Reply

Trevor Mao

没有图 听不明白啊

Jun 25th
Reply

Mike CHEN

挺有意思的

Apr 8th
Reply

Arthur

应该说清楚,助理教授,非终身助理教授和教授之间还差几级!

Nov 19th
Reply

Arthur

In 1998 he moved to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Huntsville as a tenure track assistant professor. In 2002 he moved back to China, as a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Tsinghua University.

Nov 19th
Reply

阿谱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Oct 30th
Reply

ievanz zhang

每个照明设计师都应该听听

Aug 14th
Reply

老鼠杨

真好

Jun 25th
Reply

David Wang

家里小时候养过猪,特别有感触,加油!

Mar 4th
Reply

Mondo

酷酷酷

Feb 12th
Reply

Jeremy He

锵锵没了 sad.

Feb 9th
Reply

kan

理解

Dec 3rd
Reply (1)

纸片王

为天石君打call

Nov 15th
Reply (7)

Michael翔

为什么没有再调查蝙蝠体内的病毒来源呢?怎么就直接断定蝙蝠就是最终的来源?

Nov 15th
Reply

1

不错

Nov 14th
Reply

Bing Qiu

还不错。

Nov 14th
Reply

Willllllllway

致敬

Sep 13th
Reply (1)

kan

哦?

Dec 7th
Reply (2)

kan

医学科学讲证据

Dec 7th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