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芊言萬語

芊言萬語
Author: 劉瑋芊 / Abby Liu
Subscribed: 29Played: 130Subscribe
Share
© 劉瑋芊 Abby Liu
Description
Hi,我是瑋芊。
我是一位七年級生,
有一位孩子,
是一間幼兒園的主管,
興趣是閱讀與思考,
並且將學習與朋友們分享。
這個頻道會分享有關育兒、人生、管理等,
走在人生路上的各種學習與體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我是一位七年級生,
有一位孩子,
是一間幼兒園的主管,
興趣是閱讀與思考,
並且將學習與朋友們分享。
這個頻道會分享有關育兒、人生、管理等,
走在人生路上的各種學習與體悟。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 Episodes
Reverse
八月份許多家庭的重頭戲,就是將家中學齡前的寶貝,送進幼兒園。
進入幼兒園是很多孩子們第一次正式長時間離開家庭的里程碑,
也經常會出現因分離焦慮與適應環境而起的情緒波動。
這股焦慮不一定只出現在孩子身上。
有時當孩子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里程碑,
做爸爸媽媽的我們,
內心也會充斥著忐忑與緊張。
到底在新生入園的期間,
或是在孩子即將要上幼兒園之前,
有哪些事情可以幫助孩子更快的適應?或是更好的預備呢?
在本集節目中,我邀請了在幼兒園現場任職的小寧老師與馨茹老師,
帶入了幼教現場老師的視角,
一起來聊聊新生入園這件大事!
若您家有即將要上幼兒園的寶貝,
這集內容邀請您一起收聽!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新生入園,新手老師會焦慮嗎?
老師如何同理與協助孩子處理想家人的情緒?
當孩子說「我不要上學!」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回應?
「放學後自制力崩潰」是什麼?
哪些能力,事先培養與引導,能夠協助孩子入學後更穩更快的適應學校生活?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時序來到了七月,一轉眼大班的孩子即將畢業,進入國小。
在學制轉換間,到底家長們可以協助孩子做哪些預備?
進了小學之後,孩子需要學習與適應的面相有哪些?
在這一集節目裡面,我們邀請到了在小學端任教有8年經驗的Grace老師,
來與大家分享她在小學現場的觀察與體驗。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從幼兒園升小學,需要銜接嗎?
需要協助孩子在上小學前預備的能力有哪些?
上小學後孩子需要具備多久的專注力?
當孩子專注力不足,反而更要…?
孩子升上小一前半年,老師都在引導孩子培養什麼能力?
要讓孩子心情愉快的上學,關鍵是?
108課綱,素養上路後,如何培養孩子的素養與閱讀力?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Carl Rogers曾說:「心理治療的任務無他,就是處理溝通失敗。」
在生活當中,與人相處是幸福或是痛苦,都與溝通的品質息息相關。
溝通影響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從家庭、交友、工作到個人的身心健康…
但是學校教育卻很少教我們如何傾聽與溝通。
今天要介紹的《人際關係》,已故的作者Robert Bolton,在生前是相當資深的溝通講師。
這本書綜整他在理論與實務上的經驗,統整出溝通常見的13種路障,
並分享實用的傾聽技巧、反映式回應的技巧、自我維護的技巧等...
*
在我的書櫃上,關於溝通的書籍不少,
但是這一本書是我看過的溝通書籍裡,
我認為統整了很多重點原則的一本。
若您也對提升溝通品質有興趣,邀請您一起收聽本集節目~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人際溝通中常見的13種路障
溝通路障對於關係造成的影響
如何有效傾聽?
在溝通中,反映式傾聽與核對為什麼很重要?
如何進行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自我維護」?
比技巧更重要,溝通的三大要素是?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一直很想聊聊擇偶這個議題。
因為在婚姻的路上,
另一半與自己的關係與價值觀,
與婚姻的品質息息相關。
在這一集裡,
特別邀請到前不久決定要一起攜手進入婚姻的:Ivy 與 煮男
與聽眾們分享他們怎麼看待婚姻?
如何決定對方是可以共組家庭的人?
深刻認識一個人,就像是閱讀了一本好書。
在這一集裡,透過Ivy與煮男兩個人的分享,
拓展了我們對於婚姻與關係的視野。
在這一集裡,我們閱讀的是兩位動人的靈魂~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Ivy與煮男如何決定要與對方一起進入婚姻?
煮男觀點:多數的男人,都渴望另一半能夠…?
世界玩家的宗旨? 啟程的原因?
Ivy、煮男與Abby一致認為進入婚姻前,很重要的是…?
進入婚姻前的自我準備?
煮男如何在人生不斷的變化當中,保有彈性與樂觀?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教育現場或職場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崇尚「躺平」。
躺平這個詞有很多解釋,有些人解釋這是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忠於自我,
也有人解釋躺平代表一個人喪失鬥志。
這些新聞看在做家長的我們眼裡,
相信很多人都會關注幾個問題,包括:
我們要怎麼培養出有目標、有行動力,遇到挫折仍然能堅持下去的孩子?
我們怎麼避免孩子成為整天沉迷於社群、網路、電動,沒有人生目標的宅男宅女?
這兩個問題的其中一個解方,就是「恆毅力」。
這一集要與大家分享在閱讀完《恆毅力》這本書後,
我綜整書中的一些內容,與自己的閱讀和觀察,
歸納出八個要素,能夠營造一個更容易讓孩子培養出「恆毅力」的教養環境。
這八個要素是:
教養風格
避免抖音腦
重視動機與努力,而非看起來豪不費力
協助孩子透過體驗與玩樂找到興趣,找到興趣後父母協助深化與放大。
家庭文化/父母身教
在生活中確保孩子有嘗試、失敗、學習、成長的機會
透過體能訓練培養健康的身體,與透過體能訓練培養恆毅力
外展教育Outward Bound
到底八個要素具體的做法與建議是什麼?
邀請您一起來收聽本集節目!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哪種教養風格最有助於培養孩子恆毅力?
抖音對大腦的傷害是?
如何協助孩子找到屬於他的興趣?
要營造有恆毅力的家庭文化,父母怎麼以身作起?
什麼是外展教育?為什麼外展教育有助於提升恆毅力?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教學現場,經常會有憂心忡忡的父母與我分享孩子的行為表現。
近年來在心理學、薩提爾家族治療領域的學習,
讓我越來越明白孩子的行為,有更多時候,是受到家庭系統內動力的影響。
在本集節目之中,邀請到在我薩提爾學習路上的老師:張麗鳳諮商輔導博士,
來與大家分享夫妻關係對孩子會造成的影響。
在麗鳳老師的實體工作坊當中,可以很清楚的透過現場學員的案例分享,
見證到家庭系統之中,夫妻次系統、親子次系統與手足次系統間,皆會彼此影響。
夫妻之間的情感,若沒有託付在彼此身上,
就很有可能在無意之中,將情感依附、情緒出口,寄託在孩子身上。
在此情況下,孩子容易越位而出,
替代父職或母職,成為小大人、
或父母將彼此的注意力投注在孩子身上,養育出凡事不需要靠自己就會獲得服務的小公主/小王子
或是看見父母戰火猛烈,下意識在外頭惹事,以期轉移父母砲火的注意力的 代罪羔羊…
麗鳳老師幾十年來浸泡在薩提爾模式、心理劇與結構派的運用,
對於家庭動力及家庭對人的影響,
無論是在實務上或理論上,信手拈來都是故事!
邀請您一起來收聽本集節目。
也很推薦大家追蹤麗鳳老師相關課程資訊,
在人生的路上持續自我發現與整合。
-
張麗鳳博士
FB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66511192467
課程報名網站:
https://magiclifeng.mystrikingly.com/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為什麼先做好夫妻,才有可能做一對好父母?
夫妻間的衝突,對孩子的影響從幾歲就開始?
當夫妻之間無法成為彼此在情感上的依靠,對孩子的影響是?
若與伴侶離婚,該如何是好?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前幾天網球名將Roger Federer 費德勒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畢業演說上,分享了他從網球生涯中學到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是:「看起來豪不費力,是一個迷思。」
費德勒提到,很多人以為他看起來豪不費力,是因為他極具天賦。
但事實上,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在練習時投入的努力。
費德勒說,有時候天賦,不是在說才能,而是在說一個人的恆毅力。
費德勒的論述,與上一週分享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說的方向相同。
成功不只關乎能力,成功更關鍵的,是你是否具有恆毅力?
-
到底什麼是恆毅力?
你的恆毅力是幾分呢?如果聽眾朋友看得懂英文,可以點以下連結到《恆毅力》這本書的作者Angela Duckworth的網站進行測驗
網站連結:https://angeladuckworth.com/grit-scale/
了解自己恆毅力落點。
恆毅力,就像肌肉一樣,是可以鍛鍊的。
在本級節目當中,我會與大家分享書中提到,由內而外提升恆毅力的四個面向。
一起來收聽,讓自己成為更有恆毅力、更有韌性的人!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成功的關鍵因素,不在天分,在於「恆毅力」
由內而外提升恆毅力的四個面向:興趣、練習、目的、希望
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興趣該如何培養成熱情?
要如何精準的刻意練習?
什麼是目的?為何做一樣的事情,有些人會充滿熱情?
那些懷抱希望的人,都是如何思考的?
綜整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今年Computex正式開幕前一天,Nvidia執行長黃仁勳Jensen在台大舉辦的演講讓大家印象深刻,
他的舞台魅力、親民、與喜歡幫助人成功的特質,在社群媒體上廣泛被討論與轉發。
這位成功的執行長,在一次受邀至史丹佛大學經濟高峰會的論壇上,
談到了他成功的祕訣是:have very low expectations 擁有很低的期望值。
在演講中Jensen提到,通常一路順遂的人都會擁有比較高的期望值,
而擁有高期望值的人,通常比較容易挫折。
這段話在網路上被許多人轉發,包括我自己,也深受共鳴。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一次被陳文茜採訪時,
陳文茜問他,為什麼張忠謀可以在經營台積電時,無論是要面對強大如Intel、三星的對手,
或是經濟蕭條、歐債危機等局面都還是能不慍不火的面對?
張忠謀分享,這或許與小時候經歷的磨難有關。
到底張忠謀小時候經歷了那些歷練,讓他能成就今日的台積電?
放回教養上,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做哪些事?
本集節目,與大家分享我聽完Jensen演講後的觸動與聯想。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Jensen在史丹佛大學演講中,讓我最有共鳴的幾個段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先生能沉著面對經營公司的壓力是因為…?
如何避免養出高期待值的孩子?
當孩子說「你不讓我…就是不愛我!」該怎麼回應?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小到大,我們被教導要努力、負責、為學習工作與家庭盡心盡力。
但卻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在我們感到傷心、無力、傷痕累累時,
該如何照顧自己?
曾經我以為照顧自己就等同於自私,等於不努力。
但後來卻發現,要讓自己更有能量的撐起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間機構,
懂得恢復自己的能量,非常重要。
在這一集裡,與大家分享我的情緒救生圈~
也邀請您在聽完後,找到自己專屬的救生圈^^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為什麼找到情緒/能量救生圈很重要?
我的五大救生圈?
我曾經以為是救生圈,但後來卻發現的「僞救生圈」
過去受到衝擊時的慣性:批評自己、批評別人,為何這兩種方向對自己沒有益處?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教養孩子的路上,用心的父母們經常會有的心路歷程其中之一,就是:
「啊!我明明就想好好跟孩子說話,怎麼又吼孩子了?很不想吼,但有時真的讓人想不吼都難…」
對自己有想對孩子好好對話與實施正向教養的期待,卻又總是被現實中的挑戰挫敗。
在教養的路上,你不孤單。
這是好多用心努力的父母都會有的心情。
在這一集節目裡,我想與大家分享,該如何來面對「不完美」的自己?
讓每一次的挫敗,都成為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的契機?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吼罵孩子後,比自責更好的做法是?
正向教養中的修復3R:recognize承認、reconcile 和解、resolve 解決
吼罵孩子後,我們可以從中更了解自己/孩子的面相是?
吼完後該怎麼辦?談自我陪伴與道歉與道愛
吼完後的因應,如何運用每一次親子互動的挫折,讓自己與孩子更彼此理解?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這集來與父母們談談崩潰性的下層怒火。有時候孩子突如其來的猛烈情緒,與他的身心狀態有關。
幾種情境下都容易觸發孩子的下層怒火,譬如說是餓了、累了、心情很糾結等等…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爆走,父母應該怎麼應對會比較能夠協助孩子恢復理智呢?
一起來收聽本集節目~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孩子出現崩潰性下層怒火的幾種原因?
在孩子出現下層怒火時,該如何應對呢?
在爆走時,如何讓孩子著火的爬蟲腦恢復冷靜?
要降低孩子崩潰著火的機率,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
如果你也喜歡芊言萬語的內容,歡迎推薦、分享給對教養與個人成長有興趣的朋友們!
也歡迎至Spotify或Apple Podcast給我五星好評或寫下你的回饋、共鳴或感想^^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是否有應對孩子發脾氣的經驗?在腦神經科學與心理學理論當中,針對生氣有兩種區分。
一種是策略性的"上層"怒火。此類型的怒火通常是有目的性的,想要透過生氣,來達到某種目的。
另一種是屬於"下層"怒火,此類怒火是孩子的身心靈處在一種極度挫折、疲憊,或是已經被觸發警鈴進入到戰逃反應的怒火。
針對兩種不同的怒火,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今天在節目當中,要來與大家聊聊策略性的上層怒火,以及我們可以怎麼因應。
一起來聽聽吧~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怎麼分辨孩子的生氣是哪一種?案例分享
要怎麼透過事前預告或事前協議,盡量減緩孩子策略性生氣時的強度?
當孩子的上層怒火燒得很旺,做師長父母的我們可以怎麼因應?
在生氣時,如何立下好好生氣的界線?哪些界線要守住?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這一集中,與大家分享一本2013年出版的好書《脆弱的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曉得你是否曾以為要受人喜歡,就要假裝成某種樣貌?
不曉得你是否也認為,暴露自己的脆弱,會被當成是軟弱?
作者Brene Brown原先想要研究的是人際關係,但最後卻發現大家分享的故事中,共同的主題,都是生命裡的脆弱。
是那些脆弱卻坦誠的時刻,讓人心凝聚在一起。
原來全心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會讓生命變得更滋養與豐富。
如何讓自己更勇於擁抱脆弱?
如何帶領組織或家庭,建立更坦誠與緊密的關係?
一起來收聽本集節目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讓大家不敢袒露脆弱的文化是?
想要更自信、更有創造力,我們需要先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脆弱的盾牌:打預防針與完美主義
為何完美主義不是追求卓越?
要消滅匱乏感,我們需要…
領導者如何帶領組織/家庭,建立更接納脆弱的文化?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現代家庭少子化,多數父母生的少,每位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寶。
如何避免假日與孩子在家大眼瞪小眼,擁有豐富的假日活動?
如何協助孩子在除了學校的生活與友伴外,擁有更多交友的練習與更廣闊的視野?
如果父母本身假日也比較內向,享受自家人的生活,要如何調整心態與做法,為孩子擴大交友圈?
在本集節目中,兩代園長共同分享為孩子拓展交友圈的做法,供您參考。
讓我們一起來收聽~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讓孩子在課後與假日,有機會和朋友相處互動的幾種方式
在出遊中累積「素養」,結合遊玩地點、文化、歷史與地質的深度旅遊
在國家森林公園出遊前的提醒與宣導
家庭與家庭之間教養方式/標準不同,該如何是好?
面對友伴的威脅「你如果不...我就不跟你玩!」父母可以怎麼事前引導?
在幼兒年齡小時,「父母的生活範圍,決定孩子的生命邊界。」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本集內容中,與大家分享我個人非~常~喜歡的薩提爾工具「天氣報告」。
天氣報告可以運用在定期的家庭會議之中,讓家庭成員無論年齡都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擔憂、建議與願望。
除此之外,在團隊組織裡運用,也能讓團隊成員更能放心的暢所欲言,感受到自己的聲音被聆聽與看重。
到底該如何運用?以及在運用時要注意什麼呢?
一起來收聽~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運用薩提爾天氣報告的模式分享日更心得與新決定
天氣報告的五個要素
在團隊中收困惑、擔憂或抱怨與建議的好處是?
兩種組織文化:開放式vs封閉式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與媽媽一起共事至今十多年了。
我與母親一同走過了一段學習跨世代合作與溝通的歷程。
一開始我崇拜母親、迫不及待想跟她看齊。
母親也期待把她渾身功夫,傳授給我,認為她一定會是個好的師傅。
但又是師徒又是母女的雙重關係讓互動變得複雜。
母親期待我能夠欣然接受她所有的傳授,
而我卻在母親每次傳授功夫與指點我不足之處時,開始心生抗拒與不滿。
希望母親不要只是指出我做不好的地方,與不斷和我談如何經營,
期待母親能肯定我、甚至是與我聊工作以外的事情,關心我「這個人」。
母親是白手起家、從小協助家裡償還負債,一路獨立與苦過來的人。
面對女兒提出的要求,她困惑、不解,心有委屈。
這些是她生命歷程裡沒有的經驗,
她要如何給出?
在兩代成長脈絡如此不同,卻又要一起合作的情況下,
怎麼從爭吵到和諧?
邀請您一起來收聽這一集,我與媽媽一起分享這一路上磨合的心路歷程~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在母女合作前,母親的期待與想像
剛開始合作時,母女雙方的衝擊
從衝突中摸索,漸入佳境
給一樣面臨跨世代溝通困難的人的提醒鼓勵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妮妃雅在魯保羅變裝皇后秀獲勝的消息在IG上炸裂後,我就對妮妃雅的故事感到好奇。
好奇為什麼一位年紀這麼輕的人,在舞台上可以展現出如此富含文化底蘊的服裝和表演。
舞台上的妮妃雅是非常具有表演能量,極度有渲染力的超級星星。
但在深入了解她的故事後,才發現原來卸下妝容後的本尊「曹里歐」,
個性極度慵懶、甚至是被形容有「社交障礙」,反差百分百。
是什麼樣的生長環境,造就妮妃雅與曹里歐?
在妮妃雅的故事裡,做父母的我們可以學習什麼?
一起來聽聽~
p.s. 在直播時一緊張就忘了按下錄音。因此本集音檔由直播影片中擷取音軌,音質可能會稍差一些~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誰是妮妃雅?為什麼她一夕爆紅?
讓妮妃雅能夠成為妮妃雅的三股支持力量?
忠於內心,失敗背後蘊藏的大禮?
什麼是時尚?什麼是「好」的故事?
如何更放大一個人的影響力?
妮妃雅的故事,對身為母親的我,最大的啟發是?
Photo Credit:妮妃雅IG 66wind99, photographed by beveneven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無論在學業、職場或家庭上,外人看起來似乎一切都好,但是你的內心卻經常感受不到平安?
許峰源老師在《積善》這本書中提到,生命的轉化,源自於心念的轉變。
透過生活中的積善練習,峰源老師將豐盛存藏在文字裡、在家庭、在關係中。
透過積善,讓峰源老師體驗到簡單樸質卻深刻的幸福與踏實。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直播日更第四天,我發現了自己在準備podcast上,讓自己經常事倍功半的盲點是…?
讓我一看就愛上,立刻手刀購入這本書的金句是?
積善的自我練習:淺寫的藝術是什麼?
積善的家庭練習:這世界上最值得好好閱讀的一本書是?
積善的緣分練習:讓自己的生命照亮別人的生命
運用《積善》書中的智慧在教養上,你可以...?
《積善》
博客來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662
Kobo電子書連結: https://www.kobo.com/tw/zh/ebook/ivdOWkfxLD-DV9R3tLfNlQ
〈高手私房話〉許峰源老師專訪連結:
1.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6lR9jyYS8S0vCmA2eiVEAs
2.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10QQl5ftdG1qBq8kwZszNO
3.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GmFRLto2eMbz3ZKDNnpp4
4.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N51dolFxEicOT20AVXvNB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昨天在直播完後,我問自己:
是什麼因素讓現在的我有勇氣能夠公開的嘗試、冒險、展現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是說人本來就不完美,但願意展現這一面,花了我好多年的心路歷程才走到這裡)
想了想,發現最關鍵的原因是這幾年我不斷刻意練習在恢復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仔細想想,這也是我在教養上或管理上最重視的事情。
如何讓孩子與工作夥伴,在與我互動時,能夠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多年來我不斷思考、學習與嘗試如何「賦能於己,賦能於人」。
在這一集裡,我為大家整理出從書籍與這幾年的實戰經驗中,淬鍊出來的精華!
-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前一天直播結結巴巴,結束後的心情是…?
自我價值感是什麼?
高自我價值感 vs 低自我價值感的不同展現
如何培養孩子擁有高自我價值感?
成人如何跳脫過去影響,為自己恢復自我價值感?
高自我價值 不等於 自私/自我中心,該如何拿捏?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來不想要放這一集的錄音檔,
不過想想還是把這一級剪一剪放上來。
這一集談的是身教,
擁抱真實的自我,
與透過日更podcast持續覺察與自我成長,
就是在身體力行成長性思維。
在本集裡你會聽到:
日更podcast第二天的心路歷程
身教是最有力的教養
日更的優點與缺點。為什麼明知道日更的不足之處,卻還是想挑戰?
-
合作請洽:weichien1002@gmail.com
芊言萬語|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bbyabbysays
芊言萬語 (@abbyabbysays)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abbysays/
-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