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轶君对话贾樟柯:过去有一种东西叫“遥远”
Description
</figure>【本期节目介绍】
山西,是山下有松的来处,亦是前行时的心安之处。在第二季「山下声」的尾声,我们邀请了一位故乡人——贾樟柯导演。
“离开了故乡,才开始理解故乡。”从故乡三部曲到《风流一代》,贾樟柯和他的电影宇宙,早已从山西汾阳行至更远方。与贾樟柯共鸣愈深,愈发觉得这份情感,不止源于同一方水土。
贾樟柯曾说,山西小城与其他小城并无不同。一如我们相信,中原土地的痕迹中,也藏着更多人相近的生命故事。那日下午,在山下有松空间,贾樟柯与周轶君落座于水庭院,对谈间倒影泛起涟漪,共通的悲欢也静静漾开。
<figure>
</figure>【主题引言】
刚拍电影时,“汾阳小子”贾樟柯想过改变世界。1998年,《小武》的故事闯入国际视野,掀起风浪,贾樟柯的一腔热血却在后来逐渐冷静。
艺术家陈丹青做客山下声时,多次谈及贾樟柯的电影趣味与表达争议。他们与任何人一样,都经历过相似的心理危机。当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沮丧或虚无之时,能做些什么?
贾樟柯最终的解法仍是拍电影,就像陈丹青为《贾想》作序所写:“忠实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figure>
</figure>把最迫切的、最重要的话讲出来,别浪费资源,是贾樟柯从拍第一部电影开始养成的创作习惯。而这份“重要”,或许是如灰烬般被时代遗忘的人,或许是影片结束时的一声大喊。
在追求效率与戏剧性的当下,贾樟柯在电影这处自留地,极力保留着那些快消逝的真实情感。
最近,贾樟柯常与网友插科打诨,分享做饭、沉迷短剧、追星叶倩文、扬言要退休;而另一边,他仍享受一头扎进电影工作中。
本期对谈,周轶君与贾樟柯展开了他与世界保持接触、确定自我的方式:当任何过程都在加速,如何重新感知时间?当贾樟柯在看短剧时,他看见了什么?当对话变得困难,人与人之间为何仍能达成理解?也聊及演员赵涛的变化与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内容提要】
Part 01 “遥远”的消失
01:36 经常晒做饭的贾科长
04:26 回应《风流一代》口碑两极化
12:42 时空感变化:过去有一种东西叫“遥远”
15:58 不追求叙事效率的另一种电影
17:42 现代人的旅游方式叫“看这儿”
18:34 慢火车上的人间百态
Part 02 观影趣味不等于创作使命
22:19 看完100多部短剧,发现了什么?
31:15 电影不是给特定人群看的
32:10 传递声音,不在于人多势众
34:29 忠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35:23 拍电影要讲最迫切的话,别浪费
40:34 对抗虚无,降低网络时间
42:46 年轻导演的困境与敏感度
46:36 理解了不确定性,就把握了时代
Part 03 全世界人类的处境相似
48:42 中国创作者如何被世界理解?
51:31 人类能理解彼此,无论东西方
53:21 电影翻译的重要性
56:52 贾樟柯电影英文名中的美学
01:06:26 像家人一样的固定班底
01:09:36 很幸运,大家还没走失
Part 04 贾樟柯电影里的女性与故乡
01:13:09 赵涛的表演像突然注入灵魂
01:17:28 感谢女性主义电影教育
01:21:33 任何电影都有文献功能
01:25:27 心安之处才是故乡
01:28:30 最喜欢的一碗面和父亲有关
01:30:52 回到过去,是理解当下的最好途径
01:34:15 我是坚定的虚构主义者
01:39:47 不要把精神文化生活身份化
01:42:56 影响至深的人:作家田东照
01:47:58 无论世事如何,别变得那么差劲
<figure>
</figure>【节目中提及的人物与作品】
林旭东
《风流一代》
赵涛
《站台》
《小武》
《天注定》
《不要回答》
《世界》
《山河故人》
《江湖儿女》
《三峡好人》
《新华文摘》
《二十四城记》
程耳
《圣经》
《汾阳小子贾樟柯》
罗伯托·罗西里尼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让-吕克·戈达尔
维姆·文德斯
林权泽
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寂静的朋友》
《我是丽》
《海上传奇》
《羊城暗哨》
维托里奥·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
《在清朝》
田东照《黄河在这儿转了个弯》
【Songmont官方账号】
感谢收听。
欢迎在以下平台,搜索“Songmont山下有松”
关注我们,持续将分享更多精彩内容给大家。
微信公众号 Songmont山下有松
小红书 Songmont山下有松
微博 Songmont山下有松
INSTAGRAM Songmont_official
天猫 songmont旗舰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