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荡马路 新龙路(马山)
Description
VOL.47 新龙路(马山)
讲述者:Ye
记录者:小钱
摄影:包子船长
讲述语言:无锡话(马山方言)
0份27秒 田园生活下的西村
我们站的这边是西村的东头,左手边原来是一个锅炉厂,当时在里面上班的有很多我们西村的本地人,当时是集体制的厂,后来转制成私人厂。我们可以看到大家在门口中的各种果树。这边沿着我们村的一条河,河对面就是一些大家种的农作物,像玉米、芋头、橘子之类的。现在有些人也开始把自家改造成民宿了,往前走一点就能看到各种风格的民宿。河边现在也有不少人搭一个小棚子钓钓鱼。老阿公没啥事情,就会在亭子这边坐坐乘凉。我们这边老年人生活就是去田里走一走,干会农活。
这边大家把门口的园子围起来,种点竹子、花花草草之类的。以前大家都是种些菜,以吃的为主。现在大家生活条件上来了,也开始往高雅路线走了,包括我们现在走的路,以前都是泥巴地里的路,现在都是柏油马路。小的时候我同学来找我玩,没有公交车,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
我们村还算是保留了原有的田园山村的风貌,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块田,地里也基本都有人在打理。很多都是祖祖辈辈就是在这里种田为生的,以前我们还要插秧、收稻子、割小麦,养鸡养鸭养猪之类的。因为西村往那边走就是灵山,往另一边就是拈花湾,也能招揽点生意。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喜欢换一个环境,感受下田园风光。
06分13秒 西村虽小 五脏俱全
这边已经到西村的中段,这边有个村委会和一个小店。再往前走就是西村的小菜场,卖卖粮油、肉和蔬菜之类的,基本也能满足村里的需求。我们这条河还上过央视,因为我们是最早开始施行河长制试点,后来无锡市也开始推行这种治理方式。
现在又到了采杨梅的季节,基本每家每户都会在门口摆一个牌子:上山采杨梅。这里门口晒的都是村民种的一些豆,晒干了当作零食给上门的客人吃。你看这边就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象征。你看这边墙上,会有这种宣传画,讲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前就会画一些计划生育之类的口号。
现在我们来到了西村的菜场,前面是西村站的公交站台。这个公交也是近几年才有的,我以前上学都是靠骑车,要骑将近半个小时。菜场一般上午就收摊了,因为大家都是早起买的多。
西村的西头就是靠近和平村,在往西就到拈花湾了。现在大家住的房子都已经翻新过了,以前因为要放地里干活的农具,所以就会尽量多留空间出来,现在这种杂物放得少了,所以现在的房子就做成一间一间有格调的那种。
10分50秒 连通整个村的西环线
我家就住在西村的西头,小时候这条路一直走的,因为要跑到东头的小店,买点好吃的零食。西村这里的民宿也开始变多了,因为大家现在也有这个理念了,因为老一辈的会留守在村子里,年轻一辈都会呆在市里,所以有些年轻人就把自家的房子翻新成有风格的民宿,然后老一辈在家里看看。
前面那个公交车就是西环线。这个公交基本就联通了我们整个村到群峰四号桥。这个西环线每个班次之间隔的时间很长,错过一班可能就要等半个小时以上。
村子里面无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 都还是保留村子里比较传统的邻里关系,就像乡土中国里面提到的,那种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关系。就像我今天回家了,我家里没烧饭,隔壁家阿姨就会喊我去她家里吃饭。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