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荡马路 界泾桥路
Description
VLO.42 界泾桥路
讲述者:二小姐
记录者:小钱
摄影:包子船长
大家好,大家可以叫我小白,咱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南长街的后面这一片,就是咱们西边的一块。现在咱们的东面就是我们的南长街,西边是通扬路,我的北面是太湖大道,右边(南面)是清名东路。今天我就带大家逛一逛这边非常知名的南长街,但是是不为人知的后面这一片,现在这么繁华南长街的一个居民囤居区,也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
01:38 无锡的打工潮
咱们这边往东走,慢慢走过来,这边基本上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清明桥中学”。那时候这边一片居民(要追述到五六十年代,这边几片学校,还是我父母跟我说的了,那时候一个迁移潮,就是苏北那边的人往无锡、南方这一片的一个打工潮。基本上迁移的地区就在这一片。)所以说咱们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住在这一片的有无锡人也有外地人,外地人和无锡人会结婚或者说只是过来打工的就在这边。
03:30 文具店老板的生意经
咱们继续往前走,这条街上(那时候)现在能看到车可以两辆并行交汇。那为什么叫界泾桥弄呢,那个弄堂的意思你是想象不到的。虽然说可能有点宽但是一辆车你是开不过去的,所以叫弄堂,就算你开过去可能也是mini coupe那种size才能经过,交汇是不可能的。而且为什么会这么挤呢,因为这条街上左右两边全部都是满足这一片居民所有的生活起居到用的,所有的生活日常都在这条街上。
早上你只要大概六点半、五点钟的时候,朦朦胧胧,人就全部起来了。不管是肉摊头、卖菜、修皮鞋、买小笼馒头、吃早饭、弄中饭、还有人家送小孩去上课。这条街上就是熙熙攘攘都是人,汇聚了早上做生意、买菜、跟早上去送小孩的,全部都是人。
我们那时候清明桥中学的对面,就有两家比较知名的文具店,所有的小孩基本上要买什么文具用品都去清明桥中学对面的,他们是开在面对面的,然后这两家就一直比生意了,基本上你只要看哪家的学生多,基本上那家店最近肯定新进了什么好看的橡皮、铅笔类似这样的。
06:16 承包我早饭的“运河饮食店”
咱们继续往东走,像这边的小吃瓜子店基本上也没怎么变。我现在说的基本上没变过的店至少开了有三十年了(不小心暴露了年龄)。那时候这条街上两边全部是摊头。
咱们这边可以看见一家“运河饮食店”,这家店说出来还有点故事,可能我跟我爸妈吃的也比较多。那时候我舅舅来找我妈,那时候应该是冬天,我说我妈妈出去了,我妈正好去我舅舅家了,我舅舅就说“啊,那正好错过了哇”,我说“她可能在那吃馄饨呢,你要不去找找看,应该刚刚走没多久,不知道走没走”后来我就和我舅舅一起到这家“运河饮食店”问老板娘我妈有没有过来吃馄饨了,她说“我也不知道,她刚刚好像是坐在这张桌子上吃了碗馄饨的”我灵机一动就摸着馄饨的碗说“嗯,这个碗还是热的,说明我妈刚走没多久,舅舅你快去追她”我舅舅就往西边去追她了。
这家店我是感触最深的,因为我从小到大,我妈来不及准备早饭什么的,就会拿着(那时候)那种搪瓷的杯子到这边来打一碗馄饨,打回去给我吃,那时候可能我赖床没有起床,要么就是我自己起床以后到这家“运河饮食店”自己买点馄饨。它这边的拌馄饨我印象是最深的,是属于那种老无锡偏甜的口味,老板娘也是土生土长的无锡人,包括前两年的时候我也往这条街上回来逛逛的,那时候老板还在,现在过来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老板还在不在,但是老板娘还是那个老板娘,小时候我一直觉得她长得很漂亮的,现在明显皮肤也黄了、年纪也大了、而且有点微胖了。
她旁边的那只铁皮罐头,我不知道我们这一辈有没有印象,那时候做生意我记忆很深刻的就是,老板娘也不会直接问你要钱,就说“吃好了,喏旁边罐头。”意思就是自己付钱,付钱付在铁罐头里就可以了,那只铁罐头我印象非常深的,三十年那只铁皮罐头没有换过,咱们马上可以去看看那只铁皮罐头。
<p style="font-size:16px;line-height:30px;font-family: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color:#333333;font-weight:normal;text-align:justify;" data-flag="n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