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每日心理学 | 人生种种难题 心理学皆有回答思维系维: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
思维系维: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

思维系维: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

Update: 2022-03-07
Share

Description

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思维系统·

快思考和慢思考

从思维的角度来讲,两条横线看起来不等长,但我们回答“等长”的这个思维过程就是思维系统中的两大模块在起作用。

我们把“看起来不等长”这个感受的思维系统叫作系统1。假如给以上看图片的过程加一个电影慢镜头,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的目光瞥见图片的一瞬间,“看起来不等长”的感觉就出现了。我们几乎完全感受不到这个思维过程是怎么发生的,但结论就这么出现了。

所以,总结一下系统1的几个特点:它的运行无意识,并且非常快速;它不怎么让我们费脑力,我们对此没有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直觉系统。

我们将在得出“实际上它们等长”这个答案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思维系统叫作系统2,它的特点是:基于对客观事实的分析,我们会冷静下来,不被直觉牵着鼻子走,而使用更为精确的工具来获得正确的答案。

所以,系统2这种思维系统能够把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比如复杂的运算。而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

关于这两个思维系统的心理学研究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著名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把系统1称为快思考,把系统2称为慢思考。

两种思维系统相辅相成

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相辅相成。系统1是一个自动化的思维过程,而系统2则在我们的自动化思维无法得到相应结论时才会发挥作用。我们的大脑是会偷懒的,偷懒的方式就是少用认知资源,多做直觉性判断。当且仅当直觉性判断不成立的时候,大脑才会进行调整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系统1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工具,叫作联想。当提到风的时候,我们马上就能联想到雨、凉爽;而提到吃,则会马上联想到各种美食。这种联想是如此自动化地发生,我们挡都挡不住。不仅如此,系统1还非常善于在一些独立的信息中发现连贯性,并进一步加工出一个看起来合情合理的故事。

接下来给出三个词,大家看到之后感受一下自己的联想。这三个词分别是“小明”“吸烟”“咳嗽”。如果看完这几个词之后,过一会儿再回想的话,我相信依然有人能回想起来的是“小明因为抽烟而咳嗽了一下”。系统1把我们连续看到的三个词,自动化地加工成了一个句子,其实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小故事。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一个实验。研究者让被试读一些故事,其中有一小段写的是简的故事:“在纽约拥挤的大街上逛了一天,欣赏完美景后,简发觉自己的钱包丢了。”之后,研究者对读过这个句子的被试做了一次突击回想实验,结果很有意思,这些被试觉得“小偷”与这句话之间的联系比“景色”与这句话的联系更为紧密,尽管原句中出现过与景色相关的词,而根本没有出现过“小偷”一词。原来,在“纽约”“拥挤”“大街”这三个词一起出现的时候,追求故事连贯性的系统1自动联想到了小偷这个因素,这是简丢钱包的原因。

在系统1组织故事的时候,系统2在干什么?它在偷懒。当研究者让被试做回想实验的时候,肯定发出了明确的指令,这时候,系统2不得不参与一下,而它参与的方式就是接受系统1的建议——做完这个判断之后,系统2又偷懒去了。其实,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记忆错觉,而记忆错觉的发生就是因为系统1的思维给大脑预设了一些错误的相关信息。

除了联想记忆之外,系统1还包括直觉思维。心理学家梅兰妮·克莱因(Melanie Klein)曾经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支消防队去救火,着火地点在厨房,他们到达着火地点后,刚用水管浇水,消防队的指挥官马上大喊“全部撤离”。但其实指挥官喊完之后,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下达这个命令。于是,队员们训练有素,马上就撤出来了,结果全部人员刚刚撤出,厨房地板就塌了。指挥官靠着敏锐的专业直觉救了大家一命。事后,他仔细回想才发觉其中的异常,因为厨房的火势很小,但是,指挥官感觉耳朵热得慌,最后发现,真正的着火点在厨房下面的地下室。

就像这个故事一样,我们对直觉总是有一些美好的想象,但实际上,直觉也经常犯错。给大家出一道题:球拍和球共花费110元,球拍比球贵100元,问球的价格是多少?很多人给出的第一答案会是10元。给出这个答案的过程非常依赖直觉,我们都觉得这道题挺简单的,但是算一下就会知道,10元是错误答案。实际上,球的价格是5元。

当系统1在用直觉找答案时,系统2在干什么?还是在偷懒。因为这时候系统1已经得到了一个答案,即10元,系统2觉得这挺像正确答案,那就是它了。只有当别人告诉你这个答案是错的时,系统2才会真正马力全开,去解这道题。

当然,这个题目并不是笔者的原创,美国有很多大学生都回答过类似的问题,就连像普林斯顿大学、密歇根大学这样的名校,都有超过一半的学生给出了符合直觉但错误的答案。由此可见,系统1并不会因为学业表现优秀就在直觉表现上不犯错。

系统1还有一个特点是,它是一个无法停下来的思维,就像心脏跳动和血液流动那样,除非死亡,否则我们就会一直用到系统1。但是,前文也提到了,系统1和系统2是相辅相成的,系统2习惯性地相信系统1的判断,并且依赖系统1做判断和决策。

当然,系统2也不是一味依赖系统1,比如,计算13×77的时候,联想记忆就会停止工作。很多人都背过九九乘法表,但几乎没有人会把两位数的乘法运算结果背下来。直觉思维也罢工了,系统1全面投降,于是系统2出马,调用大脑里关于乘法运算的复杂知识,集中注意力来计算这道题。但是,计算这道题的时候,它还是会依赖一下系统1,比如脱口而出的3×7=21这种简单的计算。

另外,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也就是系统2全面运作的时候,大脑会屏蔽很多其他的事情,系统1似乎被抑制了。有两位心理学家设计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他们让两队篮球运动员比赛,一队穿白球衣,一队穿黑球衣。他们给被试的任务是,通过看视频,统计出白球衣队员传球的次数,并且忽略黑球衣队员的传球。这个任务很难,必须全身心投入。视频播到一半的时候,一个穿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出现了,她模仿大猩猩的动作穿过正在打比赛的球场,一共持续了9秒钟。结果,忙着统计传球次数的被试都没看到她,而那些接到仅仅观看这个视频的任务的被试都看到了她。

在这个过程中,系统1负责观看和定位,而系统2决定看什么,任务的难度大让系统2决定缩小注意力的范围,并高度集中在传球上,从而导致思维系统错过了戏剧化的穿着大猩猩服装的女人。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系统1和系统2,也就是快思考和慢思考这两种思维的复杂性。慢思考看起来更靠谱一点,但它又和快思考之间有着很深的关系,如果只依赖快思考,就会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所以,很难下定论,谁更靠谱。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思考题。本节关于系统2的属性和特点是在和系统1的对比中得出的,而慢思考与前文中的结构化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思维系维: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

思维系维:快思考和慢思考,哪个方式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