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逵

楊逵

Update: 2020-10-18
Share

Description

        這一季的「斌山一角」是要討論白色恐怖當中台中的受害故事,今天要介紹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前輩作家楊逵。



        台灣作家的作品在日治時代登上日本《文學評論》的兩位作家,一位是呂赫若,另一位就是楊逵,楊逵的短篇小說〈送報伕〉在呂赫若之後被選進《文學評論》,這篇小說不只在《文學評論》獲得很好的評價,還被選進《世界弱小民族小說選》。



        楊逵是一位非常左派的社會主義者,他比呂赫若還更熱衷於社會運動,他從日本回來後就投入「文化協會」,特別是投入農民運動。當時農民運動很多都是左派領導,包括:簡吉、趙港等人。簡吉在白色恐怖中因為紅色(共產黨)的緣故被槍決,趙港在日本時代大整肅共產黨時就被逮捕而死在獄中,楊逵與他們是非常要好的農民革命伙伴。他的妻子葉陶也是一位女性社會主義者,他們夫妻過了非常慘淡、艱苦的一生。不僅在日治時代不斷進出監獄,二二八時他們夫妻也同時被逮捕,被捕時本來認為自己一定會被判死刑,但沒想到後來由軍事審判改為民間審判而逃過一劫,只被羈押。不過,在二二八事件後,楊逵認為官方與民間對立氣息太濃厚,會阻礙台灣發展,於是發表了一篇〈和平宣言〉,認為官方與民間應該放下暴戾之氣、握手言和,共同為國家的發展而努力。然而這篇文章卻被當時國民政府認為有「附匪」嫌疑,因為有「第五縱隊」統戰意味,所以將他逮捕,他也因為這篇600字的〈和平宣言〉而被判刑12年。這12年他幾乎都在綠島度過,他的妻子葉陶是位女性知識分子,卻做著非常粗重的工作來養育家庭。



        我非常欽佩楊逵,我看過他,也參加了他的告別式,他的孫女楊翠以及孫女婿路寒袖也都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常談到楊逵。我之所以欽佩、尊敬楊逵,第一、他才氣縱橫,第二、他是堅持社會主義的實踐者,從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時期他都是崇尚社會主義的運動家。不過,楊逵曾說過一句很諷刺的話,他說日本人在他反日運動中,逮捕他5-6次,關他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年。國民政府比較仁慈,只逮捕我一次,但關了他12年。



        楊逵在綠島時人緣非常好,1984年他過世時,我去參加了他的告別式,有非常多人參加,其中有很多人左手臂纏著白紗巾,原來是所謂的「綠島同窗」。到了最後一個公祭隊伍「綠島同窗」公祭時,我才知道有這麼多政治犯被關到綠島,好幾百人的隊伍從靈堂前面一直排到殯儀館外面。楊逵雖然在綠島被拘禁、管訓,但他始終非常樂觀,還大力提倡跑步、運動,他與當時好幾位綠島的新生訓導處處長關係都很好,出獄後也沒有記恨他們。



        楊逵出獄後仍堅持做一位社會主義者,不去當官也不做生意,而是在台中大肚山種花、種樹、開墾山林過日子,這些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事實上一位知識分子要做農事勞動並不容易,何況大肚山還是著名的土地貧脊、礫石林立的山區,並不適合種植,可是楊逵也只能租到這樣的地方。台中有幾位他的好朋友,包括:葉榮鐘、蔡伯壎等經濟情況比較好的友人,有感於楊逵生活上的困難,就買下了大肚山的土地免費提供他種植,而楊逵就這樣度過了他的一生。



        楊逵這位知識分子一生中始終堅持他的良心、堅持他對文學的熱愛、更堅持他社會主義的信仰,他一生過著非常清貧的生活。楊翠後來告訴我,楊逵的作品〈關不住的春光〉改名〈壓不扁的玫瑰〉收進教課書之後,開始在社會上揚名,有許多人來拜訪他,大家感念楊逵住在大肚山區的工寮,生活貧困,因此每每都會攜帶不少伴手禮,其中就有烏魚子。楊逵的媳婦把烏魚子曬在竹竿上時,楊逵告訴她這個東西我們不能吃,至於為什麼不能吃?楊逵說,因為烏魚子是高級食品,如果孩子們吃過,就會想著下一次,無形之間會養成挑食的毛病,所以不要讓他們吃。台灣算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居然連烏魚子都不敢讓小孩子吃,可以想像他們的日子有多清貧。



        楊逵的後代,第一個兒子叫楊資崩,也就是資本主義崩潰,第二個兒子叫楊建,也就是建立社會主義,連給孩子取名都在宣揚他社會主義的信仰。他的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包括妻子葉陶也像他一樣生活清苦。知識分子為了信念不願意向當權者屈服,不願向大戶大家諂媚,這些都無可厚非,但是願意過這麼清貧生活的人是少之極少。



        二戰後國民政府來台,也帶來了許多知識分子,其中一位叫徐復觀,他是崇尚儒家自由派的知識分子,因為他的思想理論不受蔣介石集團的喜愛,所以他遠離中樞到台中東海大學教書,傍晚時分他也常在東海校園散步。我曾經看過他的一篇文章,提到他散步時碰到一位台灣歐吉桑,長得很瘦小,一副農人、工人的模樣,戴著斗笠在除草,結果他用普通話與他交談,居然也能對話,幾次對談後,他發現此人居然非常有學問,有非常高的文學涵養,而這個人就是楊逵,他們也從此結為好友。



        楊逵雖然過世了,但台中要幫他成立文學紀念館,楊家希望把當初楊逵在大肚山生活的「東海花園」改為「楊逵紀念園區」。我也是楊逵文化協會的幹部,但我是持反對的立場,因為這裡雖然是楊逵當年生活的地方,也有他親手植下的鄧伯藤,但整個大肚山現在幾乎都是墓園,「東海花園」剛好位處墓園中間,旁邊就是火葬場,如果有父母要帶小孩去參觀,我都會建議先跟小孩做心理建設,因為要先走過一大片墓園,而聞到的都是火葬場的燒屍味。不過我們還是尊重家屬的堅持,在那裡建立「楊逵紀念園區」。

Comments 
In Channel
紀萬生

紀萬生

2020-12-27--:--

蔡焜霖

蔡焜霖

2020-12-20--:--

陳列珍

陳列珍

2020-12-13--:--

張如松

張如松

2020-12-06--:--

張信義

張信義

2020-11-29--:--

古瑞雲

古瑞雲

2020-11-22--:--

黃金島

黃金島

2020-11-15--:--

蔡鐵城

蔡鐵城

2020-11-08--:--

顧瑛

顧瑛

2020-11-01--:--

盧伯毅

盧伯毅

2020-10-25--:--

楊逵

楊逵

2020-10-18--:--

呂赫若

呂赫若

2020-10-11--:--

鍾逸人

鍾逸人

2020-09-20--:--

烏牛欄戰役

烏牛欄戰役

2020-09-06--:--

盧伯毅

盧伯毅

2020-08-30--:--

二七部隊簡史

二七部隊簡史

2020-08-16--:--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楊逵

楊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