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事件在台中的兩件溫馨故事
Description
「斌山一角」節目講述228事件的台中,主要聚焦二七部隊,不過,今天要談的是台中在228事件中,發生的兩件很有意義的溫馨故事。
228事件是外省人和本省人的衝突,衝突主要來自於語言的隔閡,因為台灣人是受日本教育,講河洛話(閩南語)。二戰結束,來到台灣的國民政府官員幾乎沒人會說台語,也沒多少人會講日語,除非去日本留學過,而且因為當時行政長官陳儀的關係,來台官員又以江浙為主,鄉音特別重,使得交流過程中時常發生糾紛。再加上文化的差異,畢竟台灣經過日本50多年殖民統治,與中國大陸脫離長達半世紀之久,所以生活文化差異相當大,很容易導致衝突。外省人之前欺凌台灣人,台灣人在228事件中就打外省人出氣,這是大家對228的印象。但事實上,228事件中本省人與外省人雖然衝突不斷,但也發生了許多本省人掩護外省人,外省人掩護本省人的溫馨故事,我今天就舉兩個發生在台中的故事。
228事件起因於2月27日的緝菸,28日大隊人馬到行政長官公署抗議引發衝突才導致。28日隔天3月1日,台中有一家很重要的金融機構「彰化銀行」(在日治時代稱為「株式會社」)剛好改制為銀行,這是一家非常早由台灣人成立的銀行,當天彰化銀行選出台灣當時最有名望的士紳,霧峰林家的林獻堂擔任董事長,剛好當時的台灣省政府財政處處長嚴家淦(嚴家淦後來在蔣介石過世後曾經代理過總統,他常年擔任蔣介石的副總統,是蔣氏父子相當倚重的財經專家),代表官方出席了彰化銀行改制典禮,之後他想順道轉往日月潭遊玩,因為一般人都認為台中距離日月潭很近,實際上兩地相距幾十公里。結果當天社會已相當混亂,特別是外省人在街上被看到是人人喊打,嚴家淦的車子開到霧峰附近時,就有本省青年要把車攔劫下來,嚴家淦的車子只好繞過包圍民眾,危急情況下只能把車開進中台灣第一家族─霧峰林家。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從清朝到日治時代,在台灣的歷史上都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林獻堂,在日治時代領導台灣文化協會以文化抗日,還設置議會請願團,十幾次前往東京請願,不停地抗議、也不停地結交日本權貴,希望台灣人在殖民統治下,能有一個監督總督府的機制,也就是成立議會,可惜沒有成功。不過,林獻堂多年的努力被台灣人視為當年重要的精神領袖。
嚴家淦躲到霧峰林家後,當時林獻堂並不在家,他的夫人楊水心非常識大體,掩護了嚴家淦與司機,把他們藏在房間的閣樓上,一直到晚上林獻堂才回來。雖然霧峰林家被民眾包圍,但因為林家在當地聲望崇高,也沒人敢翻牆進入追打嚴家淦。而林家為了掩護嚴家淦,還刻意派了一位年輕人穿著西裝翻牆逃走,引開包圍群眾,沒有讓嚴家淦在228事件中受傷。嚴家淦一直很感念林獻堂的救命之恩。1956年林獻堂在日本過世,骨灰從羽田機場運回台灣時,嚴家淦還特地到松山機場注視飛機下降,神情恭敬地等待林獻堂的骨灰抵達台灣。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在那種恐怖的衝突中,在那樣沒有辦法講是非道理的時候,還是有許多有格局的人,保持著他們的高度。像林獻堂及他的家人,他們保護了嚴家淦,這是228事件中相當有名的溫馨故事。嚴家淦也因此認為228事件並不像大家所看到的那麼表面,日後在治理台灣的方向上,也一致被認為是對台灣社會較為溫和與親民的官場人物,對台灣財經體制的建立也有相當貢獻。
第二個我要說的是發生在台中一中的故事。之前我曾經說過二七部隊台中有三個學校的學生是主力,分別是台中師範、台中商業學校以及台中一中,但台中一中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是學生都是零星、個別參加,不像其他兩所學校都有組成自衛隊。台中一中在228時的情況也很緊張,學校裡的老師大多是外省人,我問過當時台中一中的學生,他們對於國民政府初期來接收學校的校長與老師,都非常肯定,尤其是金樹榮校長,是位溫文儒雅的傳統儒家知識分子,待人謙卑有禮,也非常愛護學生。228事件當時,金樹榮校長與老師們面對一片混亂,也不知該怎麼辦,當許多本省人要進入台中一中對外省老師展開報復的時候,學生居然把校長和老師帶到學生住宿,並將他們藏在最中間的房間裡,因為這裡是台灣子弟居住的宿舍,把外省老師安排在這裡一定不會有事。所以金樹榮校長與其他外省老師,在228事件中都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等到二七部隊解散,國民政府軍警全面控制後,開始逮捕所謂滋事份子,其中就有台中一中的學生,可是當警察和特務人員要進入台中一中抓人時,金樹榮校長就站在學校進出的側門,拒絕他們進入校園。金樹榮校長說:「學生在社會變亂中出去關心社會,是知識青年應有的作為,我們的學生,我們自己負責」。就因為金校長的堅持,甚至不惜與警方撕破臉,保全了台中一中的學生。這也是台中228事件中,人們樂於談到的一個溫馨故事。事件中,學生保護了校長;事件後,校長保護了學生。所以228事件本省和外省人之間,並不是只有仇恨,事實上,在衝突中還是有許多溫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