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信義
Description
今天要跟聽眾朋友講的台中白色恐怖故事,是一位世家望族的子弟張信義。
張信義1955年被逮捕時,是台中后里鄉第一屆民選鄉長。他於1905年出生在台中后里,張家在后里是最大望族,他的父親張彩臣也是日治時代,后里的一位重要士紳。張家財力雄厚,有許多土地租給佃農耕作,是傳統地主。雖然是傳統地主,可是他們並不像一般地主一樣剝削農民、佃戶,相反地,因為張信義信仰社會主義,是一位左派思想濃厚的知識分子,在日治時代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他非常反日。1930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展開「大整肅」,抓左派共產黨員,包括:謝雪紅、楊克煌、楊逵…等人,都在這一波被逮捕、坐牢。張信義雖然沒有被捕,但他立刻成立了「赤色後援會」,聲援紅色(社會主義),出錢出力、四處奔波,希望日本政府善待這些左派人士,可惜並沒有用。
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但因為大戰剛結束,自顧不暇,就由共產黨派了一批菁英「三民主義青年團」,先來台灣做接收的準備工作。「三民主義青年團」來台後當然要結合台灣人,因為張信義反日、又是知識分子和世家子弟,所以很自然成為「三民主義青年團」最想吸收的目標,也很快得到張信義的幫忙,所以台中有許多接收工作事實上都由張信義安排,並且負責與日本人的折衝、協調。1945年張信義是「三民主義青年團」台中分團長,台中分團裡還有:呂赫若、鍾逸人等人,可以知道張信義當時對中國的嚮往。
張信義這樣一個人,沒有想到1955年會在鄉長任內被逮捕,罪名是「資匪」。資助的這個共匪就是他的次子張彥哲,指控他幫忙張彥哲逃到中國。國民黨特務的說法是張彥哲當年只有20歲,沒有經濟能力如何逃亡。張信義也承認拿錢給張彥哲,他說:「我身為父親,拿錢給兒子天經地義,但是我不知道他拿去逃亡。」然而張信義的辯詞不被採信,仍被重判15年,鄉長職位撤消,還被沒收了個人財產。張家從此噤若寒蟬,經過一段時間才恢復在地方上的活躍。以前后里鄉長都是張家人擔任,除了張信義之外,還有他的堂弟們,包括:張銀溪、張銀湖、張銀淮、張漢鄒等人,證明張家在后里是最具聲望與影響力的家族。
張信義就在火燒島(綠島)關了15年才回到故鄉。張信義有一個特色就是非常胖,我曾經問他兒子,大家都叫張信義「大胖信義」,他到底有多胖?他說父親有158公斤,5-6歲時他可以塞進父親一邊褲管。因為太胖,所以打麻將常打著打著就睡著,走在路上,也常被小孩子嘻笑。所以張信義被關時也特別辛苦,鍾逸人告訴我,因為他一個人就要睡兩個人的床位,食量也是兩人份,所以很多獄友都不喜歡他。等到知道張信義的出身、來歷後,大家都樂於接近他,因為他雖然是大地主,卻充滿對弱勢的愛心,是位正人君子。
張信義出獄後,家族和家庭都不再風光,只能黯淡度日。他的姪女(弟弟的女兒)接受訪問時表示,之前她對大伯的印象就是一位非常傑出的知識分子,但坐了15年黑牢回來後,她卻時常看到大伯在溪邊、田埂釣青蛙。張信義就是這樣低調、鬱悶的過完他的後半生。張信義的兒子說,他父親的死應該和心臟病有關。有一天張信義起床後坐起來,喘了一口大氣躺回床上就過世了,享年67歲。以現在來看應該就是心肌梗塞或是主動脈剝離。
談到張信義,許多白色恐怖受難者都很懷念,他來自富裕家庭,卻沒有享受榮華富貴,而是願意站在弱勢的一邊,甚至願意為了弱勢坐牢。他逃到中國的次子張彥哲在台灣解除戒嚴後曾經回到台灣,他在接受訪問時表示,他在中國過得非常不如意,台灣的知識分子在那裡很難得到重用,所以他只在小學教書,待遇也沒有很好,反而是他回台後,后里張家的兄弟湊了一筆錢,給他帶回去讓女兒可以完成大學學業。而張彥哲也只回台一次就過世了。
白色恐怖催毀了很多家庭,張家就是其中之一,父子兩人都受害,一個坐了15年牢,一個逃到中國黯淡過完一生。張信義的長子張彥勳是有名的台灣作家,也因為父親和弟弟的關係,受盡煎熬,例如他所發起的文藝組織「銀鈴會」被迫解散,他的創作也受到嚴密監視,他終生不敢過問政治,只能在學校教音樂,也是非常黯淡、低調的過了一生。三兒子張彥芳接受我們訪問時說,他好在不優秀,是勞動階層,所以比較沒有受到白色恐怖的監視,但是他無法接受家族被這樣一個時代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