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 什麼是魔,我們如何降魔?
Description
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受他的干擾
世尊出現在世間,為了教化一切眾生,還得示現降魔,佛他沒有魔,菩薩也沒有魔難,凡夫有。魔從哪裡來的?一個是煩惱,另外一個就是天魔,天魔包括所有在菩提道上種種的障難,這個都是屬於天魔。魔這個字,原本諸位要是看到中國古本的經書,這個魔是折磨的磨,下面不是個鬼字是個石,是個石頭,折磨的磨。梁武帝這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對佛門護持真是全心全力,這個字是他造的,梁武帝造的。他說折磨太可怕,像魔鬼一樣,所以把石頭換成一個鬼,換成鬼字。梵語稱魔羅,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尾音去掉、省略掉,就稱一個魔字。它的意思,翻成中國意思是障礙,能為修道作障礙故,在佛法裡面講的,專門對修行人做種種障礙,這折磨的意思。又翻為殺者,為什麼?他害人善故,人行善總是障礙他,也是障礙,讓人善事不能成就,這個都是魔所做的。又常行放逸,斷慧命故,懶散,所以不能認真的修道,讓你道業不能成就,就斷智慧之命。魔裡頭都有這些意思。又翻為惡者,他多愛欲,情執很重,都是障道的因緣。
一切經裡面,大乘經、小乘經都講到,一般都把它講成四魔,四種魔,「魔類有四」。《淨影疏》裡面,這是《無量壽經》的註解,它講這個四種都是經上常說的。第一種「煩惱魔,謂貪嗔等,能害善法」,我們想想,這不在外,這是我們自己貪瞋痴,經上講這三樣東西是三毒。貪瞋這些煩惱也稱之為魔,貪瞋痴都是魔,這裡說貪瞋,它下面有個等,這個等就是講的根本六個煩惱,貪、瞋、痴、慢、疑、惡見,惡見是錯誤的見解,這是煩惱魔。煩惱要不能放下,道業就不能成就。所以古今中外,多少修行人,修行人多,成就的人有幾個?為什麼不能成就?修行中途退心,為什麼退心?煩惱習氣太重必然退心。這些煩惱如果不是徹底放下,到最後它會起作用,它會把修行人全功盡棄,非常可惜。必須把煩惱的根拔掉,貪心要連根拔掉,不是換對象,有些人他不明白,對於世間財色名食睡放下不貪,可是怎麼樣?貪佛法,貪戀佛菩薩,這也不行,還是貪。佛教我們斷貪瞋痴,不是叫我們換對象,這是一定要知道。貪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這是不善的法,對於善法也不能貪,佛叫我們斷貪心,這要記住,絕對不是叫我們換對象。
瞋恚也得要斷,瞋恚要不斷,冤親債主這個結解不開。瞋恚斷了,不但現前冤親債主很容易化解,無量劫來的冤親債主,這個問題也能夠解決。人不能有貪心、不能有瞋恚心,菩薩修學的科目有六門,這六門叫六波羅蜜,這六門是什麼?六門是斷煩惱的,也就是遠離魔障。菩薩為什麼修布施?主要是斷慳貪的,施捨。施捨也就是放下,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都得要放下。我們是凡夫,這種煩惱習氣很重,一下放下談何容易?說得簡單,放下真不容易。可是不能不放,不放下,菩提道上就寸步難行,你沒辦法往前進,這個東西累贅。所以學菩薩修布施,讓你漸漸的學著放下。我們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有人把財看得很重,你就先布施財,把這個放下,其他就容易了;有人把名看得重,好名,最嚴重的煩惱先放,先對治它。像治病一樣,這身上病很多,哪一種病最嚴重,它會要命的先治它,把它治好了,其他的、其次的、不太嚴重的慢慢再治。所以我們自己要想,我們對於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哪一種嚴重,從嚴重的下手,得要真幹。有許多人修學非常困難,問我要怎麼辦?初學不妨把我們的愛惡做個調整、做個轉變,比較上容易。
第二種叫「陰魔,謂五陰身,共相摧滅」,這也是自己身體裡面的。五陰是什麼?色受想行識,就是說的我們現前這個身體。這個肉身是色法,色是講的物質,今天我們說物質,這個肉身是物質。人除了這個身體之外,還有精神,物質跟精神和合成就這個身體。精神是什麼?受想行識,講四個字。「受」是什麼?你有感受,人家讚歎你,你歡喜,那歡喜就是你受了;人家罵你的時候,你會生氣,你也受了,這是說感受。「想」,受之後你有妄想,妄想不斷,連睡覺都沒休息,睡覺怎麼樣?你會作夢。夢從哪來的?夢從妄想來的。如果沒有妄想哪來的夢?人是善心,他常做好夢,做美夢;人要是作惡事,他就會作惡夢。雖然這個東西不是真的,醒過來的時候只是一場夢,可是在作夢的時候你有感受,也能夠引起你喜怒哀樂,夢境也能夠引發,全是煩惱。
第三個字是「行」,行是什麼?行是不住,停不住。最明顯的,我們一個人從生到死,停不住,最精進,一刻不停,一天一天接近死亡,有生必有死。不是一天一天,是一分鐘一分鐘、一秒鐘一秒鐘,一秒鐘都不肯停,到哪裡去?出生最後的終點是墳墓。沒有例外的,人人都走這條路,有人二、三十年就到了,也有人五、六十年才走到,長壽一點八、九十歲走到,終歸都要到終點站。
五陰,最後是「識」,識是什麼?這個識是阿賴耶識,在佛經裡面講行是末那識,想是第六識,受是前五識,叫八個識,識是阿賴耶。阿賴耶也是個倉庫,叫藏識,西藏的藏,意思就是收藏,像一個倉庫一樣。我們每個人從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你所造的這些業都在這個資料庫裡頭,就在識裡頭保存得非常完整,它絕對不會損壞,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所以我們經歷的事情能夠記得住,就是因為有這麼一個資料庫。現在我們是煩惱習氣太重,不能夠把資料庫裡面資料隨意調出來,有些我們調不出來。如果我們有了定功,這個不用智慧,你的定功愈深,你阿賴耶裡面的資料,你就能看到的愈多。看到過去,也能看到未來,為什麼?會想未來!明年還沒有到,我在打妄想想到明年怎麼樣,資料庫裡就有明年東西。那是個大倉庫,裡面東西太豐富,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造的業全部儲存在那裡。這個東西,成佛了,成佛它的作用可大了,轉阿賴耶為大圓鏡智。大圓鏡智是什麼?無所不知,就是說生生世世所有的資料。不但自己的資料,別人資料庫我也可以拿來借用,一點障礙都沒有,它通的。好像現在網路它連線了,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釋迦牟尼佛資料你也可以調來,就跟自己的一樣。
受想行識是精神,色是物質,這個東西,如果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誨,它就會造業,身會造業,受想行識更會造業。為什麼?樂受它貪愛,苦受它怨恨,你看貪愛,餓鬼道去了,怨恨是地獄道去了。想,本身雖然不造業,那個受跟色它造業,為什麼?它聽想的指揮。行是個非常非常執著,堅固的執著我,所以在大乘教裡面講,行是四大煩惱常相隨,也就是我執,再就是貪瞋痴,我愛、我慢、我痴,慢就是瞋恚,與生俱來。我們現在身是五陰身,共相摧滅,這個共相摧滅特別是講生老病死,這是摧滅的相。如果貪瞋痴慢,現在這個社會我們細心觀察,貪瞋痴慢沒有限度,盡情的去造作,結果現世報你就看到,三、四十歲命就沒有了。
第三種「死魔」,為什麼叫死是魔?你的道業還沒修成功,壽命到了,這是魔障。這個魔障有沒有辦法應對它?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能延長壽命。諸位好好去看《了凡四訓》,我受《了凡四訓》影響非常大,我這一生的命跟了凡先生比,比他差得很多,現在能超過他,超過他很多,是這一生當中遇到佛法,在佛法裡面修來的,這不是命裡有的。命裡面沒有財富,現在要做一點事情,需要多少錢就會有人送來,怪事情,我也不會問人要錢,也不會問人化緣募捐,自然就有。聰明智慧,講經講了五十二年,年年不一樣,有些老同學過去聽我講經,你就曉得,我講經年年境界不相同。壽命,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四十五歲那年真的害了一場病,我是從來沒有生過病、沒有住過醫院,這一生沒住過院。這一生病,我清楚壽命到了,不用找醫生,也不要去吃藥,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命到了找醫生是沒用處。所以我就念佛求往生,念了一個月病就好了,這佛菩薩保佑。四十五歲那一年如果走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該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
所以年歲大了,讀經、念佛、講經樂此不疲,其他的事情全放下了,沒有了,生活隨遇而安、隨緣度日,你說多自在!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缺乏,這叫真正的福報。你什麼都有,什麼都有你什麼都操心,你想想看,如果你有房子,房子要不要操心?我連房子都沒有,什麼都不要操心了。房子都沒有,每天都還有好房子住,別人的房子,這個自己要好好的算算。我沒有車,你看出門都有車坐,車也不是我自己的,我也不要去保養。一心就在道上。還有這麼多人找我,請我去講經我就去,這麼多年來也走遍全世界。旅行當中我身上沒有錢,那個飛機票多少錢一張不知道,都是人家買好了送來,不操一點心。你要有錢你自己去買票,很麻煩,還得去排隊,你說多麻煩。所以學佛這些統統放下,真得自在!
第四「天魔」,這個天魔就是外面境界的。前面三種都是本身的,煩惱是本身的、五陰是本身的、生死也是本身的。外面來的干擾都叫做天魔,外面環境;我們裡面的煩惱,貪瞋痴慢疑。外面是什麼?外面是五欲財色名食睡,那是外面的,那是外面的魔,它來誘惑你。如果你有智慧,你把煩惱控制住,煩惱不起作用,你就降了魔。所以「以定慧力,降伏魔怨」,你有定功不受誘惑;你有智慧,智慧能看清楚,邪正分明,遠離邪惡,親近佛菩薩。世間人享樂,你這裡一看他享的什麼樂?煩惱跟五陰跟天魔合起來,他享的那個樂,那個樂的後頭有苦,叫樂極生悲有苦,不但有苦,他還有災難。小的災難,身心得病,毀壞你的健康;大的那就有災難,後患無窮,這東西能接近嗎?這四大類的魔認識清楚、明白了,我們知道它存在,而且就在我們的周邊,時時刻刻不離開我們,你只一個不小心,你就落在魔掌上去了。時時刻刻提高警覺,不受他的干擾;他干擾不了你,他就變成護法,他還會幫助你,這是好事情。幫助你,我們可以跟他做朋友,可以去感化他,這對於外面的境界,幫助他回頭是岸,幫助他轉邪為正、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是好事情。最重要的自己要做得正、要行得正,你才能夠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