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太男了|自我成长 生活观察214:“女性成长”遍地开花,为何少见“男性成长”?
214:“女性成长”遍地开花,为何少见“男性成长”?

214:“女性成长”遍地开花,为何少见“男性成长”?

Update: 2025-10-29
Share

Description

“为什么总是看到‘女性成长’,却很少听到‘男性成长’?”
一条留言,引发了三位男性主播对“男性成长”这一隐形议题的深入探讨。从社会默认值、传统教育、商业价值、家庭角色等多个角度,我们尝试拆解为什么男性成长仿佛“饱和却畸形”,为什么它难以成为公共话题,甚至“不卖钱”。
与此同时,也反思自己作为男性、作为父亲、作为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与重构。当“男子汉”不再只是一副铠甲,当“独立”不再是女性的专属课题,男性该如何面对真实的自我,又如何陪伴下一代男孩长大?

【时间轴】
01:06 ——张凡:“我好像从没留意过这个分类”
07:33 ——女性成长是“成长话题中的细分”,男性成长仿佛“已饱和”
13:11 ——女性成长的核心是“独立人格”,男性成长却缺乏同等的“独立教育”
24:31 ——“不哭不代表坚韧”,男性情感教育需要重建
31:22 ——不该以“成功/失败”定义父母,而是用“忠心与否”
39:23 ——有一种质疑:“你不给孩子资源,是不是耽误了他的天赋?”
47:09 ——我不会因为“没有”而自责,这是我的处境,也是孩子的环境
56:20 ——我们需要的不是“男性成长”,而是“全人教育”
60:09 ——成长不必分性别,而我们都在路上

【本期感悟】
我们常常谈论“女性成长”,却很少听见“男性成长”。不是男性不需要成长,而是他们从小就被塞进一个“默认模板”:要坚强、要担当、要成功、要沉默。
这种“粗糙的饱和”,让男性成长仿佛成了一个隐形议题。但真正的成长,不该只是角色的填充,而是“人”的觉醒。当我们允许男孩哭泣,允许男人脆弱,允许父亲不完美,允许儿子不做英雄,我们才真正开始理解:成长,不是性别的任务,而是生命的权利。也许,最好的成长,不是“成为男人”,而是成为“人”。

【联络方式】
微博ID:李诺就是Me
即刻ID:This.is李诺
邮箱:men_in_deep@163.com

【节目收听方式】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QQ音乐、Spotify、豆瓣、通义听悟、新浪微博等音频平台 & 泛用型客户端搜索“太男了”即可订阅、收听、留言互动。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214:“女性成长”遍地开花,为何少见“男性成长”?

214:“女性成长”遍地开花,为何少见“男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