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2 @ 心动信号8:多多你没错,错的是乐晨回避型的世界
Description
00:01:07 乐晨拒绝表达情绪的伴侣
一、乐晨的情绪困境与成长根源
乐晨对情绪表达的排斥:他很难接受伴侣向他表达情绪,当别人有情绪时,他会产生强烈的身体反应(胃部紧张)。
原因在于成长经历:他从小缺乏情绪被接纳的经验,因此学会压抑情绪,也只容许同样压抑情绪的伴侣。
心理机制:
“我能憋着,你也该憋着”——追求情绪压抑的“公平”;
“我没被接纳过情绪,所以我也不会接纳别人”;
没有接受过善意的人,也难以给予善意。
二、情绪接纳与关系成长
人的成长依赖于关系:只有当别人接纳我们的情绪,我们才学会如何接纳他人的情绪。
因此,回避型依恋(害怕他人表达情绪)的人,很难建立健康的关系。
结论:遇到“你一表达情绪他就沉默”的人,要警惕,这往往是回避型依恋,容易让另一方受伤。
三、多多的情绪特质与误区
她的优点:多多情绪表达有条理、真诚、不带攻击性,是具备健康表达能力的人。
她的误区:她觉得自己“太情绪化”,希望找一个“稳定”的人(乐晨)来平衡自己,但这其实是对自我的不接纳。
真正的需求:不是“稳定”或“压抑”,而是一个能看见、理解并接纳她情绪的人。
健康的稳定:不是逃避,而是面对情绪时仍然平静、关心和包容。
0:04:51 沉默,是乐晨面对分歧的方式。
有些人会觉得沉默比热烈争执好一些,其实都很差,甚至沉默代表的是最强的攻击性。
00:05:43 多多真正需要的是(一个需要有些情绪、表达情绪的人),能看见、接纳她情绪的伴侣。这其实指向了一种让双方满意度很高的亲密关系。
美国研究时代变化,出现了3种婚姻:制度型、伴侣型、理解成长型。
制度型:为经济法律利益而结婚、
伴侣型:因浪漫结合,看中相互陪伴
理解成长型:互相深度、看见(多多到此为止)。甚至可以共同成长
理解成长型就是多多需要的,满意度更高,但需要双方都投入更多时间,而且不是娱乐时间。需要是坐下来一起深度谈话、表达和理解,这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
00:07:48 勇敢拒绝对方是勇气、是体面
多多约乐晨遛狗,乐晨没有任何表态, 让多多苦等。
表达拒绝是表达攻击性,表达攻击性需要勇气。能平和尊重的表达拒绝是一种非常难得的能力。
如果你有勇气,能表达拒绝,其实对于对方来说是一种慈悲。因为让对方不需要去做无谓的等待,可以去开启新的生活了。
00:09:19 表达需求给对方带来的“压力”
一、压力的根源:不是“对方太强”,而是“自己不够强”
表面现象:乐晨觉得和多多相处有压力,旁人也觉得多多“强势”。
作者观点:这并不是多多的错。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真正的原因:感受到“压力”的人,往往是因为主体性不够、内在不够成熟,无法自然地说“不”。
心理机制:这种人在关系中容易重演童年经验——像面对父母一样,把对方当成权威,自己处于“弱势与服从”的角色。
二、成熟的标志:有自主性的人不会感到“压力”
成熟的主体性意味着:
能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有勇气表达拒绝;
不把别人的需求当作“必须满足”的命令。
因此,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不会被别人的表达或要求压出“情绪压力”。
换句话说,感到压力不是对方太强势,而是自己太脆弱。
三、健康的互动:勇敢表达 + 允许拒绝
在亲密关系中,应该勇敢表达需求,不必担心“对方会不会觉得有压力”。
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拒绝权。
但如果对方在面对你的表达时感到焦虑、防御、易怒、玻璃心,这说明:
他主体性不足,心理不够成熟;
这样的关系潜藏风险,会出现“你正常表达,他却受伤、生闷气、冷脸报复”的恶性循环。
00:11:28 不要自我感动,好好观察对方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
一、误区:用“感人的故事”代替理性判断
多多用“寄居蟹与珍珠”的比喻去理解乐晨,把关系浪漫化、自我感动。
核心问题:她没有从理性层面判断对方是否真的适合自己。
提醒:感情里最危险的不是被欺骗,而是被自己的幻想感动。
二、成熟的人也会陷入感情误区
多多其实是一个相对完整、成熟的人,但仍会因为善良、愿意解决问题而忽视“人不对”的事实。
乐晨的特质是压抑、逃避情绪表达,而多多恰恰是需要情绪交流的人。
他们之间的不匹配是结构性、本质性矛盾,不是误会,也无法通过沟通解决。
三、理性判断的关键:看清“对方在关系中的作用”
在恋爱中要暂时排除“我付出时的快乐”,转而观察对方到底在关系中起什么作用:
是滋养关系的人,还是让关系更耗损的人?
多多付出爱、送礼物(鱼缸)、营造幸福感时确实感到快乐,但那只是自我投射的满足,并不能证明关系是健康的。
四、核心结论:面对根本性问题要早抽身
真正严重的问题不是误会,而是价值观、性格模式、依恋类型上的不匹配。
要学会判断:
这个问题能不能根本解决?
我愿意一辈子为此承担代价吗?
不要寄希望于“他会变”。感情最重要的智慧是:能不能接受当下的他。
00:14:50 成熟的分手方式:诚实、带温度地告别
学习乐晨的分手表达:既承认过去的美好,又清楚指出“不合适”的现实。
这样能让分手更体面、减少伤害,也帮助双方更快走出。
不需要否定所有的好,只需承认“爱过、但不适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