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智慧萬花筒EP20【中元特輯】中元不只拜拜 年輕人怎麼定義祖先?(下) 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EP20【中元特輯】中元不只拜拜 年輕人怎麼定義祖先?(下) 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EP20【中元特輯】中元不只拜拜 年輕人怎麼定義祖先?(下) 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Update: 2025-09-04
Share

Description

「像我都很鼓勵說,家族都要去討論這些問題,我覺得在討論的過程裡面,它會促進那種對於祖先,或許將來大家可以改變祖先牌位的祭拜方式或變成族譜。」——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節目簡介】
明天就是中元節了,各行各業都在進行著中元普渡,在這「人間與陰間」彼此相望的節日裡,往往會想起那些已經離去的親人,不禁思考起喪禮中的傳統規矩,到底只是禁忌,還是背後有深厚的文化意涵?本集《智慧萬花筒》延續上周與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郭慧娟的對談,揭開一段段隱藏在傳統禮俗中的祕密,也思考如何回應現代社會的多元挑戰。

從禁忌到尊重,從傳統到多元,這集節目不只是談喪禮,更是一次對「生死之間」的深度探索。

本集重點:
• 為什麼古人總說「夫妻不能相送」?背後的禁忌竟和生死分界有關。
• 早期喪禮請「孝女白瓊」的目的,竟不只是哭泣而已?
• 「封棺」與「敲棺」──兩個關鍵動作,道盡家屬的情感與責任。
• 為何過去嫁出去的女兒過世,必須由舅舅「驗屍」?
• 面對同性喪禮,該如何尊重家屬?一個問題的詢問方式,就能看見價值觀的轉變。
• 同志家庭的難題:父母過世,子女該稱「孝男」還是「孝女」?訃文該怎麼寫?
• 白話訃文的崛起,如何挑戰傳統,又回應現代人的需求?
• 禮俗的調整,會如何影響未來的祭祀方式?又是誰,握有改變的鑰匙?

【節目摘要】
01:04 為何喪禮常說「夫妻不能相送」?的禮俗由來
04:22 早期喪禮請孝女白瓊的禮俗目的
07:08 傳統喪禮「封棺」的禮俗意義
07:56 早年嫁出去的女兒過世 舅舅為何要「驗屍」?
09:56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敲棺」的禮俗文化
14:34 面對同性喪禮 怎麼詢問家屬較佳?
15:00 殯葬主管機關或業者應更放寬多元喪禮的服務流程
16:17 同志雙親過世時 子女應稱孝男或孝女?
16:46 往生者若是同志 婚姻關係決定了訃文寫法
18:28 白話訃文較符合現代人需求
18:44 傳統訃文對多元性別易造成困擾
19:14 禮俗調整對喪禮功能的衝擊
20:47 禮俗改變不是單純只靠政府 教育 而是家族主導者
21:58 禮俗演變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祭祀方式

【智慧萬花筒Podcast】
👉Youtube: https://reurl.cc/AMN0xK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QYvZ0O
👉Spotify: https://reurl.cc/mxm0a1
👉Firstory: https://reurl.cc/vQZ6ry
👉KKBOX: https://reurl.cc/AMN0GK
👉Pocketcasts: https://reurl.cc/o8a5O5

【業務合作洽談】
FB:江羚瑜 Line ID:sprinna0315
FB粉絲專頁:在天堂的門口
BLOG:https://sprinna0315.pixnet.net/blog
Email:sprinna315671978@gmail.com
243天勇闖歐洲中東17國 想知道更多精彩環遊世界精彩故事
歡迎抖音行銷創作 演講 撰稿 採訪等合作邀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EP20【中元特輯】中元不只拜拜 年輕人怎麼定義祖先?(下) 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EP20【中元特輯】中元不只拜拜 年輕人怎麼定義祖先?(下) 生命創新教育學院院長 郭慧娟

江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