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6【科普篇-Saori】憂鬱症是「心理的感冒」——感謝Saori勇敢分享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非常感謝 Saori 願意敞開心扉,
分享她與憂鬱症共處的親身經歷。
在剛踏入社會的那幾年,
Saori 曾深受憂鬱症之苦,並接受心理諮商長達五年。
從治療結束至今已經過了十多年,
她說:「直到最近兩年,我才真正感受到,我能夠好好表達情緒!」
認識她僅兩年的我,也明顯感受到她今年與去年的轉變。
不知道聽眾朋友們有沒有發現,Saori 變得更加活潑開朗了呢?
今天就讓 Silvie 好好來訪問 Saori,聊聊這段珍貴的生命歷程吧!
------------------------------------
本集重點話題:
●《 關於憂鬱症》
• 為什麼會有憂鬱症?
• 憂鬱症是「心理的感冒」! 痊癒後還會復發嗎?
●《如何察覺與因應》
• 如何察覺憂鬱症可能來了?該怎麼辦?
○ 與平常的自己相比,若無法吃好、睡好,就可能是憂鬱的訊號
○ 害怕太陽下山、天黑,也可能是一種憂鬱訊號
●《醫療資源小科普》 在台灣,沒有「心理醫師」這個職稱!
• 身心科醫師 = 精神科醫師(同一職稱):能進行診斷並開立藥物處方
• 心理師 = 臨床心理師 = 諮商心理師:專注於心理評估、諮商與治療,但不具備開藥權限
• 兩者最大差異:精神科醫師能從醫學病理層面介入,心理師則透過專業技巧進行心理層面的協助。
●《深入探討》
• 什麼是邊緣性人格?
• 過於理性的背後:
看起來理性的人,其實可能是「抽離」,而非真正理性。
在壓力情境下以理智化作為防禦機制,
實際上是未理智化的過程——強烈否認與隱藏情緒的存在,
導致情緒無法獲得直接面對和合理處理。
●《 尋求協助的時機》
• 當有些情緒、想法不方便對身邊的人訴說,或擔心被批判而感到鬱悶時,可以尋求心理師的協助。
• 『向AI 傾訴』 VS.向『心理師傾訴』:親身體驗過的我們來告訴你:效果有何不同?
●《療癒需要時間》
• 心理的傷,身體會記得
• 頭腦學會的方法,身體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練習才能反應過來
• 請對自己溫柔,允許自己需要足夠的時間來復原
●《生命的意義》
「人類的真正目的,是去體驗、去創造,去協助宇宙的進化和提升。」
——中村天風《開拓命運》
●《如何陪伴身邊的人》
• 身邊如果有親朋好友疑似有憂鬱傾向,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 關心身邊的人,也要先照顧好自己!
------------------------------------
【蛤,人生有什麼意義?!】每隔週四晚上PM8:00 準時上架,歡迎收聽!
頻道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ilvie_and_saori/
Silvie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ilvie.chiao/
Saori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socratescafetw/
Saori 網站 | https://heysaori.com/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