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91 大罷免時代求生指南:店家該亮出政治傾向嗎?
Update: 2025-07-26
Description
精華重點:
一、店家表態面臨的三層風險光譜
- 社群風險:此為最表層的網路輿論壓力 。例如,路易莎咖啡埔里門市試圖保持中立,貼出「謝絕所有黨派政治活動」的公告,卻因支持方認為罷免是「公民活動」而非黨派活動,引發爭議,凸顯在高度政治化的社會中,「中立」的空間正被壓縮 。
- 商業風險:當社群風險升級,會直接衝擊商業利益 。例如,永康街的「深深永康制作所」因貼出「不同意罷免」的文宣,其 Google Map 頁面立即遭到大量一星負評攻擊,直接傷害店家聲譽與潛在客源 。
- 政治風險:這是最讓經營者忌憚的深層風險,可能涉及公權力的介入 。例如,花蓮「鳳林碳烤玉米」老闆表態支持罷免後,短時間內就遭到國稅局、衛生局、消防局的「聯合稽查」。這種「查水表」式的壓力對中小型業者而言,幾乎是場不對等的戰爭 。
二、從歷史教訓到消費心理的轉變
- 歷史教訓:「一芳水果茶」事件是品牌政治表態的經典公關災難 。當年因香港「反送中」運動,一芳在微博發表「維護一國兩制」的聲明,引爆台灣消費者抵制,甚至造成內部加盟主立場分裂的「一芳各表」現象 。此案例成為品牌在進行跨市場經營時,處理「地緣政治風險」的震撼教育 。
- 消費心理轉變:現今品牌被期待表態,源於一種「價值表達型消費」的興起 。現代消費者,特別是年輕世代,購買的不只是產品功能,更是一種「身分認同」 。當品牌價值觀與消費者契合時,能建立比折扣更穩固的情感連結,將顧客轉化為品牌的「擁護者」 。但經營者也需判斷其核心客群是「激昂的少數」還是「沉默的大多數」 。
三、表態的藝術:五個不同等級的光譜
政治表態並非非黑即白,而是一個光譜,店家可選擇不同程度的表態方式 :
- 等級零(絕對沉默):對所有議題完全不提,風險最低,但也最沒記憶點 。
- 等級一(價值觀表述):不針對特定事件,而是發表如「支持民主法治」等普世價值言論,相對安全 。
- 等級二(周邊支持):不直接表態,而是支持相關團體,如捐款給事實查核中心,或為公民活動參與者提供優惠 。
- 等級三(創辦人個人表態):品牌官方不發聲,由經營者以個人名義表態,但對小品牌來說,老闆幾乎等於品牌,區隔效果有限 。
- 等級四(品牌公開表態):在官方管道明確表達立場,風險最高,但若成功,與支持者建立的連結也最強 。
四、給經營者的三道策略思考題
在做出決定前,經營者應進行深度的自我剖析與策略模擬 :
- 審視品牌核心與使命:思考企業的根本目標是否帶有社會性。若企業使命與社會議題相關(如環保品牌),表態即是實踐使命 。
- 進行「真實性」壓力測試:確保品牌從內部文化、供應鏈到勞工權益,都與其宣稱的價值觀「從裡到外保持一致」,避免被揭穿為「漂綠」或「社會漂洗」 。
- 風險評估與應對劇本規劃:分析主要客群輪廓,評估可能承受的損失,並針對網路輿論、媒體危機、官方壓力等不同情況,預先規劃應對策略與法律支援 。
--
商業合作洽詢:https://portaly.cc/goodwill/contact
各平台追蹤:https://portaly.cc/goodwill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