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5E11 光電十年,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它了?我們花一年做一個網站,只為向大家解答這題
Description
10/15(三),Allen會在飛地和我們分享台灣移除鳥類入侵物種的困境。歡迎聽眾朋友來和我們面對面聊科學。
報名連結: https://smctw.neticrm.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27
————————————
台灣自2016年起推動光電,目標在2025年達到20GW,但目前數據顯示僅完成14GW。不只數字未達標,更影響社會對能源轉型的信任與期待。今天,這項曾被寄予厚望的再生能源技術,甚至會在地方成為鄰避設施。光電在台灣的這十年,發生了什麼?
SMC 長期呼籲,不同草案與政策在建置過程中,應重視媒體參與和公眾參與,以證據對話,並納入實際相關者的經驗。
以光電議題而言,我們在與記者們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媒體報導光電議題時的困境,往往來自無法獲取完整、有脈絡的資訊。媒體和公眾缺乏理解光電議題的資訊有限,對光電的印象也常停留在「衝突」與「不解」之間。
佩懃、丞翔和璽尹,選取三個爭議案例(知本案、七股案與布袋案),並訪談案例背後的11組利害關係人,歷時超過一年,和relab合作製作了一個網站,想和大家一起看見光電在台灣近十年的收穫與錯過。
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NGO、能源業者、智庫單位、研究者,到在地民眾、養殖業者、土地地主不同角色的經驗中,我們分析大家的行動經驗後,整理出完整的發展歷程、時間軸與阻礙因素,做成了互動網站【光電議題探索室:pvcomms.smctw.tw 】。
如果你也想知道:光電為什麼會在台灣這樣走?未來還能怎麼避免重蹈覆轍?
非常推薦你收聽這集,並且開啟網站,看看光電在台灣的十年變化。
————————————
《科學有媒有》是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 製作的Podcast。我們正努力連結媒體與科學、政策,一起帶著專業知識參與社會討論。讓重要的社會議題,發展出能被理解討論的脈絡。唯有這樣,不同政策才能在社會上展開公開透明的討論。
也歡迎小額捐款支持我們,表達你的喜歡,同時也是在支持台灣科學新聞的發展,鼓勵我們繼續討論對社會、政策重要的科學議題。
————————————
本集出場:佩懃,璽尹,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特別感謝:丞翔
————————————
也歡迎你:
- ➕訂閱我們的podcast
- 💬留言告訴我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g3zf99000v01xq97zh7ce5/comments
- 🧡關注我們的社群,或訂閱我們的電子報,追蹤我們的工作進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