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3|茶之为茶: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的山水画|嘉宾:沈冬梅
Description
林语堂曾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到哪都是快乐的。”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无处不在。茶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琴棋书画诗酒茶”。而提到茶的文化,绕不开的一个人、一本书,就是陆羽和他的著作《茶经》。《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学」开山之作,书中不仅有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还有国人千年传承的“茶道”精神。
古人们都如何制茶?如何喝茶?茶礼、茶道,都有哪些讲究?今人再看《茶经》还能学习到什么?本期节目,我们有幸请到知名历史学家、茶文化研究者沈冬梅教授,和我们聊聊《茶经》,带我们一同品味茶的哲学与生活艺术。
* 本期图书《茶经译注》由北京科技出版社特别推荐。
【本期对谈】
主播:何必,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
嘉宾:沈冬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收听指南】
01:50 唐朝人的饮茶世界:从茶粉到茶汤
04:50 陆羽的“二十四器”与煮茶的讲究
08:32 唐代煮茶、宋代点茶、明清泡茶
15:42 从茶饼到散茶,朱元璋的“废团改散”
18:30 六大茶类的区分标准:发酵程度
23:04 茶何以为茶?《茶经》何以为经?
29:11 茶者有道:茶具上镌刻的思想理念
33:33 茶道精神的变通,日用也为道
39:45 上世纪90年代,茶的跨文化交流
43:48 你喝着喜欢的茶就是适合你的茶
【工具箱】
01 《茶经》是唐代陆羽创作的茶学专著,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共十章节,具体来说,上卷三节分为“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一节,为“四之器”。下卷六节,分别为“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中期以前茶叶发展、生产、加工、品饮等方面的情形,并深入发掘饮茶的文化内涵,从而将饮茶从日常生活习惯提升到了艺术和审美的层次。
02 沫饽,即茶水煮沸时产生的浮沫,也叫茶汤的“汤花”。出自陆羽《茶经·五之煮》:“沫饽,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饽,轻细者曰花。”(汤花薄的叫“沫”,厚的叫“饽”,细轻的叫“花”。)
03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又名斗茗、茗战。斗茶始于唐,盛于宋,是古代有钱有闲人的一种雅玩,多人共斗或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古代茶叶大都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品评分高下。
04 在中国茶的发展史上,茶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最为普遍接受的还是六大茶类分类法。该分类方法是由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从茶叶品质系统性和制法系统性而提出的分类方法,以“发酵程度”从轻到重,将茶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基础茶类和再加工茶类。
05 风炉,原是唐代一种专用于煮茶的炉子。在陆羽自己所设计的风炉上,镌刻有“伊公羹,陆氏茶”、“圣唐灭胡明年铸”、“体均五行去百疾”的句式,体现了陆羽五行协谐、和谐健体、匡时济世、期盼社会和平的思想理念。
【本期推荐】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茶学」开山之作。书中不仅有采茶、制茶、煮茶、品茶之法,还有国人千年传承的“茶道”精神。《茶经》流传到世的版本目前有五十多种。沈冬梅老师以现存最早的百川学海本为基础,综合考察了五十多种现存版本,力求精确,由此推出《茶经译注》。图书为五全本——正文旁搭配注释、译文、考证校记、点评。陆羽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跨越千年,再读《茶经》,放下执念清清静静,品味茶文化的诗意,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关于我们】
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思考。「东腔西调」是一档由大观天下志制作播出的轻文化播客,每周五更新,不定期加更,感谢你的收听。你可以在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苹果播客、36氪、三联中读等各平台找到我们。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我们真诚感谢所有反馈,同时也期待更多脑洞。
公众号:东腔西调
听友群:添加小助手eidos000(备注「播客」)
商务合作:contact@eidos.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