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2 港片 《风林火山》 有点挑人 导演风格浓重的警匪外衣下另类艺术片
Description
当时在看的时候和看完以后,就一直在思考这期节目的标题应该叫什么才好,因为这部电影太挑人了,就好像是导演在拿着狙击枪用瞄准镜在瞄着那些受众群体一样,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反感那些,推广和宣传的那一批网络水军和收钱办事的无脑的影视博主一样,这些人把这部电影宣传的成为了一本道的警匪片,什么大场面枪火对战,什么全明星齐上阵,等等这些都不是这部电影的核心所在,如果是被以上这些宣传吸引进来的观众,百分百看完这部电影以后都会是一脸茫然,有的恨不得还得来上一句什么垃圾电影,不仅花了钱,还浪费两个多小时。其实这部电影的枪战场面或者动作戏份都是为了,服务事件作用,或者说是事件的起因和事件的结果,所以这么看下来的话,基本上看完几场动作场面戏完以后基本上就会觉得这部影片拍了什么,各种人物戏的交叉,在配上大段大段的画面留白和院线版的裁剪,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在加上需要两个小时候聚精会神的看还得保证不能走神的情况下,再把这些人物关系,剧情发展,得一遍看一边捋,在加上把细节线索串联再一起以后,还得思考一下,影片留白的部分该会有什么解读,这就已经劝退大部分人了。这就是一直在强调这个电影太挑人。
这部电影其实有些像杜琪峰和郑宝瑞这类导演拍过的一系列电影,比如电影结尾的时候,一个超长镜头去交代一下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在一个场景下曾经互相的命运交织过,特别有一股子宿命感在当中,有这样的风格镜头在影片中还不只一处,这就有点像杜琪峰曾经拍过的那些电影感觉,还有就是当初看到的一个消息是这部电影本来是想以黑白方式上映的,但具体原因不知,具猜想可能在被删减的部分里会有比较限制级的内容在,这不就又有点像郑宝瑞拍过电影《智齿》,也是以黑白方式上映的,而且影片呈现的很多深层内容也是极其压抑的。所以这部电影最终呈现的效果就是太有导演自己的风格在当中,就是我拍的东西是我想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我要向外传达我视角当中我看到这些是什么样子,从导演花了8年时间去处理后期和现在网上之前剧组人员对他的争议一样,麦浚龙是一种沉浸在以自我视角所看到的电影艺术世界,至少在这部电影当中是这样,如果你要让他以主流迎合市场的方式去拍这部电影他也能拍,比如他之前的成名之作《僵尸》,还是在市场反响当中是正向好评的。所以他现在在这部《风林火山》当中呈现出来的效果,就是他认为这部电影该有的一种呈现方式,所以看完这部电影在想为什么要拍成这种方式,给我最大感觉就是,我就拍成我想要的这样了又怎么了,如果你能理解就理解,就像电影一上来他客串的自杀式袭击医院的卧底警察在引爆炸弹前,嘴里一直在重复,要改变一切要重新开始一样。要改变一切可能最为彻底是,摧毁就的一切,才能是建立新的开始。
看到网上很多说这部电影里面的所有人物和拍出来的感觉特别像走秀,从表面看来,影片整体黑暗当中飘着雪花贯彻始终,人物的各种妆造形式让人觉得过于彰显的呈现,大面积大面积使用那种有点像,类似于以前特别流行的,人物宣传流行体留白风格,可能这就是导演想要呈现的调性。
咱们说回电影里的内容,在电影一开上来的时候,就用了很长的一段文字介绍剧情的背景,当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就感觉这电影整体得估计有观众得吐槽了,在看到一半的时候,人物的故事线来回切,就已经有一多半信心,得有大部分差评,整个电影看完以后,就听见背后的人开始说得给这个电影差评,一回到网上果真反馈差评的有很多很多。
其实这部影片的主题脉络发展是不复杂的,还是香港那种以前的方式,家族,警匪,白粉、生意,洗白,等等这些内容穿插在当中,不过就是现在的港片都或多或少的加入了一些暗线的红色势力在当中,这在近年来的电影中其实是挺多见的,只要你细细体会就都能感受到加入这个元素。在这里就想说一点,因为在看的当中就听到影院里还有人说看不懂的,这可能是现在的一部分观众被短视频,短剧,给教育洗脑成这样了,现在只能看平铺只给,把脑子放一边的影视剧了,但想一想也许这么说有不太恰当,因为以前看的电影吧,大家都喜欢翻来覆去的来回观看喜欢的电影,去理解和去找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在去分享找到这些感受和观点。但现在好像可选择的娱乐方式多了,也可能是时间变的碎片化了,或许是现在科技的进步了,各种接种而来的信息充实着,让人思考的方式变的懒惰了,退化了。
咱们在说说影片的片名,《风林火山》,以下是我个人看完电影的理解和解读在电影中:
风:代表着电影中人物的情谊
林:代表着电影中人与人之间的串联
火:代表着电影中事件的爆发
山:代表着电影中的幕后掌控者的棋手
接下来再结合孙子兵法和电影中的这些元素,我展开说说也许会更为好理解一些这部电影为啥起名为“风林火山”。
在孙子兵法中,"风林火山"是出自《军争篇》
原文为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译文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
“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
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
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
l 部队行动迅速时,其疾如风,就好像狂风飞旋;
l 行进从容时,其徐如林,就好像森林徐徐展开;
l 攻城掠地时,侵掠如火,就好像烈火迅猛;
l 驻守防御时,不动如山,就好像大山岿然;
l 军情隐蔽时,难知如阴,就好像乌云蔽日;
l 大军出动时,动如雷震,就好像雷霆万钧。
在夺取敌方的财物时,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
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以上这是孙子兵法里写的,对于电影来说,李雾童想要让集团走上的洗白之路和一系列的策划出的事件,很像军争篇中在讲的“军争”这部分“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是大前提,其次事件的接二连三发生也代表着,其疾如风,而相关的人物之间的情谊,也像风,一阵风吹过很多时候变化就在这么一念之间,就像电影中王志文这个角色说过这一句话,“人生在世笼内鸟,人情如纸薄”。
对于林在电影中映射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串联,如果只是单蹦一人可能也就没有什么后面的事件发展了,而且单蹦一人那个叫木,只有在人与人就这么的串起来变成林,有了林互相的事情也就变的多了起来,很多时候为了林的发展就必须的有些变化和转变,就好想事情进行当中其徐如林。
而在火的部分电影中,就像这策划的事情,重要像火山喷发一样,在爆发的时候如像《军争篇》里所说,攻城掠地时,侵掠如火,迅猛的发展下去,一旦燃烧起来就要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就是电影中这些事件一个被点燃以后烧到了不少人,被这火势吞噬的人很快就一命呜呼。
对于山来说,之前咱们在讲色的时候说都到了一些,狄文杰所代表的背后势力,对与这背后的势力就是山,那是不可撼动的山,或者形容为棋盘上的棋手,在这个电影当中的所有人只能作为棋子,只能在棋盘的规则之内行动,就算你策划一系列事件,你也只能在你的小圈子里动动,作为棋子你只需要做好棋子的本分就好,就算你是孙猴,你能力在大也很难逃出如来的五指山,这个山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不可撼动和逾越的,我允许你在山脚底下吃口安乐饭,但也仅限于我允许你,这也就是为什么狄文杰在电影中说过,与其选择对的,不如选有利的。
再给大家说几个点,看完以后感觉很有意思,
电影在很多镜头片段中给每个主要角色的留出了很多的空白解读空间,可能这么说让没看过这个电影,或者说对这个不太在意的,就略过去了,那我举个例子,可以形象点的,让大家感受一下。
这个就有点像,拍摄人像照片似的,主体人物占据了整个画面的3分之一,而剩下的3分之二,都给空间与颜色,空了出来,而在这空出来的部分,可以往里加入一些内心活动,或者是人物外来为这个人物可以丰富的内容,就像一张白纸,镜头下的人物只是占据了这部分纸的一小部分,而剩下的一大部分,电影里虽然没有呈现,却可以让每个人根据观感后的想法,为这一大部分去进行解读,加入从不同视角的观点,而丰富这个人物。
在有就是整个电影一直都是黑天,背景一直都是黑色冷色调为主,天空中一直是在下雪的状态。当时在看的时候在想这雪代表什么呢,后来看到一个片花的时候,在回想起来意识到,这雪一方面代表着李雾童想乔氏的黑色产业洗白,因为李雾童意识到毒=药,而药被赋予的意义就是救人,而毒被赋予的意义就是害人,那毒和药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有的时候药会变成毒,而毒也可能是救人的药,而且药的利润也是暴力,这么暴力的利润却是合法的,但毒的却是非法的还得把脑袋别在裤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