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AI炼金术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作,中间可能只差一个 AI |对话YouMind创始人玉伯
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作,中间可能只差一个 AI |对话YouMind创始人玉伯

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作,中间可能只差一个 AI |对话YouMind创始人玉伯

Update: 2025-08-19
Share

Description

嘉宾:玉伯,YouMind创始人,语雀创始人,前飞书产品副总裁


你是否也曾收藏无数文章,却迟迟无法动笔?在本期节目中,语雀创始人玉伯带来了一套应对AI时代信息处理与内容创作的新方法论。他将分享自己打造新产品 YouMind的思考:

创作工具的核心应该从“知识管理”转向“项目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交付目标,驱动我们真正地消化和输出 。

节目中,你将听到几个颠覆性的观点:

“剪藏即点赞”:在AI时代,收藏文章不再是为了“稍后看”,而是为了训练AI,告诉它“我喜欢什么” 。你的收藏夹将成为塑造个人AI助理的关键数据。

“人机协同”是创作的未来:高质量的创作无法被AI完全自动化,人的品味和判断力依旧是核心 。AI的最佳角色是协同创作的“朋友”,而非代笔。

创业心法“快而不及”:面对AI的快速迭代,创业者应如何自处?玉伯分享了他的节奏——在核心问题上保持耐心,在市场策略上坚决激进,做到“尽可能快,但不着急” 。

这期对话不仅是对一个创新产品的深度剖析,更是一场关于AI时代个体如何学习、思考和创造的深度探讨。无论您是内容创作者、产品经理,还是AI领域的创业者,都能从中获得宝贵的启发。


关键结论 (Key Conclusions)

YouMind 的定位:YouMind 是一个为创作者设计的AI工具,核心功能是“找资料和写稿子”,它将AI研究与可二次编辑的文档相结合,提供一体化的创作体验。

人机协同是创作的未来:AI在创作领域的角色是辅助而非替代 。AI可以极大提升效率,但涉及个人品味和高质量交付时,人的参与仍然是核心,最终的创作是人与AI协同的结果 。

AI降低创作门槛:AI的出现,使得内容创作的门槛大大降低,就像智能手机的摄像头让摄影普及一样,未来会有更多人借助AI开始创作 。

创业需因地制宜:创业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 。创业者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上下文工程”,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和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打法,而不是盲目模仿他人 。


关键认知 (Key Insights)

从“为稍后看”到“为AI看”:在AI时代,“剪藏”这一行为的意义发生了根本变化。它不再是为了解决信息焦虑或供以后阅读,而是像在社交媒体上“点赞”一样,主动告诉AI你的偏好和品味,从而训练它更好地为你服务 。

从“知识管理”到“项目交付”:YouMind的设计理念从传统的“知识管理”转向了“项目管理” 。这意味着创作应由明确的目标和截止日期(Deadline)驱动,强调最终的高质量输出,而不是无止境的资料囤积 。

“AI as me”的挑战:让AI学习并模仿一个人的写作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因为写作风格难以被量化和解构,目前AI的理解仍非常浅层,这是一个比想象中难太多的问题 。

创作的“快而不急”心法:AI创业需要一种“快,但不要急”的心态 。在核心产品、底层规律等需要深度研究的方面,必须保持耐心 ;而在市场运营等需要抓住窗口期的方面,则必须激进 。


行动指南 (Actionable Advice)

创作者:

善用AI工具完成具体任务:可以尝试使用YouMind这类工具来准备播客提纲、撰写周报或公众号文章,甚至制作个性化的亲子绘本 。

用AI克服写作瓶颈:当你写好大纲和第一段后感到难以为继时,可以让AI根据已有内容生成第二段,帮你打破僵局,然后再进行修改和完善 。

大胆收藏,训练你的AI:不要为“囤积”资料而感到焦虑。你收藏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网页,都是在为你的个人AI提供数据,让它未来能更懂你 。


AI创业者:

找到适合自己的路:不要盲目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因为每个人的背景和所处环境(上下文)都不同 。花时间分析自身情况,无论是做独立开发者,还是加入创业团队,都应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

从早期用户中汲取养分:在产品初期,可以从小众但高容忍度的社区(如即刻)获取第一批种子用户 。与他们建立紧密的联系,认真听取反馈,这对于打磨产品和维持社区氛围至关重要 。

打造精简高效的工作流:AI时代的创业团队无需复杂的组织架构和流程 。可以依靠Linear(项目管理)+ Figma(设计)+ AI编程工具等少数几个核心应用,实现高效协作 。


时间轴 (Timestamps)

[01:19 ] 嘉宾介绍:欢迎语雀创始人、YouMind 创始人玉伯 。

[02:37 ] YouMind 是什么?一句话介绍:“一个找资料和写稿子的AI工具” 。

[03:31 ] 主持人任鑫分享使用体验:如何用 YouMind 临时抱佛脚,在两小时内准备播客提纲 。

[04:34 ] YouMind 与 Deep Research 和 NotebookLM 的异同:核心区别在于生成的内容可随时进行二次编辑 。

[08:38 ] YouMind 的三大典型应用场景:创作写稿、资料学习和个人笔记 。

[10:18 ] 用户脑洞大开的用法:写书、制作亲子绘本 。

[12:08 ] 挑战“AI as me”:为什么让AI学习并模仿个人写作风格如此之难 ?

[15:44 ] YouMind 的终极愿景:成为“创作者的 GitHub”,用社区激发创作动机 。

[19:06 ] AI如何降低创作门槛?玉伯类比:AI之于写作,就像手机摄像头之于摄影 。

[22:34 ] YouMind 的市场策略:主攻海外市场,目前仍处于早期用户内测阶段 。

[23:25 ] 设计哲学:YouMind 为何采用“项目制”而非“知识管理”的思路,强调有截止日的高质量交付 。

<p style="color: #333333; font-weight: normal;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ext-a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作,中间可能只差一个 AI |对话YouMind创始人玉伯

从内容消费到内容创作,中间可能只差一个 AI |对话YouMind创始人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