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感與存在感

儀式感與存在感

Update: 2025-09-07
Share

Description

儀式感與存在感
有儀式感的人生,我們才能切實地有存在感,真正地感知生命,熱情地享受生活。那麼,儀式感是什麼呢?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其實,儀式感的目的,是透過一些耗時耗力、可有可無的動作,來表達我們認為重要的意義。我們的生活,多半平淡無奇,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但因為有某個儀式的存在,我們就會覺得,彷彿一切都不一樣了,這就是儀式感。儀式感可以將生活中平淡的瑣事,轉化成有特殊意義的事件,進而觸動我們的心靈。
   《小王子》裡有一個片段:小王子第一次遇到狐狸時,狐狸告訴他,相識是需要一定的儀式的,這很重要,因為伴隨著這個儀式,原本很多無關緊要的東西,就會被賦予意義。好比狐狸看到小麥,就會想起小王子的髮色。有了儀式,生活就會有期待,小王子每天下午四點會出現,那麼,到了三點鐘的時候,狐狸就會滿心期待。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或是,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相異。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庸庸碌碌的,時光總是很容易被虛度。儀式感的作用,就是要讓我們在日常的煩瑣中,體驗到真正的愉悅。儀式感,說穿了,不過就是做一些小事,例如,買幾朵花,增加愉悅感;和朋友聚餐,帶著鮮花,氣氛會變得更溫馨、浪漫。又如,出門吃飯,精心化個淡妝,再根據餐廳的風格,搭配相應的服飾,那麼,我們就會感到特別新鮮、開心了。儀式感的目的,是要讓人感覺我們在認真的生活,而不是蒼白度日。生活的意義,是需要主觀地賦予的,那是一種生活美學。沒有儀式感的生活,一年365天,除了吃喝拉撒睡,和日復一日重複的工作外,毫無期待,就算我們做了一輩子的好事,也沒人知道。我們尋求儀式感,只是在這個無情且殘酷的世界裡,讓某段時光或某個場景,能夠真實地受控於我們,並且賦予我們自己,有個人的色彩罷了。想像一下,在某個普通的午後,當我們端起一杯咖啡,四處看看時,是不是這一刻,突然變得特別不一樣了呢?一個小小地、簡單的動作,我們就能感受到片刻的寧靜和滿足,那就是儀式感啊!
    接著,何謂存在感呢?人生在世,就像在一條漫長且黑暗的河流裡,不斷地漂泊、流浪,我們到底在哪裡呢?誰能切實地、清楚明白地知道呢?可是,我們是不是依然不斷地前行?所謂存在感,就是讓我們有意識的活著,像小燈塔一樣,我們靠著燈塔微弱、閃爍的亮光,別人就能看到我們,而我們也確定自己的存在。也許燈塔的小光會吹滅,但是,我們依舊努力地在讓燈塔發光,為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普通的行為,照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特性。
    存在型生活模式(Existential Mode of Living)是心理學家佛洛姆(Erich Fromm),在20世紀中期,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他的著作《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和《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中,他認為,隨著工業化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現代社會中的人們,越來越感到孤立和無意義,這是一種「異化」現象。異化讓人失去自我、他人及世界的真實聯繫。佛洛姆強調,透過追求內在的自我,和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人可以克服異化,實現真正的存在。儀式感就是賦予人在日常行為的意義和連結,也就是說,儀式感讓我們在繁忙和碎片的生活中,找到意義,表現存在。人類學家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說:「儀式感賦予我們生活中的小事以靈魂,使我們的行動,充滿神聖。」所以,舉凡家庭聚餐、公司團康、節日慶典、宗教儀式、傳統婚禮等,這些儀式感的活動,不僅促進大家的互動和交流,還強化群體的認同和歸屬。當今社會中,越來越多人重視存在型生活模式,因為,透過儀式感,我們可以大大地提升生活的幸福和滿足。義大利有句流行的口頭禪:「Piano, Piano」,不是指鋼琴,而是指「慢慢來,慢慢來」。對當地的居民來說,這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內化的生活態度。義大利人生活,動作很慢,他們放慢速度,並非放空、毫無安排,而是一種生活的平衡,沒有一定的公式,也不用特別到深山隱居。他們的慢活、慢養,是為了更自在、更長遠的社會秩序。換句話說,即便我們藏身在都市叢林,我們的精神,也能放個假,慢慢地幸福過活。儀式感就是在平日愈繁忙中,愈要好好經營時間,為疲累的身心加滿油,於是,隔天又是元氣滿滿!過幸福的小日子不難,就是要自己提案、自己實踐,讓生活真正活起來,不流於形式,只是熱情地認真生活,人生就很美好。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儀式感與存在感

儀式感與存在感

朱雯娟- Jenny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