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愛、生活、人生系列學校、老師與學生
學校、老師與學生

學校、老師與學生

Update: 2025-09-28
Share

Description

學校、老師與學生
  學習,乃是人生不間斷的大事,它維繫著個人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甚至國家的興衰。學校、老師及學生,是學習不可或缺的一環。一般而言,學習的場所是學校,學校設施,是指為達成教育目標,而設立的教學建築與設備,其內,包括校舍、庭園、運動場及其附屬設施等。學校的教室與辦公室,在校內的各建築物內;運動場包括田徑賽場地、球場、體育館、遊戲場與游泳池;庭園是指學校的庭院空間。學校是實施教育的場所,其設施與環境,應具備教育意味與價值,並擔負起薰育沐化的作用。學校環境與設施,大大影響著師生的健康、工作、休閒、情緒、場所感和歸屬感。其運作的良好,則能增進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成就,及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因應近來多起刑事案件,為防範重大校安事件發生,學生應隨時注意自身的安全及預防,其注意事項如下:
(一)上學勿單獨太早到校,放學不要太晚離開校園,務必結伴同行,或由家人陪同,不行經漆黑小巷,或人煙罕至的地方,及進出危險的場所。
(二)學生應配合學校作息時間,課餘時,避免單獨留在教室,不單獨上廁所,避免到校園偏僻的死角,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三)課後社團及自習班的教室,應集中配置,減少放學後樓層出入口的動線。學生如在校內遇到陌生人,或可疑的人物,應立即通知師長。
(四)遇到陌生人問路時,學生可熱心告知,但不必親自引導前往,切勿聽信他人的要求,繳交金錢,或隨同離校。
(五)學生在校外發現陌生人跟隨,應快速跑至人多的地方,或便利商店,並大聲喊叫,吸引他人的注意,尋求協助。
只要我們好好利用學校的設備,注意安全,學校內的設施,定可發揮其最大的功能,供老師與學生充分使用。
    再者,一位好老師,需要不斷進步的專業知識、教學熱情、良好的品德操守,以及能將複雜事物簡化,並激勵學生的能力。也就是說,老師的專業特質,是要具備深厚的學科知識,能清晰且深入地傳授知識,並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不斷求進步。老師要對教學的內容和學生,有真誠的熱情,能付出心力,耐心教導,能贏得學生的信任,作為學生的榜樣。老師的專業與熱誠,是相互依存的,專業的知識,提供了教學的根基,而熱誠則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位有專業和熱誠的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及心靈的啟迪者,他/她肩負著傳承文化,與培育未來人才的重大使命。當老師具有信任、真誠、開放、接納和耐心的人格特質時,學生自然能充分信任老師,願意開放地學習與討論,展現自己的能力。此外,現今的老師,更要以「生命教育」為重點,期望從情感、人際、生活、人生、生命各方面,啟發學生對「生命意義」的瞭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是站在教室前方講課,而學生是坐在下面聽課的,但是,有些學生全神貫注,有的則心不在焉。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老師的教學,除了關心外,更需要熱誠與尊重。在「亦師亦友」的前提下,老師可親近地跟學生溝通、互動。老師「熱誠」的態度,學生絕對懂得,其情誼,甚至在學生畢業之後,還能長長久久,保持連繫。
    最後,在這瞬息萬變的世界裡,學生在學校,要持續的努力,才能成就卓越的未來。其實,成功的背後,都有著無數不為人知的辛勤與付出的。學會努力,學生才能在歲月的長河中,築起屬於自己的燦爛未來。每個人都有夢想,無論是想成為一位出色的醫生,或是成功的企業家,我們都需要靠不斷的努力來實現。成功的過程,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往往充滿艱辛與挑戰。努力是一種選擇,當我們遇到挫折時,選擇努力,將決定我們最終的成就。在校園中,透過老師的教導,我們學生要努力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每一個清晨的早起,每一次對知識的探索,都是努力的體現。在努力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經由老師在身邊的指引,我們學習鍛煉自己的意志,提升自我的能力。努力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因著良師的教誨,我們努力前行,學會在社會上的基本素養與技能。學校是一個教育學生的地方,它像一棵大樹,是成熟、茁壯的,學生就像樹葉一般,在成長中,有無限的可能。老師在學校,努力精進,教導學生,教學相長,落實「亦師亦友」,跟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學生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達成目標,獲取好成績,將來貢獻社會。學校、老師與學生,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讓我們一生的學習,活到老,學到老,永無止盡。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學校、老師與學生

學校、老師與學生

朱雯娟- Jenny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