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07年11月14日:刘邦入咸阳——秦朝覆灭与大汉王朝的奠基
Description
晚上好,欢迎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今天是2025年11月13日。两千二百三十二年前的明天,当秋日的风裹着渭河的水汽掠过关中平原,一支穿着粗布衣裳的起义军队伍正沿着灞桥的土路缓缓向咸阳城推进。队伍最前面骑着一匹黑马的男子,就是刚满五十岁的刘邦——这个曾经的沛县亭长,如今已是反秦联军中势力最盛的“沛公”。他的目标很明确:接收秦朝国都,终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要读懂这一天的意义,得先回到秦末那个“天下苦秦久矣”的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百姓本以为能结束战乱,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更残酷的压迫。为了修阿房宫,七十万劳工在渭河南岸挖地基、运木材,很多人累死在工地;修长城动用了上百万人,边地的青壮年几乎被征光,连妇女都要去送粮;南征百越的五十万军队,十年后才回来一半,剩下的都埋在了瘴疠之地。秦律更是严得吓人:“收泰半之赋”——百姓三分之二的收成要交给国家;“偶语弃市”——两个人私下议论朝政就会被砍头;“失期当斩”——陈胜吴广就是因为下雨误了徭役期限,才被迫起义的。
<figure>
</figure>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东巡的路上,赵高篡改遗诏,逼死长子扶苏,让昏庸的胡亥当了皇帝。胡亥比他爹更狠,不仅杀了兄弟姐妹,还把朝中忠臣杀了个遍。到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就像被点燃的干柴——齐地的田儋、楚地的项梁、吴地的刘邦,纷纷举起反秦的旗帜。
刘邦本来是沛县的亭长,负责押送徒役去骊山修陵墓。半路上,十几个人偷偷跑了,他想:“剩下的人要是到了骊山,也得被砍头,不如放他们走。”于是他打开枷锁,说:“你们都走吧,我也得逃命去了。”就这样,刘邦带着几个愿意跟着他的兄弟,躲进了芒砀山的大泽里。那地方杂草丛生,蛇虫遍地,刘邦却和樊哙、周勃这些人混得熟——樊哙是卖狗肉的,周勃是吹鼓手,他们觉得刘邦“豁达,不像个当官的”,愿意跟着他拼命。没多久,当地的百姓都知道芒砀山有个“仁义的亭长”,主动给他们送粮食、探消息,队伍慢慢壮大到几百人。
公元前209年九月,刘邦接到楚怀王的命令:西进攻入关中,谁先到谁就当关中王。他立刻带着队伍从沛县出发,沿途招收士兵,遇到秦军就打,遇到百姓就安抚。在丰邑,他的连襟雍齿背叛了他,占了城池。刘邦气坏了,后来联合项梁的军队夺回丰邑,雍齿虽然跑了,但后来还是归降了他。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等走到函谷关时,已经有十万之众。
可函谷关是秦军的重镇,守将把城门关得死死的。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不跟秦军硬拼——他派几千人在山上插满旗帜,假装有大军埋伏,自己带着主力绕到武关,从小路进了关中。这一招果然管用,秦军以为刘邦有伏兵,赶紧撤退,刘邦没费多少力气就打到了蓝田。蓝田是关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秦军在这里布置了十万精锐。刘邦又用张良的计策:派人在夜里到秦军营地附近放火,假装进攻,秦军乱成一团,刘邦趁机追击,把秦军打得落花流水。
公元前207年十月,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咸阳城下。此时的秦朝,早就乱成一锅粥——赵高杀了胡亥,立子婴为秦王,可子婴刚继位就设计杀了赵高。他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派使者去找刘邦,说愿意投降。
11月14日那天,子婴坐着素车白马,脖子上系着白绳(表示请罪),后面跟着几个大臣,捧着皇帝的玺印和符节,在咸阳城外的轵道旁等着刘邦。刘邦的手下樊哙、周勃等人喊:“杀了他!为秦朝的百姓报仇!”刘邦却摆摆手:“杀了他有什么用?秦人已经恨透了秦朝,我们要是杀了他,他们会觉得我们和秦朝一样残暴。”于是他让子婴去见萧何,自己带着军队进了咸阳。
咸阳城的宫殿太豪华了——阿房宫的柱子粗得要几个人才能抱住,未央宫的瓦当是用黄金做的,仓库里的粮食堆得像小山。刘邦的手下将士大多是穷人出身,看到这么多宝贝,纷纷冲进去抢。唯独萧何不一样:他直接跑到丞相府,把秦朝的律令、地图、户籍册全都收起来,装了满满几车。后来刘邦建立汉朝,这些资料成了制定制度的关键——比如户口制度、税收制度,都是从秦朝的册子里改过来的。
<figure>
</figure>刘邦自己也差点被秦宫的奢华迷住。他看着雕梁画栋的宫殿,说:“这地方不错,我就住这儿吧。”樊哙急了:“您是想当秦二世吗?”刘邦没听。张良走过来,慢悠悠地说:“秦朝就是因为奢侈才灭亡的,我们要是也这样,就是重走秦朝的老路啊。”刘邦这才醒过来,立刻下令:“把府库封起来,军队撤到霸上,不许碰老百姓的东西!”
为了赢得民心,刘邦召集关中的父老豪杰到霸上开会。他站在高台上,大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受秦朝的苛法害得够久了!从今天起,废除所有秦朝的法律,只遵守三条:杀人的人偿命,伤人的人抵罪,偷盗的人受罚!”台下的百姓欢呼起来,争着拿牛羊酒食来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笑着拒绝:“我们有粮食,不想麻烦大家。”这一举动让关中的百姓彻底站在了刘邦这边——后来项羽要打刘邦,关中百姓纷纷拿起武器保卫他。
可刘邦的好日子没过多久。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打败秦军主力后,率领四十万大军向关中进发。听说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大怒:“这个沛公竟敢抢我的功劳!”他派兵把住函谷关,自己驻扎在鸿门,准备攻打刘邦。
这时候,项伯——项羽的叔叔,因为和张良是好朋友,连夜跑到刘邦的军营。他把项羽的计划告诉刘邦:“项羽明天就要打你了,赶紧想办法!”刘邦吓得赶紧和项伯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关中后,连仓库都没碰,就是在等项羽来。我怎么会背叛他呢?”项伯被说动了,回去告诉项羽:“刘邦是个好人,你要是杀了他,会失去天下人心的。”
第二天,刘邦带着一百多个随从,亲自到鸿门谢罪。他跪在地上说:“我不敢背叛将军,只是想等将军来一起灭秦。”项羽被刘邦的话感动,设宴招待他。可项羽的谋士范增不放心,他多次暗示项羽杀刘邦,项羽都没理。范增就让项庄以舞剑为名,想趁机刺杀刘邦。樊哙听说后,带着剑和盾牌闯进宴会,瞪着项羽说:“项王!刘邦有什么罪?你要杀他,我就是拼了命也要护着他!”项羽被樊哙的气势震慑,不敢动手。刘邦借机借口上厕所,偷偷溜走了。
鸿门宴后,项羽分封诸侯,把刘邦封为“汉王”,领地是偏远的巴蜀和汉中。刘邦很生气,但也没有办法——他的兵力不如项羽。临走前,他烧毁了栈道,表示不想再东进。可后来,刘邦采纳了韩信的建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派人在栈道上假装修路,自己带着主力偷偷翻过大巴山,一举击败章邯,夺取了关中。
秦朝灭亡的原因,其实早就埋下了。除了暴政,还有继承人的问题——秦始皇没有立太子,赵高篡改遗诏,让胡亥继位,胡亥比秦始皇更残暴,导致众叛亲离。另外,秦朝的郡县制虽然先进,但官员都是外地人,和当地百姓没有联系,百姓不支持他们。而刘邦不一样,他从沛县起兵,靠的是关中百姓的支持,所以他赢了。
刘邦能赢,还因为他会用人。他自己说过:“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管理后勤我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但这三个人都是人杰,我能用他们,所以我能得天下。”张良帮他出谋划策,萧何帮他管后勤,韩信帮他带兵,这三个人缺一不可。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他继承了秦朝的郡县制,但又做了调整——比如分封了一些同姓诸侯王,用来巩固统治;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轻田租(每十五亩地收一亩的税),释放奴婢为平民,鼓励农业生产。这些政策让百姓逐渐恢复了生产,人口从战乱后的不足千万,增加到文景之治时的两千多万。
汉朝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秦朝。它延续了四百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汉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汉文化逐渐形成——汉族、汉字、汉语,都来自于汉朝。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卖到西方,也把西方的葡萄、苜蓿带回中国。
<figure>
</figure>今天,当我们回望公元前207年11月14日那个日子,会发现它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终结,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刘邦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人再厉害,也要会用人,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他对百姓的仁慈,对人才的重视,成为了后世帝王的典范。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说的:“刘邦从一个平民起家,推翻秦朝,建立汉朝,这不是天命吗?可这难道不是他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换来的吗?”
感谢收听《历史的混响》,我是夕洋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将继续探寻历史长河中的智慧闪光。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