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理性其實很礙事|EP.78 理性與感性
Description
這個世道很吹捧理性的人
彷彿理性是一種接近正面的詞,而感性相較這下則有些負面
-
1. 我以為我是一個理性的人,但我其實只是一個「想要成為理性的人」
2. 人在某個階段後會被天生定位住你的屬性,這個屬性可以透過自我觀察而來,但會因為後續社會化的過程中很多雜音影響原生的你
-
理性的狀態無法帶來大幅度的改變
1. 理性的情況下做的決策通常「比較不會錯」,但理性的決策沒辦法做到「奇蹟式的變化」
2. 這或許是很多成功人士覆盤會覺得自己成功歸咎在運氣的原因,他在過去成功的決策其實並不理性,甚至是衝動或毫無邏輯
-
但怎麼可能不理性?
1. 聽完覺得理性怎麼反而是一種缺點,答案我認為不正確,因為「一直不做錯的事情」和「想辦法做對的事情」本質上都是正確的
2. 但錯的事情很明確,所以這個思維相當避險,你在冷靜的情況下,比起判斷是非「對」你更容易判斷事情是不是「錯的」
3. 而當你在ABCD選項中劃掉了某個選項,你回頭要重新評估他就會有一個心理上的障礙。
4. 所以以我天生感性但經過大量訓練後成為理性人的糾結下,我有幾個建議提供給你
-
如何平衡感性與理性:
1. 把理性培養成一種直覺,意思是訓練理性思考的能力並不代表你不能做任何衝動的事,但你要透過這個練習培養「風險評估的直覺」
2. 所以日常生活中無關人生重大變化的決策都用理性腦做決策
3. 但當你需要做一個影響人生的變化,請相信你感性腦帶來的驚喜,這時候你的理性講成為你的直覺,讓你的「我覺得可以」變得準確度更高
4. 理性會不由自主的降低承擔風險的可能性而錯過一些影響人生變化的關鍵槓桿,一直避險的思考並不會為你帶來一個「贏」的結果,但或許你可以盡可能保持輸得少
-
延伸到最近的投資
1. 看到一些很有趣的說法,當一個人把10萬變成100萬時,我看到很多大神的概念是、這100萬並不能改變他的人生
2. 10倍的報酬後有這樣的結論,在一般人眼中應該會覺得貪得無厭,但我覺得這個概念很有意思。
3. 因為這個概念下的贏並不是倍數上的贏,而是人生上的贏,所以這一次10倍槓桿的過程其實是在練習某一個人生關鍵決策
4. 有點像前面說的,100次理性到不行的決策或許只是為了培養直覺,讓那一次影響人生的感性決策偏向更正確
-
任何問題可以在Apple Podcast 評論留言
如果你有個人品牌經營的需求(個人IG經營、粉絲專頁經營)
或是你的品牌公司,想要經營自己的ig/fb/youtube/podcast頻道
Medicathon也許是陪你一起長大的好選擇!
請搜尋官方網站:www.medicathon.com
或官方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medicathon/
-
除了Podcast以外,還想看點奇怪的東西
可以搜尋我的Instagram:medicathon_yua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