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說心經01|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Update: 2025-07-31
Description
一、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菩薩)
- 名稱釋義:
- 觀自在:強調智慧與自在,能洞察一切「空」與「有」的真相。
- 觀世音:強調慈悲,聆聽眾生痛苦,發願救度。
- 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的重要法門,快速與《心經》感應相應。
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 行:修行中的狀態。
- 深:智慧的深度與層次。
- 般若智慧分類:
- 小乘般若:以舍利弗為代表,著重理解「空性」,迅速解脫但偏於個人。
- 大乘般若:以文殊菩薩為代表,強調「空有圓融」,智慧深遠且利他。
- 空有圓融:即萬法皆有其存在與運作,但其本質仍為空,是非二元的圓融智慧。
三、照見五蘊皆空
- 照見:直接、無媒介的觀察,如上帝視角般的直觀洞察。
- 五蘊解析:
- 色:外在物質。
- 受:感官感受。
- 想:思想觀念。
- 行:心理造作與習性反應。
- 識:最深層的分別認知。
- 皆空:五蘊非真我,其變化無常,認識本質為空,便不再被束縛。
- 修行重點:並非拔除五蘊,而是觀察它的運作,達到空有圓融,避免落入偏執或逃避。
四、度一切苦厄
- 「苦厄」定義:
- 八苦(身心兩面):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苦。
- 八難:煩惱與外境障礙(如驕傲、嫉妒、邪見等)。
- 度脫之道:
- 苦根源來自貪、嗔、癡(即「集諦」)。
- 透過「照見五蘊皆空」,明白痛苦本質是虛妄,即可不受其困擾。
五、四聖諦:苦集滅道
- 苦諦:生命中的痛苦(八苦)。
- 集諦:苦的來源(三毒與執著)。
- 滅諦:終止痛苦的可能性(證得空性)。
- 道諦:實踐止苦的方法(八正道等)。
- 個人詮釋:
- 凡夫:苦(果)與集(因)。
- 菩薩:滅(果)與道(因)。
「聽完這集,你是不是也覺得,面對情緒、做出判斷,似乎多了一些力量與清晰?」
無論是哪個策略讓你最有感,或是在實踐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歡迎你來與我們交流,讓思考的力量持續放大!
💡 與我們QA互動 → https://forms.gle/TgMUeMwegXLrYwzLA
🚀 米爾的IG → 思維解碼 https://www.instagram.com/mir_mind_studio/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In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