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有故事要說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Update: 2025-09-10
Share

Description


我們對臺灣社會運動的印象,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照片、影片——

那些群眾推擠、拉開布條、與警方對峙的瞬間。



但在照片的背後,有著拿起相機的攝影師。

他們不是「中立客觀」的旁觀者,而是站在第一線、用鏡頭和身體一起參與衝撞的人。



「攝影師一定得在現場。」



現在,終於有人要來說沉默的他們的故事。



紀錄片《民主之眼》聚焦九位攝影師的鏡頭,記下 1980 到 2000 年,臺灣社會走在民主化道路上遭遇的種種。當年,導演鍾宜杰看著這些人扛著相機衝到最前線;多年後,換他舉起攝影機,把這些前輩的故事、和鏡頭背後的風景,留給下一代。



而同樣參與多場社會運動的音樂人林生祥,則用音符為這些影像找到另一種出口。對他而言,「參與社會運動會得到很多跟沒參與的人很不同的生命經驗,在對抗國家機器的過程中,整個世界開始立體起來。」



在這集節目裡,他們一同聊聊:

🎥 當時年輕的鍾宜杰與林生祥,如何第一次走進社運現場?

🎥 影像跟音樂怎麼合作,會擦出什麼火花?

🎥 這部片想和「不在場的一代」說些什麼?



那些鏡頭下的吶喊,仍在提醒我們:民主得來不易,而記得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podcast@storystudio.tw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民主之眼》集資中,任務是持續將本片送進校園,成為公共的教育資源,敬請支持!

點這裡看詳情 → https://wabay.tw/projects/eyesondemocracy



👀 導演的話:

很長一段時間我發現,年輕人分不清楚戒嚴、解嚴、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究竟是怎麼回事。自由民主在臺灣已經像空氣一般地自然且理所當然,使得人們常常去脈絡地理解身邊事物。不久前的那代人流血流淚為臺灣爭取了今天的民主自由,如果我們不繼續守護,那麼就很容易被剝奪而失去。



👀 關於民主之眼:

40 年前,臺灣社會出現一群滿腹理想與正義感的攝影記者,當年他們在街頭衝撞、在民主運動場合拍攝。這三部紀錄片跨越了 20 年的拍攝,使用了 400 餘張歷史照片與紀實攝影作品,累積 20TB 的拍攝檔與影音素材。透過攝影師們的觀察,以照片為見證,回顧臺灣自 1980 到 2000 年所走過的歷史軌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loading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這一生,他們不只是旁觀者:攝影師鏡頭下的臺灣民主現場 ft. 鍾宜杰、林生祥

故事 Story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