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幼粉说钱乙与六味地黄丸:儿科圣手如何改写千年古方?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儿科圣手如何改写千年古方?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儿科圣手如何改写千年古方?

Update: 2025-05-28
Share

Description

北宋名医钱乙,被誉为“儿科之祖”,他的一则医案,竟催生了中医史上最经典的补肾名方——六味地黄丸。

故事始于宫廷。宋神宗年间,钱乙因治愈皇子顽疾声名鹊起,却遭太医院同行质疑。一日,有太医当众发难:“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八味肾气丸,你为何少用两味药?”钱乙从容答道:“小儿体质如‘纯阳之体’,若用成人方中的附子、肉桂,恐燥热伤身。”他进一步解释,自己以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补”滋肾养肝,佐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祛邪,既保留补益之效,又避免峻烈之弊。此言一出,满座叹服。

这一剂为儿童量身定制的“减味版”肾气丸,最初用于治疗小儿发育迟缓、囟门闭合晚等“五迟五软”之症。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详述其理:小儿脏腑娇嫩,用药须如“春云初展”,不可过猛。他以地黄为君,如春雨润土滋养肾阴;山药为臣,似沃土培元固护脾胃;山茱萸为佐,若和风拂木温养肝血;更以三味“泻药”平衡全局,防滋补太过而生湿热。

令人称奇的是,此方后来竟“破圈”成为成人滋阴圣药。明代医家薛己发现,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有奇效,更赞其“补中有泻,寓攻于补”,堪称“补阴方药之祖”。如今,这剂源自儿科的古方,仍守护着亿万人的健康,但其发明背后的智慧——对体质差异的洞察、对经典方剂的化裁,更值得今人深思。

启示: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与“变通”。钱乙改方,看似减两味药,实则开创了“儿科专用方”的先河,更诠释了“医者意也”的真谛——医术至精处,是医者对生命的敬畏与巧思。


Comments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儿科圣手如何改写千年古方?

钱乙与六味地黄丸:儿科圣手如何改写千年古方?